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为何称第一美姓?(历史上戴姓名人有谁?)
-
戴姓为何称第一美姓?
网上有关“戴姓为何称第一美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戴姓名人有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渊源长远:戴姓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姓,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历史来源是非常长远的。
最早的时候戴姓来自于西周小国的国主宋戴公,而这个宋戴公还是商朝皇族的后裔。由此可见戴姓的来源是非常古老且高贵的,所以有人称戴姓是中华第一美姓,是非常高贵且优雅的姓氏。
历史名人较多:姓戴的历史名人是非常多的,占据名人综述的0.45%,而且这些历史名人都留下了非常美好且令人崇敬的传说,所以有人说戴姓就是中华第一美姓。而姓戴的历史名人有大小戴学开创者的戴德和戴圣、东晋书画家戴逵、东晋侠客戴渊、唐朝宰相戴胄、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
人口基数很大:从古时候开始戴姓一直流传到今天,并成为中华所有姓氏中人口基数较大的一大姓,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戴姓占据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8位,且在海内外都分布着姓戴的同胞。所以有人根据戴姓的人口数量,将戴姓称之为第一美姓。
历史上戴姓名人有谁?
历史渊源长远、历史名人较多。
历史渊源长远:戴姓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姓,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历史来源是非常长远的。最早的时候戴姓来自于西周小国的国主宋戴公,而这个宋戴公还是商朝皇族的后裔。由此可见戴姓的来源是非常古老且高贵的,所以有人称戴姓是中华第一美姓,是非常高贵且优雅的姓氏。
历史名人较多:姓戴的历史名人是非常多的,且这些历史名人都留下了非常美好且令人崇敬的传说,姓戴的历史名人有大小戴学开创者的戴德和戴圣、东晋书画家戴逵、东晋侠客戴渊、唐朝宰相戴胄、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出名姓戴人物?
戴德 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戴名世 清代史学家
戴煦 清代数学家
戴笠 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戴立忍 知名台湾**导演
戴姓名人
戴德
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延君。梁(今河南商丘)人,又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任信都王刘嚣太傅。与兄子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曾选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今残。
戴圣
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梁(今河南商丘)人,又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任九江太守。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世称“小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戴逵(?—396)
东晋学者、画家、雕塑家。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他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著有《释疑论》。他曾为会稽山灵宝寺作木雕无量佛及胁侍菩萨。又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在当时并称“三绝”。所画人物、山水也别具一格。子戴勃、戴颙,均能画,戴颙亦为当时名雕塑家。
戴叔伦(732—789)
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诗颇多。
戴嵩
唐代画家。生卒年不详。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戴复古(1167—?)
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他长期浪游江湖,卒年八十余。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的影响,语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责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表达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能词,风格雄放。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表元(1244—1310)
元代文学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奉化(今属浙江)人。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元大德八年(1304)六十一岁时,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戴先生文集》。
戴良(1317—1383)
元代诗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诸暨)人。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又复泛海至登莱,拟归元军。元亡,隐居四明山。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师,欲与之官,托病固辞,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狱。待罪之日,作书告别亲旧,仍以忠孝大节为语。次年,卒于狱中。或说系自裁而逝。其诗文内容多颂扬与怀念元朝统治。也保存了一些著名中医的传记资料。 有《九灵山房集》。
戴进(1388—1462)
明初画家。字文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画山水、人物、走兽、花果等。境界深远美妙,运笔顿挫有力,设色纯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浙派”创始人之称。
戴本孝(1621—1691)
清初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休宁今属安徽人。父戴重,明亡绝食死。本孝以布衣终老。能诗,工山水,多作卷册小景,擅用干笔焦墨,丘壑不繁,意境恬淡,近元人画趣。戴名世(1653—1713)
清代史学家。字田有,号忧庵,人称潜虚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长于史传。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刊行《南山集》,其中多采方孝标《滇黔纪闻》所载南明永历帝时事。五十七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为御史赵申乔参劾,以“大逆”罪被杀。此案牵连数百人,方孝标已死,亦被戮尸,为清朝四大文字狱之一。
戴震(1724—1777)
清代学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问学于婺源今属江西江永。以塾师为生。乾隆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病死。他博闻强记,治学实事求是,不迷信前人,也不师心自用。精于考据、训诂。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从分析广韵系统入手,区别等呼洪细与韵类异同,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有重大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训诂学家段玉裁、王念孙等都是他的学生。
戴第元(1728—1789)
清代文学家、官员。字正宇,号簋圃,又号省翁。大庾县(今大余县)人。戴第元家境寒素,从小聪明俊秀,13岁入县学,即能诗擅文,得“神童”之誉。童试时得到南安府知府和江西提学的赞许,被选入府学。自此更加勤奋努力,乾隆十八年(1753) 中举,次年会试中副榜,选为兴安(今横峰)县教谕。二十二年(1757) 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编修。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乡试副主考官,选拔出来的学者中包括江永、朱筠、戴震等饱学穷经之士。后又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四十三年(1778),次子衢亨殿试第一,取为状元。第元与其弟均元,其长子心亨(乾隆四十年进士)和衢亨皆入翰林院,并称“西江四戴”,“为词林增典故焉”。第元还主持山西、湖北等省乡试,视学安徽。官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乾隆五十一年以病致仕。多才博学,名重海内。入翰林院后,词章更是“倾倒一时”。编有《唐宋诗本》80卷行世。
戴衢亨(1755—1811)
清朝状元、官员。字荷之,号莲士,江西大庾(今大余)人。戴第元之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从政谨饬清慎,颇有远见,为嘉庆时重臣。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1811年病逝,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尝作庐山瀑布图 。与父第元、叔均元、兄心亨,均显赫于朝,合称“西江四戴”。
戴熙(1801—1860)
清代画家、官员。字醇士,号榆庵、松屏、鹿床居士、井东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进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后引疾致仕归。曾在崇文书院任主讲。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克杭州时,投水死,谥号文节。工诗书,善绘事。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被誉为“四王后劲”,与清代画家汤贻汾齐名。山水早年师法王翚,进而摹拟宋元诸大家,对于王蒙、吴镇两家笔意更有所得。晚年观摩巨然真迹,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领会。道光时宫廷书画多出于其手。又能画花鸟、人物,以及梅竹石,笔墨皆隽妙。秦祖永的评论是:“临古之作形神兼备,微嫌落墨稍板,无灵警浑脱之致,盖限于资也。所写竹石小品停匀妥帖,尚为蹊径所缚,未能另立门庭也。”有《习苦斋集》、《习苦斋画絮》等。
戴煦(1805—1860)
清代数学家。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与项名达同时研究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和椭圆求周等问题,并代项氏续成遗著。他的代表作有《对数简法》等四种九卷,合刊成《求表捷术》。得出了指数为任意实数的二项展开式、对数展开式及三角函数对数展开式,并用来计算对数表。还著有《四元玉鉴细草》等。戴煦在研究无穷级数时发现了“开方求对数”的简便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定理级对数”和“自然对数级数术”两项定理,比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算法要简单实用得多。
戴相龙
戴相龙,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江苏省仪征市人。1973年5月加入中国***,1967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毕业,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1995—2002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2—2007任天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戴秉国
戴秉国,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1964年9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还有戴季陶戴笠等等党国精英。
戴姓起源和来历:宋戴公子孙以祖先谥为姓原子姓氏族
戴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周朝宋国国君宋戴公的谥号,子孙以谥为姓。二是源自春秋时期的古戴国,原本是子姓,后来戴国被宋蔡讨伐,最终遗民以国为姓。三是源自姬姓,比如卫康叔的第十代孙-卫戴公,子孙以祖先号为姓。
戴姓起源和来历1 源自宋戴公
在商朝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之后,商纣王的哥哥就被封于商朝的旧都城,也就是商丘,从而建立了宋国,等传到第十一代君王之后,宋武公-子司空继位,他的父亲被追封为宋戴公,从而他的子孙后代也就以戴为姓,也使得宋戴公的后裔形成了戴姓一族,之后执政的华姓、乐姓以及皇姓等,都是被统称为戴姓。
2 源自古戴国
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古戴国,这是一个诸侯国,国民都是以子为姓,差不多在十年之后,郑国就取代了戴国,后来戴国的子民也就以故国为姓了。据资料考察发现,戴国的第一任君王戴平公可能是商王帝乙的侄儿,也就是纣王的堂兄,主要是因为商朝被灭,他主动臣服于周武王,所以才受封于戴国。
3 源自姬姓
姬姓氏族中主要有三大分支改为了戴姓,比如卫国卫康叔的第十代孙,被称为戴公,子孙以祖先号为姓,其次就是曹国也出了一个戴伯,也是姓姬,还有鲁国的鲁桓公的后裔戴伯兹也可能是戴姓始祖,原本他是姓姬的。最后还有一个召国的召戴公的后裔也可能是戴氏氏族的一脉。
4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戴姓也有部分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其中包括了蒙古族、满族、回族、瑶族、土家族以及鄂温克族等,最典型的就是蒙古族中的戴特氏、戴卜罗氏以及塔塔儿氏等,子孙都在清朝时期改为了汉姓,有戴姓,也有卜姓、谭姓等。
关于“戴姓为何称第一美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