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徐悲鸿的资料(一代画才徐悲鸿的一生是怎样的?)

徐悲鸿的资料(一代画才徐悲鸿的一生是怎样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3    点击:  262 次

徐悲鸿的资料

网上有关“徐悲鸿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代画才徐悲鸿的一生是怎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绘画风格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百年艺术史上“丹青巨擘、教育巨子”,他对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改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改良理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此思想与本学院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不应而和,徐悲鸿艺术学院创立初衷就是要实现设计与艺术完美结合,培养时代创新人才。国内有两所以徐悲鸿冠名的艺术学院,分别为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徐悲鸿

一代画才徐悲鸿的一生是怎样的?

1、徐悲鸿:画家,美术教育家。

2、聂耳:音乐家,作曲家。

3、李四光:地质学家、教育家

4、陶行知:教育家 学者 思想家

5、华罗庚: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简介:

1、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画家,美术教育家。

2、聂耳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3、李四光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4、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5、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徐悲鸿简介ppt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的一座滨河小镇上。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自幼喜爱绘画,靠自学成为当地知名的画师。除了绘画外,他还擅长书法、篆刻、诗文。他一生鄙薄功名,不求闻达。徐悲鸿六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但父亲却不允许他学画。有一次,徐悲鸿求一个人画了一只老虎,他拿回家悄悄地照着临摹,不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要想成为一名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要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9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父亲才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吴文如是清末著名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间描绘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卉乃至千军万马。

有时,父亲带着他沿河边散步,引导他欣赏和观察大自然,还经常教他写生,画父母、兄弟、邻人、乞丐……但当时,百姓民不聊生,一个画家是很难依靠画画维持生活或找到职业的。因此,父亲对他学习画画并不抱有多大希望。

幼年时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年仅十三岁的徐悲鸿不得不随父到异乡卖画。三年后,因父身染重病回到家乡,作为长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在贫病中去世,而家里却连安葬费都没有。徐悲鸿不得不含泪向亲戚借贷,十九岁的他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为了养家,他不顾辛劳,同时兼任三所学校的美术教员,仍是薪水菲薄,难以度日,不得不离开家乡到上海去寻找出路。但因年纪尚幼,因此屡屡碰壁。在盘缠用光的情况下,流落街头,在极度失望中,回到了家乡。但在家乡依旧无法糊口,再次赴沪,到商务印书馆求职,本来已答应让他为教科书画插图,可第二天却又拒绝了他。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到黄浦江畔,望着滚滚的江水,绝望地在岸边徘徊着,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是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还是继续在苦难人间挣扎,与命运搏斗……

就在他彷徨之时,一只大手牢牢抓住了他的肩膀,这个人就是在徐悲鸿生命关键时刻出现的挚友黄警顽。

善良的黄警顽十分同情朋友的遭遇,尽管他只是一个月收入十几元的穷职员,然而他还是爽快地收留了徐悲鸿。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合盖一条又破又薄的棉被,吃饭两个人也在一起,这让徐悲鸿非常感动,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好朋友。这期间,他每天都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不但深受启发和教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不向贫困低头,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的信念。

不久,黄警顽为徐悲鸿找到了一份绘制武术挂图《谭腿图说》的差使。徐悲鸿晚上设计勾画草图,白天修改,足足干了半个多月,才完成了这100多幅挂图。这套挂图不久即由中华图书馆出版发行了。徐悲鸿第一次拿到了30块大洋的稿酬。

有了这笔收入,生活暂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徐悲鸿没了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刻苦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去拜访上海有名的油画家周湘。徐悲鸿坦诚而直率地向周湘先生谈到自己想学习西画,把西画的创作技法运用到中国画之中,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的想法。他的这些独到的见解得到周湘的重视。徐悲鸿也为自己能结识这样一位画家而感到高兴。第二次去拜访周先生时,他带去几幅自己创作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请周先生指教。周先生看完作品,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只要刻苦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画家。”

同时,周先生也直率地指出了徐悲鸿作品中的一些缺点。他还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些名画让徐悲鸿欣赏,仔细地给徐悲鸿讲述西洋画的历史和欧洲的各个绘画流派。这使徐悲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因为工作尚未落实,前途尚难预测,徐悲鸿决意到文化古都北京去闯荡一番。临行前,他精心画了一幅奔马图,准备托来上海洽谈生意的宜兴同乡唐先生带回去,以酬谢曾经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乡亲。在唐先生住的旅馆里,徐悲鸿碰上了富商黄震之。黄震之无意中拿起徐悲鸿带来的奔马图,立刻被深深吸引了。他惊奇地说:“画得好,这幅画看似漫不经心,一挥而蹴,实则构图巧妙,章法细密,立意新奇。只是这位徐悲鸿先生现在何处?我在上海算得上是比较富有的收藏家,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位画家?”

当他听说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就是徐悲鸿时,感到十分惊讶。他得知徐悲鸿在上海的处境后,十分同情,热情挽留徐悲鸿继续留在上海,衣食住行全部由他解决。

1916年,徐悲鸿生活安定了下来,住在“哈同花园”。在这里他结识了端庄大方、颇有才学的蒋碧薇。徐悲鸿对她心生爱慕,蒋碧蔽也心似于这位年轻人,为他的才华所动容。可是她早就和苏州的查家订有婚约,毁婚又十分不易,因此徐悲鸿不得不带着她远走高飞。1917年,这对热恋中的情人登上了开往日本的海轮,在那里,他们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一年后徐悲鸿回国。经康有为介绍,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古都北京。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使他开阔了眼界,汲取了营养。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画出了不少山水人物画卷,并借此机会畅谈理想,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920年,徐悲鸿考进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开始了留学生活。在法国,徐悲鸿亲眼目睹了卢浮宫里珍藏的艺术瑰宝,里面有“维纳斯”的雕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和公元前2世纪的石雕“胜利女神”。在这些艺术珍品面前,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同时也使他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27年,徐悲鸿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成为当时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绘画取法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大力倡导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他总结出“新七法”,强调“尽精微,致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这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1000多年间勾线填色彩这种绘画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绘画法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20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其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在国外举行的1年零7个月的“中国近代绘画展”的巡回展览,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

抗战期间,徐悲鸿时刻心系祖国安危,多次用绘画表达一腔爱国热血。他创作了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歌颂了战士们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1932年1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驻沪十九路军英勇抗战,徐悲鸿激情满怀,作国画《雄鸡》,落款“雄鸡一唱天下白”,来鼓舞士气。

徐悲鸿还热心帮助后进,著名的画家蒋兆和、吴作人、王临乙、吕斯百、傅抱石都得到过他的教导。他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当年中央大学学生团体“野马社”处在极端困难时期,他亲自画了一幅四蹄奔腾的野马图,送给该社,并在画上亲题“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的诗句,鼓励学生坚持斗争和树立必胜的信念。

1946年,因兴趣爱好、人生观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同年,与自己的学生廖静文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1年,因劳累过度,他患脑溢血住院4个月。

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医院。周恩来、郭沫若前往吊唁。

这是徐悲鸿简介ppt下载,主要介绍了个人简介;艺术之路 ;作品赏析;个人评价,欢迎点击下载。

PPT预览

PPT内容

徐悲鸿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

个人简介

艺术之路

作品赏析

个人评价

一、个人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二、艺术之路

自幼习画 艰难求索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

旅欧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 *** 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

技融中西 名垂画史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三、作品赏析

这幅油画《老妇》就是徐悲鸿28岁时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的作品。在近代美术界,徐悲鸿的肖像油画技巧之高、声名之盛,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这幅油画无论是色彩层次、光线变化,还是起伏肌理,技法水准都相当高。虽然油画由于保管不妥,表面已有剥落并产生裂纹,但所绘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很是传神。

《奴隶与狮》

该画作取材于西方古代神话,表现对象是一头受伤的雄狮和一个被蹂躏的奴隶。这幅巨幅油画展示了徐悲鸿刻画人物和动物的高超技艺。

《田横五百士》

这是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之一,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该画说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旧王族田横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率众五百人入居海岛,刘邦建汉后派人招降,田横告别众人赴洛阳,途中拔剑自刎,五百壮士闻之也全部自杀殉节。画面描写田横与五百壮士告别时的情景,身着暗红紫袍的田横昂头拱手、正气凛然,众壮士或摩拳擦掌或低头饮泣,气氛悲壮。

《九方皋》

该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和描绘方式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画作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其意境真实,气息高古,令人“思接千载”;其次是其构图布局主次、虚实、开合相得益彰,人与马,掩映生姿;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8年,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徐悲鸿简介,整幅画作高3米,宽0.62米。1938年展出时,即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作”。

《巴人汲水图》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其意义最突出体现在其现实性。

此画作于1940年,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此作较毛主席在七大上引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早五年。

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为国宝级的油画作品徐悲鸿简介,在长达65年充满传奇的流传中,终于回到了祖国。

《奔马图》

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 *** *** 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群奔》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燕燕于飞图》

此画作于1935年,就是那一年,大师与孙多慈轰轰烈烈的师生恋被迫结束。徐忍痛别离之后,借《诗经》抒情,以庄姜自比,画了这幅《燕燕于飞图》隐晦表达相思之苦。提识曰“乙亥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下扣一枚殷红的“悲”字心形印

四、个人评价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画家,卓越的艺术教育家。他继承了中国民族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吸取了西洋古典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技巧,他的作品表现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倾向,他在解放以前即参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运动。他在艺术教育事业上有极大的贡献,他以现实主义的正确方向和对艺术天才的无比热爱与关心,培养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美术家。他在艺术创造上勤练笃学的精神,足为大家模范……

相关PPT

徐悲鸿ppt:这是徐悲鸿ppt下载,主要介绍了少年悲鸿;青年悲鸿;中年悲鸿;徐悲鸿作品欣赏,欢迎点击下载。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案PPT: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案PPT,主要是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分段,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字词等,欢迎点击下载哦。

《徐悲鸿励志学画》PPT课件4:这是一个关于《徐悲鸿励志学画》PPT课件4,主要是了解?自学要求:1、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段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欢迎点击下载哦。

《徐悲鸿简介ppt》是由用户Guide于2018-08-06上传,属于教育培训PPT。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绘画风格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百年艺术史上“丹青巨擘、教育巨子”,他对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改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改良理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此思想与本学院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不应而和,徐悲鸿艺术学院创立初衷就是要实现设计与艺术完美结合,培养时代创新人才。国内有两所以徐悲鸿冠名的艺术学院,分别为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徐悲鸿

下面画家:徐悲鸿、齐白山、张大千、黄胄分别擅长画什么?

徐悲鸿擅长画马、齐白石擅长画虾、张大千擅长画山水画、黄胄擅长画毛驴。

1、徐悲鸿

徐悲鸿。男,汉族,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亲徐达章读书学画。十三岁时家乡遭水灾,随父流浪江湖卖画为生,绘画以“神州少年”题款。

尤擅画马,所画奔马,意蕴深刻,神形兼备,称誉海内外。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十年,重人爱才,奖掖后生,帮助同人,当代有成就的艺术家出其门下或受其指导者甚多,一生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齐白石

1864年(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村一户穷苦的齐姓农民家庭中,一个名唤阿芝的孩子呱呱坠地了。

其时齐璜以画人像为主,兼作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画法近似当时所谓的湖湘画派。晚年的白石翁自诩“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是第四”,对自己的诗文颇为推许。

3、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

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地。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

4、黄胄

黄胄原名梁金堂,字映斋,艺名黄胄。1925年3月31日生于河北省蠡县,是当代富有首创精神的中国画家。他的作品表现了鲜明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

为国家***出访创作了国礼作品《松鹰图》、《百驴图》等。为了精益求精,有的画画了上百幅,直到满意了才罢手。那时坐也坐不住,趴也趴不住,就跪在那里画。从那生机勃发的艺术形象中,谁也不会想到画家当时强忍剧痛奋力作画的艰难情景。

其他着名画家:

李可染擅长画牛。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吴作人擅长画熊猫。

吴作人,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

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大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胄

关于“徐悲鸿的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31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