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巴蜀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
巴蜀文化
网上有关“巴蜀文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巴蜀文化包括哪些文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们对于巴蜀历史文化了解并不太多,使得她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而近期在对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片区在施工过程发现的6000座坟墓进行了完成清理,这6000座坟墓的年代跨度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了明朝中间没有断裂,并且这些古墓并没有受到盗墓贼的光顾,这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这些古墓当中能不能找到一些历史资料解开巴蜀神秘?个人认为可以破解一些谜题,但是对于神秘的巴蜀文化依然只是冰山一角,毕竟巴蜀文化太过于博大精深和神秘:
一、神秘的巴蜀文化
四川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与湖南,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交界,这里是众多河流的流经之地,无论长江还是黄河,都从这里流过,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独特,有无数的奇山峻岭,路途艰险,让李白直接就发出了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里有无数的人文历史和众多传说,可是由于由于历史和战火的原因,使得与巴蜀文化相关的史料的匮乏,留下了众多为人所知或者不为人所知的一些谜团,像为世人所熟知的三星堆文化,看到出土的文物,人们就不禁会问他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他的当时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心态?他高超的青铜技术又来自于哪里?那珙县麻塘坝的僰人悬棺,他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笨重的棺木是如何运上去的?始终朝向东方是代表什么样的文化?僰人最终去了哪里?还有在那巴蜀大山之中是否真的存有剑侠的存在?蜀山剑侠是被神话还是真实存在过?许许多多的为什么都是摆在巴蜀面前,可是巴蜀从来沉默不语。
二、历史资料的匮乏
四川的地势险要复杂,在古代时如果没有向导,根本就无法找到通向相关城池的道路,春秋战国时秦国一直想将当时的巴蜀纳入范围,可是在花费大量的军事和财力之后依然无法达成愿望,最后派人送三头能?拉黄金?的石牛给蜀王,蜀王很高兴,但道路不通,无法通行,蜀王遂派人修了一条路连通巴蜀和秦国,结果秦国大军沿着这条路杀进巴蜀,一举夺取长江的上游和富庶的巴蜀,秦国军队到达巴蜀之后只是运走了金银财宝,对于各种文化资料都是连同宫殿一把火烧掉,这就形成了一大的文化历史资料断代,从这条路开始,四川开始屡经战火,后来虽然又有一定的修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并不受到当时各个朝廷的重视,所以相关资料依然不齐全,到了明朝末年,张献忠进入四川,导致四川十室九空,大量历史资料更是成为煮饭的柴火。
三、资料有限难以为继
虽然这一次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整理了6000座坟墓,可是对于整个巴蜀文化来说,显得太过于渺小,站在考古的角度上来说,文字的主要载体为竹签和绵帛以及纸张,而这些载体并不太容易经受住时间以及环境的考验,所以估计在这些坟墓当中所出土的文字资料并不会太多,因此结合6000座坟墓当中出士的文物,可以解答一些巴蜀文化上的谜团,可是如果想要解答一些重大谜团,估计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巴蜀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商周时期四川及其邻近地区存在着发达的地方性的青铜文化巴蜀文化。巴文化主要分布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东部地区,蜀文化主要分布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西部地区。巴蜀文化二者不仅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中原青铜文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与尚书牧誓等古代文献记载蜀国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等是一致的。
巴族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北西部清江流域,以后主要活动于四川东部及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一带。西周时期建立巴国,国都在重庆等地;春秋时期比较强盛,与楚国关系密切,公元前611年巴人曾从楚师灭庸;战国时期衰落,公元前329年被秦国灭亡。巴文化的青铜武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如扁茎、剑身较宽的柳叶形剑、空首折腰钺、圭形援直内戈、短_弓耳矛等。青铜炊食器有釜、甑、鍪等。青铜乐器以于及钲最为常见。青铜器上常以虎纹作为装饰。并且在青铜兵器、乐器及印章等之上也常铸有虎形、鸟形、手形、花蒂形等符号,这可能是古代巴族或蜀族的文字,但至今尚未破译,不能通识。巴文化在墓葬上的特点是船棺葬,即用长约5米的整段楠木雕凿成船形,尸体置于船舱之中,葬于沿江的山坡之上。1972年在涪陵小田溪发现的巴国墓葬中出土了14件成套的青铜错金编钟与铜缶等,与战国中期楚国铜器相一致,反映巴文化与楚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蜀人最初活动于岷江上游的山区,以后逐渐向成都平原发展。根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蜀与周王室联系密切,春秋时期蜀国强盛,战国时期衰落,公元前329年为秦所灭。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一座巨大的修筑于商代的早期蜀国的城址。略呈梯形,北窄南宽,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城墙系用夯土筑成,东、西城墙在鸭子河与马牧河之间,东城墙长1800余米,西城墙被鸭子河冲毁一部分,残存800余米,南城墙筑在马牧河拐弯处,长约210余米,北面未发现城墙,可能以鸭子河作为天然屏障。1986年又在城南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器物坑。一号坑长4?6米,宽3?5米,深1?6米。坑内埋有青铜器、金器、象牙、玉石器300余件以及大量的海贝及烧骨。二号坑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出土青铜器、金器等600余件。据研究这些物品可能是早期蜀王宗庙中的祭祀用器,在其灭亡时,被烧砸后埋入坑中。其中青铜礼器尊、_、盘等与中原商代青铜礼器造型相似。蜀文化青铜立人青铜神像是建国以来的首次发现,其中二号坑出土的一件青铜立人像,赤足站立于高座之上,通高2?62米,人像高1?72米,重180余公斤。身体修长,两臂抬起,双手握成圆圈,高冠,身穿左衽长袖深衣,上饰龙纹及兽面纹图案,可能是宗庙中主持祭祀的巫师的形象。再有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大型青铜面具,高65厘米,宽138厘米,两个眼球呈圆柱状,凸出约30厘米,长尖耳,十分奇特,可能是蜀王先祖蚕丛的神像。玉器有圭、璋、璧、琮等礼器及戈、矛、斧、凿等兵器和工具。金器有杖、面罩、虎及金箔等。例如一号坑出土的金杖长1?42米,金皮木芯,金皮重约500克,上面雕有人头、鸟、鱼、穗等图案。此外,早期蜀文化的主要发现还有成都羊子山的一座祭坛基址,为正方形三级土台,高约10米,底部边长103?6米,台顶面积为31?6平方米。还有成都十二桥发现的大面积竹木建筑遗址。晚期蜀文化的主要发现有1980年在新都发现的一座战国中期开明氏蜀王的大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五件青铜列鼎和豆、敦、缶以及编钟等的形制纹饰与楚国青铜器类似,显然受到了楚文化的重大影响。而出土的兵器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援两侧均有短胡的戈、柳叶形短剑、空首折腰钺等。此外还出土了一枚铸有蜀国图形文字符号的方形印章以及大量成套的青铜工具等。
巴蜀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巴文化(bāwén huà),又叫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
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 川东立国。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巴地文化:包括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和鄂西南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
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重庆,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巴人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族群。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
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最终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巴国,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在部落迁徙的过程中,巴人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流。巴文化与楚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但同时巴人与楚人始终保持着本地的文化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特质的传播脉络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连接古今巴文化的重要纽带。
四川火锅、成都火锅与巴蜀文化是否有内在联系?
1、总体上,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2、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3、蜀人从容,却含惰性...
我先来说说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核心,婉转、
轻柔、休闲;巴文化以重庆为核心,直接、刚烈。
巴蜀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集市文化和码头文化的差异上。这些文化的差异,除了表现在大到城镇规划与建设风格,经济发展方向的不同之外,更多的
写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都地处天府之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唯独没有大江大海,所以成都给人的感觉,像个温文尔雅的小女孩。成都位于西南盆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大把的时间去休闲、品茶、欣赏川剧、打牌娱乐,文人墨客写词作诗等文化休闲活动,流于坊间,长此以往,成都人的骨子里就有了优越、闲散、悠闲、慢慢享受的“成都活法”。而重庆是两江相汇之处,地处山城,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江湖味更浓厚,像极了一个性情火爆的小女孩。重庆位于川东,这里夏天气候炎热,而且是不管白天黑夜的热。冬季从江中吹来的寒风可以说是阵阵刺骨。高山深谷,陡坡天梯,还有烈日和浓雾,则滋生出了阳刚、大气的文化。
内敛与豪放,就是成都、重庆两地不一样的文化,并没有谁更厉害之分。这也就导致了两地在火锅文化上的鲜明差异:成都在火锅上体现出“香辣”文化,重庆在火锅上投射出“麻辣”文化。重庆市燕之娇食品始于1998年对火锅食材经营的丰富经验,精心开发新上市的“渝麻辣”、“蜀香辣”牌火锅底料,可以说最完美的表达出了两种火锅文化的不同之处。
三四川及其邻近地区的巴蜀文化
商周时期四川及其邻近地区存在着发达的地方性的青铜文化巴蜀文化。巴文化主要分布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东部地区,蜀文化主要分布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西部地区。巴蜀文化二者不仅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中原青铜文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与尚书牧誓等古代文献记载蜀国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等是一致的。
巴族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北西部清江流域,以后主要活动于四川东部及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一带。西周时期建立巴国,国都在重庆等地;春秋时期比较强盛,与楚国关系密切,公元前611年巴人曾从楚师灭庸;战国时期衰落,公元前329年被秦国灭亡。巴文化的青铜武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如扁茎、剑身较宽的柳叶形剑、空首折腰钺、圭形援直内戈、短_弓耳矛等。青铜炊食器有釜、甑、鍪等。青铜乐器以于及钲最为常见。青铜器上常以虎纹作为装饰。并且在青铜兵器、乐器及印章等之上也常铸有虎形、鸟形、手形、花蒂形等符号,这可能是古代巴族或蜀族的文字,但至今尚未破译,不能通识。巴文化在墓葬上的特点是船棺葬,即用长约5米的整段楠木雕凿成船形,尸体置于船舱之中,葬于沿江的山坡之上。1972年在涪陵小田溪发现的巴国墓葬中出土了14件成套的青铜错金编钟与铜缶等,与战国中期楚国铜器相一致,反映巴文化与楚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蜀人最初活动于岷江上游的山区,以后逐渐向成都平原发展。根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蜀与周王室联系密切,春秋时期蜀国强盛,战国时期衰落,公元前329年为秦所灭。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一座巨大的修筑于商代的早期蜀国的城址。略呈梯形,北窄南宽,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城墙系用夯土筑成,东、西城墙在鸭子河与马牧河之间,东城墙长1800余米,西城墙被鸭子河冲毁一部分,残存800余米,南城墙筑在马牧河拐弯处,长约210余米,北面未发现城墙,可能以鸭子河作为天然屏障。1986年又在城南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器物坑。一号坑长46米,宽35米,深16米。坑内埋有青铜器、金器、象牙、玉石器300余件以及大量的海贝及烧骨。二号坑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出土青铜器、金器等600余件。据研究这些物品可能是早期蜀王宗庙中的祭祀用器,在其灭亡时,被烧砸后埋入坑中。其中青铜礼器尊、_、盘等与中原商代青铜礼器造型相似。蜀文化青铜立人青铜神像是建国以来的首次发现,其中二号坑出土的一件青铜立人像,赤足站立于高座之上,通高262米,人像高172米,重180余公斤。身体修长,两臂抬起,双手握成圆圈,高冠,身穿左衽长袖深衣,上饰龙纹及兽面纹图案,可能是宗庙中主持祭祀的巫师的形象。再有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大型青铜面具,高65厘米,宽138厘米,两个眼球呈圆柱状,凸出约30厘米,长尖耳,十分奇特,可能是蜀王先祖蚕丛的神像。玉器有圭、璋、璧、琮等礼器及戈、矛、斧、凿等兵器和工具。金器有杖、面罩、虎及金箔等。例如一号坑出土的金杖长142米,金皮木芯,金皮重约500克,上面雕有人头、鸟、鱼、穗等图案。此外,早期蜀文化的主要发现还有成都羊子山的一座祭坛基址,为正方形三级土台,高约10米,底部边长1036米,台顶面积为316平方米。还有成都十二桥发现的大面积竹木建筑遗址。晚期蜀文化的主要发现有1980年在新都发现的一座战国中期开明氏蜀王的大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五件青铜列鼎和豆、敦、缶以及编钟等的形制纹饰与楚国青铜器类似,显然受到了楚文化的重大影响。而出土的兵器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援两侧均有短胡的戈、柳叶形短剑、空首折腰钺等。此外还出土了一枚铸有蜀国图形文字符号的方形印章以及大量成套的青铜工具等。
巴蜀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抗战时期提出的
“巴蜀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抗战时期提出的。这句话正确。
人们通常把四川盆地从古到今的文化通称为“巴蜀文化”。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以前,巴与蜀的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整体,而分别是巴文化和蜀文化。
将巴文化和蜀文化这两种起源不同、类型有异、族别非一的文化统称为巴蜀文化,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导源于一种地理单元观念,二者在频繁的和与战中得以在青铜文化、民族文化等各方面达到充分交流、互动以至部分整合。
第二,导源于二者经济区的大体划一,民风、民俗的大体相近,增强了二者的亲和力。第三,最重要的是,战国时期巴文化区和蜀文化区通行共同的文字——巴蜀文字,更加增强了二者的凝聚力和整合力。
四川火锅、成都火锅与巴蜀文化是否有内在联系?
我先来说说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核心,婉转、
轻柔、休闲;巴文化以重庆为核心,直接、刚烈。
巴蜀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集市文化和码头文化的差异上。这些文化的差异,除了表现在大到城镇规划与建设风格,经济发展方向的不同之外,更多的
写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都地处天府之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唯独没有大江大海,所以成都给人的感觉,像个温文尔雅的小女孩。成都位于西南盆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大把的时间去休闲、品茶、欣赏川剧、打牌娱乐,文人墨客写词作诗等文化休闲活动,流于坊间,长此以往,成都人的骨子里就有了优越、闲散、悠闲、慢慢享受的“成都活法”。而重庆是两江相汇之处,地处山城,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江湖味更浓厚,像极了一个性情火爆的小女孩。重庆位于川东,这里夏天气候炎热,而且是不管白天黑夜的热。冬季从江中吹来的寒风可以说是阵阵刺骨。高山深谷,陡坡天梯,还有烈日和浓雾,则滋生出了阳刚、大气的文化。
内敛与豪放,就是成都、重庆两地不一样的文化,并没有谁更厉害之分。这也就导致了两地在火锅文化上的鲜明差异:成都在火锅上体现出“香辣”文化,重庆在火锅上投射出“麻辣”文化。重庆市燕之娇食品始于1998年对火锅食材经营的丰富经验,精心开发新上市的“渝麻辣”、“蜀香辣”牌火锅底料,可以说最完美的表达出了两种火锅文化的不同之处。
关于“巴蜀文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334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青溪水,流得到红桥
- 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
- 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
-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