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恩斯特·冯·布施的参加的战役(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恩斯特·冯·布施的参加的战役(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12    点击:  238 次

恩斯特·冯·布施的参加的战役

网上有关“恩斯特·冯·布施的参加的战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军为准备实施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挑选了第16集团军作为登陆部队部署在比利时和荷兰的海峡沿岸。1940年夏秋两季,布施的部队做了大量登陆作战的准备,不过由于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德军被迫推迟并最终放弃了“海狮计划”。海狮计划流产后,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代号“巴巴罗萨”的侵苏作战计划也随之出炉。在德军的计划中,布施的第16集团军将配属于勒布元帅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对原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列宁格勒发起进攻,但出于保密的原因,直到1941年4月,第16集团军才接到东移的命令。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16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南部的埃本洛德地区出发向科夫诺-维尔诺方向发起突击,战役初始,德军的进展异常顺利,2天之内,布施的步兵部队就向苏联纵深推进了50公里以上,跨过涅曼河并攻占了科夫诺。然而随着第4装甲集群向东北方向的迅速推进,其暴露的侧翼也成正比的迅速拉长,第16集团军对完成装甲部队的侧翼掩护任务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进入7月后,兵力不足的问题更显突出,因为希特勒下令第16集团军不仅要与中央集团军群保持密切联系,还应尽可能支援中央集团军群的友邻部队,结果布施六成以上的兵力被用于南翼与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结果第4装甲集群的南翼掩护被大大削弱,北方集团军群在伊尔缅湖以南的正面中央出现了一条很大的真空地带。苏军利用这一空隙差点包围了过分突进的第56装甲军。后来多亏布施的及时回援,曼施坦因才得以脱困。此后,布施挥军向瓦尔代高地进击,不过该地区糟糕的地形和交通限制了德军的机动,这给了苏军以喘息之机,10月初,希特乐下令改变战略,对列宁格勒围而不攻,而采取大迂回的办法,攻占拉多加湖以东的季赫温,以切断列宁格勒的最后一条外援补给线。不过因为莫斯科战役,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加上恶劣的地形和气候环境,虽然德军花了3周多时间终于攻克了季赫温,但已无力再此据守,苏军于11月中旬发起的反击更是使德军有被包围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勒布元帅苦苦劝说希特勒同意后撤,但固执的元首直到12月7日才下令德军撤离季赫温,第16集团军后退到沃尔霍夫河后方组织防御。战役的结果德军得不偿失,不仅没能切断列宁格勒的供应线,反而损兵折将,例如撤退中的第16集团军第39摩托化军的第18摩托化师的9000名战斗人员中,到12月22日只剩下了741人。

在季赫温战役中,第16集团军虽然蒙受了巨大损失,但还没等他喘过气来,苏军宏大的冬季反攻就开始了。第16集团军在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巨大突出部成了苏军在北方反击的重点。1月初,苏军集结了5个集团军对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发起进攻,德军驻守在这里的第16集团军第2军和第10军的8个师面临被包围的危险,此时,布施再次展示了他的强硬作风,他于1月9日通知部队,他们的后方根本没有预备队,除了死守,别无他法。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布元帅也频频向希特勒求援,要求放弃杰米扬斯克突出部。不过,和莫斯科的情况一样,勒布旋即被解职。到2月25日,苏军的部队在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根部的扎卢奇耶会师,近10万德军陷入了杰米扬斯克口袋。2月22日,希特勒宣布杰米扬斯克为要塞,务必死守,为此他不惜血本调集了大量运输机对杰米扬斯克守军进行空运补给。在包围圈外,布施也在积极的准备解围行动,到3月中旬,布施已在包围圈外的旧鲁萨地区集结了5个师的兵力,4月14日,代号为”通道“的解围行动打响。经过2周苦战,解围部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与包围圈里的被困部队建立了联系。5月初,第16集团军基本恢复了杰米扬斯克地区的战役态势,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再次形成。由于维持这样一个巨大突出部会占用大量兵力,布施在其后曾多次向上级提出调整防线,撤出该突出部的建议,但都被希特勒以不能降低部队士气为由驳回。杰米扬斯克突出部作为第一年冬季德军战斗精神的证明一直在德军的作战地图上存在到1943年初。不过,布施勇猛顽强的作风却在杰米扬斯克战役中一战打响,这自然赢得了希特勒的青睐。

从1942年夏季开始,东线的战役中心基本都在南方,战线中部和北部的局势相对比较稳定。然而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愈演愈烈,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也越来越多的将兵力调往南方,布施也越来越感手中兵员的捉襟见肘。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也许希特勒也意识到了以他目前的兵力只能收缩防线,因此终于在1月份批准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请求,进行东线战役开始以来德军第一次有组织的战略撤退……放弃尔热夫突出部和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在这次战略撤退中,布施老练与出色的指挥保证了第16集团军从杰米扬斯克几乎全身而退,安全的撤至霍尔姆至旧鲁萨的后方防线,并使苏军的追兵遭受了很大损失。因为布施在第16集团军任上的出色表现,1943年2月1日,布施被提升为陆军元帅。1943年秋,德军苦心准备的库尔斯克战役失败后,苏军在整条战线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秋季攻势,布施在这次防御战中的出色表现再次为他赢得了荣誉……8月21日他被授予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10月,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元帅克卢格在从奥尔沙去明斯克的途中发生车祸,数月不能视事。布施作为克卢格的代替者,出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布施上任之后,虽然在一系列防御战中表现出色,击退了苏军的进攻。但东线南翼德军大幅溃败却加长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南方防线,最终形成了所谓的“白俄罗斯”阳台。战线的拉长和希特勒“要塞”战术的出台,让前线的将军们苦恼不已,他们曾多次向集团军群总司令布施元帅要求放弃一系列突出部和“要塞”战术以节省兵力。可是布施的忠实服从却葬送了中央集团军群。德国历史学家加肯霍尔茨在谈到布施时说:“他真的相信希特勒和国家社会注意代表德国人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对元首赤胆忠心,无比景仰。希特勒对这位陆军元帅的个性和忠诚故意表示的怀疑,很可能使后者会毫不加反对地接受这个独裁者的所有命令,然后不顾他的同僚们的正确判断,真的,甚至也许不顾他自己的判断,硬要部队执行,以此来表明他是多么忠诚。”他通知各集团军司令,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集团军群东部的战线,说这是“希特勒不可动摇的意志”。他还说,元首禁止在后方准备万一需要时可退守的防线,而坚持“在主要作战区集中工程建筑部队不断加固现有阵地”。此外,在判断苏军的夏季主攻方向时,德军也出现了严重误判。希特勒和他的主要幕僚顽固的认为苏军将会对“白俄罗斯阳台”的根部至加里西亚发起主攻,1944年春天在科韦尔的反击战更加深了他们的这种看法,虽然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苏军的主攻将指向中央集团军群的正面,可希特勒却毫不在意,他认为这只是苏军的一种诱惑行动。

6月21日,苏军四个方面军开始向维捷布斯克两侧、奥尔沙和莫吉廖夫,以及博布鲁伊斯克南北发动进攻,企图摧毁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布施的厄运即将降临了,还在苏军进攻的头几天,德军许多防御地段就已出现了危险态势,而他手中的预备队又太少。到24日傍晚,布施和他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对于苏军的进攻规模和威胁各集团军的危险,已经一目了然了。布施作为集团军群的司令长官,要对自己的部队负完全的责任,他再也顾不上希特勒的*威了。他又一次要求改变赋予自己的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规定中央集团军群要坚守和恢复苏军发动进攻前所占领的防御地区。希特勒又拒绝了这一要求,只准许稍微缩短第聂伯河以东的战线,但这并不能解决苏军对第四、第九集团军翼侧的威胁。布施鉴于情况严重,不得不命令刚代替休假的海因里希上将的蒂佩尔斯基希将军指挥第四集团军,于25日夜间撤到第聂伯河。但这一决心已下得太晚。坦克第三集团军南翼的防御已被突破,集团军中央在维捷布斯克附近遭到合围。 布施先去上西里西亚的施特兰斯居住,后因战线离德国边界越来越近,就迁至蒙斯特附近的奥斯特贝温。在那里,他以焦急和悲伤的心情眼看着事态日益恶化。1945年春,战火已越过德国边境,德意志帝国快要崩溃了。美国和英国的轰炸机群不断轰炸德国各地的城市。鲁尔区已经变成一片瓦砾场,首都柏林处处是火后余烬,汉堡也形同荒漠。全国已陷入不可名状的悲惨境地,德国军队已一败涂地。布施举目仰望战火纷飞的天空,心中充满惆怅,那里英美轰炸机的轰鸣不绝于耳。就在各战线均已崩溃之时,3月底,希特勒又把市施这位一年前被免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职务的德军元帅从放逐的生活中召了回来,并派他重新出任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集群司令。但是败局是任何人也挽回不了的。4月30日下午,希特勒在柏林自杀。5月7日,布施元帅在弗伦斯堡附近一个小村庄里奉命投降。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尔德肖特的战俘集中营。1945年7月17日,布施死于心脏病。

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公开资料未查到78集团陆军人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所属部队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组建于2017年4月。第78集团军是以原16集团军军部为基础改组成立,16集团军是大名鼎鼎的“长白猛虎”,前身是中原野战军1纵。

2017年4月27日,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分别隶属于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是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中历史最久,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历次作战中发挥最出色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抢险救灾中的中坚力量。

集团军的编组:

集团军的编组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战斗部队以及勤务部队,按照军事需要编组。集团军按装备、任务和编成,可分为野战集团军(西方国家军语),陆军集团军(中国军语)。

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苏联军语)、近卫集团军、突击集团军、坦克集团军、机械化集团军、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工程兵集团军(苏联二战时期编制)或是战略导弹集团军。

集团军的设立是由国家需要决定,编成部队数量是由所处地域,任务,敌方兵力决定。集团军是方面军(二战日军)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大规模战争中的重要指挥机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集团军

当年冷战时期欧洲,苏联掩护地面突袭的航空力量怎么样

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为了实施第一次“**”战略战役,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集中了136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7378门75毫米火炮。这些师展开成“B”、“A”、“C”三个集团军群。

根据“**”战役企图,“A”集团军群(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5个师,其中7个坦克师;司令为龙德施泰特上将)经阿登占领法国后的德军,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场轻松而令人愉快的“黄油”战争。

迂回“马奇诺防线”,实施主要突击,前出至拉芒什沿岸,将盟军基本兵力逼向海边,并与“B”集团军群共同将其歼灭。克莱斯特将军的坦克集群(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15装甲军—542辆坦克,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共1250辆坦克)起了主要作用。

“B”集团军群(辖第6、第18集团军,共29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司令博克上将)应攻占荷兰,牵制在比利时的盟军,尔后与“A”集团军群共同歼灭该敌。“C”集团军群(辖第1、第7集团军,共19个师,司令为勒布上将)的任务是,以积极行动钳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

德军统帅部留有40多个师作为预备队。到1940年5月初,西线英法军(总司令为甘末林)的基本兵力在瑞士至敦刻尔克的法国东部边境展开为3个集团军群,联合组成东北战线(司令为乔治将军)以实施战略防御。

兵力最强的第1集团军群(法国第1、第2、第7、第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32个法国师和9个英国师。

司令比约特将军)在从海岸至马斯河一线展开,任务是增援比、荷军队,将德军阻滞在迪尔河一线;第2集团军群(法国第3、第4、第5集团军——39个师;司令为普雷特将军)部署在隆吉永至阿格诺一线,防守“马奇诺防线”。

第3集团军群(辖法第8、第6集团军,共11个师,司令为贝松将军)沿莱茵河上游和在与瑞土接壤的边境上担任防御。预备队留有17个师,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掌握6个师。荷兰拥有10个师,比利时拥有23个师。盟军(含比军、荷军)在东北战线地带内共有147个师(其中23个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师),约3100辆坦克,14500多门火炮,约3800架作战飞机。

总体还是不错的

仅仅举最后时刻,驻德苏军机群的航空兵力量为例

----空军红旗第16集团军(13665部队)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顿河-塞格德歼击航空兵第6师(57643部队)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新尼科波尔歼击航空兵第31团(57669部队,6架米格23U、32架米格29)

-荣获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的近卫红旗塞瓦斯托波尔歼击航空兵第85团(57720部队,2架米格23U、31架米格29)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红旗塞瓦斯托波尔歼击航空兵第968团(12304部队,4架米格23UM、31架米格29)

--近卫红旗斯维尔河歼击航空兵第16师(59504部队)

-歼击航空兵第33团(80605部队,2架米格23UM、31架米格29)

-歼击航空兵第773团(59579部队,4架米格23UM、31架米格29)

-歼击航空兵第787团(80657部队,3架米格23UM、31架米格29)

--红旗歼击航空兵第126师(79852部队)

-歼击航空兵第35团(79877部队,6架米格23UM、31架米格29)

-荣获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的近卫红旗斯大林格勒-维也纳歼击航空兵第73团(57953部队,4架米格23U、37架米格29)

-歼击航空兵第833团(79902部队,36架米格23MLD)

--歼击轰炸机第105师(57655部队)

-歼击轰炸机第296团(81989部队,10架米格23UM、32架米格27D)

-荣获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的红旗莫济里歼击轰炸机第559团(57800部队,9架米格23UM、32架米格27K)

-歼击轰炸机第911团(18556部队,10架米格23UM、32架米格27)

--红旗歼击轰炸机第125师(80580部队)

-近卫歼击轰炸机第19团(59529部队,7架米格23UM、32架米格27D)

-近卫红旗歼击轰炸机第20团(59554部队,39架SU17M4)

-歼击轰炸机第730团(80631部队,22架苏17M4)

--集团军直属部队

-独立强击航空兵第357团(45098部队,32架苏25、6架L39C)

-独立强击航空兵第368团(27846部队,32架苏25、4架L39C)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红旗维捷布斯克独立侦察机第11团(80504部队,12架苏12MP、20架苏24MR)

-独立侦察机第294团(83301部队,24架苏17M3R、5架苏17UM)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库图佐夫勋章的近卫红旗布拉格独立侦察机第931团(82377部队,在1989年6月之后被裁减为仅有1个中队的实力,9架米格25R、3架米格25RB、2架米格25U)

-独立混成航空兵第226团(60947部队,11架米8以及未知数量的各种运输机)

-独立通信与自动控制第83团(情况未知)

-独立电子战直升机第292中队(22632部队,17架米8)

-独立目标牵引第65中队(情况未知)

-第39独立侦察机单位(情况未知)

在狭小空域,配合三个集团军的进攻,在3天之后还是不落下风的



纳粹帝国最出名的将领都有谁啊?

一、战略大师-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出生于名将世家,爷爷,父亲都是普鲁士名将。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自然曼施坦因长后肯定也是走这一条路。到了1906年曼施坦因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当时正值一战爆发,他担任第2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战争期间曾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波兰作战。还担任过参谋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步兵师作战科长。

直到1933年纳粹党篡夺权力,德国开始扩充军队,并破坏《凡尔赛条约》。向波兰进攻,在他的策划下指挥南方集团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就击败波军主力,并占领华沙,波军投降。

接着就攻击法国,并特定了曼施坦因计划,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让德军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其诺防线。在敦刻尔克战役中,打败英法联军,英军狼狈撤回国内。

曼施坦因不光善于战略,在战前指挥上也很有一套。在苏德战争爆发他担任第56军军长。连连得手,屡败苏军。特别是这克里米亚之战德军在战上开始下坡路。作战连遭失利。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指挥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并解救被围的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群。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

二、装甲之父-古德里安

陆军大将同时也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第个提出把坦克集中使用。因此也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二战爆发后,他指由自己亲自创建的坦克机集闪击波兰,后又挥师横贯法国,装甲战车狂飙到吉利海峡。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

这位闪击战专家,虽然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德国法西斯称雄一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一人,他的肖像至今还挂在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军营里。

三、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元帅可能是三大名将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他评价都很高,把他和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

二战期间意大利军节节败退时,救助希特勒。最后把隆美尔派到非洲,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他得到来,让意军反贩为胜。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英军。隆美尔在在非洲战场上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即使后来德军弹药和粮食都已经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战役中蒙哥玛利击败了德军,此后,德军在非洲战场便连遭到败绩。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

四、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是苏军着名的军事家,二战期间,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柏林战役中扮演着别人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五、伦德斯泰特

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被誉为二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因为他的资历深,其资历在纳粹将领中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旧时德国军人的典型。他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对苏联的入侵期间,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当时苏军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

但是,也有西方军事研究者认为伦德施泰特非但称不上伟大,甚至并不是一流的指挥官。其之所以被认为优秀与手下一大批出色的军事家——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莱斯特、隆美尔、霍特、李斯特、莱茵哈特等人有关。

六、罗科索夫斯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罗科索夫斯基头脑冷静沉稳、处乱不惊,在卫国战争中的逆境时期屡建战功,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

先后参加了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诸战役。与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二战时候的战斗序列表

德国东线总司令部

1939年10月3日在波兰组建,负责“保卫德国的东方领土以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共计30个师。10月8日,上述三个集团军分别改称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中央边境地段司令部和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1940年7月,该部下辖德国第十八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1940与1941年之交,该总司令部解散。历任东线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费多尔冯博克。

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1945年4月6日组建,负责指挥与控制驻荷兰和德国西北部的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残部以及海军与空军部队。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西北总司令为恩斯特布施。参见“德国H集团军群”。

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亦称德国西南总司令部。1941年底组建,负责组织指挥在意大利和北非的德军部队。1943年8月,该总司令部所辖部队包括隆美尔指挥的驻意大利的德国B集团军群、胡贝指挥的驻西西里的德军部队以及驻中意大利、撤丁岛和科西嘉的德军部队。1944年5日,指挥意大利战场的德国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以及驻在北意大利的赞根战役集群。1945年4月,负责指挥德国G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历任南线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和海因里希一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一谢尔。

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即德国南线总司令。参见"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1941年6月在希腊组建,总先后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和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该总司令部曾下辖驻南斯拉夫与阿名单巴尼亚的德国F集团军群(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和驻希腊与地中海诸岛的德国E集团军群(希腊的萨洛尼卡)。1943年8月起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部。1945年3月,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改兼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历任东南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沃尔特孔岑、亚历山大勒尔、马克西米列安冯魏克斯〈兼F集团军群总司令〉。参见“德国E集团军群”和“德国F集团军群”。

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1949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下辖德国A集团军群和D集团军群。1944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B集团军、G集团军群和H集团军群在西线与盟军作战。1945年6月,该总司令部下辖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G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西线装甲集群(稍后改编为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一伞兵集团军(9月编入新组建的德国H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历任西线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埃尔温冯维茨勒本、格尔德冯冯伦德斯泰特、贡特尔冯克卢格、沃尔特莫德尔、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阿尔贝特凯塞林。

德国A集团军群

①1939年10月由实施波兰战役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1940年5月,参加西方战役,担负主攻任务。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②1942年7月由在苏联战场南部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战,后在苏联战场的南部侧翼作战。1944年3月,改编为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阿道夫希特勒(兼)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944年9月,改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③1944年9月由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B集团军群

①1942年7月在苏联战场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二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转为预备役。同年7月,该部解散。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冯博克和马克西米利安魏克斯。

②1943年8月在德国南部由隆美尔重新组建。1943年底指挥驻北意大利的德军部队。1944年1月,移驻法国,下辖德国第七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以及驻宿兰的德军司令部。1944年6月,参加诺曼底战役。1944年8月,在法莱斯战役中遭到重创。1944年12月,组织实施阿登反攻。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摧毁。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隆美尔和沃尔特莫德尔。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补充回答: 德国C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0年5月,参加西方攻势。1941年,该部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戒廉冯勒布。

②1943年12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1943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第十集团军(后来为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1945年5月4日,该部投降。历任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和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参见“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德国D集团军群

1940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4年初,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并入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沃尔特莫德尔。参见“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德国E集团军群

1942年与1943年之交在巴尔干地区由德国第十二集团军扩编而成,驻希腊萨洛尼卡。1943年8月,被纳入德国东南总司令部编成之内。1944年10月,撤离萨洛尼卡。1945年1月,由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南部暂时撤至德里纳河一线。1945年3月,因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而成为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所辖的唯一的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撒往奥地利边界附近后投降。集团军群总司令为亚历山大勒尔。参见“德国第十二集团军”。

德国F集团军群

1943年夏季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占领军。1944年秋季从南巴尔干地区撤退。1944年冬季,逐步放弃对德国E集团军群的控制。1945年3月,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参见“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德国G集团军群

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1944年至1945年,在与盟军作战的过程中国南部败退德国南部。1945年5月6日,该部投降。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和保罗豪塞尔。

德国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所辖主要集团军为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1945年通过德国南部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苏军解放白俄罗斯进行的进攻,德军做了哪些对抗?

对于苏军的进攻,德军统帅部决心不惜任何代价阻止,1944年6月28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恩斯特·布施元帅被撤职,改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瓦尔特·莫德尔元帅兼任。在苏军的迅猛攻势下,德军统帅部竭力西撤自己的军队,以免被苏军合围。

希特勒手下有哪些大将

第十名:最忠于希特勒的将军-威廉·凯特尔

凯特尔一直迷信于希特勒的天才,对统治世界充满希望,一直追随到希特勒自杀;他直接策划德军侵吞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还参与策划攻袭波兰等各种战争。

第九名: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指挥全线攻袭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1941年,他指挥德军侵占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

第八名:闪电式突击名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1939年,克莱斯特指挥坦克军,攻袭了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其闪电式的突击才能令盟军大惊失色。

第七名:最善于点将的元老将军-伦德施泰特

伦德施泰特十分擅长点将,重用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莱斯特、隆美尔、霍特、李斯特、莱茵哈特等人都在二战中表现十分出色;他个人也是出色的指挥官,曾指挥德军入侵捷克、波兰、苏联等国,并围歼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

第六名:“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

莫德尔是德国最厉害的防守名将。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期间,莫德尔在东线战场上,指挥部队连续4次击溃苏军多达百万人数的进攻,并歼灭近63万苏军。苏联元帅朱可夫亲自领导的“火星行动”攻势,也在莫德尔的指挥防御之下,遭遇失败。

第五名:德国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

凯塞林组建空军,指挥空军快速取得制空权,联合陆军作战,速战波兰、法国等国,并战胜了“不列颠战役”和“巴巴罗萨行动”。他指挥空军在占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四名: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邓尼茨是德国潜艇部队创建人,他将无限制潜艇战战术发挥到极致,通过袭击商船,破坏了英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特别是派潜艇袭击英方防御薄弱的海区活动,取得了重大战果。

第三名:“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

隆美尔是德国最有名的将军。在“法兰西战役”中,他率领的第七装甲师所向披靡,赢得'魔鬼之师'的称号。后转战北非,其战风狡诈多智,最擅长以弱制胜,致使英军屡战屡败。

第二名:“德军装甲兵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他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并将坦克运用到战场上,让装甲兵联合其他兵种一起作战,通过“闪电战”狂扫了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

第一名:“伟大战略家”——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的谋略手段高明在二战所有参战国将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德军就是靠他的参谋,短短28天便占领了波兰。德军在他的战略策划下,横扫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等国。他是军事全才,既精通战略,亦精通战术。1941年9月至1942年7月,他亲自指挥了“克里木战役”,率军歼灭苏联克里木方面军。随后又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

关于“恩斯特·冯·布施的参加的战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84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