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是什么(十二天支和二十四地干分别是什么?)
-
天干地支是什么
网上有关“天干地支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十二天支和二十四地干分别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 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其顺序为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用于纪时,也用于卜卦和配合记事,后 来更用于风水、术数等领域。
现今出土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存有大量用干支纪日的记录,特别是在商朝 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单位,可能是当时的日历。同文和金文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用字。因此,天干地支的出现时间不会晚于商朝,而且当时已被广泛用于纪日。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十二地支来纪月。西汉时又采用十二辰加时制度,后又 用干支来纪年。唐五代用干支纪月。北宋时用干支配合来纪时。至此干支全部可以 用于纪年月日时,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的由来。
干支纪时法在中国一直使用至今,从未间断。
十二天支和二十四地干分别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_、昭阳。
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_、协洽、_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天干地支分别怎么念?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读作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十大天干含义如下: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天干十二地支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说到天干地支就想起了三字经“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天干地支其实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干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法的产生,制定出二十四节气,对农耕具有重大意义。
干支,犹如一棵树;顾名思义就知道干指的是树杆即树干,支指的是树干上长出来的分支树枝。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天干地支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
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干支与星象
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干支的来历,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导。《易学原理与大六壬应用》一书解释如下: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我们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星组成的,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保持不变。
对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
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所以古人通过夜观天象来预测吉凶,《开元占经》就是古占星学着作,而七政四余和紫微斗数就是延伸出来的古星命学。
以上内容需结合实际情况,仅供参考。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啊?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古代中国用以记录年、月、日、时。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古代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
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老年人。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始自汉武帝太初年号。
干支在古代称干枝,好比树干和树枝。
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相当有帮助,便于推算历史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读音是什么?
1、天干及其读音: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2、地支及其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扩展资料
年干支推算:
1、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或等于3,借10)
2、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
3、年支简化:
(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
(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
例:求2015年干支?
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
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
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天干地支五行解读
关于“天干地支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634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