「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䑙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rán,

部首:舌

笔画:10

结构:左右

异体字:㐁,舑,

五笔:

仓颉:

四角:

笔顺:

「䑙」基本解释

UNICODE

䑙字UNICODE编码U+4459,10进制: 17497,UTF-32: 00004459,UTF-8: E4 91 99。
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put out the tongue; (same as U+3401 㐁) to lick; to taste

「䑙」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䑙」

䑙【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他酣切《集韻》他甘切,音耼。《廣韻》舌吐也。《集韻》舚䑙,吐舌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熊䑙舕以齗齗。

《集韻》吐濫切,音賧。

《類篇》他念切,音栝。

《廣韻》女鹽切,音。義同。《集韻》亦作舚。

说文解字中的「䑙」

说文解字

㐁【卷三】【部】

舌皃。从省。象形。,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讀若沾。一曰讀若誓。弼字从此。他念切文三重三

说文解字注

(㐁)舌皃。魯靈光殿賦。玄熊䑙舕以齗齗。善曰。䑙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䑙葢卽㐁之俗也。从省。象形。象形者、謂?象吐舌也。从省者、謂人也。舌岀於外。故內谷外舌。他念切。七部。

()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爲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从今文。故見古文於注。許从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後人増也。導服者、導凶之吉也。棪、突、㐁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爲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弼字从此。謂弼字从爲聲也。弜部作。然則从㐁者小篆。从作者古文也。

古汉语字典中的「䑙」

䑙同音字:砨, 翃, 䜫, 珒, 栞, 浪,

䑙同部首字:砨, 翃, 䜫, 珒, 栞, 浪,

䑙同笔画字:砨, 翃, 䜫, 珒, 栞, 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410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