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中俄签定了什么条约?(爱辉条约的主要内容)
-
1858年,中俄签定了什么条约?
网上有关“1858年,中俄签定了什么条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爱辉条约的主要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858年,中俄签定了《瑷珲条约》,该条约中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取得陆路通商和沿海口岸通商的权利,还取得在通商口岸停泊军舰、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系满语“母貂”之意,明末清初,瑷珲一带曾以产貂闻名。建于明朝的瑷珲旧城地处黑龙江东,史称江东瑷珲。
由于江东瑷珲隔黑龙江与内地往来多有不便,清政府遂于旧瑷珲下游12公里的江西岸重筑城池,将军衙门也迁移到这里,相对江东瑷珲而称此地为江西瑷珲,也称黑龙江城或瑷珲新城。《瑷珲条约》就是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新城签订的。
条约影响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罗斯在远东的成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62页)
俄罗斯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
其后,俄罗斯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都是这样干的。《瑷珲条约》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百度百科-瑷珲条约参考资料:
爱辉条约的主要内容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3.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1858年5月28日,清蒋依杉与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耶夫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约,将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中俄不平等条约。
爱辉在满语中是母貂的意思。明末清初,爱辉以产貂闻名。建于明代的爱辉老城位于黑龙江东部,历史上称为江东爱辉。由于江东爱辉与内地隔着黑龙江交通不便,清政府在旧爱辉下游12公里的江西西岸重建了这座城市,将军衙门也迁到了这里。相对于江东的爱辉,这个地方叫江西爱辉,也叫黑龙江城或者爱辉新城。于1858年5月28日在爱辉新城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勒索清政府,强行割据东北西北大片地区。1689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中俄东部边界明确划定后,俄国侵略势力虽然从黑龙江以北地区撤出,但始终伺机卷土重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社会。沙皇俄国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时间来侵吞中国并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的掠夺。1850年,所谓的俄国远征占领了庙街。1856年,俄国政府悍然宣布建立以庙街为中心,覆盖黑龙江下游大片地区的沿海省份。
与此同时,入侵的俄军侵占了中国西部边疆的哈拉塔尔河和伊犁河下游北岸,并于1847年建立了拜帕尔要塞。后来占领了伊犁河下游南岸和楚河之间的中国领土,然后把侵略势力延伸到中国境内的热河。
1854年俄国非法建立的维勒尼奥要塞,后来成为侵略中国的重要据点。俄军在阿亚古斯河以南的维勒尼奥要塞之间强行构筑了长达700公里的要塞线,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中国大片地区被占领。
俄国夺取中国黑龙江大片领土后,企图恐吓清政府承认既成事实。1857年8月8日,俄国派海军上将普蒂亚廷乘军舰到天津,向清政府索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边界,称为外交远征,但被清政府拒绝。
但俄国没有放弃,南下勾结英法美。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威胁北京,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条约规定:中国黑龙江以北、兴安县以南是中国的领土。安山脉将移交给俄罗斯;江东六十四个村落仍由中国人永久居住,由中国官员管理,俄罗斯人不得侵犯;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定为中国和中国共同管理的土地。
对中国的野蛮占领激起了俄罗斯人民的极大愤慨。1900年8月,在卡伦山、爱辉、宽安岭、大岭等地,爱国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经过艰苦的斗争,他们终于找回了倒下的爱辉。经过当时爱辉副总司令姚的重建,爱辉古城巍然屹立在祖国北疆。1956年,根据国务院规定,爱辉改为爱辉。
1858年,在英法联军的逼迫下,清廷先后与哪些国家签定了《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有:
《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 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 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俄天津条约》是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该约,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力图取得的沿海通商权利,并凭借最惠国待遇条款,一举取得了英、法、美等国日后在中国可能获得的侵略权益。同时,该约为俄国以勘界为名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中美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于一八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 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共三十款。主要内容:(1)清政府倘准 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 传教;(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 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 国待遇。
《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主要内容:(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中英通商章程》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 的补充条款。1858年(咸丰八年)11月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 。主要内容:( 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中俄条约有哪些
法律分析: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相当与中俄之间西北版《五口通商章程》
1858年,《瑷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内容详见天津条约,就是没有赔款
1860年,《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所谓“共管”土地全部割让给俄国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该约和其后签订的三个子约,沙俄割占了中国西北部边疆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79年,《中俄里瓦几亚条约》《瑷珲专条》、《兵费及款专条》、《陆路通商章程》
1881年,《伊犁条约》即《中俄改订条约》
1896年, 《中俄密约》
1898年,《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901年,《中俄辛丑条约》
1902年,《交收东三省条约》
1898年,《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1915年,《中俄蒙协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宪法》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关于“1858年,中俄签定了什么条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871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