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半丁的人物(有谁知道“半截人”彭水林现在的生活状况?)

半丁的人物(有谁知道“半截人”彭水林现在的生活状况?)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01    点击:  494 次

半丁的人物

网上有关“半丁的人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谁知道“半截人”彭水林现在的生活状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物经历

他身残志坚的经历、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神话般美丽的爱情经媒体报道后,感染和激励着人们不惧苦难、不辍前行……

2006年8月22日,半丁手攀长城,登上好汉坡顶,被媒体报道为“真正的好汉”。

半丁1968年出生于大安区何市镇一个农民家庭。1987年,他从自贡十中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安区团结建材公司工作。

1994年4月23日,是半丁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出差到湖南株洲,在火车站遭遇了几个歹徒。生性刚毅的他坚决不向歹徒屈服,可势单力薄,他在抵抗了一阵后夺路而跑。“他们一路紧逼,我决定爬车跑,谁知道竟摔下来被火车轧断双腿!” 半丁说。

从医院病床上醒来时,半丁已经被从大腿根部高位截肢,两条腿没有了!身高1.68米的汉子一下变成仅为0.85米的侏儒,半丁万念俱灰,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一天趁护士不在,他拆开一个编织袋接成绳,往自己脖子上套,想勒死自己算了,结果被护士及时发现。后来,他又试图用钢丝、绷带自杀但均获救。

两个月后,半丁从株洲出院回到老家,给他的又是当头一棒——妻子已经不辞而别,只留下两岁的女儿在父母身边。

在接下来的3年里,半丁呆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只有3个内容:吃饭、睡觉、练字。半丁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酷爱书法。10岁那年,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就是3支毛笔、两块墨和一本柳公权的字帖。从那以后,半丁就没间断过练字。

1997年,当心态已经完全调整过来时,半丁决定“走”出家门,卖字谋生,磨练自己。他为自己取了个名字“半丁”,既因为自己成了“半截人”,又因为一位已故书画大家叫陈半丁。

西安是半丁卖字的第一站。之所以首选了西安,他说是因为西安的碑林是书法圣地,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在西安,半丁以20元的价格卖出了生平第一幅字——“求索”。

可是,因为丐帮“欺行霸市”,半丁在西安只呆了十几天。半丁至今记得,那伙人主要盘踞在西安火车站,是一个组织相对比较严密的团伙,头目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成年男子,黑脸,眼神很凶。一天,“黑脸”找到半丁,强求半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卖字乞讨,收入由丐帮统一支配。半丁不同意,十几个乞丐便围着他的字摊,不让人靠近。

半丁的字再也卖不出去,他不得不离开西安,到了宝鸡,继续卖字谋生。

9年来,半丁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走”遍了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半丁的书法作品逐渐受到海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很多人打电话跟我约字呢。一次,一个顾客看到我写的一幅字,他扔下500块钱就拿走了”,半丁说。美国、新加坡,还有台湾地区的顾客都特别喜欢他的字。2004年的一天,半丁在重庆卖字时遇上台湾来的一对中年夫妇,这对夫妇被半丁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购买了他两幅字,其中一幅要赠送给他们一个挚友的父亲、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半丁特地书写了“仰中华一统,慕世界和平”10个大字。书法之于半丁,既给予了他生活来源,更给予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意想不到的是,书法还让他收获了神话般美丽的爱情。

2002年3月的一天,半丁来到江苏镇江卖字,一群女孩子围上去看热闹,其中一个清秀的女孩正是后来成为半丁妻子的阿荣。当时,阿荣正在一所大专院校读书,和同学们一起逛街时,突然看到一个只有半截身体的人在摆地摊写字、卖字。“那字写得真是太潇洒了,我特别惊讶,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啊,当时我就特别想去了解他。”阿荣如是说。两人一见如故,阿荣帮半丁收摊,半丁便送给她一幅字。“他博学多才又乐观幽默,我很快被他吸引了。我们俩对生活、对人生看法也都十分相通,真有点相见恨晚!”阿荣告诉记者,“之后,我和半丁互留了电话。”

可是,第二天阿荣打电话给半丁时,半丁已经离开了镇江。“当时,我就说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找到你!”阿荣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这样说,但她最终的确这样做了。

当年7月底,阿荣毕业了,工作暂时没着落,便决定去找半丁。她想她是学计算机的,想多了解一下半丁的生活状态,然后通过网络呼吁大家来帮助他。7月下旬的一天,已经回到老家的半丁接到阿荣的电话说她要来自贡。阿荣坐了两天火车到了半丁的家。

半丁的家里只有几件破烂家具,院子里养了两头猪。在这里,阿荣领教了什么叫贫穷和落后。但从那个夏天开始,阿荣和半丁开始一起“流浪”。从贵州辗转到湖北,睡过3块钱一宿的“大通铺”。

阿荣决定继续跟随半丁漂泊,缘于对一个细节的感动。阿荣向记者回忆起说:“在我们家乡,生日是最重要的日子。2002年10月,我快过生日了,半丁却似乎不记得。我也不好意思提醒他,心里挺气的。到了我生日这天,半丁一早就出去了,我呆在旅馆房间里闷闷不乐。大约11时,突然有人敲门,我吓了一大跳,门打开以后,楼下饭店的服务员上来好几个,排队站好,有捧着生日蛋糕的,有拿着鲜花的,还有端着酒的……我当时异常激动!‘阿荣,生日快乐!’半丁站在最后面说。他们一起唱生日歌的时候,我的眼泪唏里哗啦地往下掉。我以前从没有这样被感动过。”

2003年春节后不久,“非典”来了。半丁和阿荣走到济南,偌大的城市,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旅店里也只有半丁和阿荣两个人继续住宿。摆摊卖字不成,空闲的时间就多了起来。阿荣记得那段时间,半丁白天出门,回来时总是买回一大塑料袋水果,用嘴叼着……“我接过来,塑料袋是温的。换成是谁不感动?”阿荣说,“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也许有卑微的职业和卑微的心,但没有卑微的爱情。”阿荣由此坚定了信心,一生跟随比自己大15岁的半丁。

这年阳春三月,没有喧哗,没有承诺,没有婚礼……济南,见证了半丁和阿荣的爱情。一年以后,半丁和阿荣的儿子来到人世。之后,半丁每天外出卖字,妻子阿荣则在家收拾家务,照顾半丁和儿子的饮食起居,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平淡,却幸福、甜蜜、和谐。

儿子稍大些,半丁常带儿子去游泳。半丁说:“我不能让儿子骑在肩头玩耍,但我们父子可以在水中尽情嬉戏。”

2004年初,半丁和阿荣相扶相倚到了深圳。在深圳,半丁发现了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这年3月,通过朋友的帮忙,半丁在深圳做了一件“大事”,在宝安剧院进行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正式演讲。六七百人拥进了小小的剧院,过道上都被挤得满满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剧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半丁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所感动。“那一刻我才明白,除了卖字,我的人生还有其它价值。”半丁有些激动地说。

故事流传

深圳的不少企业听说半丁的经历后,纷纷请他去作“顽强面对挫折”的演讲。“在救助站演讲的时候,会场里的一片唏嘘声告诉我,这里有很多人会重新审视将来的道路。”半丁说,“我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失足’青年,现在我可以用我的经历劝慰他们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我特别满足。”深圳市救助站特地赠送了半丁一面鲜红的锦旗。

半丁身残志坚的经历、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那神话般美丽的爱情通过《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等媒体宣扬,很快在深圳妇孺皆知,并感动了这座现代化都市,也感染了无数在深圳打工的青年。一位青年在网上说:“来深圳找工作受阻,我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希望,开始自暴自弃。就在此时,我遇到了卖字为生的半丁,他的坚韧和乐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遇到这么大挫折,他都没有放弃,我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这位青年通过努力终于在深圳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并跟半丁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之后,半丁的演讲面迅速扩大,在湖南大学、母校自贡十中等地,半丁先后演讲了上百场。

2005年3月,半丁在给保险企业员工的演讲中结识了台湾中华保险与理财规划人员协会理事长蔡锦城,蔡锦城被半丁的经历和精神感动,邀请他赴台进行3场演讲,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并徒手攀登台北大厦。台北大厦是台北第一高楼,高508米,共106层,2046个台阶,因地上101层,又被称为101大厦。

2006年6月25日,在当地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支持下,半丁在深圳从明华登山口出发,耗时164分钟,征服了1700多个台阶,爬上了大南山山顶。半丁的登山方法是,双手各拿一个带把手的木块,交替前进。

接下来,为了准备更充分地攀登台北大厦,半丁决定再次手攀长城。

7年前,半丁就攀登过长城。回忆那次攀登,半丁依然很激动:“当时正值7月中旬一个高温天气,所有的台阶都热得烫手,我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的痛苦是别人无法想象的。之所以选这么恶劣的天气登长城,就是想向自己证明,我也行!在那种情况下,当人的体能达到了极限之后,剩下的都是由毅力来完成的。我用毛巾搭在栏杆上,左手向后撑着石梯,右手拉着毛巾往上挪。最后,我的手被烫伤了,胳膊晒得脱了皮,用了整整6个小时,一步步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2006年8月22日,半丁再攀长城,一路上,几乎所有登长城的游客都对半丁投来好奇、赞许的目光,称赞他是“真正的好汉”。在游人比较集中的路段,大家异口同声地为半丁喊“加油”。一对夫妇抱着刚好100天的儿子来登长城,见到半丁,一定要让半丁抱着这个小男孩合影。孩子爸爸说:“等他长大了,我会给他看这张照片,让他做一个像半丁叔叔这样意志坚强的人。”

半丁耗时126分钟,攀爬了1055级石阶,到达了好汉坡顶,他把从深圳带去的笔墨纸砚席地铺开,写了3幅字:“你就是奇迹”,“山登绝顶我为峰”,“路在脚下”。半丁告诉记者,这3幅字都不卖。“你就是奇迹”是半丁已经杀青的自传暂定书名;“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句,是他登上长城之后心中所想;而“路在脚下”,是他想告诉每一位游客,“路,就在每个人的脚下”。

半丁这次手攀长城,《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作了详尽报道。

9月上旬,半丁接到台湾中华保险与理财规划人员协会邀请,邀请他在10月1日挑战台北第一高楼,如果成功,将为他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遗憾的是,台湾有关方面认为应该由台湾中华身心障碍者职业技能协会向政府提出申请,才考虑给半丁办理入台手续,使得半丁暂时没能成行。

从飞来横祸到苦苦挣扎,从卖字求生到觅得良妻,从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到回报社会,半丁经历的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半丁说:“苦难,不一定就是灾难,它可能是一笔财富。这一点,我肯定比很多人有话语权。我希望通过一部近10万字的自传,激励更多的人不辍前行。”

有谁知道“半截人”彭水林现在的生活状况?

1、梦见半截人讹我的预兆

得长辈或上司之惠助,再加上自身之勤勉,而于中年或壮年可获得相当之发展,但因基础运劣之故,于成功之后,又会有很多次之再成败,生涯多劳,难亨安逸,幸而水在土上,池塘之家,亦顺天然之景故,虽是相克,凶意则微。吉多于凶

吉凶指数:90(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半截人讹我的宜忌

「宜」宜道歉,宜猜疑,宜添置新家当。

「忌」忌手术,忌捐款,忌买双色球。

3、梦见半截人讹我是什么意思

怀孕的人梦见半截人讹我,预示生男,秋占生女,慎防动胎气。

恋爱中的人梦见半截人讹我,说明女性年龄略大无妨,只要互相信任即可。

做生意的人梦见半截人讹我,代表损失钱财,宜守,不可投资。

梦见半截人讹我,这两天会有人针对你恶意诽谤,你也开始针锋相对,用尖锐暴躁的声音回击回去。当你与敌对阵捍卫尊严的时候,表面上会赢得众人的理解和支持,但也不乏有暗中得意的人,这两天实在不适合面对众人进行沟通。

本命年的人梦见半截人讹我,意味着大致顺利,在安定中慎防意外,过刚遭受失败。

上学的人梦见半截人讹我,意味着错答多题,无法录取。

梦见半截人讹我,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4,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财位在正西方向,吉祥色彩是红色,开运食物是花椰菜

本命年的人梦见讹,意味着诸事宜守,财物防盗失,水边小心。

做生意的人梦见被讹,代表有财利,得禄。

做生意的人梦见别人讹我钱,先亏损再好转得利。

梦见讹我的人死了,你们将会有一个不错的人际体验,但前提是,你们需要忍受别人对你的种种评论。今天也是个相亲的好日子,恋情也许才开始,这会让你们有点不安。

恋爱中的人梦见被人讹,说明互上体谅,诚心对待,婚姻可成。

梦见开车,意味着会获得自由。

做生意的人梦见讹别人,辛劳的经营,得朋友帮助而后顺利得财。

出行的人梦见女人讹,建议延后再出发。

梦见女人讹,对周围来的压力感受较为强烈的一天,行动上要多小心翼翼了。还可能出现不经意的失言让人际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这两天需留意祸从口出的情况喔。恋爱上则要小心陷入三角关系的忧虑,对方如果是有对象的人一开始就该保持好距离,不要表现得跟哪个人都很热络的样子,是对象身份不同还是该有分寸拿捏。

梦见钱,表示你心中极其渴望实现的愿望。

做生意的人梦见讹我的人死了,代表无法支撑,宜守,不可大投资,损财。

梦见自己驾驶汽车,精神方面出现问题。这是由紧张的情绪郁积所致。应该选一个假日,跟几个要好的朋友去爬山。

上学的人梦见讹我的人死了,意味着有信心应试,考运好,口试时要特别小心。

彭水林的不幸发生在7个月前的3月9日。这天中午,在一家米粉厂打工的彭水林,步行在龙岗区布吉镇布龙公路三联立交桥附近,当横穿马路时,被一辆10吨左右的大货车撞伤,当即他被撞在公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上,拦腰被碾成两段,骨盆以下肢体完全粉碎,只有几厘米肉皮与右下肢相连着。接到报警后,布吉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火速赶到现场,将已经休克、生命垂危的彭水林接回医院抢救。

由于肢体被碾成两段,失血过多,手术中伤者的血压全靠药物维持,输血、输液达1万2千毫升。手术中发现,彭水林的下腹部器官、脏器全部粉碎,手术量非常大,医院动用了外一科、骨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的近20位专家医生参加联合抢救,经过持续6个小时的手术,最终挽救了彭水林的生命。但此时的彭水林已经成为一个“半截人”,由于下腹、盆骨及两条大腿根部被碾碎,无法修复,只有截肢。

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彭水林付出了真诚的爱心,先后为彭水林实施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手术,手术中留置的各种导管就多达十余根,这使得护理也十分繁重而复杂,也是医院外科成立以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但从关爱生命的天职出发,医护人员认真负责,每天要为他换药10多次,由于创伤重、创伤面积大、置管多,每一次换药,护士们都累得汗流浃背,直不起腰,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几天后,彭水林清醒了,知道自己重度伤残,他十分悲观,不配合治疗,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护士们耐心开他导,鼓励他正确面对痛苦人生,坚定生存的意志。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医务人员毫无怨言地每天精心地为彭水林重复着医疗、护理操作,使他的伤情一天天好转;尤其难得的是,经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每天躺在病床上的彭水林竟然没有发生一点褥疮,可见医护人员是多么的精心、细心。

据有关专家查阅资料证实,象这样下肢重伤全部截肢而能够挽救成活的个例,在全国还未见先例,因此有专家说“这是深圳医生创造的一个生命的奇迹”。

如今,7个月过去了,“半截人”彭水林的腹部安装着两根输尿管,安装了一个人工肛门,他饮食良好,排泄也正常。记者走进病房采访时,彭水林的妻子正陪着他打扑克消遣。



陆小曼人物简介

陆小曼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着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中文名:陆小曼

外文名:LuXiaoman

别名:陆眉,别名小眉、小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3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1965年4月3日

职业:作家、画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圣心学堂

代表作品:《哭摩》、《遗文编就答君心》等散文;日记《爱眉小札》

籍贯:江苏常州

人物生平

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

1909年,随母亲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918年,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同年,陆定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

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

1922年,离开圣心学堂,与王赓结婚。

1924年,出演《春香闹学》,结识徐志摩,并与之恋爱;年底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

1925年,年初与徐志摩进入热恋。8月拜刘海粟为师学画。年底与王赓离婚。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

1926年8月14日,与徐志摩订婚;10月与徐志摩结婚。

1926年10月(农历九月九日),新婚后的陆小曼依公公之命随徐志摩离开北京南下。

1927年,徐志摩夫妇从北京回到上海不久,就与翁瑞午相识。

1928年,7月与徐志摩合着的《卞昆冈》发行。同年夏,与徐志摩、叶恭绰共游西湖。

1929年,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筹备工作;5月接待泰戈尔;6月与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览会”。

1931年11月19日,丈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去世。12月,陆小曼应邵洵美相邀,为徐志摩遗作《云游》作序。

1933年,整理徐志摩写的《眉轩琐语》,在《时代画报》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后来《眉轩琐语》收在陆小曼1947年所编的《志摩日记》里。

1934年,在第38期《论语》刊上初次对《爱眉小札》作序。

1936年,经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图书《爱眉小札》。同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

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开个人画展。

1943年2月,在桂林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再次为《爱眉小札》作序。

1947年3月,由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陆小曼后整理的徐志摩1918年的《西湖记》,1926年至1927年《眉轩琐语》,以及同志摩亲笔题名的《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和已出的《爱眉小札》和《小曼日记》,共五个部分,总题为《志摩日记》。

1956年4月,受到陈毅市长的关怀,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同年,入农工民主党,担任上海徐汇区支部委员。

1958年,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并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

1959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同年,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1965年4月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个人生活

与王赓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但在这桩婚事她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与王赓两地分居,因此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可是,“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陆小曼陷入无限的伤感。

不久,陆小曼和王赓又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陆定听后此事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的行动。最终,于1925年与王赓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然而,她和徐志摩的再婚遭受到两方面的强大压力。一是陆小曼母亲的反对,二是与王赓签离婚协议。事后吴曼华十分生气。当时要办成这两件事都有相当的难度,但胡适最终都办妥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绅,他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过后不久,徐志摩只得亲自南下,跟父亲商量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大事。

徐申如说,徐志摩要再婚,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然而妻子张幼仪答应之后,其父徐申如还是不肯痛快地答应,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后勉强答应,徐志摩也同时应允父亲三个条件。

婚礼上证婚人是梁启超,梁启超对徐、陆二人进行了训斥。梁启超的“证婚词”虽然有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徐志摩这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但很明显,梁启超是带有私心的,对徐、陆也不公平。梁启超在婚礼上大骂新人,至少对这对新人是不吉利的,赵清阁就在文章中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为了争取有力的支持,他们请了维新派名流梁启超老夫子作他们的证婚人。原想借助着块盾牌抗衡一下封建势力,不期梁启超夫子也是一个以封建反封建的权威人物,他假惺惺同情徐志摩陆小曼的结缡,而又在大喜之日当众批评了他们的反封建行经,使得两位新人一时啼笑皆非,只好委屈地承受了批评。

与徐志摩

徐志摩遇难之后,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摩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最后决定派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张幼仪所生)去山东接回。

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与翁瑞午

据陈定山《春申旧闻》载:“陆小曼体弱,连唱两天戏便旧病复发,得了昏厥症。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绝技,是丁凤山的嫡传,他为陆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于是,翁和陆之间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陆小曼在翁瑞午给她推拿治病的时候曾问他:“瑞午,你给我按摩确实有效,但你总不能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啊,你不在的时候万一我发病的话,有什么办法呢?”翁瑞午想了一下,对陆小曼说:“有是有办法的,但这个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好采用的。”陆小曼连问是什么办法,翁瑞午就说:“吸鸦片。”陆小曼一听是这个馊主意,就大骂瑞午害人。但是,后来看到翁瑞午一直在吸,而且很有味道,自己又老是犯病,一时控制不住,慢慢地吸上了。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可一旦上瘾,就无法控制自己了。她和翁瑞午两人,常常一起在客厅里的烟榻上隔灯并枕,吞云吐雾。

尽管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是深厚的,但她仍旧离不开翁瑞午,离不开阿芙蓉。徐志摩死后,她为了麻醉自己,更难以摆脱鸦片的习好,为此,她还坐过一夜班房。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是事实。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刚进院时写的一份“履历”,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29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35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这样一来,时间和事实都已很明确,陆小曼因此受到外界的强烈指责。翁瑞午对她仍是一往情深,只要小曼开心,他什么都能替她办。

尽管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她对待感情,也是认真而坚强的,决不三心二意。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胡适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她当时对人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十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陆小曼与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一些感情,但也有烦恼。因为翁瑞午没有抛弃发妻,就得两头照顾。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书画作品

人物评价

“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郁达夫评)

“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评)

“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徐志摩评)

后世纪念

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台湾的陆宗出资,和陆小曼的另一个堂侄陆宗麒以及和陆小曼晚年密切来往的堂侄女陆宗麟一起,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墓上还有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相片。

李仲耘人物介绍

李仲耘简介李仲耘个人资料介绍

书画家李仲耘

李仲耘(1918—1999),书法家,画家,书法宗师陈半丁入室弟子和主要传人。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先后任北京**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美术设计、总美术师。为许多重要故事片、戏剧片、大型纪录片书写片头、担任美术设计;参与创作了国画《山河壮丽》、《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国家珍品。生前曾是全国第三、四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研究院顾问。

关于“半丁的人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644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