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书评《我这一辈子》(关于老舍的资料)

书评《我这一辈子》(关于老舍的资料)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6    点击:  339 次

书评《我这一辈子》

网上有关“书评《我这一辈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老舍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者是我非常推崇的。书也是惦记许多年的。

从高中看过这本书的节选后,就一直想看看。一晃竟然十年了,在假期第一天《我这一辈子》也算完全读完了。

老舍算是洒脱自如,阅尽世间百态,也苦中作乐的人。无论什么故事,在他手里都会荟聚了老北京的故土风味,但是也在幽默诙谐中表现了冷眼旁观的无可奈何,于平常生活里琢磨出可笑之处。但又让人笑不出来。

《我这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人人有可笑之处,自己也非例外”。不同于《四世同堂》的家国情怀,这本书娓娓道来的风格会让你隐约觉得这就是老先生的自传。处处有自己的影子,也时刻从自己的视野看世界。湖水太冷,笔墨纸砚尚可暖身。

微神,抱孙,黑白李,断魂枪,小玲儿,老字号,月牙儿,歪毛儿,马裤先生,柳家大院,不成问题的问题,大悲寺外,开门大吉,小木头人,我这一辈子……有几篇没读懂,最后的一辈子,意犹未尽,感觉没交代清楚,又说不出哪里没讲明白。

对老舍文章的推崇很大原因是因为其语言风格。教你规矩,却又不是教条的教书先生。反倒是幽默风趣插科打诨间,轻松的把事情办成了。顺便带你领略大千世界,见识俗世生活。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这白纸黑字就能设身处地过把眼瘾。

只是最后“根本矛盾可笑”。

关于老舍的资料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巴金: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冰心: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曹禺,原名万家宝.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老舍的代表作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7岁入塾,后转读小学。“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先后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长篇小说。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创作《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长短篇小说。

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此间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

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小说《正红旗下》等。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辑有《老舍文集》。

老舍的文学贡献: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

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

《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

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

人民网——文化——老舍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离婚》、《猫城记》、《月牙儿》、《断魂枪》、《抱孙》、《惶惑》、《偷生》、《饥荒》、《文学概论讲义》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有哪些文笔特别好的小说值得推荐?

1、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着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1937年7月1日载于《文学》第9卷第1号。《我这一辈子》是老舍第一个创作黄金时期的压轴作品,格外具有挺拔于时代的进步气息。

2、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着于1961年至1962年。遗憾的是,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老舍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201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本书为鲁迅的一本历史小说集,共8篇,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本书整体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

4、彷徨: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5、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关于“书评《我这一辈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021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