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区别(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区别
网上有关“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区别包括:知识内容构成不同、难度构成不同。
1、知识内容构成不同:
初中地理偏向于基础,大多数是地理常识,比如大洲大洋、世界著名海峡、主要地区地理位置、温度带等等相对基础的知识。
其中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自然地理涉及的难度不深,都是记忆性的知识点;气候、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常识等等,可以说是认识地理这门学科。
而高中地理就比较深入,比如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介绍,其中包括省份、省会、简称、城市等方面的介绍,内容比较更深一个层次。
2、难度构成不同:
高中地理更难一些,其中包括时差的计算、时区、洋流等知识点都有一定的难度,能学到很好得心应手的学生并不多。高中地理不仅仅是考查知识点,还考查着考生的材料分析、知识应用能力,这是比较系统的,也是一大不同之处。
初中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的解题方式并不适合高中,高中地理离不开材料分析和知识应用。因此高中地理更难一些。
地理学学科分支:
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物理,天文,数学,技术等。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
以及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1
第1节 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海陆兼备的大国
(1)四至点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时间差异显著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2)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5)我国与14个国家路上相邻: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6)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7)朝鲜和越南既与我国陆上相连,又与我国隔海相望
3.行政区划
(1)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简称、行政中心(教材第7页、8页)
第2节 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给食品等方面带来压力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比重不断上升,国家从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
2.人口东多西少
(1)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km?,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第3节 民族?
1.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是壮族
(3)民族 文化 :傣族-泼水节 藏族-雪顿节 苗族-苗年 蒙古族-那达慕节 高山族-丰收节 汉族- 元宵节
2.民族分布特点
(1)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2
第1节 地形和地势?
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山脉构成我国的骨架,呈“网格状”分布
(2)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区约占2/3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是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4)四大高原及其特点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宽谷广布
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宽广辽阔
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5)四大盆地及其特点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6)三大平原及其特点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7)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最西侧的一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中间的一列)
台湾山脉(最东侧的一列)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小兴安岭、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没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2)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影响
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众多大河滚滚东西,便利东西交通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第2节 气候?
1.气温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纬度位置影响)
(2)夏季气温最低处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形因素影响)
(3)5带1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4)作物熟制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两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海南:一年三熟
(5)水果
暖温带:苹果、梨、葡萄、哈密瓜等
亚热带:柑橘等
热带:菠萝、香蕉、榴莲等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空间不均匀: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位置影响)
(2)时间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年际变化大
(3)四大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横断山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2)我国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
(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是受季风影响
第3节 河流?
1.以外流河为主
(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约占1/3
(4)一般来说,我国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外流区:夏季降水多;内流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5)松花江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概况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青海省),注入东海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
长江没有结冰期
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湖口
长江干流上大型水利枢纽:三峡
(2)价值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3)治理
川江:滩多流急;荆江:九曲回肠(治理 措施 :裁弯取直)
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治理措施:退田还湖);洪涝、水污染;
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青海省),注入渤海
黄河干流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
(2)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3)治理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含沙量大-原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保持
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
(4)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易发生凌汛
第4节 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后果严重
(2)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干旱:华北地区
洪涝:南方地区
台风:东南沿海
寒潮:北方地区
地震: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
滑坡、泥石流:中西部山区,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3.防灾减灾
(1)我国运用遥感卫星技术,能够精确预报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
(2)发生地震时,应及时有序撤离至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无条件,可暂躲在小开间墙角
(3)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3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利用
如:土地、阳光、水、森林、藏羚羊等
(2)非可再生资源:相对人类历史来说,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如:煤、铁、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正确做法: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 贺卡 等
第2节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2)土地资源分类
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难以利用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3)我国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2.地区分布不均
(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2)耕地和林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东北、西南和东南是我国三大林区
(3)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问题尤为突出
(2)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3节 水资源?
1.时空分布不均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空间分布不均: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缺水更为严重
(3)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库
(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跨流域调水
(3)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4)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5)南水北调三线
西线:水质最好
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自流北上;经过省区(鄂、豫、冀、京)
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水质差,可调水量最大
(6)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水浪费
(7)保护水资源
农业:推广喷灌、滴灌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一水多用,少用清洁剂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 初中地理预习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 八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 初中地理知识点全整理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重要的知识点
初中地理基本知识点有哪些?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长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自转所围绕的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叫做北极,另一端叫做南极.北极是世界上最北点,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又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形成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4、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习惯上,人们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西经21°位于西半球,东经161°位于西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球.
5、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地球上最在的纬线圈是赤道.
6、低纬度是0°至30°,中纬度为30°至60°,高纬度为60°至90°.
7、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8、北纬23°26′的纬线,叫北回归线。它是北半球接受阳光直射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在五带中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9、南纬23°26′的纬线,叫南回归线,它是南半球接受阳光直射最南的界线,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可直射一次,在五带中,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发界线。
10、北纬66°34′度的纬线,叫做北极圈,它是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也是五带中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11、南纬66°34′的纬线,叫南极圈,它是南半球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最北界线,在五带中,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12、第年12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23°26′纬线,这一天正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3、地球上昼夜的更替现象主要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
14、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5、常见的五种地形是指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一般用褐色或**表示,
18、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1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20、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2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2、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23、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24、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
25、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26、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中国地理
1、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最南端在海南省,南北直线距离约为5500千米,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最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西直线距离约为5000千米.
2、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度大,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
3、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地处亚洲的东部,在太平洋的西岸.由北而南,环绕我国大陆边缘的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我国陆疆长2.2公里,与我国大陆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面有朝鲜,北面有俄罗斯,蒙古,西北面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南面有老挝,越南接界,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面是韩国,日本,东南面和南面是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5、我国的海岸线很长,有1.8万多千米,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海南岛和崇明岛.
6、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基本上划分为省,县,和乡三级,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个省区.
8、我们伟大祖国有12.95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1%,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都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纬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2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大洲
1、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
2、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3、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4、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初中重点知识精粹总结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2、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3、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4、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拓展阅读: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整理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可见,地图对于地理的重要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因此,学会用好地图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地图呢?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地图就是知识的骨架、是知识的脉络,掌握了地图,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长期坚持,不仅能发现地理学科的美,更能让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学习地理光有习惯没有方法是不行的,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这样才能一层一层把复杂的地图拆分开,不会漏掉细节。通常我们在读图、用图的时候会经过:获取信息、分析地图、说明原理三个步骤。
用好地理课本是学地理的基础
无论什么学科教材是根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好地理教材是巩固地理基础、提升地理成绩的前提,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2、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3、学会归纳总结
①找出知识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②将差异性较大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北方和南方因为维度不同,造成哪些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认知地理、更快的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在某一章节中从中能找出一两个关键要素就基本上能串联整章内容。而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所以,思考问题时围绕地理位置这一关键因素,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这样学起来就会非常的轻松。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从电脑网络上获取有关地理的信息,这些都能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锻炼我们的才智,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初二地理基础知识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
(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21.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举例说明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哪些知识讲解不同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不同表现在多种方面。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地理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而高中则更多地要在各种基础知识比如:气象、自然要素、行政区域等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其次就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地理主要是对初中地理的知识进行感性的认识,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记忆;高中地理则是研究地理知识的本质,注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再认识过程,学习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和分析。
初高中地理有什么异同点
一。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主要包括中国各地已经世界各个大洲或国家的相关情况)
二。高中地理:分为三个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1自然地理:地球运动、大气、水、地貌、土壤、植被等
2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
3区域地理:区域差异、区域开发、区域环境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差不多吗
有很大的差别,初中地理学习的只是地理的一些大纲,地理的基本知识,相对来说很简单,基本没什么难度。而高中的地理讲解的更加详细,对于局部地区的环境、气候形成原因有着详解,地理学习的程度越高对于形成原因有着更加详细的解释。
高中地理教学和初中地理教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不同:高中——理论地理;初中——区域地理
教学对象不同:高中生、初中生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同
教学方法不同:高中——理性分析,原理为主;初中——感性认识,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肯定不同
当然就决定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有区别。
关于“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054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 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