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长江全长多少千米-(长江有多长-)

长江全长多少千米-(长江有多长-)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30    点击:  110 次

长江全长多少千米?

网上有关“长江全长多少千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江有多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长江全长6300余千米。

长江属太平洋水系,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全长6363千米(官方数据),一说有6397千米(安徽省数据)、6403千米(三江源国家公园网站)、6380千米(《话说长江》数据),一般用6300余千米较为合适。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江源地区

长江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介于东经90°33′~95°20′,北纬32°26′~35°45′之间,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北靠昆仑山脉,南界唐古拉山脉,西邻可可西里、乌兰乌拉、祖尔肯乌拉诸山,东至楚玛尔河口。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300余千米,总面积约10.27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达4500米。

长江江源地区水系呈扇形分布,河流有40余条,按长度较长、水量较大、位置较居上游的计有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布曲、尕尔曲等5条。在旧地图上,自尕尔曲往东经囊极巴陇到楚玛尔河口止,均称木鲁乌苏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江

长江有多长?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各拉丹冬雪山,流经中国11个省级行政区,穿越巴颜喀拉山、雪山、巫山等山脉,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注入东海。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沿岸的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许多名人和文化遗迹都与长江有关。

长江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中国南方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养育了众多的人口。同时,长江还是中国重要的内河航运通道,连接着中国南北方的水路交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的长度之所以长,是因为它源远流长,从青藏高原的冰川中发源,经过复杂的地形变化和河流汇流,形成了今天的长江。由于长江的流域面积广大,沿岸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非常复杂,因此对于长江的测量和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长江的特色:

1、长江的流域非常广泛,它穿越了中国的11个省级行政区,覆盖了中国国土面积的1/5。长江的流域范围包括了西南高原、川渝山地、鄂湘赣丘陵和苏皖平原等地区,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2、长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长江的水资源不仅用于灌溉、发电、航运和工业用水,还是中国南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伞。

3、长江的航运价值非常高,它是中国内河航运的主要通道之一。长江航运连接了中国南北两大经济区域,为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长江航运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货物和人员通过长江航运进行中转和运输。

长江全长6387公里。

长江(英文名称: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angtze River)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源头

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

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

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全长约为多少千米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全长约为6397千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等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

长江总长多少千米?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长江的治理开发:

1、南水北调工程

能改善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

2、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3、葛洲坝工程

1971年开工兴建,1994年全部工程胜利完成。在航运方面,长江上最为险要的川江航道中的三峡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航运发展,船闸引航道运行正常。

4、三峡工程

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

长江一共多少公里

长江全长6363 km。

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angtze River),属太平洋水系,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全长6363千米(国务院数据),一说有6397千米(安徽省人民政府数据),6403千米(三江源国家公园网站)。

6380千米(《话说长江》数据),一般用6300余千米较为合适。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最后注入东海。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1、径流量

长江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29万立方米/秒,年水量9145亿立方米,大通以下两岸支流和淮河大部分水量汇入后,入海总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长江水量主要来自上、中游,宜昌以上来水量占大通站的49%,汉口来水量占51%。径流中雨水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75~80%。

地下水约占20~25%,还有少量冰雪融水补给。汛期(4~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80%左右,枯季(11月至翌年3月)仅占20%左右。干流的洪水取决于支流来洪时间的早晚,一般多出现在6~9月,并以7、8两月机遇较多。

2、水量

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959亿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36%,居各大江河之首,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59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

2020年长江供水量达195756亿平方米,不仅支撑流域经济社会供水安全,还通过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工程建设,惠泽流域外广大地区。

百度百科-长江

关于“长江全长多少千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265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