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不成器是什么意思(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成器是什么意思(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17    点击:  163 次

不成器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不成器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成器”的意思多用于指人资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这个词的出处是《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这句话用玉石作比喻,传达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古代历代君王治理国家,都把教育当作紧要的事情。

古代雕琢玉器,变玉成宝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和氏璧”的故事。相传在二千年前的楚国,一个叫卞和的人,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两个楚王都认为他是在撒谎,砍去了他的双腿。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上日夜啼哭,后来楚文王知道了,派人拿来玉璞并请玉工剖开了它,结果璞玉里果然是一块宝玉。这块宝石被雕琢成“和氏璧”,秦昭王曾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宝玉,和氏璧后来被雕成传国玉玺,一直流传到西晋。

玉石是天生的石头,需要经过打磨加工才能“成器”,成为有用的东西。与之相反的就是“不成器”,后世多使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气质平庸,没什么成就和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在平常学习中就会有老师拿这句话来教育和训诫学生。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是什么呢?它究竟能起到什么教育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了解。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思是:玉石如果不加雕琢,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所以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而“玉不琢不成器”的“玉”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和氏璧”而关于来“和氏璧”的故事是来自春秋时期,说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的故事。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注释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说我们不成器不成人是什么意思

是说一个人不努力奋斗、比喻行为恶劣的人。

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古人云:人无品,不成人、人无德,不成器。若失人品,一切皆失。人,失去了人品,就失去了万物之灵的属性,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关于“不成器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885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