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怎么死的(孙权到底在位多少年?)
-
孙权怎么死的
网上有关“孙权怎么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孙权到底在位多少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孙权死于风疾。
孙权的籍贯为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出生于下邳,为孙坚的第二子。孙权出生时,孙坚正担任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县丞之职。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中平元年(184年),时任佐军司马的孙坚随朱儁征讨黄巾军。孙权与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中平六年(189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函谷关以东)联军时,孙权跟随长兄孙策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初平三年(192年),孙坚因奉袁术之命征讨荆州刺史刘表,不幸战死。丧事毕后,全家迁往广陵郡江都县。孙权幼年丧父,由其母吴夫人抚养教育。
人物生平
初平四年(193年),孙策投奔袁术后,命吕范将孙权等人接到住在曲阿的吴景(孙权的舅舅)处。兴平元年(194年),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及其母等不利,于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后来,孙权跟着吴夫人迁往历阳县(今安徽和县),又迁往阜陵县(今安徽全椒附近)。
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此时,孙权与胡综、朱然在吴郡读书。
孙权到底在位多少年?
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机智深藏不漏、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略有自负。
1、礼贤下士:刚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听从大哥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开了招贤馆,广纳天下名士。
2、深藏不露: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3、审时度势:孙权在刘备占了荆州之后,完全可以趁他脚跟未稳用得胜之师大举进攻,但是考虑到曹操的因素,还是顾全大局和刘备联盟(其实都快气死了),后来关羽打曹操的时候是偷袭的好时机,孙权也是先想到的是接亲求和,然后被关于拒绝,所以才偷袭的荆州。
4、略有自负(年轻人的通病):赤壁之后,孙权兵分两路,一是周瑜取荆州,二是自己带领取合肥一代,自己就久攻不下,调周瑜兵马来帮忙,结果程普带兵到了,孙权确说:不用新兵,看我带自己的士兵先打一仗,现实实力,结果小命差点丢了。
扩展资料
孙权后世评价
柏杨: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
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
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①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②当今惜无孙仲谋。
孙权也出现在《龙凤呈祥》、《白帝城》、《走麦城》等京剧中。京剧尊崇蜀汉,所以孙权和曹操等与刘备敌对的势力都勾白脸。孙权在京剧行当里属于“净行”,“净行”面部施重彩,图案复杂,故称“花脸”。
孙权脸谱谱式为水白整脸,用水白脸作为主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
百度百科-孙权
三国演义中孙权怎么死的
一、孙权在位24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
二、简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的军师有哪些?
孙权是病逝的。
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孙权自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孙权的绰号是什么?
张昭、张纮、顾雍、诸葛瑾、虞翻等。
1、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
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
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2、张纮
张纮(153年-212年),字子纲,徐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人。东汉末年吴国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孙策平定江东,亲自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后来,张纮出使许都,任命侍御史。孙权即位时,返回江东,担任长史之职,运筹帷幄,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建安十七年,病逝,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3、顾雍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
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
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
4、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5、虞翻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
他既可日行三百(一作二百),善使长矛,于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孙权曾称赞他“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百度百科——张昭
百度百科——张纮
百度百科——顾雍
百度百科——诸葛瑾
百度百科——虞翻
在《三国演义》之中,孙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绰号,那就是“孙十万”了。
孙十万是指孙权。历史上逍遥津一战,孙权带领十万兵力想进攻合肥,在合肥主将张辽只有七八千兵力的情况下,多日未能攻下。
大战初期,张辽选了八百兵士,攻进孙权大军,气势勇猛,使孙权不敢应战。后孙权撤退时又差点命丧在此地。因此此战之后孙权就被称为“孙十万”,相对应,张辽也被称为“张八百”。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相关介绍:
“合肥之战”一共打了五次,我们主要讲孙权战败这次!214年曹操被孙权劝退,留下乐进、张辽、李典三人守合肥,守军为七千人。
215年孙权就来而不往非礼也,响应汉中刘备的号召率军十万攻打合肥。曹操临走的时候留下密函一封,意思让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张辽认为兵力如此悬殊等到曹操(当时曹操在汉中)救援,黄花菜都被孙权吃好几碟了。
想要趁着孙权大军还没稳定,不如先发制人搓搓敌人的锐气,然后再坚守不出。李典是同意张辽的意见,于是俩人准备弄个敢死队,杀鸡宰牛犒劳招募的八百士兵,打算明天冲击敌营。
三国孙权怎么死的 被谁杀的
病逝的。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是怎么死的
孙权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年少便掌握东吴大权的他,足智多谋,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那么孙权是怎么死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是怎么死的1、孙权是病逝的。在太元元年的十一月,孙权在南郊祭祀天地后,便感染风疾。因年岁已高,无法医治,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在十二月,就急召诸葛恪入朝交代后事。在神凤元年四月,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是三国时期统治者中寿者最长的人。
2、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孙吴建立者。孙权从小就英武果断,胆量过人。在十九岁就继承了哥哥孙策的位置,击败黄祖。后在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败曹操军。又从刘备手里夺回荆州、杀害关羽、大破北伐军。建立吴国,自立为帝。
3、孙权在位期间对整个江南地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亲自受田,创造耕牛,提高农业生产。在发展生产期间还兴修水利,扩大秦淮河的水道。此外,孙权发展了航海事业,派人出使辽东半岛、高句丽、林邑等地。还建造了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关于孙权是怎么死的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孙权是怎么死的?
因得了风疾而逝。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孙权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者。
在位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
人物生平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关于“孙权怎么死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411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