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蜀犬吠日(蜀犬吠日)(蜀犬吠日与气候的关系)

蜀犬吠日(蜀犬吠日)(蜀犬吠日与气候的关系)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5    点击:  453 次

蜀犬吠日(蜀犬吠日)

网上有关“蜀犬吠日(蜀犬吠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蜀犬吠日与气候的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蜀犬吠日,蜀犬吠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展开1全部 不是?鼠...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蜀犬吠日,蜀犬吠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展开1全部 不是“鼠犬吠日”,是“蜀犬吠日”。

2、〖名称〗蜀犬吠日〖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

3、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

4、比喻少见多怪。

5、〖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6、’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7、”〖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8、〖示 例〗 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古人说~。

9、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10、”〖近义词〗 少见多怪、孤陋寡闻。

11、〖同结构词〗吴牛喘月。

12、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13、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14、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蜀犬吠日与气候的关系

天上金鸡啼鸣,地上玉犬狂吠之日。

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的诗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就是四川多大山,四周高山阻挡,并且阴雨绵绵,因此见到太阳的时候就少,就连狗见到太阳之后也会向天狂吠,寓意着少见多怪。

而“鸣吠日”指的是天上金鸡啼鸣,地上玉犬狂吠之日。鸡所对应的地支为酉,位置在兑宫属金,而玉犬也就是戌狗,位置在艮宫,属于先天方位。所以鸣吠日就是以阳干配午申,以阴干配酉,除戊土不用,就得出十三个组合,就是鸣吠日。

蜀犬吠日的意思是什么?

“蜀犬吠日”与气候的关系如下:

典故“蜀犬吠日”的意思是,四川的狗见到太阳都要觉得陌生而狂吠一阵,这是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常年多阴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后来被大家用来比喻少见多怪。从气象观测站数据来看,成都气象站从上世纪建站以来的两万多天里,日照大于等于6小时的仅4600天,不到四分之一,这其中真正的大晴天只占到一小半,约2000天。

不怪乎成都乃至四川盆地的很多地方的居民大多皮肤白皙,尤其是女性更是如此,因为晴空万里、全天无阴雨的日子,在一年之中只有30来天,紫外线强度弱,更加保养肌肤,但也有坏事——这种环境下物品更容易霉变,而且在阴雨缠绵、不见天日的日子里更容易使得情绪低落。

造成“蜀犬吠日”的原因

这种常年多阴雨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四川盆地的地形等因素,作为盆地群山环绕,水汽难以散开,因此更加多阴雨雾霭。

另一方面,有气象学家对近50年成都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期刊论文指出近50年成都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减少69.41小时,而且8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这可能是某种气候变化的趋势。因此,包括成都在内的四川盆地多地,可能要越来越珍惜能见到阳光、碧空如洗的大晴天了。

蜀犬吠日,汉语成语,拼音是是shǔ quǎn fèi rì,蜀犬吠日的近义词有少见多怪、孤陋寡闻、辽东之豕,那么蜀犬吠日的意思是什么呢?

1、 意思:是指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2、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3、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关于蜀犬吠日的意思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蜀犬吠日”是什么意思

蜀犬吠日

shǔ

quǎn

fèi

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近义词:少见多怪、孤陋寡闻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关于“蜀犬吠日(蜀犬吠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427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