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泛舟的诗句
-
湖中泛舟的诗句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
两瓶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教成。
[时崔湖州寄新箬下酒来,乐妓按霓裳羽衣曲初毕。]
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
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红树秋山晚,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朱彝尊《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张孝祥《西江月》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描写秋天湖水的古风诗词有哪些?
落花摇情满江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元好问《泛舟大明湖》
描写秋天湖水的古风诗词
落花摇情满江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元好问《泛舟大明湖》...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
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
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
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
“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
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
“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
“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
景色清新迷人。
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
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
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拓展阅读】 杭州西湖是和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有着密切联系的。
西湖的美,首先是被历代文人认识并逐渐开发的。
可以说,没有众多文人的描绘歌咏,西湖是不会如此受人推崇的。
仔细想一想,这其中,与西湖关系最为密切的算是苏轼先生了。
苏轼一生两次赴任杭州。
第一次是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
他当年36岁,历时三年。
苏轼一到杭州,就被这里的秀山丽水所深深吸引:“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其五)。
苏轼饱览了西湖的美景,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早晚、阴晴、晦明,西湖都有自己的美,苏轼都一一捕捉在了自己的笔下:“西湖三面环山,中涵绿水,松排青嶂,草满平坡。
泛舟湖中,四面瞻视,水光山色,竞秀争奇,柳岸花汀,参差掩映。
已而峰衔翠霭,月印波心,画舫徐牵,菱歌晚渡,游人俨在画图中也。
”(《题西湖诗卷》其一)。
这是对西湖美的总体真实写照。
那时西湖的春景,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西湖春景,霁晓最宜,柳带朝烟,桃含宿雨,芳草沿堤,与湖柳映碧,更见渔舟来往,今人疑武陵源。
”
描写杭州平湖秋月的句子怎么写?
杭州平湖秋月 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
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
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
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
“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
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
今变建龙王堂。
”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平湖秋月 文/月影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平湖秋月》曲作以抒情为主旋律,全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
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
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
青山、 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
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
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进行起伏徐缓,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现。
音乐连绵且内涵丰富,令人联想起月明风清、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秋夜美景。
那平和与细腻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般的朦胧和优美的意境。
月影曾有幸踏入古越的土地,亲眼目睹平湖秋月的婀娜,遗憾的是,月影赏平湖秋月时不是在秋天,而是在阳春三月。
阳春三月赏平湖却别有洞天,湖畔柳绿风摇,红楼亭台点缀其中。
晚间闲步于平湖赏月,当然,因为是阳春三月,我看到的是平湖春月。
华灯映入湖中,令游人如醉如痴...... 平湖湖畔有个西泠书画院,为湖山凭添了一份书卷气。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 有人说杭州的美丽犹如一个美丽的女人。
确实,这是一个秀丽的城市。
处处皆风景大概是杭州城的一大特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都有特别的韵味。
每次去杭州,总是可以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她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美丽、太多的传说、太多的遐想,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沿着湖畔前行,一个悠悠的下滑音传入我的耳膜,似曾熟悉这样的旋律,如行云流水,潺潺而清脆。
我驻足仔细聆听,乐声来自西泠书画院对岸的湖畔,这是哪位高人在拔古筝?循着这古筝的乐曲声我找到了古乐坊,一古越女子正娴熟地用五指拨动着《平湖秋月》的旋律,旁边是着一身唐装的女子执长笛为其伴奏,乐声始终在轻柔的慢步中进行着,无不使游人驻足享受这天籁般的妙音。
听着由古筝演奏的《平湖秋月》,你会忘记时间的概念,那音乐会引领你进入一个曼妙的中华民族音乐王国,那音乐会使凌波仙子坠入凡尘,那音乐会使平湖之水翩翩起舞...... 香径清轩古调幽,佳人对月倚红楼。
痴心倦抚知音曲,入梦随君泛小舟。
有关描写明月与相思的诗词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关于月亮的古诗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晋·陶渊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清·萧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清·张惠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唐·杜甫)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27. 晴云如擘絮,新月...
描写落日的诗句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宋·张 耒《和周邦彦》)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舜民《村居》)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宋·孔平仲《禾熟》)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宋·秦 观《满庭芳》)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宋·刘子翚《胡厚仙山居》)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清·查慎行《池河驿》)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清·端木国瑚《沙湾放船》)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清·林则徐《即目》)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杨慎《临江仙》)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宋·王禹偁《村行》)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宋·晁补之《鹧鸪天》)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杜甫 《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落日 齐己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
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
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刘洞 【句】 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贾岛 【句】 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
(见《杨升庵集》)。
张祜 【相和歌辞·襄阳乐】 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
东风正上信,春夜特来游。
韦承庆 【南行别弟】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储光羲 【江南曲四首】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来渔父喜,罾重欲收迟。
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殷尧藩 【江行二首】 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
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
张祜 【襄阳乐】 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
东风正上信,春夜特来游。
贾岛 【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长江道中)】 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
长江那可到,行客替生愁。
曹邺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一情】 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
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晚来渔父喜,网重欲收迟。
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崔道融 【寄人二首】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 【杂曲歌辞·胡渭州】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
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张志和 【杂歌谣辞·渔父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王昌龄 【至南陵答皇甫岳】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窦巩 【放鱼(武昌作)】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崔峒 【清江曲内一绝(折腰体)】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崔季卿 【晴江秋望】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张志和 【渔父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韦皋 【忆玉箫】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张籍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元稹 【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 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若是愁肠终不断,一年添得一声啼。
张祜 【胡渭州】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
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李商隐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
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李频 【过长江伤贾岛】 忽从一宦远流离,无罪无人子细知。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高骈 【寄题罗浮别业】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
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
罗虬 【比红儿诗】 千里长江旦暮潮,吴都风俗尚纤腰。
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吴融 【松江晚泊】 吴台越峤两分津,万万樯乌簇夜云。
吟尽长江一江月,更无人似谢将军。
张蠙 【伤贾岛】 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
可是当时少知已,不知知己是何人。
黄滔 【过长江】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王周 【石首山】 首出崔嵬占上游,迥存浓翠向荆州。
空闻别有回山力,却见长江曲尺流。
无名氏 【杨柳枝】 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
锦帆未落西风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谭峭 【大...
搜集背诵优秀古诗词十首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
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
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
“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
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词历来有被作苏轼词(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或作吕洞宾词(《唐诗纪》卷五、《古今词话》卷上),无名氏词(《词林万选》卷四)。
但诸多前人从词的韵味和风格来看,一致公认为李易安的作品。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
“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
“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
景色清新迷人。
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
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
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
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
“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
“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
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
“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赞扬的是那里的西湖
杭州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拓展阅读】 杭州西湖是和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有着密切联系的。
西湖的美,首先是被历代文人认识并逐渐开发的。
可以说,没有众多文人的描绘歌咏,西湖是不会如此受人推崇的。
仔细想一想,这其中,与西湖关系最为密切的算是苏轼先生了。
苏轼一生两次赴任杭州。
第一次是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
他当年36岁,历时三年。
苏轼一到杭州,就被这里的秀山丽水所深深吸引:“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其五)。
苏轼饱览了西湖的美景,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早晚、阴晴、晦明,西湖都有自己的美,苏轼都一一捕捉在了自己的笔下:“西湖三面环山,中涵绿水,松排青嶂,草满平坡。
泛舟湖中,四面瞻视,水光山色,竞秀争奇,柳岸花汀,参差掩映。
已而峰衔翠霭,月印波心,画舫徐牵,菱歌晚渡,游人俨在画图中也。
”(《题西湖诗卷》其一)。
这是对西湖美的总体真实写照。
那时西湖的春景,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西湖春景,霁晓最宜,柳带朝烟,桃含宿雨,芳草沿堤,与湖柳映碧,更见渔舟来往,今人疑武陵源。
” 西湖的夏景,旖旎多情,爽人心神:“西湖夏月,观荷最宜,清香徐细,傍花浅酌,如对美人倩笑矣欠话也”。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雨中西湖,色彩明豁,映衬成趣。
月下的西湖,迷蒙淡远,充满诗情画意:“西湖观月,秋爽最宜,烟波镜净,上云色淡。
鱼灯依岸,山村霏微,万籁俱寂,景色清奇。
” 雪后的西湖,银装素裹,自有高格:“西湖赏雪,初霁最宜。
或登天竺高顶及南北两峰,俯瞰城闉,远眺海岛,则大地山河,银溶汞结,而予藐然稊米,凌厉刚风,恍欲羽化。
况则放舟湖中,周览四山,若秋涛耸涌,璀璨乘飚,而玉树琪花,丽然夺目。
” 在苏轼的眼中,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选择“初晴后雨”这一特定时间表现西湖晴水雨山之美。
以古代越国女子西施比喻西湖,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更见新鲜。
苏轼在这里强调了美的原发性、自然性。
因为其美,所以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相宜的。
苏轼这诗词一出,西湖更是名重天下,以至于从此便称为“西子湖”。
第二次苏轼再次赴任杭州。
已是15年后,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他51岁,仕途受挫,几度转折,感慨万千,写下:“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苏轼这次任的是杭州知州,他不仅游览了西湖,还治理西湖。
十五年不见,西湖已淤塞过半,于是他采取当地老百姓疏浚西湖的建议,上述朝廷:“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使杭无西湖,如人去眉目,岂复为人乎?”(《乞凯西湖状》)。
苏轼仔细认真考察了西湖,制定了疏浚方案。
他了解到如把西湖中淤泥运到岸上,费事费力,事倍功半。
于是,他决定堆积淤泥于湖中为长堤,这样既省时省功,又便于交通往来。
苏轼组织二十万民工,辛勤劳作,圆满完成了疏浚工程。
即疏导了西湖,又灌溉了民田千顷,及于人民。
老百姓为了纪念苏轼,把这一段长堤称为“苏公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从此西湖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那著名的“东坡肉”就是那时候发明的。
据说,当时老百姓为了感谢苏轼,纷纷送猪肉给他,苏轼叫人把肉切成方块焖煮成色味俱佳的酥肉,再分别送给疏浚西湖辛苦劳...
描写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宋代诗词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 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 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 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 故应将尔当西施。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溪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荷花 [宋]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 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 风度清香趁画船。
浣溪沙 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 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蝶恋花 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临江仙 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风乱雨荷。
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永遇乐 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黄莺儿 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甘草子 柳永 秋暮, 乱洒衰荷, 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 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
满庭芳 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
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
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
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
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忆余杭 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生查子 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 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 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 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 欲向荷花语。
临江仙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卜算子 荷花 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 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 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 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 更衬佳人步。
点绛唇 清香莲 王十朋 十里西湖, 淡妆浓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
清净香无比。
记得曾游, 短棹红云里。
聊相拟,一盆池水, 十里西湖似。
荷花媚 荷花 宋 苏轼 霞苞电荷碧。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怨 王 孙 宋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鹊桥仙 七夕送荷花 宋·方岳 银河无浪,琼楼不暑。
一点柔情如水。
肯捐兰佩了渠愁,尽闲却、纤纤机杼。
波心沁雪,鸥边分雨。
翦得荷花能楚。
天公然自解风流,看得我、如何销汝。
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 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 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 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 与花作主人。
梦行荷花万顷中 宋·陆游 天风无际路茫茫, 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 为嫌铜臭杂花香。
洞仙歌 荷花 宋·刘光祖 晚风收署,小池塘荷净。
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
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
且应记,临流凭栏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二色莲 咏题 宋·曹勋 风沼湛碧,莲影明洁,清泛波面。
素肌鉴玉,烟脸晕红深浅。
占得薰风弄色,照醉眼、梅妆相间。
堤上柳垂轻帐,飞尘尽教遮断。
重重翠荷净,列向横塘暖。
争映芳草岸。
画船未桨,清晓最宜遥看。
似约鸳鸯并侣,又更与、春锄为伴。
频宴赏,香成阵、瑶池任晚。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 宋·吴文英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
断霞晚、笑折花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469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甘霖的诗句有哪些
- 有哪些赞美大连的诗句 赞美大连景色的诗句
- 春的消息档模仿写诗词 仿写春的消息写春雨的诗句
- 古代有什么形容啪啪啪形容地很优雅的诗句么
- 阿秋思的诗词名有哪些 写秋思的诗句最著名的
- 形容兄弟的古诗词
- 女人如画如花的精典唯美诗句
- 描写羞涩的诗句
- 有关于酒的诗词有哪些
- 咏海棠花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感恩的诗句大全集-关于感恩的诗句大全集四句
- 关于热爱祖国的诗词有哪些
- 含慧的诗句-含慧的诗句有哪些
- 和雪有关的诗句大全
- 关于描写美食的诗句
- 含不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黄河的诗句-写出含有黄河的诗句
- 含有反义词的诗句古诗-含有反义词的诗句古诗词
- 含有自字的诗句大全
- 关于兄弟的古诗词
推荐汉语
- 「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盏」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溊」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咏弓
-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 明妃曲二首
-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 【越调】斗鹌鹑 闺情
- 琴调相思引(同子高舣舟叶家庄)
- 贺新郎(童养合卺)
- 水调歌头(夜泛湘江)
- 贺新郎(居厚、艮翁皆和,余亦继作。)
-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热门名句
-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