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有哪些战役注意时间顺序谢谢)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有哪些战役注意时间顺序谢谢)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0    点击:  412 次

中法战争

网上有关“中法战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法战争有哪些战役注意时间顺序谢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领导的萃军取得著名的镇南关捷。1885年初,法军攻陷和破坏镇南关(今友谊关),以重兵威胁广西边境。冯子材率萃军由钦州开赴镇南关前线。冯子材联络边民,团结友军,在镇南关后4000米的关前隘筑墙据守,主动出击扣波文渊。3月22日,汉子材在其他各军的密切配合下,血战两天,歼敌千余。26日各军乘胜出关,打下文渊,猛攻谅山,法军司令尼格里受重任,法军全线溃退,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清政府却派李鸿章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了屈辱的《中法天津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助长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使中国的边疆危机更加深重。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祖籍博白,生于钦州沙尾村,晚清名将。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中法战争有哪些战役注意时间顺序谢谢

中法战争的关键战役

北黎冲突

1884年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

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

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

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后战火延至中国本土,1884年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

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

镇南关战役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

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

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近代中法战争中,是哪两场战役使清军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从而取得胜利?

按照史学界的算法,中法之战是从《顺化条约》签订后,法国开始进攻山西算起的

主要包括如下战役

1、1883年12月,血战浮沙要塞——山西争夺战,法军对黑旗军的第一次完胜

2、1884 年3 月3 日-3月12日,北宁战役,法国在占领山西后,将重心转到北宁,10天攻克北宁

3、攻克北宁后两天,法国一路向北,滇军、桂军、黑旗军都没有半点战斗之意1884年3月16日,清军在越南的军火囤积中心郎甲被尼格里第2 旅占领,3月19日波里叶的第1 旅攻陷太原,同一天,尼格里第2旅又逼近谅山。黑旗军如惊弓之鸟,一路头也不回地跑到了老巢保胜、河口一带,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北圻全局崩坏。

4、1884年6月发生观音桥之战,导致此前的停战终止

5、1884年8月3日,第一次台湾基隆之战

6、1884年8月,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完蛋

7、1884年10月,法国再次进攻台湾、澎湖、镇海

8、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同登、谅山

9、1885年3月,镇南关大战

中法战争的历史评价

镇南关和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规模空前的大胜利。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面,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并直接导致了法国国内矛盾激化,茹费理内阁因战败而倒台;同时它又极大地鼓舞了清军将士。冯子材命令各军“跟踪追剿,不准延缓”,以席卷之势又收复了一批城镇。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寝华战争时间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巴德诺在《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上签字画押之后,清朝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中法战争宣告结束。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并且在以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绝于耳,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然而一些学者也认为,用“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来总结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不贴切的,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太大的失败,或者说中国压根就没有失败,甚至还可以说中国胜利了。说中国失败不大的理由是,《中法新约》虽不平等,但与其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其后甲午战争所订的条约相比,中国的损失要小得多,以并不太大的损失结束一次中外冲突,在外交上是一次不大的失败。

另有学者评价说:“综合陆、海两线实际,乘胜即收是一项有利有理有节的决定。军机处发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旨中说:“现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纵再有进步,越地终非我有;而全台隶我版图,援断饷绝,一失难复,彼时和战两难,更将何以为计?”这些出自实情的话语,说明清廷及时把握战机、以战促和,顾及全局的隐衷。”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法国虽经这场战争实现了它把越南变成“保护国”的目的,但并未获得清政府的战争赔款、割地抵押。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使号称“世界第二”的法国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却得到提高。所以,这场战争是双方均有得失的战争:中国没有失败,法国也没有胜利。

中法战争:时间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

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结果: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国家:英、俄、法、日、美、意、德、奥

时间:1900年5月28日到1901年9月7日

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法战争

二,中法战争

1,起因:法国侵略越南,企图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应越南国王邀请,法军驻越,法国要求越南国王下令撤走中国在越南的军队

(根本原因:法国要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以满足垄断资本家的需求)

2,爆发:1883年12月,法军攻击越北法军

3,经过:

第一阶段从1883年底至1884年夏,战场主要在越南北部

第二阶段,战争扩大,战场主要在中国境内,分海战和陆战两个战场

(1)马尾海战:

1884年夏,法国舰队从海上进攻中国,分兵两路:一支海军进攻台湾基隆港,被清守军击退一支舰队驶入闽江口的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目的是摧毁福建海军和福州造船厂由于福建水师奉行李鸿章的"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不准主动向法海军出击,致使福建海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当法国海军发起攻击时,福建海军仓促应战,虽然爱国官兵临危不惧,奋起反击,重创敌舰终因清政府腐败,战略指挥失误,造成海军将士死伤七百多人,福建水师覆灭,福州船厂被炸毁马尾海战惨败是清政府执行妥协退让方针的结果

(2)镇南关大捷

1885年春,陆战分东,西两路在广西边境进行1885年3月,法军从东路全力进犯镇南关,中法两国进行关系全局的决战老将冯子材亲自部署和指挥镇南关大战当法军直扑关前隘时,冯子材率部奋勇抵拒,在关内外中越边民配合下,奋勇杀敌,毙敌千余人,法军大败冯子材乘胜收复谅山等地

4,结果: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粉碎了法国利用越南为基地进攻中国的狂妄计划,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

·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发生在何时?分为几个阶段?

中法战争发生在何时?分为几个阶段?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发动了中法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关于“中法战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183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