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有没有好听的潮剧唱段(方沐蓉的生平事迹)

有没有好听的潮剧唱段(方沐蓉的生平事迹)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9    点击:  265 次

有没有好听的潮剧唱段

网上有关“有没有好听的潮剧唱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方沐蓉的生平事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扫窗会(姚璇秋、翁銮金)

2、庐林会(范泽华、黄清城)

3、井边会(姚璇秋、陈瑜、李有存、孙暹龙)

4、回书(张长城、陈瑜、郑建英)

5、磨房会(范泽华、张长城)

6、闹钗(方展荣、谢素贞、陈郁英、陈丽璇)

7、赵宠写状(叶清发、陈丽璇)

8、闹开封(张长城、朱楚珍、方展荣、吴玲儿等)

9、杨令婆辨本(洪妙、林银门)

10、包公会李后(洪妙、蚁锡深)

11、薛仁贵回窑(陈书橱、温美蕉)

12、柴房会(方展荣、吴楚珊)

13、庵堂认母(王少瑜、周细卿)

14、庵堂认母(吴丽君、陈学希)

15、六月雪(郑建英、胡娟)

16、梅亭雪(姚璇秋、陈瑜)

17、嫦娥奔月(郑健英、郑仕鹏)

18、孟姜女过关(吴楚珊、孙暹龙)

19、益春藏书(王少瑜)

20、泼水记(李泽瑞、刘育生等)

21、芦林会(郑小霞、陈学希)

22、六月雪(郑小霞)

23、苏六娘(**录音)

24、陈三五娘(**录音)

25、刘明珠(**录音)

26、江姐(姚璇秋、谢素贞、方展荣等)

27、彭湃(陈秦梦、林舜卿、郑健英等)

28、蝶恋花(郑健英、吴文兰、张小重等)

29、万山红(姚璇秋、谢素贞、林玩贞等)

30、换偶记(洪妙等)

31、白兔记(范泽华、张长城、陈瑜、温美蕉)

32、金花女(郑小霞、陈学希、林舜卿、李有存等)

33、张春郎削发(中唱1984年版本)

34、辞郎洲(姚璇秋、翁銮金、谢素贞等)

35、续荔镜记(姚璇秋、叶清发、张长城等)

36、续荔镜记(吴丽君、黄清城、翁銮金等)

37、汉文皇后(郑小霞、陈学希、张长城等)

38、飞龙女(吴玲儿、方展荣、郑小霞等)

39、古琴案(方展荣、吴玲儿、吴丽君等)

40、苏后复国(郑小霞、陈瑜等)

41、袁崇焕(陈秦梦、林玩贞等)

42、赵氏孤儿(范泽华、陈光耀等)

43、审皇后(郑健英、陈光耀、钟怡坤、王少瑜等)

44、告亲夫(郑建英、曾馥、陈文炎等)

45、柳明月义救孤儿(郑健英、周若虹、许惠琴等)

46、救风尘(郑健英、王少瑜、陈文炎等)

47、绣襦记(王少瑜、胡娟等)

48、南唐遗事(钟怡坤、郑健英等)

49、血染南梁宫(王少瑜、郑建英、钟怡坤等)

50、血溅美人图(王少瑜、胡娟、郑薇等)

51、花笺状(王少瑜、黄振龙等)

52、荆钗记(王少瑜、吴文兰、林玩贞等)

53、嫦娥奔月(钟怡坤、杜冰、曾馥等)

54、美人泪(郑健英、周细卿等)

55、银锁怨(郑健英、陈丽玉、钟怡坤等)

56、三篙恨(郑小霞、胡娟、蚁锡深等)

57、屠夫状元(钟维、魏璇卿、马婵如等)

58、谢瑶环(曾馥、吴文兰、陈文炎等)

59、香罗帕(陈丽璇、马婵如等)

60、龙女情(王少瑜、钟怡坤、周细卿、黄学勇)

61、宝莲灯(邱楚霞、许淑婉、陈廷良等)

62、七日红(唐龙通、许淑婉等)

63、莫愁女(邱楚霞、郑跃生、许淑苑等)

64、二度梅(邱楚霞、许淑苑、陈廷良等)

65、五女拜寿(邱楚霞、唐龙通、黄少华等)

66、回唐山(潮州团)

67、梁山伯与祝英台(郑莎、李娜等)

68、逼上梁山(蔡植群、郑莎等)

69、彩楼记(郑莎、蔡植群等)

70、杨八姐闯幽州(郑莎、赖舜娥等)

71、文武香球(郑莎、蔡植群、王文和等)

72、姐妹易嫁(陈芳生、赖舜娥等)

73、江秀卿(李娜等)

74、红珊瑚(陈丽玲、赖舜娥等)

75、罗衫记(陈丽玉、许惠琴、陈大筐等)

76、孝妇杀家姑(王瑞芬、林洁、张桂坤等)

77、珍珠塔(邱应发、田佩兰、陈丽玉、廖文卿等)

78、飞龙刺狄青(张秀兰、李丽容、黄素玲、陈家汉等)

79、武则天亲断梨花案(陈丽玉、张桂坤、陈家汉等)

80、春香传(李楚卿、许悦蓉等)

81、血溅美人图(李楚卿、许悦蓉、郑薇等)

82、张古董借妻(李楚卿、彭钟亮、胡娟等)

83、火烧临江楼(李楚卿、吴文兰等)

84、孔雀东南飞(李丽容、郑莎等)

85、孟丽君会苏映雪(黄楚霞、方壮华等)

86、白蛇传(黄芝香、肖岳潮、方壮华等)

87、杨门女将(张楚吟、黄芝香等)

88、白玉扇(黄芝香、肖岳潮等)

89、金龙银凤(黄芝香、周辉南等)

90、柯山红日(普宁二团)

91、红鬃烈马(余林侬、陈燕鸣等)

92、弓剑情(余林侬、陈燕鸣等)

93、陆文龙归宋(余琳侬、陈燕鸣、陈乔、张仕耀等)

94、古堡恩仇记(余林侬、陈燕鸣等)

95、歌女剑刺江西王(陈燕鸣、麦素芝等)

96、王莽篡汉(陈燕鸣、陈乔等)

97、乱世佳人(林羡、陈经伦等)

98、秦香莲(陈舜卿等)

99、铁面县令怒斩玉面狼(林娟、黄派林、陈舜卿等)

100、猫儿换太子(林娟、陈舜卿等)

101、粉妆楼(林娟、林玉等)

102、龙井渡头(吴丽华、林若英、林静香等)

103、秦王李世民(许淑娥、吴丽华等)

104、十五贯(林炳利、黄明强、周芝圃等)

105、包公铡侄(林令勇、周芝圃、林炳利等)

106、周不错(周芝圃等)

107、王魁休妻(电台版)

108、刘璋下山(惠来,李开珠、吴玉华等)

109、生死牌(揭西,林木汉等)

110、秦香莲(马丽端、曾友禄等)

111、赵少卿(陈碧霞、许云坡等)

112、一门三进士(方巧玉、陈楚惠等)

113、四郎探母(许云波、陈美云等)

114、朱玉莲(柳惜春、许云波、李美英等)

115、杨乃武与小白菜(陈碧霞、陈碧玲等)

116、桃园奇冤(方巧玉、陈楚惠等)

117、苦尽甘来(陈碧霞、许云坡等)

118、玉堂春(陈美云、方桦等)

119、秦凤兰(陈美云、庄静静等)

120、孟舍落难(陈嫦娥、许云坡等)

方沐蓉的生平事迹

潮剧最好听的选段:《东吴郡主》、《刘希必金钗记》、《陈三五娘荔镜记》。

1、《东吴郡主》是一部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推动潮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而倾注全力、精心推出的佳作。由广东潮剧院著名编剧范莎侠根据《三国演义》中孙尚香与刘备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新的艺术创作,是一部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新编历史故事剧。

2、《刘希必金钗记》明徐渭《南词叙录》的“宋元旧篇”中列有《刘文龙菱花镜》一目,剧本已佚。在《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中,遗存“元传奇”《刘文龙》残曲,内容与《刘希必金钗记》基本相同,说明《刘希必金钗记》是据元代南戏《刘文龙菱花镜》改编的。

3、《陈三五娘荔镜记》是古老的民间传说,属于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出于中国闽南地区的福建泉州(陈三)和广东潮州(五娘)一带,作者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广泛流传于福建闽南,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闽南语系地区。

潮汕较出名潮剧演员有谁?

幼年经历

沐蓉的爸爸在潮州市潮剧团工作,她从小耳濡目染,对潮剧很着迷。她跟陈江哲老师学习潮剧。每一个星期天,她都会准时6点起床,然后坐汽车到汕头市,再从汕头转车到揭阳地都的培训中心训练,每一次她都风雨无阻。沐蓉说她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可以跟一群和她一样喜欢潮剧的小伙伴在一起,挺快乐的。

外公和父亲都在潮剧团工作,小沐蓉每天一放学,便到潮剧团找外公。透过教室的窗户,看潮剧老师们在讲课,他们吹拉弹唱,形形色色的肢体摆动,让小沐蓉如醉如痴。一回到家她便按照记忆模仿了起来,扯着长纱巾往身上罩,稚嫩地舞着水袖,抽个鸡毛掸子当马鞭,挥着“马鞭”在自己的舞台上学骑马。自学自唱了一段时间,这个认真可爱的小女孩还沉浸在自己稚嫩的表演中。

在她十岁那一年,她迎来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经王志龙老师的推荐她参加了戏迷陈江哲举办的潮剧票友演唱会,也正是这次演唱会让这个女孩子得到陈江哲老师的青睐,他亲自来到小沐蓉家里,希望能够培养小沐蓉这棵小苗子,并让她参加培训。接到这个消息后,小沐蓉非常的兴奋,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终于被认可了。”十一岁那年,她每个周末都搭车到陈江哲老师家接受培训,从唱念开始,一步步走入这个专业的艺术领域。由陈老师“量身打造”了两年,小沐蓉已经从当年那个青涩又稚嫩的小女孩,变身为一颦一笑间都显得十分沉稳的大家闺秀。2005年,她以潮剧传统剧目《龙井渡头》中的一个唱段夺下了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业余组金花奖,在《龙井渡头》中,方沐蓉饰演美娘一角,她把美娘的盛气凌人和爱慕虚荣演得入木三分,赢得了一致好评,不负众望地捧回了“小梅花”金花奖的大红奖状。一路顺利地走来,恩师的栽培,付出的汗水结出甜美的果实,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水到渠成。但直到2006年,父亲的去世给这个小女孩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

13岁时荣获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业余组金花奖。比赛前她不小心感冒了,肚子很不舒服,头痛得厉害,和她一起演搭档的谢紫榆也生病了,两人都挺担心在演出时发挥得不好。她们表演的是潮剧传统剧目《龙井渡头》中的一个唱段。因赛前她俩苦练过一段时间,一上台,她俩马上就找到了感觉,配合默契,演得很投入。因沐蓉把美娘的势利、爱慕虚荣演得入木三分,赢得了一致的好评,不负众望地捧回了“小梅花”金花奖的大红奖状。

潮剧经历

方沐蓉,普宁人。常饰演闺门旦、青衣,反串泼辣旦(彩旦),唱腔委婉细腻、舞台形象秀丽可人、表演情感丰富。曾担纲主演潮剧《告亲夫》中的颜秋容,《金花女》中的金花女,《龙井渡头》中的畲美娘,《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救风尘》中的赵盼儿等角色;她还擅长于折子戏,在《诓尤》中饰演王熙凤、在《秦香莲》中饰演皇姑。2005年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业余组金奖;2008年获得第二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业余组金奖。

大幕徐徐打开,就像打开了一扇虚拟世界里的艺术大门,里面亦真亦幻,如诗如画,仿若时空穿越。不同脸谱服饰的老生、青衣、花旦、小生轮番出场,忘情地表现“唱、念、做、打”,在潮剧的舞台上诉说人生的悲欢离合。

潮剧集优美的唱腔、精彩的对白,考究的表演于一身,曾是潮汕人最为喜爱的娱乐形式。然而今天,西方文化的侵蚀、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多、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潮剧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揭阳市小梅花艺术团,有这样一帮孩子,他们当中不乏有许多潮剧爱好者,有的来自普通家庭,有的生于梨园世家,他们唱念做打,以不同的角色去演绎他们舞台上的人生。其中有一位特别的女孩子,她出生于三代潮剧家庭,如今也走入这个行当,舞起水袖,画上脸谱,饰演她的闺门旦,她叫方沐蓉。

方沐蓉是普宁人,却生在潮州,长在潮州,与潮州这片艺术气息浓郁的故土紧紧地牵连着。生于三代潮剧家庭的她,自小便比旁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潮剧,声线清亮响彻,让她似乎天生就占据了这种优势。方沐蓉的奶奶是一名潮剧老艺人,科班出身的她,年轻时期演潮剧,直到68岁还活跃在舞台上,在幕后演起了皮影戏,唱的依旧是潮剧。这位潮剧老艺人在舞台上坚守多年,这给她的儿子和孙女带来极大的影响。方沐蓉的爸爸方镇坤,是潮州市潮剧团的青年作曲家,自小受母亲影响,对潮剧有一份情有独钟的情愫。方爸爸毕业于汕头戏校,专攻潮丑,俗称小花脸,后来师从王志龙老师学习作曲,之后在潮剧团从事唱念和作曲的教学。

唱念做打,五颜六色,旋律抑扬的潮剧在方沐蓉的心中扎下了根。她说她十分喜欢潮剧这门古老的艺术,演员们穿着的那些艳丽的服饰,勾勒出色泽斑斓的脸谱,在舞台上唱出的或婉转或高亢的唱腔,这一切都给了她强烈的美感和艺术的享受,她告诉自己要登上舞台,因为她享受舞台的感觉。科班出身的父亲深知潮剧演员的辛苦,心疼女儿的他,希望女儿只是将潮剧发展为自己的一项爱好,不要专业地从事这项表演艺术。而固执的女儿却瞒着父亲偷偷报名参加潮州市“椰岛杯”潮剧卡拉OK广播大赛,父亲迫于无奈也只能对小沐蓉进行培训。这是方沐蓉第一次登台表演,也是她第一次获奖,她获得了少儿组的一等奖。 毋庸置疑,这对小沐蓉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励,同时也让她对潮剧萌生了一种更为强烈的情感。

 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月、芦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叶清发等。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推荐的剧目

1、扫窗会(姚璇秋、翁銮金)

2、庐林会(范泽华、黄清城)

3、井边会(姚璇秋、陈瑜、李有存、孙暹龙)

4、回书(张长城、陈瑜、郑建英)

5、磨房会(范泽华、张长城)

6、闹钗(方展荣、谢素贞、陈郁英、陈丽璇)

7、赵宠写状(叶清发、陈丽璇)

8、闹开封(张长城、朱楚珍、方展荣、吴玲儿等)

9、杨令婆辨本(洪妙、林银门)

10、包公会李后(洪妙、蚁锡深)

11、薛仁贵回窑(陈书橱、温美蕉)

12、柴房会(方展荣、吴楚珊)

13、庵堂认母(王少瑜、周细卿)

14、庵堂认母(吴丽君、陈学希)

15、六月雪(郑建英、胡娟)

16、梅亭雪(姚璇秋、陈瑜)

17、嫦娥奔月(郑健英、郑仕鹏)

18、孟姜女过关(吴楚珊、孙暹龙)

19、益春藏书(王少瑜)

20、泼水记(李泽瑞、刘育生等)

21、芦林会(郑小霞、陈学希)

22、六月雪(郑小霞)

23、苏六娘(**录音)

24、陈三五娘(**录音)

25、刘明珠(**录音)

26、江姐(姚璇秋、谢素贞、方展荣等)

27、彭湃(陈秦梦、林舜卿、郑健英等)

28、蝶恋花(郑健英、吴文兰、张小重等)

29、万山红(姚璇秋、谢素贞、林玩贞等)

30、换偶记(洪妙等)

31、白兔记(范泽华、张长城、陈瑜、温美蕉)

32、金花女(郑小霞、陈学希、林舜卿、李有存等)

33、张春郎削发(中唱1984年版本)

34、辞郎洲(姚璇秋、翁銮金、谢素贞等)

35、续荔镜记(姚璇秋、叶清发、张长城等)

36、续荔镜记(吴丽君、黄清城、翁銮金等)

37、汉文皇后(郑小霞、陈学希、张长城等)

38、飞龙女(吴玲儿、方展荣、郑小霞等)

39、古琴案(方展荣、吴玲儿、吴丽君等)

40、苏后复国(郑小霞、陈瑜等)

41、袁崇焕(陈秦梦、林玩贞等)

42、赵氏孤儿(范泽华、陈光耀等)

43、审皇后(郑健英、陈光耀、钟怡坤、王少瑜等)

44、告亲夫(郑建英、曾馥、陈文炎等)

45、柳明月义救孤儿(郑健英、周若虹、许惠琴等)

46、救风尘(郑健英、王少瑜、陈文炎等)

47、绣襦记(王少瑜、胡娟等)

48、南唐遗事(钟怡坤、郑健英等)

49、血染南梁宫(王少瑜、郑建英、钟怡坤等)

50、血溅美人图(王少瑜、胡娟、郑薇等)

51、花笺状(王少瑜、黄振龙等)

52、荆钗记(王少瑜、吴文兰、林玩贞等)

53、嫦娥奔月(钟怡坤、杜冰、曾馥等)

54、美人泪(郑健英、周细卿等)

55、银锁怨(郑健英、陈丽玉、钟怡坤等)

56、三篙恨(郑小霞、胡娟、蚁锡深等)

57、屠夫状元(钟维、魏璇卿、马婵如等)

58、谢瑶环(曾馥、吴文兰、陈文炎等)

59、香罗帕(陈丽璇、马婵如等)

60、龙女情(王少瑜、钟怡坤、周细卿、黄学勇)

61、宝莲灯(邱楚霞、许淑婉、陈廷良等)

62、七日红(唐龙通、许淑婉等)

63、莫愁女(邱楚霞、郑跃生、许淑苑等)

64、二度梅(邱楚霞、许淑苑、陈廷良等)

65、五女拜寿(邱楚霞、唐龙通、黄少华等)

66、回唐山(潮州团)

67、梁山伯与祝英台(郑莎、李娜等)

68、逼上梁山(蔡植群、郑莎等)

69、彩楼记(郑莎、蔡植群等)

70、杨八姐闯幽州(郑莎、赖舜娥等)

71、文武香球(郑莎、蔡植群、王文和等)

72、姐妹易嫁(陈芳生、赖舜娥等)

73、江秀卿(李娜等)

74、红珊瑚(陈丽玲、赖舜娥等)

75、罗衫记(陈丽玉、许惠琴、陈大筐等)

76、孝妇杀家姑(王瑞芬、林洁、张桂坤等)

77、珍珠塔(邱应发、田佩兰、陈丽玉、廖文卿等)

78、飞龙刺狄青(张秀兰、李丽容、黄素玲、陈家汉等)

79、武则天亲断梨花案(陈丽玉、张桂坤、陈家汉等)

80、春香传(李楚卿、许悦蓉等)

81、血溅美人图(李楚卿、许悦蓉、郑薇等)

82、张古董借妻(李楚卿、彭钟亮、胡娟等)

83、火烧临江楼(李楚卿、吴文兰等)

84、孔雀东南飞(李丽容、郑莎等)

85、孟丽君会苏映雪(黄楚霞、方壮华等)

86、白蛇传(黄芝香、肖岳潮、方壮华等)

87、杨门女将(张楚吟、黄芝香等)

88、白玉扇(黄芝香、肖岳潮等)

89、金龙银凤(黄芝香、周辉南等)

90、柯山红日(普宁二团)

91、红鬃烈马(余林侬、陈燕鸣等)

92、弓剑情(余林侬、陈燕鸣等)

93、陆文龙归宋(余琳侬、陈燕鸣、陈乔、张仕耀等)

94、古堡恩仇记(余林侬、陈燕鸣等)

95、歌女剑刺江西王(陈燕鸣、麦素芝等)

96、王莽篡汉(陈燕鸣、陈乔等)

97、乱世佳人(林羡、陈经伦等)

98、秦香莲(陈舜卿等)

99、铁面县令怒斩玉面狼(林娟、黄派林、陈舜卿等)

100、猫儿换太子(林娟、陈舜卿等)

101、粉妆楼(林娟、林玉等)

102、龙井渡头(吴丽华、林若英、林静香等)

103、秦王李世民(许淑娥、吴丽华等)

104、十五贯(林炳利、黄明强、周芝圃等)

105、包公铡侄(林令勇、周芝圃、林炳利等)

106、周不错(周芝圃等)

107、王魁休妻(电台版)

108、刘璋下山(惠来,李开珠、吴玉华等)

109、生死牌(揭西,林木汉等)

110、秦香莲(马丽端、曾友禄等)

111、赵少卿(陈碧霞、许云坡等)

112、一门三进士(方巧玉、陈楚惠等)

113、四郎探母(许云波、陈美云等)

114、朱玉莲(柳惜春、许云波、李美英等)

115、杨乃武与小白菜(陈碧霞、陈碧玲等)

116、桃园奇冤(方巧玉、陈楚惠等)

117、苦尽甘来(陈碧霞、许云坡等)

118、玉堂春(陈美云、方桦等)

119、秦凤兰(陈美云、庄静静等)

120、孟舍落难(陈嫦娥、许云坡等)



潮剧—《千斤重担你担承》的介绍

  近日,潮剧经典剧目《江姐》由一团复排公演,张怡凰饰江姐,翁松梅饰双枪老太婆,林武燕饰徐鹏飞,黄映伟饰蒲志高,吴兹明任复排导演。

  《江姐》是潮剧上世纪黄金10年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集体创作作品,编剧郑文风、王菲、谢吟、何苦,作曲陈华、张伯杰、杨广泉、陈华生、陈登谋,导演吴峰、麦飞,姚璇秋饰江姐,谢素贞饰双枪老太婆。上世纪70年代末,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复排全剧,仍由姚、谢两位艺术家主演,剧目由汕头电台全剧录音。新世纪之后,潮剧院二团再次复排全剧,由青年演员林碧芳、邱秀茹主演,剧目还于2002年赴上海展演,同时参评白玉兰奖。

  在潮剧现代戏中,《江姐》无论编、导、演,整体创作都是首屈一指。虽然是红色题材,但剧本十分成熟。有别于其他红色经典的高大全,全剧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角色有血有肉,非常丰满。江姐、双枪老太婆等主要角色自不用说,《江姐上山》《双雄会》等场,完全是以情感人,以曲动人,十分细腻,也十分戏曲。

  就算剧中配角,同样也是形象鲜明,很有说服力。比如剧中有一个叫青竹的角色,仅仅是在第七场监狱场中出现,也只有极简单的几句口白。在敌人通知江姐转移之后,青竹对江姐说:“雪琴同志,你真以为是转移?”江姐在临别时,对她唱了一句“一人倒下万人起,这千斤重担你担承”。聊聊数笔,一个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忠诚战士形象马上立了起来。剧本的精细和前辈剧作家的功力,可见一斑。

  《江姐》的音乐也十分出色,剧中唱段,传统中有创新,优美新颖,潮味十足,初演之后便极受欢迎,《盼亲人》《松涛松涛我的亲人》《一次次提起他名字》《这威迫利诱》《绣红旗》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半个世纪传唱不衰。

  这次一团再次将《江姐》搬上舞台,未演已先引起戏迷的关注。作为目前阵容最厚实的潮剧团体,一团这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大班风范再次得到充分的体现。整个演出认真、严谨、大气,导演也赋予了不少新的创作元素,舞台感染力很强。

  作为《江姐》的绝对主角,主演张怡凰这次的塑造不错。自夺梅和任副院长、一团团长以来,随着阅历和见识的进一步提高,张怡凰的表演有了更明显的变化。上次申梅前《东吴郡主》的最后一次彩排,就已经感到这种明显的变化。她的表演风格,较以前显得内敛,也更加注重角色塑造的分寸,对舞台的整体掌控和感情、精力、体力的合理分配也更加成熟。这次的《江姐》,角色对她的戏路,剧中主要场次,她也多次和自己的老师姚璇秋学过。全剧戏份极重,但整晚演下来,唱做都完全没有吃力的感觉,很不容易。人物塑造看得出下了功夫,该出戏的地方都比较准确到位,演唱也中规中矩,完成得不错。

  年轻演员翁松梅饰演的双枪老太婆,看到了谢素贞的影子。黄映伟饰演的蒲志高,演出了角色的气质。看戏的时候,方展荣就坐在身边,给予了好的评价。但总体看来,年轻演员对现代戏还是不太适应,有点放不开的感觉,不少对手戏都显得太松,出不了效果。

  戏是好戏,初演效果不错;既是好戏,更应细磨。潮剧现在要找一个好剧本很难,不少经典值得一演再演。希望《江姐》能演成新的经典,也期待更多经典重现舞台。

  2011年09月11日来源:汕头都市报-大华网

关于“有没有好听的潮剧唱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580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