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哪派的最好听!有哪些名段?(越剧弦下调的结构是什么)
-
越剧哪派的最好听!有哪些名段?
网上有关“越剧哪派的最好听!有哪些名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越剧弦下调的结构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越剧流派众多,各有所好,不能以最字概括。
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 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名段100首
《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1.我家有个小九妹(祝英台唱段)
2.祝家庄上访英台(梁山伯唱段)
3.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梁山伯唱段)
4.你在长亭自做媒(梁山伯、祝英台唱段)
5.记得草桥两结拜(祝英台唱段)
6.英台说出心头话(梁山伯唱段)
7.母亲带回英台信(梁山伯唱段)
8.一见坟台魂魄消(祝英台唱段)
《西厢记》选段
9.一更后万籁寂无声(张生唱段)
10.一炷香愿亡父早升天堂(莺莺唱段)
11.吟诗:月色溶溶夜(张生唱段) 兰闰久寂寞(莺莺唱段)
12.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莺莺唱段)
13.望晴空冰轮乍涌(莺莺唱段)
14.夜坐时停了针线(红娘唱段)
15.碧云天,黄花地(幕后伴唱)
16.伯劳东去燕西飞(莺莺、张生唱段)
《祥林嫂》选段
17.青青柳叶蓝蓝天(祥林嫂唱段)
18.我老六今年活了三十多(贺老六唱段)
19.听他一番心酸话(祥林嫂唱段)
20.千悔恨,万悔恨(祥林嫂唱段)
21.抬头问苍天(祥林嫂唱段)
《红楼梦》选段
22.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与黛玉联唱)
23.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黛玉唱段)
24.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宝玉唱段)
25.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黛玉唱段)
26.多承你伴我月夕与花朝(黛玉唱段)
27.我合不拢笑口将喜讯接(宝玉唱段)
28.金玉良缘将我骗(宝玉唱段)
29.问紫娟,妹妹的诗稿今何在(宝玉、紫娟唱段)
《何文秀》选段
30.路遇大姐得音讯(何文秀唱段)
31.耳边忽听有人声(何文秀唱段)
32.见娘子痛哭伤心(何文秀、王兰英唱段)
33.清早起来出了城(何文秀、王兰英唱段)
34.时辰八字排分明(何文秀唱段)
35.左造男命二十一(何文秀唱段)
36.耳听娘子哭悲声(何文秀唱段)
37.幸亏又逢贵人星(何文秀唱段)
独唱名段
38.听说夫君一命亡(《香妃·哭头》香妃唱段)
39.门外阵阵西北风(《相思树·送鱼书》贞夫唱段)
40.戎马生涯二十春(《双烈记.夸夫》梁红玉唱段)
41.今日我振翅出牢笼(《秋瑾·东渡》秋瑾、壁华唱段)
42.手扶琴儿心悲惨(《沙漠王子·算命》罗兰唱段)
43.耳听得一点钟(《浪荡子·叹钟点》金育青唱段)
44.思今日想从前泪容满面(《桃花扇.追念》侯朝宗唱段)
45.想当初妹妹初到我家来(《宝玉与黛玉·倾诉衷情》贾宝玉唱段)
46.屈原事君已十载(《屈原·诬陷》屈原、楚怀王唱段)
47.洞房悄悄静幽幽(《盘妻索妻·洞房》梁玉书唱段)
48.都只为金兵入寇神州陷(《双烈记》韩世忠唱段)
49.新娘子真好看(《一缕麻·洞房》周家少爷(呆子)唱段)
50.山坳里夕阳西下(《宝莲灯·宿庙》刘彦昌唱段)
51.卑田院的下司(《李娃传·巧遇》郑元和唱[莲花落])
52.人去楼空空寂寂(《孔雀东南飞·雀亡》焦仲卿唱段)
53.见李郎和衣卧似有所愁(《杜十娘·沉箱》杜十娘唱段)
54.不幸我自幼死爹妈(《杜十娘》杜十娘唱段)
55.我兰芝终身不离你左右(《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唱段)
56.海神爷降下勾魂的令(《情深·行路》敫桂英唱段)
57.千错万错是我错(《是我错》赵文骏唱段)
58.此身恍若蓬莱游(《西园记》张继华唱段)
59.说什么姻缘本是前生定(《追鱼》张珍唱段)
60.呼天痛号进祖庙(《北地王·哭祖庙》刘谌唱段)
61.自从与张君见一面(《西园记》王玉贞唱段)
62.紫袍玉带朝靴移(《沉香扇》蔡兰英、徐文秀唱段)
63.记得当年清水塘(《忠魂曲》杨开慧唱段)
64.你不问情由破口骂(《血手印》王千金唱段)
65.秋风起,黄叶飘(《龙凤花烛·留信》徐梅红唱段)
66.春季里,穿春衣(《龙凤花烛·四季衣》徐梅红唱段)
67.来时除岁正严冬(《龙凤花烛·读信》鲁玉亭唱段)
68.我是奉母之命,特到开封探舅亲(《书房会·沉香扇》徐文秀唱段)
69.红日绿树山花开(《红色医生》李虹唱段)
70.借花献佛敬一杯(《柳毅传书》柳毅唱段)
71.兴冲冲奉命把花送(《双珠凤·送花楼会》文必正唱段)
72.疏剌剌恰似晚风落万松(《张羽煮海》张羽唱段)
73.浪迹天涯三长载(《陆游与唐琬》陆游唱段)
74.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西厢记》张生唱段)
75.想当初遇知音喜诉衷肠(《沙漠王子·叹月》罗兰唱段)
76.终日寻春不见春(《一枝梅》主题歌何梦白唱段)
77.滔滔东海万丈深(《玉蜻蜓·三母认子》徐元宰唱段)
78.自从布衣辅汉皇(《宋弘传奇》宋弘唱段)
79.求大姐休将风喜怪(《啼笑因缘》樊家树唱段)
80.谢过父王赐琼浆(《陆文龙》陆文龙唱段)
81.一炷清香炉内焚(《貂蝉·拜月》貂蝉唱段)
82.观容颜照菱花(《孟丽君·描容》孟丽君唱段)
83.头戴珠冠压鬓齐(《打金枝》,公主唱段)
84.官人好比天上月(《盘夫索夫》严兰贞唱段)
85.谯楼打罢二更鼓(《碧玉簪·三盖衣》李秀英唱段)
86.西湖山水还依旧(《白蛇传·断桥》白素贞唱段)
87.风潇潇日昏昏为谁哀伤(《柳毅传书》龙女三娘唱段)
88.月朦朦朦月色昏黄(《断肠人》唐琬唱段)
89.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楼梦·葬花》林黛玉唱段)
90.我彦昌白别圣母后(《二堂放子》刘彦昌唱段)
91.一见女儿如此样(《明月重圆夜》钟老儿唱段)
92.状元公不要太书呆(《情探》张行简唱段)
93.有故人来自洞庭对我告(《柳毅传书》洞庭君唱段)
94.手心手背都是肉(《碧玉簪》王夫人唱段)
95.我是伸头一刀剪(《狸猫换太子·落帽风》范仲华唱段)
对唱名段
96.一面走一面看一面问讯(《山河恋·送信》季娣、申息对唱)
97.婵娟啊,我愿你志向永坚定(《屈原·天问》屈原、婵娟对唱)
98.爱似沧海深无底(《春香传·爱歌》春香、梦龙对唱)
99.为妻是,千年白蛇峨嵋修(《白蛇传·合钵》白素贞、许仙对唱)
100.惜别离(《孔雀东南飞·别离》焦仲卿、刘兰芝对唱)
越剧弦下调的结构是什么
方雪雯
方雪雯,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浙江临海人,演出剧目:《五女拜寿》、《汉宫怨》、《红丝错》等。为中国剧协会员、浙江省剧协理事、浙江声乐家学会理事、浙江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中文名:方雪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临海人
出生日期:1966年2月25日
职业:演艺,越剧演员,艺术,书法家
毕业院校:杭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代表作品:《红丝错》,《相思曲》
主要成就: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
1989年获浙江省戏曲明星奖
19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获金奖
个人简介
姓名:方雪雯
性别:女
生肖:马
国籍:中国
星座:双鱼座
籍贯:浙江临海人
职务:中国戏剧协会员、浙江省剧协理事、浙江声乐家学会理事、浙江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出生年月:1966年2月25日
艺术职称:国家一级演员
艺术流派:越剧范派(小生)优秀传人之一
曾主演《莫愁女》、《情探》、《盘夫》、《小姑贤》等剧。1982年春,选送浙江艺术学校进修,同年10月饰演《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在省首届小百花会演中获优秀小百花奖,被入选参加浙江越剧小百花集训班,结业后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小生,为范派优秀传人之一。先后主演了《五女拜寿》中的三女婿、《汉宫怨》中的刘询、《梁祝》中的梁山伯、《相思曲》中的唐璧、《红丝错》中的张秋人等。1984年《五女拜寿》拍成**后,获戏曲百花奖。同年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献礼演出,被誉为该团“五朵金花”之一。1988年在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优秀演员奖;1989年获浙江省戏曲明星奖;1994年在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获金奖;1995年她主演《红丝错》获“文华表演奖”。后进杭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修,于1997年大专毕业。1999年,她主演的《红丝错》由浙江省**公司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成越剧艺术片。《相思曲》由浙江越剧团电视部摄成电视剧。她的唱腔和传统的范派唱腔不同,十分清亮,有些徐派的味道;她的表演风格也和传统的范派不一样,傻气少,灵气多,表演细腻传神,眼神功极好,这也和徐派相似。应该说,她是一个范派和徐派相结合的典范。其唱腔、演出有多种盒带、碟片发行。
人物生平
方雪雯演邹应龙而名动天下时只有十七岁。一个未成年的小毛孩把重情重义,救国于危难的热血男儿塑造的得如此准确。方雪雯演钓鱼郎的时候也就二十左右。但舞台形象却是非常成熟稳重,大气自然。在一群娃娃中显得卓而不群。虽然整本戏简陋粗糙,但她的表演确实值得一赞。
自邹应龙之后,方雪雯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的大概只有《红丝错》里的章秋人。其他的如《相思曲》《汉武之恋》都是平淡之作。剧本没有赋予角色太多的演绎空间,角色也不太符合她的戏路。好不容易看到一出《南唐遗事》,大家都称赞方的演技大有进步,正大喜过望,却犹如惊鸿一瞥,不再演了,据说是版权的原因。真真是时不予人空嗟叹。只有《国色天香》能明显感到演员的成熟,想来该是谢幕之作。
自1994年后,方雪雯便开始沉寂。
方雪雯在纽约生意开拓得不错,日子过得也很好,雪雯在五朵金花里是最年轻的,成名的时候才17岁,就已经把戏演得那么好;但是希望她能够唱是我们的心愿,不管她做什么,生活在哪里,只要过得开心就好。
艺术人生
1979年进浙江台州地区越剧团学戏,工小生,师承范(瑞娟)派,成为了当时被录取的8名学员中唯一一名“试用学员”。
1980年试用期满后,先天条件不太好的方雪雯反而以唱念做打诸功均跃居8名学员之首,并以“优秀学员”毕业,成为排行首位的正式学员。并第一次扮演了《盘夫索夫》是的小生曾荣,即获成功。
1980年方雪雯第一次来到杭州观摩省青年戏曲演员会演,所见所闻所感受使她的思想与这条艺术发展规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1982年春,选送浙江艺术学校进修。
1982年10月在浙江省首届小百花会演中,方雪雯以一折《庵堂认母》(饰徐元宰)前来参赛,名列前茅,并荣获了省“优秀小百花”奖。
1982年,方雪雯作为剧团的艺术尖子,被选入新组成的“浙江省小百花演出团”集训班。
1983年正式加入了正式成立的“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主攻范派小生。
1984年《五女拜寿》被长春**制片厂拍成**后,获戏曲“百花奖”。
1984年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献礼演出,与茅威涛、何英、何赛飞、董柯娣一起被誉为越剧界的“五朵金花”。
1988年在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优秀演员奖。
1989年获浙江省戏曲明星奖。
1994年在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获金奖。
1995年她主演《红丝错》获“文华表演奖”。
1997年于杭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修大专毕业。
1999年,她主演的《红丝错》由浙江省**公司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成越剧艺术片。《相思曲》由浙江越剧团电视部摄成电视剧。
演绎风格
嗓音清冽,唱腔韵味浓郁,表演真切感人,潇洒大方。
唱腔和传统的范派唱腔不同,十分清亮,有些徐派的味道;她的表演风格也和传统的范派不一样,傻气少,灵气多,表演细腻传神,眼神功极好,这也和徐派相似。
应该说,她是一个范派和徐派相结合的典范。
荣誉成就
1982年荣获浙江省首届小百花会演“优秀小百花”奖
1984年被誉为越剧界的“五朵金花”之一
1988年在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优秀演员奖
1989年获浙江省戏曲明星奖
1994年在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获金奖
1995年她主演《红丝错》获“文华表演奖”
代表作品
成功塑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五女拜寿》中的邹应龙、《红丝错》中的张秋人、《南唐遗事》中的李煜、《汉宫怨》中的刘询、《汉武之恋》中的刘彻、《长乐宫》中的刘秀、《相思曲》中的唐璧等诸多舞台形象,曾获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大奖。
其唱腔、演出有多种盒带、碟片发行。
活动年表
1978年,进入台州越剧团,开始学习越剧艺术。
1981年浙江省现代剧调演中,台州越剧团的《表的风波》荣获剧本二等奖,该剧只有4位演员参加演出,方雪雯在剧中扮演“金花”一角。
1982年8月,参加第一届浙江省戏曲小百花汇演,参演剧目为《玉蜻蜓·庵堂认母》,饰徐元宰,获优秀小百花奖。
1982年9月,进入新成立的浙江省小百花演出团。
1983年9月15日,新编越剧《五女拜寿》在杭州首演,饰邹应龙。1984年5月~8月,参加**《五女拜寿》的拍摄,饰邹应龙。
1985年12月17日,新编古装越剧《三弟审兄》首演,饰宋育德。
1986年3月20日,新编古装越剧《相思曲》首演,饰唐璧。
1986年8月28~11月15日,随浙江小百花团参加“香港首届地方戏曲展”,参演剧目为《三弟审兄》、《相思曲》、《长乐宫》、《唐伯虎落弟》、《梁祝·回十八》。
1986年9月4日,《长乐宫》首演,饰刘秀。
1987年9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参演《越剧演唱会》,演出《祥林嫂·洞房》片断,饰贺老六。
1987年9月,参加越剧**《唐伯虎》的拍摄,饰徐经。
1988年4月,参加“范瑞娟越剧流派演唱会”,参演节目为《梁祝·回十八》。
1988年8月~10月,参加“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获小生组“优秀演员奖”。
1989年7月10日,新编古代传奇越剧《渭水惊魂》首演,饰王元炜。
1990年1月2日,新编越剧古装轻喜剧《红丝错》首演,饰张秋人。
1990年,参加电视剧《红丝错》拍摄。
1991年2月12日,《汉武之恋》首演,饰刘彻。
1992年9月25日~10月10日,赴京参加演出,演出剧目为《红丝错》。
1992年,个人磁带专辑《范派小生方雪雯》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发行。
1993年5月23日,参加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与颜佳合作梁祝片段。
1993年11月15日,参加赴台演出,演出剧目为《五女拜寿》。
1994年4月7日~11日,参加上海“东方弘韵”越剧精英大汇演,演出剧目为《红丝错·产子》。
1994年8月24日,《南唐遗事》首演,饰李煜。
1994年9月,参加第一届小百花越剧节开幕式晚会,参演节目《梁祝·回十八》。
1994年10月,获小百花越剧节金奖。
1995年5月17日,《红丝错》获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方雪雯获“文华表演奖”。
1995年6月13~22日,赴新加坡演出,演出剧目为《南唐遗事》。
1995年9月6日,参加浙江电视台举办的《西湖巾帼之夜》音乐会。
1996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出歌曲《百花争艳》。
1997年1月1日,参加“97浙江越剧小百花优秀演员大汇演暨庆祝钱江晚报创刊10周年演出”,演出节目《梁祝·十八相送》。
1997年2月,上海逸夫舞台,《浙江小百花越剧流派专场》,与杭州越越剧团周妤俊合作演出《惊艳》饰吕布。
1997年3月~7月,参加《满庭芳》越剧新曲演唱会赴天津、武汉等各地演出,演出节目《孔雀东南飞·人去楼空空寂寂》、《孔雀东南飞·惜别离》,饰焦仲卿。
1999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晚会,演出越剧《梁祝·楼台会》片断。
1999年1月,参加浙江华东六省戏曲晚会,参加《梁祝组合》演出。
1999年4月15日~25日,随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赴美国纽约、洛杉机、旧金山演出,演出剧目《红丝错》。
1999年5月,在上海参加“首届国际越剧艺术汇演”,演出剧目为《山河恋·送信》,饰申息。
1999年10月20~27日,参加云南世博会浙江周活动,演出越剧《红丝错》。
2000年3月4日,第一部立体声彩色越剧**《红丝错》上映。
2001年8月21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演出《打金枝》等折子戏。
2003年8月29日,参加纽约华人社区晚会,演出《梁祝》、《红楼梦》等片断。
2005年1月1日~3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二十周年团庆,於杭州红星剧院演出《五女拜寿》后半部分。
越剧弦下调,首先无论是爱好越剧的观众,还是文艺界的同行,都对“山伯临终”,“宝玉哭灵”,“单恋”,“贺老六托孤”等留下深刻印象,范瑞娟同志的深沉哀怨、催人泪落的“弦下调”把你心弦扣响,难以遗忘。 那么,范瑞娟的“弦下调”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当我们采访范瑞娟时,她坦率地说:“我这个人很笨,但是又很喜欢中国的戏曲。平时稍有空档,我就哼哼唱唱。邢……,
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去创造什么调。那时是‘四工调’时期,每次演出,在台上唱的时候,老感到嗓子压低了,想唱得高一点,后来偶然发现移高了一个调,唱得非常舒服,以后才逐步形成了‘弦下调,。” 范瑞娟用她自己朴素的语言,简单的讲述了她创用“弦下调”最初的起因。正如世界上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就在于发现了它的不合理,不适应一样,她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原由,提示我们注意到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越剧腔调存在着局限性的问题。
越剧从嵘县一带的农村小戏进入上海时·,以其清新质朴开始吸引了观众,那时唱的是正调(主胡定弦1一5)、四工调(定弦6一3),但是,小生小旦的唱腔不分,腔调比较单一,运腔不够丰富,又妨碍了自身的发展。四十年代是越剧发展的转折时期,弦下调是范瑞娟首创的,是1为D的调即1-5调,弦下调又名为弦下腔,范派弦下调很有特色,而范派的尺调也很有特色.我认为,每个流派的弦下调或尺调或嚣板或四工调或流水都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就不能算派! 弦下调都为在比较悲壮的场合演唱的,如范派《梁祝》中"楼台会"一折"英台说出心头话"以及《孔雀东南飞》中"人去楼空空寂寂"等都是弦下调.前者表现了梁山伯在得知英台已经许配给马文才时的那种悲痛欲绝、万念俱灰的心情"英台说出心头话,我肝肠寸断口无言, 金鸡啼破五更梦, 狂风吹折并蒂莲! 我只道两心相照成佳偶, 谁又知今生难娶祝英台。 满怀悲愤无处诉啊…… 无限欢喜变成灰!”相信你在听后一定会潸然泪下!而后者表现了焦仲卿在回忆与兰芝往日的恩情切切、夫妻甜蜜的幸福日子,由于母亲的相逼使夫妻苦悲泣,终于“孔雀东南飞”的那种彷徨、痛恨的心情。相信你在听后一定会对焦仲卿既可怜又可恨又同情又无奈。同样的弦下调表现的手法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流派的魅力所在。 范派多用真嗓,少用或不用假嗓,范派曲调纯朴豪放,小腔迂回曲折,丰富动听,独树一帜,特别是唱弦下调时就更少用假嗓了,当你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哟。
所谓弦下调是相对主胡而言的,主胡就两根弦,里弦(空弦)最低音为"1"。低于“1”的音只好翻上去拉,这样就形成了唱在弦下8度走的格局,故称弦下调。弦下调音差大,音域宽,主要是低音要沉得下去,比较吃功夫。越剧分南调与北调,北调哦呤腔,唱弦下调够呛,南调喊风调,演唱弦下调高上去没问题,就怕低不下来,所以要争取把气沉下去。
弦下腔特点幽怨凄切,悲愤激越。为[尺调腔]的反调,一般在剧 中人物最哀伤时使用。如《山伯临终》、《宝玉哭灵》。形成:范瑞娟在周宝财合作下,她在唱腔中以[六字调]为基 础,吸收融化京剧[反二簧]的某些音调,同时也运用 [尺调腔]的旋律,形成了哀伤、悲沉的[弦下腔]。因 伴奏常高于唱腔八度,使唱腔处于“弦下”而得名。 板式:与[尺调腔]一样齐全,表演能力非常强.
越剧十大流派是哪些?
1、毕派
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毕春芳生于上海,12岁入鸿兴舞台学戏,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东山越艺社。
1950年与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二人进行了长达半世纪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唱腔形成独自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
2、范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瑞娟十一岁进“龙凤舞台”科班,先学花旦,后改学小生,由于刻苦用功,加上嗓音条件好,很早就显露艺术才华。1938年1月来上海后,广泛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勤学苦练,练就较为宽厚的音色。
在唱腔和表演上,她继承了越剧前辈小生竺素娥的朴实的风格,并博采众长,尤其是学习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的运腔特色和唱腔因素,融化于自己唱腔之中。她能自如地运用丹田之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发声方法,中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阳刚之美。
3、傅派
越剧花旦流派之一,由傅全香创立。傅全香的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唱腔上借鉴了京剧程砚秋及昆曲,评弹的演唱方法,尖团音规范分明,真假嗓结合演唱,润腔华彩,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
4、金派
金派是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艺术流派。擅长青衣花衫并兼演花旦的金采风是一位风采别具的性格演员,她的唱腔继承袁雪芬流派,并吸收了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各家精华,音色圆润,味浓情挚,自成一格。
5、陆派
陆派是陆锦花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陆派艺术是吸收了“四工腔”时期的着名小生马樟花而发展形成的。陆派与尹派、范派、徐派、毕派齐名的越剧五大小生流派。
6、吕派
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越剧旦角艺术流派。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唱腔师承袁派,后根据自己条件和擅演剧目创新发展,自成一格,被公认为吕派。
7、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大部分越剧演员都会唱,但戚派唱这两出戏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有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
戚派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
8、王派
王派是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艺术流派,是清末以后传人最多、流布最广的旦行流派。王瑶卿是京剧花衫行当的创始人,他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进行革新创造。
开扩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成为京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从艺、授艺60年,世称王派。
9、徐派
徐碧云(1903年一1967年)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着名京剧旦角,着名京剧演员,字继香;行四。祖籍苏州,生于北京,京剧徐派艺术的创始人
10、尹派
尹派是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尹桂芳扮相俊美,表演朴实,高雅脱俗。她继承了施银花、竺素娥的部分唱腔,组织曲调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唱腔醇厚隽永,洒脱深沉。她咬字清楚,听来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别具风格。
想去越剧团唱什么好哦?就是考试的时候?唱哪一段好呢?
小生:
那一日、回十八、人去楼空空寂寂、沙漠王子算命、洞房、访妻、送花楼会、表本楼、金玉良缘、想当初
花旦:
焚稿、葬花、我家有个小九妹、记得草桥两结拜、张郎你听我从实讲、琴心、见画像、我个祖父会起早、苏三起解、合钵、穆桂英挂帅、青青柳叶、听他一番心酸话……
越剧十大经典有哪些?
越剧十大经典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山河恋》《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
《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出演《梁祝哀史》。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
1952年该剧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1953年,这个剧由上海**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
后世演绎
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众多权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学着作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来看,此“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说法并不是历史文献记载,而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
因为如若梁祝二人之一出生于明朝,唐、宋、元三朝文学着作不可能对明朝发生的事情有记载,由此可见,所谓“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民间传言是错误的。
关于“越剧哪派的最好听!有哪些名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658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
-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