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爱滋病是什么(艾滋病的资料)

爱滋病是什么(艾滋病的资料)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7    点击:  210 次

爱滋病是什么

网上有关“爱滋病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艾滋病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分类: 生活

解析: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HIV病毒的感染过程(艾滋病教育网)

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毒品注射、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

艾滋病病毒简称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便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大陆,自1986年首次发现一美籍阿根廷人在西安发病,经多方检查确诊为AIDS。距世界首例报道AIDS相隔4年。同年在浙江省从血友病病人中又检出HIV感染者4例,为我国首次发现HIV带毒者。此后在我国陆续发现外国人HIV带毒者约17名之多。直至1989年从云南发现HIV带毒者146例,又在北京及河北发现3例HIV带毒者。

进入90年代我国的HIV病情情况更加不可阻挡地迅猛发展,按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字,1990年HIV带毒者为492人,AIDS仅为5名,其后逐年上升,至1995年HIV感染者为3341人,AIDS为117名,专家估计我国实际HIV感染人数应为5万-10万人。这仅仅只有5年其增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很多人至今仍认为艾滋病在美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多见,实际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艾滋病已在我国各地传播开了。我国已报道通过注射进口第Ⅷ因子而感染HIV的病例,各大城市都先后报导了艾滋病的病例,这些情况需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传染源:为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传染性最强的是临床无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其HIV分离率最高。无症状的感染者是艾滋病流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而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的HIV感染者,则更是危险的传播者,这种现象,在早期和晚期病人比较多见。

传播途径:HIV携带者的血液、 *** 、 *** 分泌物、唾液、眼泪、骨髓液、尿、母乳等体液,以及脑、皮肤、淋巴腺、骨髓等组织内存在着HIV。一般感染源以血液、 *** 、 *** 分泌物、母乳等为主,很少通过唾液,但也不能否定。

性行为感染:AIDS的本质是一种性病,由性行为感染,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经“ *** ”途径感染率最高,血液和 *** 中HIV的含量几乎相等,故是感染力度最强的感染源,由于 *** 直肠粘膜易受损出血,所以, *** 感染HIV较多。 *** 数越多,性活动开始年龄越小,加上吸毒者,其感染倾向也越高。

男女间性接触感染以嫖娼为甚,因为 *** HIV感染机会多,传染的可能性最大。 *** HIV携带率在美国各大城市近93%。在非洲HIV的传播以男女性行为为主。

血及血制品传染:输入了被HIV污染的血或血液制品,使HIV直接进入体内引起感染以及产褥期感染,静脉扎毒针刺感染。目前尚未见因针灸感染AIDS的发生。血友病患者输入第Ⅶ因子,已发现有1/3患者HIV抗体为阳性。而且现在发现成倍增加。主要原因是对献血者没有进行彻底的HIV检查。在非洲因滥扎毒品使用共同的注射器,其针头部残留有污染的血液而自己直接将病毒注入体内感染非常多见。特别是女性病例更多。器官移植,人工受精也是更重要的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染:携带有HIV的母亲可以经胎(胎内感染)、产道感染及经母乳传播给婴儿。

职业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因针头刺伤或粘膜被污染的血液溅污而接触病毒,已有因被HIV的血液针头刺伤医务工作者而发病的报导,虽然病例不多,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11月公布的《2004年艾滋病流行报告》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数2004年又创新高,突破3900万人,新增感染者490万名,另有300多万患者在2004年死亡。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仍然是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感染率超过25%,该地区9个国家的平均寿命甚至低于40年前。该地区疾病不仅在毒品使用者、色情从业者等高危人群中蔓延,还已扩散到普通人群中。2003年,该地区共有300万名新增感染病例,220万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目前,只有全球人口1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250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总数的70%。报告称,拥有众多人口的亚洲目前正处于控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大部分亚洲国家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不到总人口的1%,病毒的传播仍主要局限于高危人群中;另一方面,该地区已成为疾病传播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病例出现在亚洲。2003年,亚洲地区共有11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该地区目前共有7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此外,在中东、北非和东欧等地区,也没有迹象显示疾病蔓延有所减缓。在欧美等高收入发达国家,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艾滋病死亡率已大为下降。但因为一些人放松警惕,参与吸毒、色情交易、同性 *** 等高危行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新增染病人数又呈现反弹趋势。据美国疾控中心估计,美国平均每年新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万人左右,全美感染者总数约为85万至95万(2003年12月)。在加勒比海地区,艾滋病已经成为15岁至44岁年龄段人群的主要死因;在北美地区,女性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4年11月23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拉丁美洲有170万人感染艾滋病,感染情况呈上升趋势。最近一年中拉美9.5万人死于艾滋病,24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积极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进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11月21日发表的2005年度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2005年度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报告指出,2005年以来,全球已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使自1981年以来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达到2500万。

目前,妇女、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群体。在全球403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达1750万,15岁以下的儿童230万。本年度新增的感染者中,年龄在15到24岁之间的人数超过一半,15岁以下的儿童70万。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分布状况来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区。本年度该地区新增感染者3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2580万。东欧和中亚地区是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感染人数比2003年度增加了25%,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增加了1倍。中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至2005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1143例。专家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

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艾滋病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尽管目前仍无有效治疗药物,但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艾滋病的资料

AIDS。

艾滋病英文缩写是AIDS,也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之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人的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或者缺陷。

艾滋病全称英文

艾滋病(AIDS)是由一种转录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从这个命名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完整概念: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1.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2.易发生恶性肿瘤;3.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人体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它就会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崩溃,最终使机体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这时各种病原体及微生物就可以经血行及破损伤口侵入人体。而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得以迅速生长、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从而导致人体各项机能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具有以下特点

1. 艾滋病病原体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繁殖能力非常快

2. 艾滋病病毒不是破坏人体的某一器官,而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造成多器官的损害。艾滋病病毒是嗜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破坏脑组织。

3. 艾滋病病毒变异非常快,目前已经查出其两个变型:Ⅰ型和Ⅱ型,并且Ⅰ型有12个亚型,Ⅱ型有6个亚型。

4.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对人体无抗体保护作用,如果检测为阳性既为感染艾滋病病毒。

5.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对热敏感,在56度的条件下30分钟灭活;对许多化学物质,如75%的酒精,2.5%磺酊,0.5%的次氯酸钠等一般消毒剂敏感,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

艾滋病的感染过程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当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刺激机体引起的反应。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窗口期指从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产生相应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平均为2—3个月,虽然无法检测到相应抗体,但仍具有传染性。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搬病的—段时间。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也有少量,均有传染性。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即:

1. 性传播:通过不加防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 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哺乳时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及唾液、眼泪和乳汁均有传染性,并且艾滋病病毒本身在自然界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通过日常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尤其是如果个人免疫力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溃疡)不小心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和性分泌物甚至唾液、眼泪,就有感染上的可能。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蔓延呢?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艾滋病即可怕又不可怕。可怕是因为它没有有效的治疗要药物,无法治愈。不可怕是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很有限,只有三条途经,它不会大肆传播,是可以预防的。一般来说,预防传染病的有效办法就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措施,这些对预防艾滋病同样有效: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预防艾滋病毒经过血液传播,首先要采取强有力的社会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保证医疗用血和血制品的安全;要进一步保证用血安全,提倡公民无偿献血,尽量减少或杜绝卖血,并对供血者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促使有高危行为的人不献血。

(2)医疗当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这也是降低艾滋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重要措施。

(3)全面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的实施,防止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艾滋病毒传播(包括病人传染医务人员、病人传染病人和医务人员传染病人)

(4)个人预防行为在减少经血感染艾滋病毒危险上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不使用他人的剃须刀。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特别不要用他人用过的注射器注射毒品。

3、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改善妇女营养、预防贫血、治疗感染、预防孕期和产后出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果怀孕,需在孕期使用AZT或同类药物治疗,分娩采用剖宫产方式,产后避免哺乳。分娩后为新生儿提供早期艾滋病病毒诊断,定期检查治疗。

4.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5. 对污染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艾滋病毒本身对热敏感,60℃下60分钟可以灭活。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可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戊二醛、75%酒精等浸泡。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也可以用于HIV消毒。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英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音,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大写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

第一, 获得性:表明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

第二, 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

第三, 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等复杂征状群。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什么是艾滋

艾滋病现在是世界上三大传染病之一,至今还有在医学上研究出彻底治疗好艾滋病的方法,只是在进行缓解痛苦,和大家分享一下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1首先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会严重破坏身体当中的免疫细胞,会导致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

2然后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死亡率是很高的。

3最后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注意事项

艾滋病的病人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总是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并且要尽可能的选择好的治疗条件,生活中乐观地活下去。

艾滋病的简介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艾滋病(有人译作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 immumne defici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严重的免疫缺陷为根本病变,以卡氏(Carinii)肺囊虫肺炎、卡波济(Kaposi)肉瘤、慢性淋巴结肿大、非何杰金淋巴瘤、各种条件致病性病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是80年以来新发生的一种疾病。1981年6月和7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报道了1978年确诊的26例多发出血性肉瘤(卡波济肉瘤)和1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例。以后,CDC又收到另外70例这两种病例的报告。在前述的病例中,所有测定过免疫功能的患者,都有T淋巴细胞显着抑制,都有对有丝分裂原和各种抗原诱发的增殖反应的显着抑制,从而把细胞的显着抑制,都有对有丝分裂原和各种抗原诱发的增殖反应的显着抑制,从而为把艾滋病作为独立疾病来认识奠定了基础。1982年,此疾病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从1981年6月起,美国即开始对这种疾病进行监测,到1983年2月(即发现首例患者5年后)CDC收到了艾滋病1000例的报告;而到了1986年4月患者即达16548例,这还只是正式统计了数字,据推测,实际当时的艾滋病患者已超过50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1991年底,全世界累计艾滋病患者将超过100万感染HIV者将有5000万至1亿。该组织还预言:90年代感染HIV的人数是80代年的2~3倍,将出现500万艾滋病新病例和好几亿HIV感染者。

现在,艾滋病患者遍布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其中美国、乌干达、巴西的发病人数居前3位。时至今日,亚洲还是艾滋病发病率最低的洲。但情况并不容乐观,以旅游业着称的泰国,1989年4月中旬全国共发现带毒者5621人,而至同年8月带毒者已突破8000人,预测到1996年带毒者将达10万人,艾滋病患者将达1400人。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1987福建1名艾滋病人,在确诊不久后死亡。至1989年底,我国(除台湾省外)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94例,疫情涉及10个省、市、自治区,可见艾滋病确已传入我国。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免疫缺陷取得明显改善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于5年内死亡。据美国对最初发现的3000例患者的统计:16%的患者在诊断后3个月死亡;23%在6月内死亡。2年死亡者达57%,3年内死亡者达81%。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艾滋病的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四次传染病大浩劫,对本病的防治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病原和流行病学

一病原:对艾滋病病原的研究,在1984年有了突破,近几年又有进展。现在已经确认:艾滋病是由一种被称为HIV的逆转录病毒引起的。1983~1984年有两组研究人员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得到这种病毒。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发现一种致病病毒,称为淋巴相关病毒(L);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研究人员,也从该病患者发现一种致病病毒,称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TLV-Ⅲ)。后经证实,L和HTLV-Ⅲ形态相似,且都有逆转录RNA病毒,系同一病毒的变异株。故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7月25日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学会将L/HTLV-Ⅲ病毒改称为HIV,我国习惯称之为艾滋病毒。

HIV是一种单链的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外周有衣壳,衣壳主要由糖蛋白组成。衣壳外有包膜,亦以糖蛋白为主要成分。HIV直径100~120nm,具有典型的D型病毒形成,HIV不耐高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在56℃、30分钟加热后,即失去活性。一般消毒剂如75%酒精、25%碘酊、次氯酸钠液等,均能使其迅速灭活。但HIV耐寒,在-75℃环境中能存活3个月。紫外线对HIV的杀灭作用不强。

HIV有明显的嗜T淋巴细胞特殊是T 4 淋巴细胞(人辅助性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特性,含有特殊的逆转录酶系,对人还是一种致癌的病毒。

二传染源;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 conplex,ARC)患者及无症状而携带HIV的艾滋病毒感染者(HIV infection)。目前已经从这三类人的血液、精液、眼泪、乳汁和尿液、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HIV,还可以从另外一些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离出HIV。其中,精液的HIV含量增加,其次是血液和血液制品(尤其是Ⅶ因子制品),眼泪、乳汁、尿和阴道分泌物中,HIV含一较少。流行病学的证据目前只证明了血液和精液有传播HIV的作用。好些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且能正常病者,是否是另一传染源,目前尚未定论。

三 传染途径LHIV的传播途径的理要性依次为:①与感染者密切的性接触;②接触或接受被HIV污染的血及血制品;③产前、产中及产后短时间内受HIV感染的母亲传给小儿;④接触被HIV污染的、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并没有;⑤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及精液。另有一些传播途径尚未得到证实,如日常工作、学校中与HIV感染者一般的社交接触;经水和食物的传播;经空气、粪便或经口的传播;昆虫的传播等。这些途径的传播,即使不能完全排除,其重要性也要小得多。

四易感人群:多数有关艾滋病的文献,将易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这部分人更易受到HIV感染。

1同性恋及两性恋者:在易感人群中,居于首位的是同性恋(主要是男性同性恋)者以及两性恋者。据美国对最初3000例艾滋病患者的统计,患者中有男性同性恋或两性恋者2140人,占患者总数的713%。CDC对至1985年7月止美国艾滋病病例的组成进行了统计,在男性患者11132例中,同性恋(含两性恋)者有8716人,占78%。欧洲艾滋病患者中同性恋者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情况相似。

同性恋者对艾滋病易感的原因,与该人群肛交较普遍有关。因为: ①直肠肛管与女性阴道的上皮组织结构不同,直肠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肛管的复层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同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对磨擦的耐受性和抵抗力均较差; ②肛管的解剖学结构不同于阴道,肛门括约肌远比阴道括约肌强大,肛交时肛管壁所受的力更大。 ③肛管直肠的弹性低于阴道。 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肛交时肛管、直肠表皮易于受到创伤,形成破损,造成病毒入侵的机会。男性同性恋者广泛使用各种性刺激药物,特别是使用亚硝酸盐吸入剂(亚硝酸异戊酯最危险)作为性刺激剂和便于肛门交媾的括约肌松弛剂。亚硝酸本身就是一种公认的诱变剂,可能导致免疫缺陷。此外,这强制性引起的直肠粘膜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增强精液中所含病毒的传播。同性恋者性活动频繁,多有较多的性伴,而且常患有其他类型的性传播疾病(如梅毒下疳)和腹泻疾病,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HIV的传播机会。在我国同性恋者也是存在的,应当对这一人群给予足够注意。

2静脉药瘾者:这一人群是居第二位的易感人群。据美国对1985年7月止的艾滋病患者的统计,艾滋病男性患者中的15%、女性患者中的53%是静脉药瘾者。这些人静脉注射频繁;常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易被HIV感染。在我国,吸毒在近年来有蔓延的趋势,而且逐渐由吸食鸦片等向静脉注射***、可卡因方面转化。静脉药瘾者感染艾滋病,在我国可能是一种相对危险性更大的途径。

3血友病患者:血友病患者感染艾滋病,是因为出于治疗血友病的需要,患者经常输注血液、血液制品(特别是含Ⅷ因子的冻干浓缩制剂),增加了被HIV污染的血淮所感染的机会。Ⅷ因子冻干浓缩制剂每一批号,来自2000~5000名不同从血者的血浆,其被污染的危险可以想见。我国目前已禁止使用进口血液制品,这无疑对防止艾滋病的传入是十分有益的。

4其他易感人群:其他易感人群包括接受输血者、性乱的异物恋者,以及父母是艾滋病患病的儿童等,这些人群易感的原因是十分明确的。

%C

关于“爱滋病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15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