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基本简介(--- 高级将领韩德勤简介)
-
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基本简介
网上有关“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基本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 高级将领韩德勤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26年1月4日新增教导师,师长王柏龄。1月20日蒋介石辞军长职,何应钦升任。1师师长职由钱大钧接任。2月26日免王懋功2师师长,调升刘峙为师长。教导师改称20师。不久钱大钧与王柏龄职务对调。3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迫***员退出第1军,邓演达接任政治部主任。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参谋长蒋伯诚。下辖1师,师长王柏龄(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2师,师长刘峙。3师,师长谭曙卿。14师,师长冯铁裴。20师,师长钱大钧。此外另辖两个补充团。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军1师、2师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其余部队留驻广东。9月初,2师参与攻打武汉,1师攻打南昌。10月1师攻击失败后王柏龄逃跑,副师长王俊代理。同时将总预备队补充师扩编为21师、22师隶属1军,由严重、涂思宗分任师长。
1926年9月3日何应钦率所余各部(除20师仍驻守广东)北伐攻闽。9月中旬将其中1个补充团扩编为独立4师,师长张贞。1927年1月顾祝同接任3师师长、薛岳接任1师师长。4月胡宗南代理1师师长、卫立煌接任14师师长、蒋光鼐接任22师师长、陈诚接任21师师长。5月1日国民革命1军进至鲁南。7月撤至苏南。8月参加龙潭战役。在此期间,增设新9师隶属1军。
由于该军建制过大(至1927年9月已辖9个师),大本营于1927年9月26日决定将1师、2师、22师留归1军建制。其余各师分别编成国民革命军第9军、国民革命军第32军两个军。
至1927年底该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1929年3月刘峙接任)。下辖1师,师长蒋鼎文(1928年1月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2师,师长徐庭瑶。22师,师长胡宗南。
1928年7月1日蒋介石举行各军编遣会议,成立整理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1军于1929年7月缩编为师,25日任命刘峙任师长、张克瑶任副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1、2、3旅旅长。其中1师和22师另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师。该部于1929年3月参加讨伐桂系的战斗。
1929年10月西北军起兵反蒋后恢复军建制(任命顾祝同为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下辖1师、2师、独立3旅)并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
*** 高级将领韩德勤简介
1、国民党反动派1941年在皖南有预谋地围袭新四军的事件。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代电(即“皓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朱德等于11月9日复电,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荒谬命令和对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诬蔑,同时为顾全抗日大局,表示可以将皖南新四军移到长江以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前进。1月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的拦击。8日,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被迫抗击,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顽军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2、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新变”,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中国党对国民党这一暴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2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实行反共的罪恶阴谋,提出取消17日反动命令、惩治祸首、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实行民主政治等要求。
红军长征中过乌蒙山故事
近代人物
中文名:韩德勤
出生地:江苏泗阳
出生日期:1891年
逝世日期:1988年8月15日
职业: *** 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河北陆军学堂、保定军官学校
韩德勤人物年表
1909年被县里选送考取南京江苏陆军小学第四期,曾就读于河北陆军学堂,后进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从陆军小学开始,就与江苏同乡—邻县涟水的顾祝同在一起,他们关系非常密切,结为“把兄弟”。
1918年毕业后分发北洋陆军充任下级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团副。
1925年负伤返回故里。次年到广州,加入中国 *** ,得顾祝同保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二十一师司令部中校副官处长。嗣后,随顾的升迁不断晋升。
1927年任第三师参谋长,同年秋升第九军参谋长。
1928年第九军缩编为陆军第二师,任该师第五旅副旅长,旋调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
1929年改任新编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新编第三旅和独立第四旅合编为第五十二师,任副师长。
1930年升第五十二师师长,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1年兼任南昌卫戍司令,6月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所部被红军全歼,降任第二师副师长。
1932年初调任江苏省 *** 委员兼省保安处长。
1933年秋,参加第五次“围剿”,任顾祝同东路军参谋长。
1934年任江西绥靖公署参谋长。
1935年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主任。7月11日任贵州省 *** 委员。
(历史lishixinzhi.com)1936年1月29日授少将军阶。同年10月5日晋中将军阶。12月代顾行使贵州省 *** 主席职权。
1937年初任西安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8月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1月调任江苏省 *** 委员兼民政厅长。
1938年初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八十九军军长。4、5月间,参加徐州会战之南线作战,“减轻我第五战区之特别威胁,于台儿庄之胜利有间接之贡献”(白崇禧评语)。5月代理江苏省 *** 主席。夏秋,率所部策应武汉会战,积极破坏津浦南段铁路,游击骚扰日军,反攻克复阜宁、盐城、东台等地,并一度反攻入徐州城中,屡获蒋介石嘉奖。
1939年2月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2、3月间,率部抵抗日军发动的“卜号作战”。10月进行苏北反扫荡作战。同年底至1940年初参加冬季攻势,向淮阴、宝应、六合等地展开主动反攻作战。
1940年5月,粉碎日军的5月扫荡。5至9月与进入苏北的新四军发生摩擦,并于10月的黄桥战役中被新四军击败。11月在新四军发动的曹甸战役中固守曹甸成功。
1941年2月,被日军扫荡损失惨重。同年秋,韩德勤部西进接应国军援军东援,被新四军击败。
1943年2月,与扫荡的日军周旋月余。3月18日在与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联系后,获准进入新四军四师根据地暂避日军,却为新四军攻击俘获,后被释放,在睢宁凌城重建副总司令部。
1944年春改任苏鲁皖游击总指挥,仍兼江苏省主席。是年冬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5年5月,当选中国 *** 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8月,在杭州接受日军投降。
1946年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1月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7年7月,当选党团合并后的中国 *** 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1948年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6月,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顾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韩改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奉命急运粮食、弹药等物,空投徐州。
1949年3月退往台北。到台后,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2年退役。
在台湾后续任“国大代表”,曾任第一届“国大”第2-6次会议主席团主席。
1988年8月15日,韩病故于台北家中,时年96岁。
韩德勤早期经历
韩德勤(1891年—1988年),一名韩韬,字楚箴。原籍泗阳县洋河镇。父亲系清末秀才,以立馆教书为业。韩德勤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
其叔父韩恢(1887-1922)字复炎,是老同盟会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危急之中,孙中山电召韩恢急至广东,授以讨贼军总司令之职。韩恢召之即来,亲自率军与陈激战于黄埔间,陈贼胆寒。韩恢随孙中山回到上海,奉命重新组织人马,以期打开江苏局面,重建苏北根据地。不料,江苏军阀齐燮元密令将韩恢诱捕,1922年11月1日,韩恢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5岁。孙中山闻讯后异常痛惜,追任韩恢为陆军上将。韩恢的光荣显赫经历对韩德勤在国军的飞黄腾达不能说没有帮助。
历史上孟良崮战役简介?
1936年2月底,红军进入乌蒙山区,行至妈姑地域时,由于敌人重兵围堵,贺龙等人果断决定部队向奎香、彝良速进。以至于让敌人产生错觉,认为红军意图是从盐津北渡金沙江,急忙赶往沿江拦阻。
3月8日,红军折道设伏,痛歼敌两个先头连,敌人急忙就地设防。红军迅速返回奎香地区,随后红军挥师镇雄,进入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敌方也向镇雄疾进,并切断了红军去往安顺的道路。红军在镇雄西南的得章坝设伏,歼灭敌方200余人,但由于敌人迅速增援,封锁了主要路口,红军被围困在纵横30里的狭小区域内。
这时贺龙等人决定采取疑兵战术,布置草人于阵地前,并在树丛中插红旗,让敌人认为红军主力还在原地。后果断从敌方两纵队之间穿插出去,绕到敌人纵队外侧,第三次进入奎香地区。红军突围两天后,敌人占领红二、六军团留下的阵地,才知道中了空城计。
突出重围后,红军团立即挥戈南下,3月23日,在宣威以北的来宾铺地区击退滇军两个旅的阻击。28日,红军进占黔西南的盘县县城。至此,乌蒙山回旋战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由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百度百科--乌蒙山战役
百度百科--长征(历史事件)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国民党军司令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
孟良崮上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发动攻击。
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
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详细资料大全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 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一战区所辖范围为河北北部及山东北部,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一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程潜、卫立煌、蒋鼎文 成立时间 :1937年 司令部驻地 :北平 第一次划分,第二次划分,第三次划分,第四次划分,第五次划分, 第一次划分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 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一战区的划分是以河北山东两省尚未被日军占领区域为主要战区范围。第一战区总司令本为委员长蒋介石身兼,之后不久,蒋介石因全心投入淞沪会战,将第一战区总司令交由程潜担任。另外在部队编成方面,则有宋哲元率领的第1集团军,刘峙率领的第2集团军及卫立煌率领的第14集团军。 第二次划分 1938年,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一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北平至武汉的连线线为主,也就是平汉铁路沿线带状扩张区域。而所辖军队以商震率领的第20集团军与宋哲元带领的第1集团军;共25个步兵师,2步兵旅,2骑兵师为构成部队,以整编师8000人计算,人数超过20万人。 程潜 1938 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第一战区部分 司令长官:程潜 第20集团军商震 第32军商震(兼) 骑兵第14旅张占魁 第1集团军宋哲元 第53军万福麟 第77军冯治安 第181师石友三 第17师赵寿山 骑兵第3军郑大章 第68军刘汝明(直属) 第92军李仙洲(直属) 第106师沈克(直属) 第118师张砚田(直属) 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 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 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 第三次划分 司令长官:卫立煌 卫立煌 作战地区:河南及安徽一部份 第2集团军:孙连仲 第40军庞炳勋(战区直辖) 第3集团军孙桐萱 第76军李铁军(战区直辖) 兵力:12步兵师、1步兵旅、1骑兵师、1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第四次划分 司令长官:胡宗南 胡宗南 作战地区:陕西南部 第31集团军王仲廉 第4集团军孙蔚如 商南指挥所主任郭寄峤 豫省警备总司令刘茂恩 第34集团军李文 第37集团军丁德隆 第38集团军童钊 直属特种部队 第五次划分 第一战区:平汉铁路北段及河南一部份 日军战俘集结:北平、新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各时期的名称是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各时期的名称是:
一、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从失败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
在南昌及其附近地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大部、第4军一部、第20军全部和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及南昌警察局警察各一部,共两万余人举行武装起义。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谓为国民革命军。
二、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3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发出通电,请缨杀敌。中共中央派代表与国民党政府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等问题多次进行谈判。直到8月22日,国民党政府才正式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左权为副参谋长,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115、第120、第129师和直属队。
全军共46万人。随后,八路军各师相继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关于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的通令:“顷奉南京军委十一日申电闻,着本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并任朱德为该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三、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
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区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区,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称谓的由来:
在1944年8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高干会议上,刘少奇说:“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军解放军。”
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档案资料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的称谓。但在各地区,“解放军”这一称谓在使用时,多在前面冠以地名,如:“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山东解放军”等。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国共两党进行的重庆谈判中,焦点是人民军队整编和解放区政权存在的问题。出于战略和政略上的考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没有继续对自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提出和使用“解放军”的称谓。
真正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名称,是在1946年。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称谓被重新提出。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在社论中再次使用“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随后,在毛泽东和新华社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公开出现“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在《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这是全军性改称“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志。
到1948年初,全军各部队均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姜廷玉: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三次历史演变
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序列
1926年7月时第一军序列如下: 军长:何应钦 党代表:邓演达 第一师 师长:王柏龄 第二师 师长:刘峙 第三师 师长:谭曙卿 第十四师 师长:冯轶裴 第二十师 师长:钱大钧
八路军的来历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如何组建:1937年2月,中国***同中国国民党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和开赴抗日前线的问题开始谈判,抗日战争爆发后达成协议。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并未设军长,只有指挥部: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名称由来: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抗日战争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为广东地方军阀部队(李济深的旧部),陈济棠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五十九师长余汉谋,第六十二师长香翰屏,第六十三师长李杨敬,该部番号后被蒋介石撤消。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路军关于“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基本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631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
-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