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牍拼音怎么读(牍的读音)

牍拼音怎么读(牍的读音)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6    点击:  474 次

牍拼音怎么读

网上有关“牍拼音怎么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牍的读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牍,汉语二级字,读作dú。

在古代,没有纸张和印刷技术,人们需要用手工制作的木板来写字、刻字。这些木板就是“牍”。牍可以是整块的木板,也可以是用多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在木板上刻字,然后涂上墨水,就可以印刷出文字了。这种印刷技术叫做“木刻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除了作为写字用的木板,牍还可以指书信、文书。在古代,人们没有电子邮件、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书信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书信和文书需要用笔墨写在纸张或牍上,然后交给收信人或者存档。这些书信和文书就是“牍”。

在古代文化中,“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不仅代表了写字和印刷技术,还代表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用“牍”来比喻文学创作和交流,比如“笔墨之间,牍牒相传”、“交流心得,借牍传音”等等。这些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于书信、文学的重视和尊重。

组词如下:

1.办公牍:指公文、奏折等文书。

2.书牍:指书写的笔迹或字迹。

3.笔记本:指用来记笔记或写字的本子。

4.笔墨纸砚:指写字用的四件工具,即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5.手札:表示用笔写成的简短文字或记录,通常用于随身携带的备忘或核对日程事项。

6.拟牍:指为行文草拟初稿并修改整理的过程,其中常出现“改删加订”的内容。

7.付印稿:指投稿者要贴上邮票,以便寄给期刊杂志社、出版社等媒体进行编辑评审处理的稿件。

8.枕边书:指睡觉时放在枕头旁的书籍,通常用于通过阅读镇静自己或放松身心。

9.诉状:指法律文书中的代表性文件之一,起诉人可以在上面进行简要的诉讼请求和申述,并提交给法庭。

10.画册:指非常丰富或者是配合着图画的图书。

牍的读音

dú。牍,是一个汉语词汇,总笔画是12笔。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相关词组:连篇累牍、案牍、尺牍、文牍、书牍、文牍主义、秉牍、辍毫栖牍、累牍、牍背、陈牍。

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ú”,总笔画是12笔。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相关词组:连篇累牍、案牍、尺牍、文牍、书牍、文牍主义、秉牍、辍毫栖牍、累牍、牍背、陈牍、公牍、遗牍、奏牍、讼牍、积牍、进牍、牍聿、案牍之劳、按牍、笔牍、补牍、素牍、牋牍、两牍、牍背千金、案牍劳形、三千牍、舂牍、函牍、巨牍、简牍、谳牍、削牍、笺牍、觚牍、吏牍、援牍、尺一牍、

?

字源演变

形声字。《说文》:“牍,书版也。从片,卖声。” “卖”读为yù,为喻纽、屋部字,与“牍”读音相近,而与读mài的“卖”不是一个字。“牍”的本义就是书写所用的木版。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牍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由于牍形长方,多用于书写文书、簿籍、书信等,所以也经常称这些内容为牍,如文牍、书牍、尺牍等。《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陆德明释文:“竿牍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此外“牍”还是一种乐器的名字,也称“舂牍”。《释名·释乐器》:“舂牍:舂,撞也;牍,筑也。以撞筑地为节也。”或说它是一种无底的竹筒,大五六寸,短者一二尺,长者七尺,前端开有两孔,撞地作声。后世称为“顿相”。“牍”今简化为“牍”。

牍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牍的读音为dú。

详细解释:

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ú",总笔画是12笔。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组词如下:

1.办公牍:指公文、奏折等文书。

2.书牍:指书写的笔迹或字迹。

3.笔记本:指用来记笔记或写字的本子。

4.笔墨纸砚:指写字用的四件工具,即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5.手札:表示用笔写成的简短文字或记录,通常用于随身携带的备忘或核对日程事项。

6.拟牍:指为行文草拟初稿并修改整理的过程,其中常出现“改删加订”的内容。

7.付印稿:指投稿者要贴上邮票,以便寄给期刊杂志社、出版社等媒体进行编辑评审处理的稿件。

8.枕边书:指睡觉时放在枕头旁的书籍,通常用于通过阅读镇静自己或放松身心。

9.诉状:指法律文书中的代表性文件之一,起诉人可以在上面进行简要的诉讼请求和申述,并提交给法庭。

10.画册:指非常丰富或者是配合着图画的图书。

造句如下:

1.他手中拿着一叠办公牍,走向办公室。

2.他的书牍清秀,字迹工整,看似随意的草书却能洋溢出写作时的激情。

3.我正在用笔记本记录会议内容。

4.明朝文学家艾欧使用粗笔墨和引人入胜的文字所写书牍。

5.他在用砚台研墨备用,准备写一封信。

6.这本手札记录了她的旅途见闻和思考。

7.他仔细地拟牍并反复修改,以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准。

8.我需要把这份付印稿寄给编辑部。

9.她最喜欢看的是枕边书,因为它帮助她平静内心,入睡更容易。

10.他打算起草一份诉状,向法庭提起诉讼。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牍念啥?说对加分

◎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

◎ 古代乐器名。

史牍(史书);牍籍(簿籍);牍簿(簿书)

累牍(累牍)lěi dú形容文字众多。

牍的意思

牍 拼音:dú 繁体字:牍

部首:片,部外笔画:8,总笔画:12

五笔86&98:THGD 仓颉:LNJNK

笔顺编号:321512544134 四角号码:2408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4D

基本字义

--------------------------------------------------------------------------------

● 牍

(牍)

dúㄉㄨˊ

◎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

◎ 古代乐器名。

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通常由竹子或木头制成。具体解释如下:

1、牍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长度一般在20厘米至40厘米之间,宽度则在5厘米至10厘米之间。它的表面通常被削平,以便于书写。在书写时,人们使用墨水或炭笔将字迹刻画在牍上,然后再用刀或其它工具进行雕刻或描绘。

2、牍不仅可以用于书写文字,还可以用于绘制图案和图像。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牍来记录历史事件、传承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同时,牍也是古代官员们办公的重要工具之一,他们使用牍来签署文件、下达命令、处理公务。

3、随着时间的推移,牍逐渐被纸张、书籍等新型书写工具所取代。然而,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牍仍然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代表了古代文化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是古代人们记录历史重要工具。

牍的意义

1、牍是古代人们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古代,文字和书写被视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而牍则是这些文明的载体。人们使用牍记录历史事件、传承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使得古代的文化和智慧得以保存和延续。

2、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往往也是书写工具不断改进的时期。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竹简、木牍,再到纸张、书籍,书写工具的演变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牍还具有艺术价值。在古代,人们不仅使用牍进行书写,还常常在牍上绘制图案和图像,这些图案和图像往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比如,在汉代的竹简和木牍上,人们可以看到精美的绘画和书法艺术,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牍怎么读

dú。牍,是一个汉语词汇,总笔画是12笔。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相关词组:连篇累牍、案牍、尺牍、文牍、书牍、文牍主义、秉牍、辍毫栖牍、累牍、牍背、陈牍。

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ú”,总笔画是12笔。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相关词组:连篇累牍、案牍、尺牍、文牍、书牍、文牍主义、秉牍、辍毫栖牍、累牍、牍背、陈牍、公牍、遗牍、奏牍、讼牍、积牍、进牍、牍聿、案牍之劳、按牍、笔牍、补牍、素牍、牋牍、两牍、牍背千金、案牍劳形、三千牍、舂牍、函牍、巨牍、简牍、谳牍、削牍、笺牍、觚牍、吏牍、援牍、尺一牍、

字源演变

形声字。《说文》:“牍,书版也。从片,卖声。” “卖”读为yù,为喻纽、屋部字,与“牍”读音相近,而与读mài的“卖”不是一个字。“牍”的本义就是书写所用的木版。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牍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由于牍形长方,多用于书写文书、簿籍、书信等,所以也经常称这些内容为牍,如文牍、书牍、尺牍等。《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陆德明释文:“竿牍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此外“牍”还是一种乐器的名字,也称“舂牍”。《释名·释乐器》:“舂牍:舂,撞也;牍,筑也。以撞筑地为节也。”或说它是一种无底的竹筒,大五六寸,短者一二尺,长者七尺,前端开有两孔,撞地作声。后世称为“顿相”。“牍”今简化为“牍”。

_牍的读音_牍的读音是什么

_牍的读音是:jiān dú。

_牍的拼音是:jiān dú。 结构是:_(左右结构)牍(左右结构)。

_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文书。宋苏轼《答许状元启》:“忽承__之临,皆自听闻之误。”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_毕五》:“宋刘穆之目览词讼,手答__。”

关于_牍的成语

案无留牍长篇累牍累牍连篇辍毫栖牍案牍之劳苞苴竿牍

关于_牍的词语

连篇累牍连编累牍累牍连篇联篇累牍案无留牍连篇_牍辍毫栖牍盈篇累牍长篇累牍案牍之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牍的详细信息

关于“牍拼音怎么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00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