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笔顺笔画(碗的拼音)
-
碗笔顺笔画
网上有关“碗笔顺笔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碗的拼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碗的笔顺为横、撇、竖、横折、横、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撇/横钩、点、横折钩、竖弯钩,共13画,如下图所示。
基本信息:
拼音:wǎn
部首:石,四角码:13612,仓颉:mrjnu
86五笔:dpqb,98五笔:dpqb,郑码:GWRY
统一码:7897,总笔画数:13
基本解释:
1、盛(chéng )饮食的器皿,上面口大而圆:饭碗。
2、像碗的东西:轴碗儿。
相关组词:
1、汤碗[tāng wǎn]?
盛汤的碗。
2、饭碗[fàn wǎn]?
盛饭的碗。
3、盖碗[gài wǎn]?
带盖儿的茶碗。
4、海碗[hǎi wǎn]?
特别大的碗。
5、打碗[dǎ wǎn]?
打碗、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及汉调二簧等剧种演神庙会戏时常用的打鬼特技。
碗的拼音
碗的拼音 碗的解释 碗是什么意思
1、碗字的拼音是wǎn ; 2、 碗字的解释:(1)(名)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橱|~柜。(2)(名)像碗的东西:锯~儿。
精选部分碗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碗筷造句: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斥着工作,家务,义务,需要清洗的碗筷,脏了的衣服,还有来电,短信,因特网,电子邮件,高昂的燃气费用,走低的股市以及很多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解释:碗和筷子。
2、铁饭碗造句:一直以来,凡能进入事业单位编制的人被称为有“铁饭碗”,也就是说在退休前他们将拥有固定的薪水和工作,而不需要考虑绩效。
解释:比喻非常稳固的职位和收入。
3、饭碗造句:当然,发达国家最担心中国的地方,是当她的工厂制造了百万个就业机会,意味着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甚至日本将会有同量数目的人丢掉饭碗。
解释:(1)盛钣的碗。(2)(~儿)旧时比喻职业:找~。
4、一碗水端平造句:可如果你总能履行自己的承诺,还能够把一碗水端平,即使是最消极的员工你也能与他们互信互利。
典故: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有关碗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碗的组词 碗怎么组词 碗的多音字组词 碗字组词
茶碗、汤碗、碗唇、碗柜、折碗、灯碗、金碗、七碗、木碗、渠碗、筹碗、注碗、海碗、盖碗、宫碗、饭碗、斗碗、碧碗、碗窑、碗脱、碗泥、碗盏、玉碗、砸饭碗、铁饭碗、金抢碗、吃碗茶、大碗茶、牢饭碗、衣饭碗、泥饭碗、锔碗匠、金饭碗、黄沙碗、吃癞碗、箸长碗短、一碗饭时、雪碗冰瓯、衣食饭碗、破碗破摔、打破饭碗、大盘大碗、四碟八碗、碗内拿蒸饼、金碗盛狗矢、一碗水摆平、碗里拿蒸饼、一碗水端平
茗碗的读音
碗的拼音是[wǎn]。
部首:石
笔画:13
解释:(1)(名)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橱|~柜。(2)(名)像碗的东西:锯~儿。
基本解释
1、盛(chéng)饮食的器皿,上面口大而圆:饭~、茶~、盖~、~橱;
2、像碗的东西:轴~儿。
详细解释
〈名〉形声
字从石从宛,宛亦声。“宛”意为“凹形的”。“石”与“宛”联合起来表示“凹形的石制容器”。本义:凹形石制容器。引申义:陶、木等质地的凹形容器。
1. 一种圆形凹心盛食品的器具,在形式上通常接近半球形,一般比盘子深,比茶杯大和重。芙蓉玉碗,莲子金杯。——北周· 庾信《春赋》。
2. 又如:饭碗;瓷碗;搪瓷碗;摆碗筷;碗泥(烧制瓷器的粘土);碗窑(烧制瓷器的窑)。
3. 像碗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owl]。如:橡碗子,轴碗儿;碗脱(方言。窝头)。
〈量〉
1. 用来计量用碗装的饮食。滑出出,水冷冷,两碗来素匾食。——明· 朱有《豹子和尚自还俗》。
2. 宋朝以来灯笼一盏叫一碗。正劝不开,只见两三碗灯笼飞也似来。——《水浒全传》。
碗的笔顺笔画顺序
茗碗
茗
拼音:míng
部首:艹部
笔画:9笔
造字法:形声;从艹、名声
释义:(名)原指某种茶叶;今泛指喝的茶.
碗
拼音:wǎn
部首:石部
笔画:13笔
造字法:形声;从石、宛声
释义:①(名)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橱|~柜.②(名)...
笔顺:横、撇、竖、横折、横、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撇/横钩、点、横折钩、竖弯钩
笔画--13、部首--石、结构--左右、繁体--碗、五笔--DPQB、五行--土、拼音--wǎn
写字技巧:“石”横画稍短,撇画靠左,“口”大小适中。“宛”宝盖宽度适中;左下两撇平行,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
笔顺
“碗”为谜底的谜语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打一生活用品)
释义:1.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2.像碗的东西:轴~儿。3.姓。
1、海碗[hǎi wǎn] 巨碗;大碗。
2、汤碗[tāng wǎn] 盛汤的碗。
3、盖碗[gài wǎn] 有盖的茶杯。比盖盅儿大些。
4、砸饭碗[zá fàn wǎn] 比喻失去赖以生活的职业。
5、金饭碗[jīn fàn wǎn] 比喻条件好的很难得的职业。
6、饭碗[fàn wǎn] (名)①盛饭的碗。②比喻职业:找~。
7、泥饭碗[ní fàn wǎn]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工作称为铁饭碗,也就相应地把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的工作称为泥饭碗。
碗的笔顺笔画
碗的笔顺笔画是横、撇、竖、横折、横、点、点、横撇、撇、横撇、点、横折钩、竖弯钩。
碗
碗,汉语一级字,读作碗(wǎn),盛饮食的器皿,上面口大而圆:饭碗。茶碗。盖碗。碗橱。像碗的东西:轴碗儿。滑出出,水冷冷,两碗来素匾食。
知识拓展:
每天饭后的碗均由我刷洗。他正用粘胶在捏合打碎的碗。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饭。你把这碗热汤喝了,暖和暖和身子。武松在酒店开怀畅饮,一连喝了十八碗。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不识时务了。
对大胃王而言,吃五碗饭,简直是易如反掌。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的血汗。他小心翼翼地剔除鱼刺,将鱼块夹到奶奶碗里。当晚,饥肠辘辘肚子的客人们都坐着等那碗汤了。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喝了那碗药,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稳了。洗了这么久才洗了这点碗,要是洗完得洗到猴年马月啊!今天,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怕妈妈会骂我。他确实饿极了,不一会儿将两大碗面条狼吞虎咽般吃得一干二净。
推销员把玻璃钢碗在水泥地上狠摔了几下,那碗竟然文风不动,从而吸引了许多顾客。这碗里虽然只是粗茶淡饭,但也足以营养人之一生,因而这只瓷碗就值得人们好生爱惜。我端起碗,觉得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把碗和碗摞在一起,把碟子和碟子摞在一起,是收拾厨房最重要的基本功。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已经很过分了,要是真的动了筷子,可真的应该剁指头。
13笔画的字有哪些
滚、想、楼、摸、碗
一、滚的笔顺:
释义:
1滚动;翻转:荷叶上~着亮晶晶的水珠儿。
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开。你给我~!
二、想的笔顺:
释义:
1、思考;动脑筋:敢~敢做。
2、回忆:放在什么地方,我一时~不起来啦。
三、楼的笔顺:
释义:
1楼房:大~。教学~。高~大厦。一座~。
2楼房的一层:一~(平地的一层)。一口气爬上十~。
四、摸的笔顺:
释义:
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了~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
2、用手探取:~鱼。他在口袋里~了半天,~出一张纸条来。
3、试着了解;试着做:~底。逐渐~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
五、碗的笔顺:
释义:
1、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茶~。买了几个~。
2、像碗的东西:轴~儿。
碗的笔顺
碗的笔顺是横、撇、竖、横折、横、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撇、点、横折钩、竖弯钩。
1、碗(Bowl)是一种人们日常必须的饮食器皿,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
2、形声。字从石从宛,宛亦声。“宛”意为“凹形的”。“石”与“宛”联合起来表示“凹形的石制容器”。本义:凹形石制容器。引申义:陶、木等质地的凹形容器。
3、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
4、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有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
碗的制作材料:
1、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2、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多样,如饭碗、汤碗、菜碗、茶碗等。
3、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
4、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
关于“碗笔顺笔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6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 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
-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