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历史上的齐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齐襄公为什么被杀)

历史上的齐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齐襄公为什么被杀)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8    点击:  345 次

历史上的齐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网上有关“历史上的齐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齐襄公为什么被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 *** ,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

当时齐国国力渐强,齐襄公曾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齐襄公在卫国的首止召开诸侯盟会,郑国国君郑子亹畏惧齐国的势力,不听大臣祭仲的劝告,带领大臣高渠弥一同前往参加盟会。

郑子亹年少时,曾经和齐襄公发生争斗,因此双方结下怨仇。

同年七月初三日,郑子亹和高渠弥来到首止,与齐襄公会面。

因未有就从前的事向齐襄公道歉,齐襄公发怒,于是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将高渠弥五马分尸。

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子亹之弟公子婴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

姜嫁到鲁国十五年之后,文姜的胞兄、前情人齐襄公向周王求婚。

按照周朝礼法,齐国要邀请跟周天子同姓的国君来为齐襄公主持婚礼。

鲁桓公由此成了为齐襄公主持婚礼的人。

身为鲁桓公夫人的文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要跟丈夫一起去齐国,这本来就不合“春秋礼法”,可是鲁桓公架不住女人的唠叨,最后竟然答应了文姜的请求。

更荒唐的是,回到齐国之后,文姜和齐襄公旧情复燃,再次通奸、 *** 。

鲁桓公知道此事之后当然非常恼火,就痛骂了妻子。

不料,回到娘家之后的文姜气很壮,她向兄长兼情人齐襄公告了自己丈夫一状,并将 *** 败露之事也说了。

为了掩饰丑闻,齐襄公动了杀心。

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

果然,彭生送鲁桓公回驿站,在车内猛力拉折了鲁桓公的肋骨,鲁桓公一命呜呼。

车内谋杀案发生之后,齐襄公又杀掉了刺客彭生。

齐襄公为什么被杀

齐襄公和齐桓公两人的父亲为齐僖公,两人分别为齐僖公的长子和幼子。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因病而亡,当时身为太子的齐襄公继位。下面是我为你搜集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关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秋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关系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威严渐渐衰弱,各诸侯王开始逐渐脱离周天子的掌控,不顾礼制。齐襄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四任国君,也是齐桓公的哥哥。在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后,远在莒国的公子小白返回齐国,继承王位,史称齐桓公。

 齐襄公和齐桓公两人的父亲为齐僖公,两人分别为齐僖公的长子和幼子。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因病而亡,当时身为太子的齐襄公继位。齐襄公在位期间,为人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齐国的国力在诸侯国中只能算得上是中等。

 齐国在齐襄公的统治下,朝政非常的混乱,齐襄公又非常忌惮弟弟公子小白。无奈之下,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了莒国。因不满齐襄公的统治,公元前686年即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大臣连称、管至父以及齐僖公的侄子公孙无知起兵谋反。公孙无知率领士兵闯入宫中,并在寝殿之中将齐襄公杀死。齐襄公死后,公孙无知把持朝政并自立为王。

 但好景不长,当上齐国国君没几天的公孙无知便被雍林杀了,齐国群龙无首,大臣们便讨论重新立国君的事情。公孙无知已死的消息传到了莒国,公子小白便打算返回齐国。但公子小白还有一个哥哥名为公子纠,公子纠也得到了消息,也想成为齐国的国君并派人埋伏在公子小白回国的路上。想要他的命。于是,公子小白便顺势假死,让公子纠放松了警惕。公子小白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第十五任国君。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什么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有一段不可不说的往事。当初齐国内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各自带着自己的心腹逃往别国避难,公子纠带的是管仲,而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带的是管仲的好友鲍叔牙,在逃难过程中,擅长 射箭 的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服上的带钩,差点要了公子小白的命?

 幸好公子小白吐血装死才逃过一劫,从此公子小白就与管仲结下一箭之仇,后来公子小白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管仲不得已和公子纠一起逃往鲁国。

 齐桓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幸好在鲍叔牙的一再劝说之下,齐桓公这才答应放过管仲,把他从鲁国押解回国,也幸亏鲍叔牙这人有识人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管仲,只有管仲才能辅佐齐桓公称霸,所以主动让出相位,而管仲也对齐桓公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全心全意辅佐国君,提出?尊王攘夷?的 口号 ,对内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一跃成为东方大国,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国走向了全盛时代,管仲提出的很多改革思想也为后世所借鉴,开创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改革的序幕,推动了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可以说管仲是一位有作为的改革家,是可以彪炳千秋的大人物。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品格也成就了他的千秋霸业,成为后代明君的典范。

史记》三十二卷《齐太公世家》记载:

(齐襄公)十二年。初,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往戍一岁,卒瓜时而公弗为发代。或为请代,公弗许。故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或见人足于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

这段历史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周庄王九年,齐国联合宋、鲁、陈、蔡四个诸侯国攻打卫国,卫国被攻陷后,齐国诸侯齐襄公担心周王会派兵来讨伐,就派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统领兵马在葵邱那个偏远的地方戍守。二位将军临行前请示齐襄公道:“戍守边疆虽然劳苦,但是作为你的臣子不敢推辞,只是我们去驻守得有个期限,主公以什么为期限呢?”当时,齐襄公正在吃瓜,就顺口应付说:“现在正是瓜熟时节,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时候,朕会派遣别人替代你们的。”

二位将军于是带兵前往葵邱驻扎。不知不觉间一年光景过去了。由于军务繁忙,二位将军把临行前和齐襄公的约定也渐渐地忘记了。忽然有一天,手下的兵卒向二位将军进献刚成熟的瓜让他们尝尝新鲜。这时二位将军才想起和主公之间的瓜熟之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心里禁不住泛起了嘀咕:“此时正该换防,为什么主公还不派人来替代我们呢?”于是特地差遣心腹前往国都打探情况,得知主公与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整天在一起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二位将军很气愤:“你在国都享尽人间富贵荣华,骄奢*逸,让我们在边疆吃苦受累,用生命保护你的安全,却想不到派人来替代我们!”于是,就派人向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希望主公看到这成熟的瓜能想起他们临行前的约定,就此请求派人替代他们驻守边防。齐襄公看到瓜时大怒,说:“替代不替代是我的主意,也应该是我说了算,为何还要来请求啊!等到明年瓜再熟时方可派人去替代你们!”

二位将军听了回报,气得咬牙切齿,当即密谋起兵造反。随后便暗地里与公孙无知联合,杀死了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新的国君。

一代君主只是因为不讲诚信,违背诺言,惹得人怒,葬送了身家性命,可恨可悲可惨啊!

还有下面的你自己去找吧!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吕布,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楚怀王失诚信,臣饮恨身投汩罗江;

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候,



喋血宫廷——盘点中国历史上的政变之春秋齐国篇

上一期咱们讲了吴国有名的政变,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

这一期,我们来讲齐国发生政变!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卒(史记称釐公)。他的太子名叫姜诸儿,登位这位就是齐襄公。

齐襄公影视形象

齐襄公一登位就干了一件事,把公孙无知的待遇降级。(穿的衣服,吃饭的家伙事,坐的马车之类的)这位公孙无知是什么人?齐襄公为什么一登位就先收拾他?

这还得从襄公的爸爸僖公说起,事情是这样的,僖公有个同母的弟弟名叫夷仲年,哥俩感情很好,他弟弟福薄啊,没享几年福就死了。

好在留了后,儿子就是公孙无知。哥俩感情这么好,弟弟去的又早,僖公就把关爱都给了大侄子公孙无知,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僖公亲儿子一个待遇,更绝的是这公孙无知的待遇和太子一个样了!

这就让当时的太子诸儿有点不舒服了,不舒服归不舒服,毕竟老叔就这么一个儿子,只要不过分太子也忍了。

公孙无知不这么想,经常和太子找事,太子也不是泥塑的,一来二去两人就怼上了。这梁子算结下了!

所以才有了襄公一登位就收拾公孙无知的事情。公孙无知从这件事开始就更恨襄公了,每天都盼着襄公早挂!暗地里也在积蓄实力,准备武装夺权。

但是襄公比他爸爸厉害的多,齐国从他手里开始有点大国样了!公孙无知也没机会可乘。如果这么下去就没后来齐桓公什么事了,但是襄公也有个坏毛病!

女色!齐襄公还不是普通的司机,飙起车也是飞快,对车辆的选择上他口味独特!谁啊?他的堂妹子!

襄公当政第四年,国泰民安,邻国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带着老婆回他老婆的娘家来省亲了。鲁桓公就是齐国的女婿。

鲁桓公这位老婆就是襄公原来的姘头,也就是襄公的那位堂妹子!早在他爸爸僖公的时候这俩就搞在一起了,后来他这堂妹子就嫁给鲁桓公了。

本来这种事,情人嫁人了,两个人就各过各呗!没想到鲁桓公带着夫人这么一来,两人又旧情复燃了!整的动静还挺大,一来二去鲁桓公都知道了!

把鲁桓公给气的呦!

要说鲁桓公也是个热心人,他之所以带老婆来齐国,倒不是真省亲来的,他是为了联合齐国出兵,帮助郑国的郑厉公复位。没晓得遇到这种事!

当初他要带老婆回娘家,他手下大臣申繻就不同意,说:按照古礼女方没有大错的话,不能让她回家的。您这么搞要出事的!(我估计这大夫申繻应该是知道点什么)

现在出了这种丑事,鲁桓公只有苦口婆心的劝老婆别在乱搞了,丢不起那人!顺便也骂骂齐襄公。

他这老婆也不是东西,两口子的私下的话,一觉睡醒也就过了!她居然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也怕坏了名声,又生气鲁桓公!索性就预谋把鲁桓公给做了!

准备好以后,齐襄公就把鲁桓公约了出来喝酒,酒席上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出兵的事好商量之类的。鲁桓公本来就心里有气,又被故意灌酒,自然很快就烂醉如泥了。

这时候齐襄公就让他找好的一个叫彭生大力士把鲁桓公送上车,顺便给勒死了。可怜鲁桓公老实人就这么惨死了。

消息传到鲁国,鲁国人不干了开始闹腾,但是又打不过齐国,只能要求严惩凶手!

本来不大的事,搞得变成了国际新闻,齐襄公只能拿彭生的人头给鲁国交代了!但是这件事在国内影响恶劣!国内士人也多有不满。

公孙无知利用这件事开始暗地里拉拢一部贵族人物。

为什么笔者要提这件丑闻?因为这就是以后政变的诱因之一。

正真的爆发点在他当政的第十二年!

这一年襄公为了巩固占领区,就派了手下两员大将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去葵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林七乡)驻守。

老板派了外勤,这两位主管也没意见,毕竟是为了咱们公司嘛!(齐国)再说出外勤也行,又不是什么大事。二位就多了句嘴:王上,我们着一去得驻守多久?咱刚娶了媳妇生了娃不敢待久啊!家里老人岁数也大了离不开人啊!

襄公心情好,立马答应道:没事没事!你俩今年瓜熟的时候去驻守,明年瓜熟(此瓜可不是西瓜啊)的时候寡人再派人来替换你们!

俩人喜滋滋的去出外勤了!(估计外勤应该工资补助都高)

当时葵丘条件比较艰苦,这二位也算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驻守边境。苦中作乐数着指头盼望着早点结束驻守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数着数着这二位也把这茬给忘了!

就这么着,第二年瓜熟了,他俩也没在意!(这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了)直到某一天手下给二位大人送来了瓜,顺带又多了句嘴:二位大人,再不吃今年的瓜就只能等到明年再吃了!

咦?…嗯?…

俩人同时一拍大腿!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大王明明说好的瓜熟来换班啊!这都快冬天了!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来?

俩人急忙写信给襄公:王上您看我们老哥俩都值了一年多的班了,您去年不是说了嘛,瓜熟时来,瓜熟时再回啊!现在您看是不是该找人换换班了?

襄公正巧心情不好!一看这书信立马怼回去:让你们守就守,怎么那么多废话!今年没人,你俩接着守吧!

俩人一看回信,肺都气炸了!合着您拿我们哥们打岔呢!一国之君说话和放屁一样!哥俩一合计,等着吧!总有收拾你老小子的时候!俩人憋着劲等待时机。

这事恰好被公孙无知看在眼里!本来他暗中结交朝臣,积蓄力量,但是苦于没有外部力量支持,也就是军队。没有军队是做不了乱的,这一点公孙无知很清楚。好巧不巧,连称和管至父这事让他赶上了!

他急忙和连称和管至父联络起来,连称有个妹妹是宫里伺候齐襄公的,但是并不得襄公宠爱。公孙无知就打这张牌!他告诉连称:只要做掉了姜诸儿,让我当了王上,你妹妹以后我就封为正宫夫人!绝不食言!

哥俩本来就准备收拾襄公,可是苦于没有内援,这回正好借坡下驴。吃屎的顺着墙根走!这三位也算是臭味相投!

自从他们暗自结盟以后一直都暗地注意着襄公的动静。

这一年的冬天,机会突然出现!齐襄公出门游玩,在沛丘打猎。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只大野猪!旁边的随从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大喊道:这不是彭生嘛!(就是前文被襄公给卖了人头的那位弑杀鲁桓公的大力士)襄公一听这位这么一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喝一声:小彭子也敢在我面前出现!对着大野猪就是一箭射去!没想到这大野猪中箭以后忽然像个人一样站立起来发出刺耳的鸣叫!这一下把襄公吓得的不清(他本来就心虚)从战车上摔了下来,腿摔伤了,鞋子也丢了。

襄公很生气,就把管鞋的一个叫茀的侍者给抽了三百鞭子!

你说这叫什么事!又不是人家甩的你。

这位侍者茀也是老实人挨完鞭子,就出宫了。

这个时间段,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也收到了齐襄公受伤的消息,都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三人组果断的抓住机会率领军士直奔王宫而来!

这时,茀也恰好走出宫来!碰上了造反三人组一行人。这位茀,虽然挨了主公三百鞭子,但是他是个忠臣,一看公孙无知这帮人来者不善,脑筋一转,计上心来。茀告诉公孙无知一伙人:你们这么大张旗鼓的进宫,容易惊着宫里,那就不好办了!

公孙无知都开始造反了还怕这些?当然不信茀的话。茀说我也刚刚挨了三百鞭子呢!这会气的不行,怎么可能骗你们!说完他撩开衣服让大家看他的伤口!

原来是难兄难弟,这回大家信了他。茀说不如我先进宫去探路,到时候给你们发信息。

公孙无知一想:有人探路也不错,就让茀先进去了。

茀一进宫就急急忙忙跑到襄公那,里告诉襄公:主公,公孙无知反了!但是襄公腿脚不方便也没辙,急的哇哇叫,于是他就把襄公藏在门后。(选的这地方让人情何以堪)自己急忙扑召集卫士勤王护驾!

公孙无知一伙人在宫门外傻傻的等了好一会,眼看着黄花菜就要凉,公孙一看里面还是没动静啊!

被耍了!公孙无知终于反应过来。

急忙率领军士杀进宫中,这个时候茀也纠集一票人马赶了过来,两帮人马碰到一起,也只有干仗的份!双方你来我往,挥戈相向。杀的昏天黑地。

一番厮杀过后满地尸体,鲜血染红了宫阶。茀所带领的一群人(毕竟是仓促之间拉起来的队伍,哪里比得上蓄谋已久的)全被公孙无知集团干掉了。

他本人也死在乱戈之下。

公孙无知此时已经杀红了眼,提着剑直奔襄公寝宫!到了地方找来找去死活没找到襄公,公孙无知有点着急,害怕了!难道**跑路了?要是调兵来反扑,那可就不妙了!急得他在屋里乱转!忽然发现门背后有一双打了绷带的脚,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你老小子在这躲着呢!

二话不说,拉出来!对着齐襄公一顿刺!

可怜齐襄公腿脚不便没有跑成功,最后惨死寝宫!

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以后,在连称和管至父一众亲信的拥戴下宣布自己为王!成功的掌控齐国大权。

可惜,他的好日子也没过久!自己也落了个身首异处。(也被大臣给杀了)这才有了后来的齐桓公小白即位的故事。

纵观这场政变,和上一次吴国篇一样,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蓄谋已久!

公孙无知暗中蓄力,等待时机,突然发难袭宫,弑君夺位。有所不同的是,当时吴王僚没有失去人心,公子光只能靠刺客行事。而是齐襄公因为荒唐事儿早就丢了人心。又对公孙无知疏于防范,所以才有了公孙无知轻而易举起乱弑君。

公元前484年,齐国又换了新王上,为什么说又?因为齐国这几年比较乱!

先是齐景公去世,立了小儿子荼为国君,但是当时田家很有实力,就联合大臣鲍牧把姜荼给废了,立了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当国君,就是齐悼公。

但是齐悼公又和鲍牧有矛盾,鲍牧怕齐悼公找他秋后算账,就把悼公给弑杀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大家就又拥立悼公的儿子即位!这位就是开头说的新王上,齐简公。

齐简公像

齐简公执政第四年,问题来了!

齐简公的两位权臣的斗争进入白热化!

原来早先齐简公和爸爸悼公在鲁国流亡的时候,有个卿士叫监止的一直很受他们父子的宠信。

等到了简公即位,为了限制田氏的权利,简公重用了监止,使他和田成子分庭抗礼,平衡朝局。

田成子像

但是监止势力日益庞大,处处掣肘田氏,田成子首先感到害怕了!怎么办?田成子就用了他爸爸的办法,给老百姓借贷粮食大斗出,小斗进,来收买人心!老百姓当然买他们家的账啊!

这个时候齐简公手下的大臣一个叫御鞅的,发现了问题,就告诉简公说:王上,田成子和监止斗的太厉害了,您现在必须要在田成子和监止两个人之中做出选择了!二人只能留一个!要不然早晚要出事!

齐简公正沉醉在自己的权术梦里,哪里听的进这个!就没搭理御鞅。

某日,监止在路上正好碰上田氏族人一个叫田逆的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行凶。这还了得,分明是把本大人没放在眼里!正想着怎么收拾田家呢,你们就瞌睡送枕头,监止当即就抓捕了田逆并把他关押起来。

田氏家族在这个时期是非常团结的,于是他们就让田逆装病,然后又假装探视,用酒肉犒劳看守,把看守灌醉以后给杀了,让田逆越狱了。

监止一看这一手被对方化解了,也没有办法,只能和田氏约了个日子在田家喝了和头酒,这事就这么算了。

和头酒是喝了,但是监止一直暗中准备收拾田家!

监止有个手下叫田豹,很得监止的信任,被引为心腹。

这天,监止就对田豹说悄悄话:我准备把田家都消灭了,让你来当田氏的家主,你看怎么样?(据我估计这天监止应该是喝多了,田氏人心正旺,你怎么什么话都往外搂!)

田豹一听心里陡然紧张起来,但又不能不回答。只能硬着头皮说:主公,咱就是个田氏外房族人!都出了五服了,当不了家主。再说田家和您作对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您犯不着和整个田氏族人过不去啊!(老子也是田氏族人啊)田豹当天就急急忙忙把消息告诉了田成子!

田行子(就是那个杀人犯田逆)一看情况紧急,就和田成子说:现在形势十分危险,监止是简公的宠臣,要收拾我们跟玩似的!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如果我们不先动手,就只有死路一条!

也不知道这个田逆经过了一番怎么样的骚操作,他居然进了宫值班居住了!以便随时接应田氏发起的政变!(我仔细又看了一遍史书,这个杀人犯怎么突然变成大内侍卫了?有点懵)

机会来了!五月的一天,一切准备就绪的田成子带领兄弟四五个人,进了宫要诛杀监止。因为监止是简公心腹所以也在宫里住。

监止还准备去迎接田成子(估计是一位就这哥几个翻不起浪花)但是门卫宦官不让田家人进!田逆突然暴起杀人!把宦官给砍了!

田氏家兵一哄而入,这个时候我们的王上齐简公正在和他的爱妃在露天阳台上晒太阳呢!田成子立刻把简公控制住,让简公住在了寝宫。

齐简公也不是泥捏的,拿起旁边的戈(古代一种兵器)就要干田成子!田成子也没想到简公会来这出!人手都撒出去了就他一个啊!眼看就要血溅宫廷!这个关键时刻,旁边的史官说话了:王上!田大人不是来搞您的,而是为了清君侧诛杀奸臣啊!

齐简公听了也冷静下来(就算他此刻杀了田成子,他这小命也不保),田成子趁机溜了出来,听到里面齐简公还在破口大骂!

气的田成子也吼了一嗓子:我老田到哪里伺候不了君主,偏偏伺候你!准备收拾收拾离开齐国,去别的地头混。

这时田逆也过来了,一看田成子在这里委屈巴巴的样子,立刻给他吃定心丸:都这个时候了,您还在这犹豫不决?我难道不是田家的人吗?现在不杀掉监止这群人,老祖宗都饶不了你我!唾沫星子都喷到脸上了!田成子也在此刻下定了决心!

干!

他们这里下定决心了,那厢监止也趁乱跑出宫里,在外面纠集一群人马,开始攻打宫城!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人马都知道这一次对决意味着什么!

胜者将拥有一切,败者将悬首在城门之上!阖家尽灭!这一场激战监止胜则姜氏可存,田氏胜则姜氏社稷亡!

渐渐的,监止的人越来越少,田氏毕竟是守方,而且蓄谋已久,以逸待劳。监止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怎么可能不败呢!打不赢就只有跑路了!可惜权利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监止还是没跑了,在丰丘被地方贵族抓住邀赏,被斩于郭关!田氏的反对派彻底被消灭!

齐简公也没好了,在知道田氏追杀监止的时候他也开始跑路,监止被杀他也没跑了,被田成子弑杀在祛州这个地方。临死前他后悔道:早知道就该听御鞅的话啊!(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从此田氏一家独大!才有了后面的田氏代齐!

看来姜子牙在天有灵也保不住姜氏基业!

我们来看这次政变,前因很明显简公为了制衡田氏开始重用监止,但是又因为他爸爸和他都是田氏拥立的,对田氏也没有大的防范之心。朝中斗争激烈连旁观大臣都看出来不对劲,而他却不以为然,始终认为自己能掌控朝局。这就为后来的政变埋下祸根!监止愈娇,而他却不加以制止,导致田氏暴起发难!他又认不清形势对田氏百般辱骂。最终殒命!

春秋时期齐国齐襄公是齐桓公的什么春秋五霸都是谁

哥哥

齐襄公(?―公元前686年),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

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当时齐国国力渐强,齐襄公曾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雍廪袭杀公孙无知,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 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本: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春秋战国之齐襄公之死

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冬,齐国贝丘之地。连日阴云密布,寒风呼啸,荒凉的山道上空寂无人。已是日暮时分,一群群乌鸦自旷野里归来,没入道旁的深林之中。忽然乌鸦被惊起,哗啦啦满天乱飞。林间陡地现出无数支戟、戈、矛、斧,在幽暗的阴云下闪烁着狰狞诡异的光芒,直向山道尽头一座高大的离宫逼过去。

离宫正殿里烛光辉煌,歌声婉转,乐声悠悠。国君齐襄公卧坐在铺着裘皮的芦席上,举着盛满美酒的玉杯,狂饮不止。殿门紧闭,挡住了凛冽的寒风。殿角架着巨大的火盆,暖意融融。殿柱下,整整齐齐地跪坐着二十四个盛装的乐女,或弹筝,或吹箫,或抚琴,或击鼓。殿中央,十二个妙龄美女身穿薄纱长裙,如春花中飘飞的蝴蝶,翩翩而舞,边舞边唱。此时此刻,齐襄公喝着美酒,听着美妙的乐曲,看着美丽的舞女,无疑是人生至乐。可是他心中却毫无快乐之意,有的只是满腹烦躁和莫名的恐惧。

白天,他带领众亲卫兵卒驾车围猎,一头野猪突地从重围中奔出,直向他猛扑过来。他连发三箭,居然箭箭不中,结果被野猪撞翻座驾,跌伤了左腿。若非众亲卫兵卒拼死相救,恐怕他早已命丧黄泉。

他当上国君已有十二年,围猎何止百次,却从未遇上这样的凶险之事。这显然是一个不祥之兆,然而他又无法猜出这凶兆将应验在哪件事上。

舞女们不停地旋转着身子,个个香汗淋漓,娇喘微微,显出无尽的妖媚之意。一杯杯的美酒,如同一瓢瓢滚油,泼在齐襄公冒着躁动火焰的心头上。

他猛地扔掉玉杯,从席上跳起来,歪歪扭扭地拖着条跛腿,冲进舞女队中,张牙舞爪地学着野兽的动作,乱吼乱叫,乱扯乱抓地疯闹起来。舞女们故作惊惶,夸张地东躲西藏,你挤我推地歪倒在地,乱滚乱爬,也学起了野兽的动作。不仅是舞女们,连那些乐女也全扔了手中的筝箫琴鼓,滚倒在地,嗷嗷叫地扮作狼、狐、鹿、兔、蛇、鹰的模样,一时丑态百出。

“哈哈哈……”齐襄公仰天大笑起来。只有在这种“野兽之舞”中,他才会感到快乐,才会抛掉满腹的烦躁和那莫名的恐惧。

在殿中疯狂的“野兽”吼叫声里,无数身披重甲的兵卒闯进离宫,见人就杀。刹那间,离宫内惨叫声大起,血肉横飞。亲卫兵卒和太监、宫女们四散奔逃。大笑中的齐襄公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他只听得见众“野兽”的吼叫,只知道他此刻是一只“野兽”、一只追逐与被追逐的“野兽”。

殿中只有一个人听见了外面的惨叫声——齐襄公美丽的姬妾连氏。她是殿中唯一没有作“野兽之舞”的人,依然称职地站在国君的坐席之旁。那坐席后面有一尊虎形朱漆木架,上面架着国君权威的象征——一柄饰金龙纹青铜宝剑。惨叫声已逼近了正殿,连氏美丽的脸上透出一种混合着冷酷和欣喜的奇异笑容。

烛光里的一切都在她眼中流动起来,流向遥远的过去,又流回现在……

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太公姜子牙。他因辅佐周武王讨伐殷纣立有大功,被封为齐侯,建都营丘。传说姜子牙的先祖曾是大禹的臣下,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城。后代又以吕为姓,所以姜子牙又叫吕尚。太公来到齐国后,勤修政务,尊重当地风俗,简化礼仪,沟通商工各业,兴渔盐之利,很快就使齐国富强起来,远近人民纷纷归附。后来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武王弟管叔、蔡叔等乘势作乱,江淮间的各夷族部落也背叛了周朝。周公紧急派使者令太公起兵平叛,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从此,齐国获得了代周天子征伐叛逆的权力,成为东方的大国。

江淮夷族平定之后,太公以百岁高龄去世,传位给儿子丁公,丁公去世后,传位给乙公,如此代代相传,直到第十三代国君僖公禄甫。这期间齐国也发生过几次内乱,国都一度由营丘迁往薄姑,后又迁回营丘,并将营丘命名为临淄。僖公很喜欢嫡弟夷仲年,后来夷仲年先死了,僖公悲伤之下,对夷仲年的儿子公孙无知异常宠爱,让他的俸禄服制及饮食和太子一模一样。僖公偏爱公孙无知的举动,使太子心中大为愤恨。他当时不敢说什么,待到父亲去世、他承袭君位后,发出的第一道诏令,便是免去公孙无知的俸禄和服制。

这位太子就是齐襄公,名诸儿,为齐国的第十四代国君。

齐襄公的诏令,在公孙无知心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仇恨。

此时周王室自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以致被犬戎攻破镐京,兵败身亡,其子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以来,已是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以大伐小,以强欺弱,互相兼并,攻杀不已。而杂处各诸侯国之间的夷族部落北戎、山戎、西戎、犬戎、骊戎、白狄、赤狄等也趁势攻伐中原华夏各国,抢掠财帛子女。就连齐国这样的大国,也屡次受到北戎的攻击。

齐襄公即位后,杀郑君,灭纪国,伐卫国,兵威赫赫,像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国君,然偏偏对外不能使邻国敬畏,对内不能使臣下心服,甚至于怨声载道,被国人视为昏君。

齐襄公曾命大夫连称、管至父领兵驻防葵丘(此地环境恶劣,一向为士大夫所恶),约以隔年瓜熟之日为驻防期限。而当次年瓜熟之时,齐襄公并未派人接防。连称、管至父恼怒之下,密谋袭杀齐襄公,另立新君。连称的妹妹连氏是襄公的姬妾,一向不甚得宠,心中早怀怨意。连称先与公孙无知联络,许立他为新君,使他答应充作都城内应。然后,他又授意公孙无知和内宫的连氏勾结起来,约定事成后立连氏为夫人,让她随时将齐襄公的行踪泄露出来。

齐襄公对连称、管至父的密谋毫无所知,依然如往年一样,带着众亲卫兵卒和美女太监,前往贝丘离宫游猎作乐。

在齐襄公的车驾驰出都城两三个时辰后,一队精锐的披甲兵卒就由连称、管至父率领,直向贝丘扑去……

“轰隆——嗵!”高大的殿门陡地被撞开了,血淋淋的兵刃指向了众“野兽”。

“啊——”凄厉的惨叫声里,众“野兽”魂飞魄散,四处躲藏。

惊骇中的齐襄公慌忙扑到虎形木架前,欲抽出他的青铜宝剑,却抽了一个空。

那柄只有国君才能掌握的青铜宝剑已握在了连氏手中。

“美人,你……啊!”齐襄公一句话尚未说完,锋利的剑刃就刺进了他的腹中。

“我在后宫已经十年了,你为什么不立我为夫人?为什么不立我为夫人?”连氏死死握着剑柄,问着她的国君。

齐襄公圆睁着双眼,什么话也答不出来。他看到整个大殿崩塌了,废墟中如血的红雾,雾中全是鬼魂,无头的鬼魂。那些鬼魂是他杀死的臣下,是他杀死的敌国军民,是他齐国战死在沙场的兵卒、累死在宫墙下的役夫、饿死在道路上的饥民……

连氏猛地抽出了青铜宝剑。齐襄公沉重地栽倒在地上,如同一头被猎手射中的“野兽”。

“啊——”连氏也如同野兽一样叫了起来。齐襄公的鲜血自腹中喷出,喷了连氏满脸。

连称和管至父等人杀死齐襄公后,立即回兵攻向临淄。公孙无知早有准备,将家兵埋伏在城门旁,只待连称等人接近,就蜂拥而出,打开城门。连称和管至父率兵长驱直入,攻进宫城,然后胁迫众大臣来至朝堂,“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闻听乱起,立即随同两位师傅管仲、召忽逃往母舅家——鲁国;而另一位弟弟公子小白则早在几年前,就随同师傅鲍叔牙去了莒国。

公孙无知当上国君后,依约封连氏为夫人,主掌后宫。又封连称为上卿,尊为国舅。管至父被封为亚卿,与连称共掌国政。只是齐国众大臣对公孙无知并不心服,没过几个月,便合谋杀死了公孙无知和连氏,连称、管至父二人亦被众大臣以弑君的罪名满门抄斩。

公孙无知一死,堂堂齐国竟陷入无君的境地,国中一片混乱。一些大臣忙派使者去了鲁国,请公子纠回来承袭国君之位。而另一些大臣,则暗中派使者去了莒国。

——摘自《春秋战国》

(下篇:齐桓公即位)

春秋齐国国君齐襄公和齐桓公是什么关系

一、关系:

齐襄公,姜姓,吕氏,齐僖公的大儿子,齐桓公异母兄,也就是说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弟弟。

二、简介:

1、齐襄公(?―公元前686年),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

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

2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 ,名“小白”。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

关于“历史上的齐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098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