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郭沫若有几个老婆(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

郭沫若有几个老婆(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4    点击:  337 次

郭沫若有几个老婆

网上有关“郭沫若有几个老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3个,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群。

1912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1890年-1980年)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

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与佐藤富子同居,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沫若为其取名“安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此后佐藤富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连,改名郭安娜,跟儿子郭和夫住在一起。

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1916年-1979年)同居,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1979年,于立群缢死于北京故居。两人共生有四男二女。

青年时期曾从事歌舞及**表演。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以习颜字起步,后在郭沫若身边,受其熏陶指教,研读历代碑帖,专擅篆隶,喜作大字。其作品被毛主席故居、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于立群遗墨》。

安娜21岁那年,母亲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安娜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令安娜始料未及的是,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开始了自己浪漫却又苦涩的异国情缘。

安娜寄来的长信让郭沫若的内心激动不已,在反复看了这封英文长信后,郭沫若立即提笔回信,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郭沫若,还是跟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那个时候,日本青年不会是这样的性格的:一见钟情,去给她写情书,这种事情好像是在日本来说不可能。但郭沫若的性格特别与众不同,是特别浪漫的性格。

百度百科-郭沫若

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的名人,这在他的一串名衔中就可以看出来。像权威的《辞海》中就收有郭沫若的辞条,这可不是靠月薪过日子的平头百姓能有的待遇,也不是会两把刷子的舞文弄墨者可有的尊阶。

那辞条是这么写的: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老着实了得,这一串名头不说看得人一片眼晕,那也足以令人一阵唏嘘了。

说实在的,一个人一生能成其一家,就已经是祖上冒青气了。可人家郭老,一弄一个家,一弄一个家的,旷古而今,不说千年奇才,也是百年难有望其项背者也。

上面《辞海》的这个说法,在专业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里有所删减,变成了这样的说辞: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郭沫若在中国近现代文坛上的地位,仅次于鲁迅。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文学成就,郭沫若都是一流水平。不过郭沫若在私德上,特别是他的感情生活,非常遭人诟病,有人斥之为民国第一渣男。

民国渣男多得去了,不过郭沫若却是最出名的一个。郭沫若是否是民国第一渣男,难以证明。不过他在感情生活方面,确实非常不负责任。渣男之名,名副其实。

郭沫若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制之下,也曾经经历过一段的封建包办婚姻,这段婚姻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多期待。

毕竟郭沫若是个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对包办婚姻当然是比较反对的,果不其然,当他看到红盖头下面那一张平庸的脸,没过几天郭沫若就跑了。从此就留下了新婚之妇27年的守候,这个倒霉的新娘叫张琼华,她一生没有子女,直到90岁时去世。

郭沫若离开以后,张琼华仍然把郭沫若的父母当作公婆侍奉,但是郭沫若却从来没有寄给她一分钱。郭沫若跑到日本以后,他认识了一个叫佐藤富的日本女子,还承诺要她一个未来。在郭沫若猛烈的爱情攻势下,佐藤富子和家庭决裂嫁给郭沫若。郭沫若给日本妻子取名“安娜”。

郭沫若大哥得知弟弟在外结婚之后曾建议他要么回家与张琼华离婚,要么让二女共处一个屋檐下共侍一夫。

郭沫若回信称:与张氏离婚,我的思想没有那么新,让二女共事一夫,我的思想没有那么就旧。就维持现状,不新不旧的过着吧。

在日本的时候,郭沫若表面上和佐藤富子恩恩爱爱,背地里却和《大公报》驻东京特派记者于立忱搞在了一起,弄得佐藤富子非常不开心。得知郭沫若还有妻室的时候,于立忱选择了自杀。

抗战爆发以后,郭沫若抛下佐藤富和五个孩子后跑了,离开日本返回中国。回国以后,在于立忱的葬礼上,郭沫若竟然勾搭上了于立忱的亲妹妹于立群。

后来,郭沫若又娶了小他24岁的于立群为妻。她为郭沫若生下6个孩子。她一世操劳,子女全都上了大学 。

1979年2月于立群得知郭沫若早在1934年至1937年,就和姐姐于立忱保持着不伦关系这隐藏多年的事情,万念俱灰的她于1979年2月25日缢死于北京故居。

多说一句,1948年,安娜拖儿带女来投奔郭沫若,却看到于立群早已为郭沫若生儿育女。而郭沫若选择对她避而不见,伤透了心的安娜只得又返回日本。与娘家决裂的安娜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含辛茹苦地供养着5个孩子,并且都把他们送上了大学。

建国后,安娜加入了中国籍,随子女住在大连和上海。安娜于1995年病逝于上海,享年101岁。

鲁迅先生就曾经评价郭沫若是:天才加流氓。

郭沫若生平简介

大文豪郭沫若被众人唾骂,甚至成为千古罪人的原因如下:

第一:郭沫若挖掘坟墓,给国家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这一点也是郭沫若被人唾弃最主要的原因。郭沫若虽然是大文豪,但是有些盲目自信,而且他喜欢研究历史,就是仗着自己的文豪身份,打着要研究历史的旗号,要求政府允许他去挖墓。本来当时的挖掘水平就非常有限,更不要说他什么都不懂,在获得允许以后,就因为自己的盲目自信,损坏了不少陵墓。

有的文物在刚刚挖掘出来就立刻变成了灰烬。在他手上损失的文物不计其数,就连万历的尸骨也是在他手上毁坏的。后来被要求停止挖墓以后,他还不思悔改,不断地提交申请要求自己要去继续挖墓。在民众看来,他就是为了我满足一己私欲,造成了这么严重的文物的损失还不知悔改,让人非常气愤。

第二:郭沫若的人品不行。

郭沫若的才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当初郭沫若很讨厌当时社会的腐败,就拉着鲁迅一起抨击,结果在鲁迅答应以后,郭沫若结果反过来大骂鲁迅,这是典型的卖友求荣,见风使舵的表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在那个时候就是典型的墙头草的代表。

只要碰到势力比自己大的人,就会刻意的去逢迎对方,阿谀奉承,完全没有一个文人该有的傲气。因此郭沫若在文坛的名声也不太好,得罪了不少自己的朋友。不仅遭到民众的唾骂,就连鲁迅气急了也叫他流氓才子,足以见得虽然才气不错,但是为人很有问题。

第三:郭沫若就是典型的渣男。

郭沫若放在现在就是典型的好色猥琐的渣男形象,当初他奉父母之命成婚,结果在结婚当晚看到新娘的长相以后觉得很失望,没过两天就抛妻弃子独自去了日本。后来他还在日本结婚了,对方还给他生了五个孩子。结果郭沫若后来要回国,再一次抛妻弃子,毫不在意自己的妻子。

在国内的时候郭沫若依然毫无悔改,继续勾搭女人,使得一个女子怀孕了,这个时候他又不要人家了。反而要迎娶对方的妹妹。这个女人受不了自杀了,而妹妹知道实情以后也自杀了,这样的男人再有才,也难以让人尊重。

郭沫若个人档案

中文名:郭开珍(郭沫若其实是他的别名)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四川乐山县

出生年月:1892年11月16日

去世年月:1978年6月12日

身高:168CM

所处时代:近代

职业:文学 作者

政治 副经理

政党:中国***党员

成就: 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 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 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 。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 充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 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倡导了“勤奋学习 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 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 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 。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学校的长远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 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并命名彼广场为郭沫若广场。

名言: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的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 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

代表作品: 天上的街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郭沫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鹅乡沙湾镇,是中国***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中国当代著名杰出之文学、史学界权威,蜚声国际,努力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除学术作品和资历以外,郭沫若的品格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受到广泛的质疑。

郭沫若乳名:文豹,号尚武。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喜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李白、王维、孟浩然。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春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春,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嫉妒,被降为第三名。

1907年春,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秋,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秋,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罚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春,斤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关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季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未实行。

1911年冬,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回成都。

1913年春,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夏季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得兄长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达东京。秋季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秋,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夏季,与东京圣路家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早期***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中将副主任、代主任。12月 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教官。

1927年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7月 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66年8月24日参与挖掘定陵

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 - 著作书目

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高渐离》;

回忆录

《洪波曲》

评论集

《雄鸡集》

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郭沫若 - 书法

郭沫若以书法闻名,风格独具特色,有“郭体”之称。在中国许多名胜地点的招牌都采用郭沫若的题字,如故宫博物院、北京四中、中国银行、荣宝斋、中国书店、沈阳故宫、华清池、黄帝陵、半坡遗址、吉林大学等。



究竟郭沫若做了什么错事,如此多的人骂他?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读过郭沫若的文章,比如《棠棣之花》《孔雀胆》《凤凰涅槃》等文学作品,从文学方面,郭沫若绝对是一个文豪级别的人物。

但是这样一位大文豪,为什么别众多人唾弃呢?他究竟做了什么?笔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下郭沫若所做的众多“缺德事”中的几种,供大家参考。

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郭沫若的情史了,郭沫若一生共娶了三位妻子,除此之外于他同居的女性更多,具体数量已经无从考证了。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叫做张琼华,是经父母介绍过的,因此并没有什么感情。郭沫若在与其结婚之后便去了日本留学,对于这位首任妻子不管不顾。到了日本之后与校友佐藤富子产生感情,佐藤富子不惜与家庭决裂也要和郭沫若结婚。但是后来由于中日关系,郭沫若放弃佐藤富子选择回国。

第一次婚姻郭沫若是与妻子没有感情,第二任是郭沫若因为民族大义。在郭沫若看来,自己都是对的,这一点也确实如此。但是郭沫若错就错在自己离开之前,并没有将妻子安置好。重要的是她们都给郭沫若生了孩子。郭沫若一走了之,连孩子都不管不顾,哪怕休了他们给他们一个名分也好。首任妻子张琼华没有郭沫若的休书,独自一人等待郭沫若归来。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因为与家庭决裂,郭沫若走后也无家可归。

郭沫若与佐藤富子

郭沫若欠这两位妻子一个交代!

回国之后,郭沫若也并没有找张琼华,而是又喜欢上了安娜、安琳,她们也都为郭沫若怀孕或者是剩下孩子,然而等待她们的是同样的结局,被郭抛弃。

后来郭沫若有认识了美女书画家于立群,与其相爱并结婚,这是郭沫若第三任妻子,也是最后一位妻子。然而婚后郭沫若不知检点,竟然还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好上了,而于立忱还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最终因为郭沫若不同意而打掉,导致伤心欲绝的于立忱自杀。而于立群也因此与郭沫若产生隔阂,最终郁郁而终。

可以说,郭沫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第二点就是郭沫若是典型的趋炎附势之徒。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面对旧社会,鲁迅都会毫不犹疑的张口抨击,将他们骂个狗血淋头。鲁迅与郭沫若刚进入文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知名度,郭沫若知道鲁迅喜欢抨击旧社会旧思想,因此在鲁迅面前夸赞鲁迅是新社会的榜样,自己也会与鲁迅一起抨击他们。

然而后来郭沫若并未履行当初的话,而是矛头一转,对着鲁迅讽刺了起来。后来随着鲁迅在文坛上有了一定的名气,信服鲁迅的人越来越多,郭沫若又开始于鲁迅拉关系,说好话。这种行径是典型的墙头草,鲁迅先生更是评价他“流氓才子”。

第三点就是郭沫若利用考古的名头“盗墓”。

郭沫若喜欢考古,他对文物有一种特殊的痴迷。但是他却不懂盗墓,并且盗墓可是犯法的,郭沫若可不傻,他利用自己的考古知识以及人脉,打着研究明史以及考古的名头,向国家提出申请,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然而因为朱棣长陵挖掘难度大,限于技术原因,被国家拒绝。郭沫若又将目标放在了较小一些的万历皇帝明定陵,在经过国家允许之后,1956年他召集了一些列“盗墓团伙”,浩浩荡荡的对明定陵进行挖掘。

在经过几个月的挖掘过程中,明定陵虽然挖开了,也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但是由于郭沫若的准备不足,导致更多的国宝级文物突然接触空气大声氧化,直接变质毁坏。这是考古学界中一次极大的损失!事后郭沫若更是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自此以后,国家直接颁布法令:此后绝不主动发掘帝王陵!

这件事只是郭沫若众多的“考古”行动中的一个,可想而知,郭沫若借用考古的名号,损坏私藏了多少文物。在郭沫若死后,在众多网友留言中,最后两条评论亮了:

兰亭序和永乐大典应该在郭沫若的墓里,希望国家能够发掘出来!

郭沫若作为考古界泰斗,一生藏品无数,价值连城。其大部随其陪葬,郭坟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建议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

抛弃日本妻儿的郭沫若,其妻子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郭沫若先生

相见难,这般愁断肠,爱恨纠缠两茫茫。不求此生相守,只求与你化茧成蝶,缠飞天涯间。

郭沫若,伟大的诗人、历史剧开创者,然而他在在感情上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提起民国时期的渣男,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志摩,其实不然,相比徐志摩,郭沫若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一生共有过三任妻子,第二任妻子还是一位日本人,然而就是这位日本人,她所做的事情,却足以让所有中国人人都肃然起敬。

郭沫若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

爱上诗人,为爱奉献

郭沫若的第二任日本妻子叫佐藤富子,出生于1894年,向所有的童话故事一般,女主人公佐藤富子的家族是当地有名的望族,父亲是一名工程师,在接受西方思想后开始信奉基督教改行做了牧师,受到父亲的影响,佐藤富子也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信奉基督的她在学校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圣路嘉医院工作,成为了一名护士,身为日本女性的佐藤富子,受日本的传统风俗影响,虽然不能说天生丽质,但温柔体贴、端庄贤淑,有着一种日本女性特有的气质。

像往常一样,佐藤富子在圣路嘉医院忙碌着,当他经过医院的走廊时,突然迎面撞上了一个中国的男子,可她却不知道,自此她的命运和这个中国男子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个男生就是郭沫若,此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学,当二人相见的第一眼,郭沫若就被这个日本女人身上所特有的气质所吸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接受了西方思想的郭沫若,对于爱情是十分胆大并直言不讳的。

郭沫若与佐藤富子

他毫不吝啬地向佐藤富子表达了自己的的爱意,并对佐藤富子开始了疯狂的追求,郭沫若能够成为与徐志摩等人所齐名的大诗人,才华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基本上每天都要给佐藤富子写上一封信,四个月后,佐藤富子被郭沫若所打动。

信上那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首首词,都让佐藤富子难以抗拒,陷入了和郭沫若的热恋中,佐藤富子的家人对于这份异国恋情是十分反对的,日本和中国虽无隔阂,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只是表面现象。而两国之间的矛盾早在前清时期就已经留下了,再者说郭沫若只是一个外出留学的穷学生,根本没有任何能力能够给予佐藤富子幸福,可佐藤富子全然不顾,对于她而言,她爱郭沫若,只要有爱,这就足够了。

生活艰辛,不离不弃

佐藤富子为了爱情嫁给了郭沫若,他们的婚后生活十分的贫困,然而这些生活的苦都没有拆散他们,为了表达自己对郭沫若的爱,她让郭沫若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做郭安娜,在后年的后来的几十年中,佐藤富子一直以郭安娜为名,以中国人自居。

几年后,郭沫若终于取得了一些成功,出版了一些研究着作,渐渐的,郭沫若的稿费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条件也越来越好,在生活变好的同时,佐藤富子还为郭沫若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郭老一家7口

然而,那个时代发生了不美好的事情,让郭沫若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他想都没想踏上了回到中国的轮船,独自将佐藤富子和五个孩子留在日本,在郭沫若刚离开的时候,他的孩子都还很小,佐藤富子独自一个人抚养五个孩子,她为了将孩子抚养长大,同时打着好几份工,赚取一些辛苦钱,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五个孩子不仅平安长大,在学术上也都非常有成就,全部都就读于日本最顶尖的几所高校。

佐藤富子的心里十分高兴,这五个孩子,是她和郭沫若的爱情结晶,如今孩子们全都学业有成,自己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再看一眼自己的丈夫,她想知道丈夫睡得好不好?吃的好不好?

这些年来,丈夫是不是特别的不容易?每每想到这儿,她的眼中都会满含泪水,那个和他一海之隔的丈夫,却好像跨越了几个世纪一样,几十年来渺无音讯,她真的好想好想好想她的丈夫。

老年郭沫若

再遇挚爱,却已再婚

佐藤富子就这样等着等着,终于战争结束了,佐藤富子得知这个消息十分开心,她发了疯似的想要去中国,想要见到她的丈夫,她带上了她的五个孩子,以及他所有的积蓄,乘坐轮船来到中国,早在日本时,她就一直在打探丈夫的消息,如今愿望终于要再度实现了。

然而,当她带着五个孩子来到丈夫面前时,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此时的郭沫若,与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已经结了婚,并且再次有了五个孩子,看了看对面的五个孩子,又看了一下自己身边五个孩子。

她想对丈夫说的那些千言万语,好像卡在了嗓子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这样站了很久很久,然后带着孩子坐上了回日本的轮船,途中,她的五个孩子们都在骂他的父亲,并且心疼母亲为父亲所做的一切。

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呢?

人们常说:“英雄爱酒,文人好色”,这话放在民国大师鲁迅、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身上特别合适,而尤以郭沫若为最。郭沫若去世以后,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为何自杀,其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人认为民国时期允许三妻四妾,从郭沫若的角度来考虑,他一生也只娶了三个老婆,不算渣男吧。然而,等你看完他的那些狗血剧情以后,你就会发现:大师,不过如此。

郭沫若第一任妻子--张琼华

张琼华是郭沫若的发妻,但绝不是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儿时玩伴,而是在1912年的时候,由郭沫若的父母在封建传统制服约束下包办的。

换做是你,家里父母逼着你相亲定亲,而女方是你看不顺眼的,你愿意吗?

当时郭沫若的心情就是如此,父母给他选的这个要度过一生的女人,在喝交杯酒的那一天才算第一次见面,当揭开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时,郭沫若在昏昏然中看到的是:一双三寸金莲、一对朝天的猩猩鼻孔。至此,郭沫若极度失望。

郭沫若虽然在那时还没有名气,但脾气还是有的,他接下来做的事与同时期的着名文人政客一样,那就是离家出走,即便曾抽空回家探望父母,但宁可睡在侧厢房的凳子上,也绝不会与张琼华同房。

而被重重封建礼教束缚的张琼华,一生之中都遵循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教化,虽是守活寡,但一直恪守妇道,还帮助郭沫若照顾父母多年,直到1980年在乐山病逝,她度过了漫长的90年惨淡无味的时光,不可谓不凄凉。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日本女人郭安娜

“郭安娜”这个名字是郭沫若起的,她的原名叫佐藤富子,出生于日本望族,从小受家庭影响,成了一名基督教徒。但在她21岁那年,父母没与她商量就给订了亲,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在她离家之后,去了东京的一家医院,当了一名护士。也就是在做护士的这段时间,她与郭沫若邂逅了。

郭沫若的性格特别与众不同,是特别浪漫的那种,第一次见到郭安娜就感觉自己恋爱了,随即展开了攻势。第一封情书就直接表白:“我见到 你就仿佛见到了圣母玛利亚,你的脸上放出圣光,你的眼睛会说话,你的口像樱桃,我爱上你了”。

郭沫若的情书一封接着一封,终于,郭安娜最后一道堡垒被攻破了。随即二人在没有家庭支持的情况下结婚了。婚后,郭安娜为郭沫若抚育了四儿一女,含辛茹苦地坚持着。

但在1937年,国内混战不断的情况下,郭沫若决定回国做点贡献,于是,他不辞而别离开了郭安娜和自己的一群孩子。郭沫若离开以后,郭安娜遭到了严刑拷打,并监禁一段时间后才被释放。

郭安娜不知道那个曾经对自己一见钟情的郭沫若究竟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为何他抛下自己和孩子不辞而别。但她知道,她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即便再艰苦。

在11年以后,她得知了郭沫若的消息,开始了万里寻夫,当郭安娜知道于立群已经为她的丈夫生儿育女时,她默默流下眼泪:“我走……”。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于立群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她的祖父曾经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最高任李鸿章的幕僚,官至正二品,从一品,可谓是一个官宦世家。

但到了民国时期,于立群的家族开始衰落,于立群的母亲是西林县人,一共生了五女一男,于立群排行第三。

要说于立群能和郭沫若最终相知相爱,很多原因是于立群的长姐于立忱的原因。

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于立群时,也是从她的脸上看到了曾经于立忱的影子,虽然比于立群大24岁,但郭沫若还是俘获了她的芳心。

郭沫若去世以后,她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这位自杀的妻子就是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前面提到,郭沫若之所以对于立群一见如故,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她的胞姐于立忱的关系,而于立忱在日本时曾与郭沫若保持非常亲密的关系,但当时郭沫若与郭安娜结婚,也就没有给于立忱名分。

于立忱回国以后,被疾病以及忧郁苦缠,最终自缢身亡,郭沫若得知以后,很伤心。

在1979年2月的时候,于立群得知早在1934到1937年,郭沫若就与自己的胞姐于立忱保持着特殊关系,并且隐藏了这么多年。丧子之痛,再加上丧夫之痛,于立群在多重打击下,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最终于1979年2月25日在故居自缢。

关于“郭沫若有几个老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371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