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连续开凿的时间最长的石窟是(关于大同的历史)
-
中国古代连续开凿的时间最长的石窟是
网上有关“中国古代连续开凿的时间最长的石窟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大同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龙门石窟是中国开凿时间最长久的一个石窟,开凿时间长达一年四百多年。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以及莫高窟被视为中国?三大石窟?,其中龙门石窟的开凿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所处的那个时代。
大禹治水的故事亘古流传,当时有一条名为伊水的河流被龙门山所阻,从而流泻不出而导致经常发生洪灾。大禹为治理此处水患将龙门山一凿为二,因为从中流泻而出的伊水远看就像一道门阙,所以便有了?伊阙?之说。后来因为隋炀帝将地处洛阳的东京城的皇宫紫薇城正门对准伊阙,所以伊阙便又有了?龙门?之称。
龙门山被一分为二之后,其中西边山峰依旧称之为龙门山,而东边的后来则更名为香山。而于此处开凿石窟最早开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这个王朝十分推崇佛教,所以当时佛教整体的发展是非常兴盛,龙门石窟便就是基于这种社会背景进行开凿的。为了开凿龙门石窟,北魏朝廷一共出动了千余位工匠,前后耗时大约三十五年的时间。
在北魏打造好龙门石窟的基础之后,之后的东魏、西魏以及隋唐等王朝又陆续对它进行扩凿与营建,该营建工作一直持续到清朝才宣告结束。从北魏到清朝,龙门石窟经历了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开凿。就各个朝代的开凿力度来看,其中唐朝的开凿力度是最强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唐朝风格的洞窟数量占据了该石窟的60%,而北魏风格的石窟则占了30%。
龙门石窟现在主要被划分为四块区域,分别是西山/东山石窟、香山寺以及白园。石窟内存有大量佛像、碑刻等珍贵文物,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具规模的一座石窟。
关于大同的历史
如果除去现在不算 的话,唐宋时期男女平等是很高的。
事实在古代各朝各代的儒家思想都不浓厚,即使用儒家思想治国,但都是较开明的学派。只是到了明朝采用的是程朱理学,才造成了严重的男女不平等。而后满人入关,他们是蛮夷,为了不让汉人瞧不起他们,他们处处总想胜过汉人。特别在理教上下了功夫,所以结果就矫枉过正。例如女子裹足其实就是在清朝才成为定规的。但满人女人是不裹足。这些规定都是定给汉人的。
而在过去女人裹足其实一种时髦。跟现在的追星一样。起因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善于跳脚尖舞,自己裹了足,其它的女人就模仿他而已。
还有就是在唐朝,因为唐承北魏遗风,民风很开化。特别是武则天时期。女人地位很高。男人可以休妻,女人也可休夫。而且女人再嫁也不受任何约束。
宋是的风气也很开化。前不久还发现了宋朝时女人的休夫书。而且宋朝时,女孩子未嫁前,可以和男子同居。而这种同居有合同约束,是一起几年,或是在生下孩子后就散伙等。事先签上合同。合同到期后,男子要付女人一笔钱。而这样的女人再嫁也不会受到歧视。穷人家的男子反而很欢迎。当然,会这么做的女人也是因为家穷。富人家的女人自然不会这么去做。
再向古代,男女平等度就越高了。那些没有封建思想的约束,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羞耻思想,人还是基于本能活动。
在春秋时,卫国公年老,他的爱妾便于人私通。而卫国公知道后,非但没问罪,还在城里特意给修了一座宫殿供自己爱妾与情人使用,免去爱妾为私通而奔波。
而在西施生活的越国,女儿还是有继承权,这点比现在还平等的说。
这样的例子很多,你找些野史的书来看,就知道 了。
北魏的诗句北魏的诗句是什么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
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
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
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我们大同这个平城的内城呢从北魏哪个时候到今天,将近一千六百年都过了,没有动地方,整坨坨的在这个地方,这就不同于我们中国前头已经从都城学会划出的八大古都。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
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
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化寺以及观音堂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
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
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区划沿革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大同市分5个区。
1949年10月,东、西雁北合并,划归察哈尔省,设雁北专署,属县有: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大同、怀仁、朔县、平鲁、右玉、左云。
1952年12月大同市辖一、二、三区和口泉矿区。
1954年7月大同县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
1958年6月市隶属雁北专区。1959年1月23日雁北与忻县合并为晋北专区,大同市隶属晋北专区。雁北合并为6个县:阳高、浑源、灵丘、左云、山阴、朔县。
1961年7月24日晋北专区撤销,大同市复归雁北专区领导,辖城区、口泉区、古城区、怀仁区。同年11月复归山西省直辖。
1962年雁北又恢复13个县的设置,1964年11月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市辖两区、两县。1965年7月将大同、怀仁二县划归雁北专区。
1966年2月将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划出,成立郊区,大同市辖三个区。
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9月建立矿区,10月成立南郊区、北郊区和口泉镇。
1971年北郊区改为新荣区。
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区,17个街道,287个居民委员会,22个乡,5个镇,252个生产大队,1125个生产队,351个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辖的平鲁、朔县、山阴划归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规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同意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管辖,同意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区划变更后大同市辖4市辖区6县。
百度百科-大同参考资料:
两晋十六国风云录:北魏拓跋(北朝)
北魏的诗句有:北魏去腾腾,更参北魏人风致。
北魏的诗句有:更参北魏人风致,北魏中分盟血在。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ㄅㄟˇㄨㄟ_。结构是:北(左右结构)魏(左右结构)。拼音是:běiwèi。
北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_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二、引证解释
⒈指秦汉之际魏豹建立的政权。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_,诛成安君;破北魏。”司马贞索隐:“谓魏豹也。豹在河北故也。亦谓西魏,以大梁在河南故也。”⒉朝代名。亦称后魏(386-534)。北朝诸国之一。鲜卑人拓跋_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引《陈书·何之元传》:“_狁孔炽,_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北魏,既分之后高氏所辅为东魏,宇文所挟为西魏,所以相分别也。”⒊指魏碑体。引《冷眼观》第七回:“右首是陶_旦的北魏‘避月阁十八岁小影’八个大字。”
三、国语词典
后魏的别名。参见「后魏」条。词语翻译英语WeioftheNorthernDynasties(386-534)_,foundedbytheTuoba德语N_rdlicheWei-Dynastie(Gesch)_法语DynastieWeiduNord
四、网络解释
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_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_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_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_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关于北魏的诗词
《宋小坡得郑大鹤旧藏北魏造像拓本属题》《意难忘·归舟寄台北魏润庵先生》
关于北魏的成语
魏宫妆奁姚黄魏紫赫赫魏魏心驰魏阙心存魏阙姚黄魏品
关于北魏的词语
魏宫妆奁姚黄魏品心瞻魏阙心在魏阙姚黄魏紫魏紫姚黄魏文手巾熟魏生张魏鹊无枝心驰魏阙
关于北魏的造句
1、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岩山摩崖造像,分别为北魏和东魏石刻。
2、据介绍,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即在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也就是王府池子。
3、白水蛮密谋要把周荟擒捉献给北魏,周荟察觉后,带着周文育奋力反抗。北魏造句。
4、这一族世居尔朱川,自称为尔朱氏,在北魏初投靠。
5、他还善于书法,肆力北魏,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
点此查看
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
我国石窟众多,最着名的就是四大石窟,而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则是四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龙门这个地方在大禹治水时期就开始开凿,龙门石窟就在龙门是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经历的所有朝代中,龙门石窟都一直在被陆续操作着,直到清朝才终于完工。整个用时1000多年,工程相当长久。工匠消耗大量时间来制作洞窟像龛和造像,尤其是造像。这些佛像大多是君王在建造,君王有时要根据自己的容貌来造像保留。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引用自刘长卿《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
龙门石窟不仅采用了大量的彩绘,上面也有很多的碑刻题记。比如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铭碑》、“龙门二十品”,都是艺术的结晶。龙门石窟景区里面有香山寺、西山石窟、东山石窟和白园四个景点。龙门石窟还经过了当时新罗、吐火罗、康国、天竺等国的共同制造,让龙门石窟有着国际化的水平。
龙门石窟所在的两座山峥嵘相对,可是中间又有伊水在中间,远远看去似乎是一个座天然的门阙,似乎只有神龙才能越过这个地方。因此龙门石窟处处是奇观,风景秀丽。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名称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附开凿时间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三大石窟开凿时间各不相同,这三大石窟与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1、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地(甘肃省敦煌市
开凿时间: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洞窟492,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
2、云冈石窟,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山西省大同市
开凿时间: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时期,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
云冈石窟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
3、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河南省洛阳市
开凿时间: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我国四大石窟中开凿时间最长,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哪个?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中国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是
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的,当属敦煌莫高窟,坐落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敦煌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其次是麦积山石窟,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着名的石窟群之一。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初唐以后,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元代,石窟寺庙院尚存;明代,大同云冈再度荒废;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
关于“中国古代连续开凿的时间最长的石窟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688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
-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