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
网上有关“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骄兵必败
出 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译文:靠着自己的国家国土面积大,国民数量多,就想在敌人面前显现威风的,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努力拼搏,是获胜的捷径,胜在对对手的重视,是所谓哀兵.骄兵必败,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一味相信自己的实力,是失败的前奏。
2、哀兵必胜
出 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 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译文: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坚定必胜的信心。
典故:
骄兵必败:楚霸王相项羽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哀兵必胜:项羽和刘邦,在刘邦的大军围项羽的少数的部队的一个夜里,刘邦的谋臣张良命部队在楚军的四面八方唱楚歌(四面楚歌),楚军的士兵听后思乡心切,士气低落。在第2天的对战中项羽大败而逃。
百度百科——骄兵必败
百度百科——哀兵必胜
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哀兵政策:就是一种人际策略,以哀取得同情,哀兵必败,以哀兵自居可以取得同情,然后可以趁其不备或是心理警惕放松之时进攻。
衰兵必胜就是这个意思。
成语解释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呢,其实军队是由人组成的,人一旦骄傲很容易就会放松自己,不认真对待,最终导致失败。军队也是一样的道理,如何军队中充满了骄傲的情绪,那么军队就会故步自封,认为自己无敌于天下,最终放松了警惕,很容易中了对方的计策,万劫不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楚汉相争,项羽的军队屡战屡胜,军队上下产生对刘邦的轻视之心,最终导致军队的覆灭。比如苻坚百万大军攻打晋朝。比如关羽在前线水淹七军,就放松对了后方孙权的警惕,最终大意失荆州。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如下:
1、出处: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
2、典故:
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孙宾继续留在老师身边,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勤勉好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传授给他。
庞涓在魏国受到了重用。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宾很有才学,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孙宾到魏国。孙宾在魏惠王面前讲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令庞涓十分嫉妒。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讲孙宾的坏话,魏惠王信以为真,命人把孙宾的膝盖骨挖去。
受过膑刑的孙宾从此改名孙膑了。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大献殷勤,令孙膑十分感动。孙膑不知道庞涓是害他的罪魁,孙膑的遭遇引起了庞涓派来侍奉孙膑的一个童仆的同情,童仆把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孙膑这才恍然大悟。
孙膑为了脱身开始装疯,说话颠三倒四。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粪坑。孙膑竞抓起粪便就吃,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救出孙膑,孙膑带兵伐魏,用减灶之计歼灭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哀兵必胜的寓意:
1、以退为进:
该成语从军事学的角度谈了“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老子以“主”“客”比喻战争中的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主即侵略者,是主动发动进攻的一方;客即被侵略者,是被动应战的一方。
“行无行”,犹如“为无为”,是老子道的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行无行”就是遵“道”了,因此也能得道多助。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是战争的最高指导原则。
2、反对战争:
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以守而取胜,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思想,同时也表明老子处世哲学中的退守、居下原则。这一章讲到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道理,成为千古兵家的军事名言。
3、重视敌方:
老子阐述的“哀者”不是不堪一击的弱者,而是高度重视敌方,同时还要在敌方面前摆出一副低姿态者,目的在于让敌方瞧不起我方,从而产生骄傲情绪。这里的低姿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在生活中,低姿态能使你具有良好的心态,不为琐事烦恼;在事业上,低姿态帮助自己更少树敌,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低姿态就像弯弓射箭,拉弓时的后退一小步,是为后面的高速前进做铺垫。
骄兵必败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释义: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读音:jiāo bīng bi bai
近义词:一败如水
反义词:哀兵必胜
例句:
1千万不要骄傲,因为骄兵必败。
2如果认为这场战役可不战而胜的话,那么骄兵必败。
3戴尔以为庆功会助长自满的情绪,而这在以全速前进的戴尔公司是尽不答应发生的,由于骄兵必败。
4这次考试的失败让他想起一句成语「骄兵必败」。
关于“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