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州物产资源介绍(珉的意思)
-
唐代中州物产资源介绍
网上有关“唐代中州物产资源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珉的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唐代各地的土特产情况,新唐书地理志、唐六典、元和郡县图志等书有记载。其物产资源主要有:1.编织品汝州临汝郡土贡:_
虢州弘农郡土贡:_
滑州灵昌郡土贡:方文绫、纱、绢
郑州荥阳郡土贡:绢
颍州汝阴郡土贡:_、绵
许州颍川郡土贡:绢、_席
陈州淮阳郡土贡:绢
蔡州汝南郡土贡:珉玉棋子、四窠、云花、龟甲、双距、溪_等绫
汴州陈留郡土贡:绢
宋州睢阳郡土贡:绢
濮州濮阳郡土贡:仙文绫。怀州河内郡土贡:平纱、平绸
卫州汲郡土贡:绫
泌阳淮安郡土贡:绢、布
邓州南阳郡土贡:丝布
光州弋阳郡土贡:葛布
申州义阳郡土贡:绯葛、苎布、赀布
2.矿物相州之白粉
河南道伊阳之金
河南道伊阳、鲁山、平陆之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汝州伊阳县五重山产银,银葫芦山,在县西南
又县境有五重山,唐开元十五年税伊阳五重山银场,即此
崔_志云:迁洛州陆浑令。南山有银冶之利而监鼓者不率,公董之,复为矿氏所罔,免归,人吏奔诉而又获理焉
洛州陆浑南山银矿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及新唐书地理志。新志二河南府河南郡伊阳县条:先天元年析置陆浑。有太和山。有银、铜、锡
元和志卷6河南道一河南府伊阳县条:本陆浑县南界之地,先天元年割置伊阳县
知伊阳本属陆浑地,唐先天二年乃自陆浑析置。此属唐代重要的产银区。新唐书卷54食货志四云:开元十五年,初税伊阳五重山银、锡
上引元和志同条,银□窟,在县南五里,今每岁税银一千两。表明该地产银有一定数量。该地银矿的经营方式,似由矿民私采,官府置监理之。大唐六典卷30载唐前期矿冶开采之法有云:甘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者,若铸得铜及白_,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
可知唐前期矿冶开采是一种放任的政策
河南道的伊阳、平陆及山南道南阳的铜。太平寰宇记卷142记邓州南阳县骑立山出铜矿,在县东百八十里
骑立山即今镇平县五朵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镇平县骑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势昂耸,状若立骑,因名。又有五峰并耸,亦曰五朵山。上有龙漱三穴,又有矿产铜
通典卷9记邓州置五炉铸钱,每炉约用铜二万一千二百一十斤,反映当地产铜甚多
河南道的舞阳产铁。元和郡县图志卷16记,相州林虑县的林虑山山多铁,县有铁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相州有利成铁冶;该书并说临漳县有辅岩城,在县东六十里。本安阳县之水冶村志云:县东北二十五里有利城,唐置铁冶处
封氏闻见记校注卷八鱼龙畏铁:大历中,刑部郎中程皓、家在相州,宅前有小池,有人造剑,于池内淬之,蛇鱼皆死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安阳宝山,产白石,人取以为器;安阳铜山,旧产铜。西平县有冶炉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战国韩铸剑之处,晋于此置铁官
县西北有棠_村,接郾城县界。昔时产金甚精,所谓棠_之金,天下之利也。战国策苏秦曰韩之剑戟出于棠_,即此矣。又县西旧有龙渊水
太康地记: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故剑有龙泉之名,苏秦所称龙渊之剑也
司马贞曰: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其剑皆出西平县
汉志注西平有铁官,盖以此
河南道的长水、伊阳产锡。嵩县露宝山等地也产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河南府嵩县,露宝山,在县北六十里,产锡矿。又筛山,在县东九十里,以多岩洞而名。与县西大矿山皆产锡
蔡州产珉玉,珉玉坑,在古息城东南五步,周回一百八十米,深三尺。其玉颜色洁白,堪为器物,隋朝官采用,贞观中亦令采取。其后为淮水所没。开元中,淮水东移,珉坑重出,其玉温润倍胜昔时,蔡州至今以后厥贡之首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苍山产岷石,苍山,在府西北四十里。一名苍山,亦曰苍岩山,产岷石,上有龙潭
该书记载南召县_山,在县南十五里,山产_石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倚箔山,望之如立箔。山西北崖下有钟乳,隋时充贡
光州弋阳郡土贡:石斛。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虢州小青山,在卢氏县西,产青碌
3.植物、动物与药物陕州陕郡土贡:_麦、栝楼、柏实
虢州弘农郡土贡:麝、地骨皮
郑州荥阳郡土贡:龙莎
濮州濮阳郡土贡:丝枣、红蓝、紫草
怀州河内郡土贡:枳壳、茶、牛膝
邓州南阳郡土贡:茅菊
申州义阳郡土贡:茶、_虫
相州的知母
河南府的黄精
蔡州的蓍草
怀州的牛膝
郑州的麻黄
虢州的天门冬
河南府的枸杞子
虢州的地骨皮
河南府、同、邓、许等州之胶
河南府、许、卫、怀、汝等州之兔皮
汝州有温汤
温汤水,在县西四十里。状如沸水,可以熟米。侧有石铭曰:皇女汤,可已万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了汝州温汤的情况:广成泽,在州西四十里。源出鸣皋山,合于汝水,一名黄陂,周围百里,有灌溉之利,百姓赖之。旧有广成聚,汉置广成苑,东汉时往往校猎习射于此。安帝永初元年诏以广成游猎地假于贫民。灵帝初平元年置河南八关,广成其一也。隋大业置马牧于广成泽。欧阳态曰:广成泽今为广运河,盖避朱梁讳云。又有汤泉,在苑中。泉有九源,东南流注广成泽。别有寒泉在其侧,西流入于_水,虽盛夏肃如冰谷。志云:梁县西南六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一名皇女汤也。后魏主修永熙二年狩于嵩高,遂幸温汤,即梁县之温汤也。炀帝于此置温泉顿。唐仪凤元年幸汝州温汤,后又屡幸焉。武后圣历三年亦幸汝州温汤。又开元十年幸汝州广成汤泉
关于汝州温汤,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在谈到汝州景物时也说:温汤泉,在州西北。唐武后尝幸此,旁有武后流杯池,并石碑
封氏闻见记卷七温汤:海内温汤甚多,有新丰骊山汤,蓝田石门汤、岐州凤泉汤,同州北山汤,河南陆浑汤,汝州广成汤,皆知名之汤也。并能愈疾
博物志云:水源有石硫磺,其泉则温
天下山泉,由土石滋润蓄而成泉耳。如硫磺煎铄,久久理当焦竭。汤之处皆不出硫磺,有硫磺之所不闻有汤,事可明矣
孟州也有温泉,舆地纪胜孟州景物:温泉,在州城北,夏凉冬温
唐代中州地区产马、驴、牛、羊、猪等动物。旧唐书卷58唐俭传:后从幸洛阳苑射猛兽,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四发,殪四豕,有雄彘突及马镫,俭投马博之,太宗拔剑断豕
汝州湖泽众多,此地多养马。旧唐书卷145吴少阳传:汝南多广野大泽,得豢马畜又屡以牧马来献,诏因善之
4.食用或杂用虢州的梨
许州颍川郡土贡:柿
濮州濮阳郡土贡:丝枣
滑、河南府的酸枣人
陕州、光州、义阳郡的茶。茶经云:山南以陕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蕲州、黄州又下。浙江以胡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茶树适宜于雨林带地方,故偏北之关、陇、晋、冀,均不产
颍州汝阴郡土贡:糟白鱼
孟州土贡:黄鱼_
卫州汲郡土贡:胡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汝阳县有众多湖泊,南湖,在府城南。周十余顷,长堤亘其前。有西湖,在城西南。城东北又有三角湖,中多菱芡,俗谓之菱角湖。城北十里有十家湖,水产鱼莲,旱种_稻,居民赖之
想之唐代亦是如此。该书还记汝阳县有鹅鸭池,在城北,汝水之曲也。李_夜袭蔡州,击鹅鸭池以乱军声。一名悬瓠池。栗渚,在城西南。汝水之湾有地数顷,树栗其中,谓之栗洲。旁有溪曰锦绣溪
西平县周家泊,县北二十五里。县以北诸水汇流于此,水多则鱼,涸则多苇,民赖其利
镇平县柳泉,在县东遮山北。广五丈余,溉田甚溥。又青龙泉,在县之竹园保,引流溉田为民利。菱花池,在县西南。俗名天池,广五丈余,有菱芡蒲鱼之利
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孟州有蓄鱼池:在州城内,旧贡黄鱼_出此
陕、虢、许、汝产盐。旧唐书卷48食货上记载:元和六年,度支卢坦奏:河中两池颗盐,敕文只许于京畿、凤翔、陕、虢、河中泽潞、河南许汝等十五州界内粜货。比来因循,兼越兴、凤、文、成等六州。臣移牒勘责,得山南西道观察使报,其果、阆两州盐,本土户人及巴南诸郡市籴,又供当军士马,尚有悬欠,若兼数州,自然阙绝。又得兴元府诸耆老状申诉。臣今商量,河中盐请放入六州界粜货
足证陕、虢、许、汝等州有盐
5.文具虢州贡瓦砚。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石墨山,在县西南三里。山石如墨,可以写字
内乡县有墨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墨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石尽墨,亦名石黑山
该书记金门山所产竹子可以制作笙管
金门山在县西六十里。九州要记:金门之竹,可为笙管
一名律管山。
珉的意思
息县被称为?天下第一县?的原因主要是:息县距今已有2700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是我国从置县以来,唯一一个从未改过名字的县,同时还是?息?姓的发源地。关于?息县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县?的具体回答,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和了解。
关于息县的介绍1、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信阳市管辖,也叫做息州,一共下辖3个街道、6个镇以及12个乡。
2、息县于楚国置县,名为?息县?,县名至今未改,于是被称为?中华第一县?。
3、息县的总面积约为1900平方千米,地处淮河上游,地跨淮河南北,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
4、息县是息姓、赖姓、白姓的主要发祥地和起源地,并且境内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
息县的特产有:息县珉玉、息县香稻丸、朱家鸡块、面炕鸡、油酥馍、包信大饼等等。
旁唐的词语旁唐的词语是什么
珉字的基本意思:其本意为似玉的美石。
珉字的拼音:mín,两拼音节,前鼻音,由声母m和韵母in(第二声)组成。
珉字的部首为王,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
珉字的笔顺:横、横、竖、提、横折、横、竖提、横、斜钩,笔画不多共9画。该字是常用汉字,具体的笔画笔顺如下图所示:
珉字的组词:珉玉、琳珉、瑜珉、贞珉、白珉、珉石、丰珉、幽珉、珉瑶、珉玒、翠珉、燕珉、珉珣、琼珉、珉采、刻珉、青珉、珉简、瑰珉、珉砌、珉砆、珉陛、珉佩等等。
珉怎么读音
旁唐的词语有:刻画唐突,唐虞之治,耳旁风。
旁唐的词语有:荒唐无稽,冯唐已老,荒唐不经。2:拼音是、pángtáng。3:注音是、ㄆㄤ_ㄊㄤ_。4:结构是、旁(上下结构)唐(半包围结构)。
旁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彩纹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_玢豳文磷。"颜师古注:"旁唐_文石也。'唐'字本作'砀'。言珉玉及石并玢豳也。"一说磅礴_广大。
二、引证解释
⒈彩纹石。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玢豳文磷。”颜师古注:“旁唐,文石也。‘唐’字本作‘_’。言珉玉及石并玢豳也。”一说磅礴,广大。《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珉玉旁唐。”李善注引郭璞曰:“旁唐,言磐礴也。”
三、网络解释
旁唐旁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ngtáng,是指彩纹石。
关于旁唐的诗句
_玉旁唐
关于旁唐的成语
唐虞之治求马唐肆唐哉皇哉荒唐无稽唐突西施刻画唐突冯唐头白唐临晋帖唐突西子冯唐已老
点此查看
燕赵文化·资源、物候和农工商业·农业物产
燕赵文化·资源、物候和农工商业·农业物产
(1) 粮食作物。燕赵区域的农业生产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磁山和裴李岗文化遗址来看,粮食生产已有七千年之久。目前燕赵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水稻、薯类(甘薯和马铃薯)等。1985年河北省的农耕播种面积共有9739万亩,粮食总产量3933亿斤,平均亩产404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为709市斤,由缺粮省变为自给自足的省份,结束了历史上南粮北调的局面。
小麦是目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整个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以上。自1957年以来一直居第二位,近年来已跃居第一位,成为最主要的细粮作物。目前河北省种植的小麦百分之九十九是冬小麦,在长城以南各地广泛分布,其中冀中、冀南的石家庄、保定、刑台、邯郸地区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水土条件好,农耕历史悠久,是小麦的高产区。冀东低平原地区耕地较多,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小麦种植有很大潜力,但由于旱涝盐碱灾害难以控制,目前生产还不稳定。
玉米自1957年以来多数年份均居第一位,近年来让给小麦,居第二位,是河北省的主要杂粮作物。目前玉米的播种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产量占整个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玉米的适应性强,在各个地区都有种植,最为集中的是冀东的唐山、冀中的保定和石家庄、冀南的邯郸,其次是邢台和廊坊地区。高粱的耕种比例不大,目前主要在低洼易涝的沧州、衡水等地区耕种。但高粱是耐瘠薄、耐旱涝、耐盐碱作物,秸杆还可利用作饲料、燃料以及副业和建筑材料,鉴于目前的土壤气候条件宜于推广。谷子的种植比例也小,目前主要在冀南的邯郸、邢台以及太行山区、沿海地区耕种,其特点是适应性强,耐干旱,储藏时间长,营养丰富。其他粮食作物,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山区,水稻分布在灌溉条件好的中东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大豆分布在冀东的唐山和沧州等地区。
(2) 农副作物。目前河北省的农副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麻类、甜菜和烟草五大类,1985年,棉花的播种面积占整个农副作物的505%,油料的播种面积占446%,居于优势地位。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特别是石家庄及其以南的邢台和邯郸,呈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向。1985年河北省棉花总播种面积为12574万亩,总产量为126亿斤。其中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地区的播种面积为71893万亩,占全省的564%,棉花总产量为73943万斤,占全省的588%。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多年来均占全省的50%左右,被称为“冀南棉海”。近年来沧州和衡水的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增加,合计占全省棉田面积的327%,总产量的266%。
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胡麻、芝麻和油菜,其中以花生最为重要,是目前河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1985年它的播种面积为49735万亩,占整个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442%,产量为116022万斤,占油料总产量的667%。它的一般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占全国花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10%。花生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因此在平原地区以及丘陵地带都适宜种植。比较集中的分布地区是冀东和冀中南的保定、唐山、秦皇岛、石家庄、邢台和邯郸地区。其中尤以保定和唐山地区最多,分别占全省花生播种面积的167%和299%,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136%和364%。芝麻喜温热、耐旱而易涝,主要在保定、沧州、衡水等地区种植。麻类中的黄红麻主要在唐山、秦皇岛、廊坊地区种植,青麻主要在平原中部和东部的低洼地区种植。甜菜主要集中在唐山。烟草喜光、喜温、喜肥而易涝,因此主要在平原中南部种植,以石家庄地区播种最多,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烟草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3) 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燕赵区域曾经有过森林密布、水泽丰沛、鸟兽成群的景象。在大陆泽南面的巨鹿郡的得名,据汉代颜师古《汉书注》引应劭说,“鹿”通“麓”,为“林之大者”,说明当地曾有大面积的森林。后赵石勒重修邺城时,适逢洪水暴发,自太行山上冲下大树千百万根。那时不仅燕山、太行山上有森林,而且平原腹地也有森林。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战争破坏,到1949年时河北省仅有林地82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338%,成为森林资源极为缺乏的省区。从1978年到1983年,河北省累积造林面积1860多万亩,但是仍有2863万亩的宜林面积需要栽种。目前河北省的林地主要分布在承德、张家口、保定和石家庄地区的山地和丘陵上。这种林木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果木林五类。用材林的树种有华北落叶松、冷杉、油松、樟子松、侧柏、杨树、柳树、栎树、桦树、榆树、槭树、楸树、椿树等一百多种,其中云杉、落叶松、青檀、水曲柳、椴树、国槐、银杏、泡桐的经济价值很高。果树包括栽培的和野生的在内也有一百多种,水果中以苹果、鸭梨最多,干果以板栗、核桃、柿子、红枣最多。着名的特产果品有昌黎苹果、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元氏大红袍柿子、卢龙露仁核桃、迁西猪腰栗子、沧州金丝小枣、阜平大枣等。
河北省的牲畜中大牲畜牛、马、驴、骡占173%,小牲畜猪、羊占827%。牛是主要的农役畜,饲养比较普遍,但以冀北山区的牧养条件最好。1985年河北省牛的总数为1551万头。马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张北地区,占全省马匹总数的21%,“张北马”是着名的优良品种。其次为唐山和沧州,占全省总数的10%。1985年河北省马的总数为719万匹。驴是河北省重要的大牧畜,投资少,易喂养,可驮运和耕作,适应性强,近年来发展很快。驴的分布以保定最多,占全省驴总数的16%以上,其次为邢台、沧州、衡水和邯郸地区。“渤海驴”、“太行驴”是着名的优良品种。1985年河北省驴的总数为1426万头。骡和羊的总数1985年分别为769和7211万只,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张家口等地区。猪在平原地区广泛分布,1985年河北省猪的总数为14214万头。
水产品中,淡水水产以鱼类为主,1985年占河北省淡水产品总产量的935%,其余为虾蟹,占65%。主要分布在唐山、保定、衡水、石家庄等地区。海洋水产由于海岸线长,海水水域宽广,十分丰富,1985年河北省海洋水产的产量占全部水产品产量的85%以上,居绝对优势。其种类共有160多种,包括鱼类中的小黄鱼、鲅鱼、带鱼、偏口鱼、磁鱼、比目鱼、铜罗鱼、鲈鱼、鲳鱼、河豚鱼,虾类中的对虾、毛虾、琵琶虾,蟹类中的梭子蟹,贝类中的毛蚶、文蛤、青蛤、红螺,藻类中的海带、马尾藻、石花菜,以及软体的海参、海蜇、乌贼鱼等等。这些海水产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唐山市乐亭、滦南、丰南三县,沧州地区的黄骅、海兴二县,秦皇岛市及其所属的抚宁、昌黎二县。唐山三县水产以虾蟹为主,沧州二县水产以鱼类为主,产量均占河北省海水产品总量的40%以上。
自贡的物产???该如何介绍???急需!!!
自贡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符合各种化学元素的盐类、天然气、煤、水能资源、石灰石、陶土等,最丰富的资源是岩盐。
还有化石类资源:硅化木化石,恐龙化石,桫椤(最原始蕨类植物活化石)
食品类:茶叶(龙都香茗),牛肉(火边子牛肉),香辣酱,晒醋等。
工艺品类:龚扇,剪纸,扎染等。
自贡境内有良好的自然气候,以及地形地名使自贡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自贡境内现有耕地面积218万亩,分有菜、果、桑、茶园地十多万亩,森林六十多万亩,境内有发展种植业的条件,主要栽培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茶、果、油、麻、菜、桑等,荣县、富顺均为全国上亿斤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耕耘生产基地县,荣县市全国速生丰产林和木本油料基地县之一;富顺县是全国黄红麻生产基地县。物资丰富、种类繁多,自贡境内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饲养种类有猪、牛、羊、鸡、鸭、鹅、兔等70多个种类。荣县、富顺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富顺县还是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
自贡小三绝—龚扇、剪纸与扎染开花白糕、天车牌香辣酱、扎染、太湖井晒醋、自贡红橘、自贡毛牛肉、自贡方便食品调料、荣县嫦酒、剪纸、龚扇、燕窝丝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
一、关于河南的文化,历史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 汤淑君(河南博物院) -------------------------------------------------------------------------------- 编者按: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鉴 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重大。在此我们选登了部分汤淑君从专家的角度对河南历史的探讨。
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我 们也对汤淑君表示感谢。 河南是个文物大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河南境内已明确的各类文物点有28168处,每个乡镇都有分部。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96处之多,在全国各省市中占居第二位。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14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
特别是河南人文荟萃,造就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象黄帝、伏羲、老子、李白、杜甫、李商隐、岳飞这些名人志士都在河南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留下的大量的遗迹遗物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鉴史、可以育人,可以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但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为河南经济建设服务,并运用文物来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河南形象,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南。本文拟谈几点看法。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再认识 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见了故物,如见其人",说明了实物表现的历史、文化与感情,是文字的记载不能代替的。
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流传下来的,一些是有形的,一些是无形的,它们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一种精神,可激励人、感染人。我们今天抢救保护文物,是为了服务于人,以达到"观今鉴古"、"古为今用"的现实目的。
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张衡的地动仪、杜诗的水排、张仲景的方剂法、李诫的《营造法式》等,对今仍有借鉴的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已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中各族人民的共同旗帜。也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抵御外来的侵略,还是在和平年代中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爱国主义等思想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不仅昭示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的事实。而且还展现了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好河山,无数英雄儿女英勇捐躯捍卫疆土的可歌可泣的史实。
这面旗帜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使我们的国家永远自强、自力。如民族英雄岳飞,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民族英雄中的一员,是南宋王朝最杰出的一名爱国将领。
从开始从军,到三十九岁被害身亡,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抗金的斗争中。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都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上进的民族精神。
汤阴县岳飞纪念馆,每年都接待大量的游人,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他们在介绍展示名人的同时,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文物,配备辅助陈列,通过文字、来丰富内容,使前来参观学习的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经过潜移默化,使祖国、民族的观念不断得以加强。
特别是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逐渐加深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坚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在其他地方体会不到的,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现岳飞纪念馆与当地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联系,被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命名为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文明的窗口,发挥着教育人民、启发人民爱国思想的作用。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传说时代,他是人,也是神。直到今天,黄帝的伟大业绩,仍斑斑可见,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他开创的宏伟业绩彪炳青史。千百年来对黄帝的奉祀不断,在今河南新郑、新密、灵宝等地留有黄帝时期大量的遗迹、遗物。
因此,黄帝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祭祀黄帝,就是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祖国统一"的原则为主旨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新郑、新密、灵宝等地,相传农历二月初九为黄帝诞辰,每到此时,不仅附近的群众自发举行祭祀活动,远自山西、陕西、湖北等地游客也络绎不绝。并有来自海外寻根问祖、缅怀圣德、领略黄帝文化精髓的。
它不仅促进了对外文化的交流,使我们的文物古迹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风采,而且更能吸引大批的外国人来华参观游览。为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对河南省的了解,促进。
二、文化资源包括什么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我们耳熟能详;孕育出的名人和大家——李耳、庄子、商鞅、张衡、张仲景、韩愈、岳飞等,一个个英名赫赫、如雷贯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和安阳……这是河南的“古代文明”,正所谓“一部河南文明史,半部中国文明史”。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灿烂的文化需要发展、需要传承创新。
为此,河南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三、请介绍河南人文,地理,资源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着称。对于广大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 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着名旅游景观。省会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古都,现在都有新的景点出现。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启用的,不仅馆藏丰富,而且建筑宏伟独特,许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周围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再现,旅游者置身其间,能够一览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 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济源王屋山、鲁山石人山、林州林虑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几年陆续开辟、推出的新乡八里沟、嵩县白云山、焦作青龙峡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二十多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河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6300多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913亿元。目前,河南省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关林、白马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21个国家AAAA级景区。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和台北。郑州新郑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内陆地区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为国际机场。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
四、请介绍河南人文,地理,资源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着称。
对于广大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 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
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南阳、商丘、浚县等。
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着名旅游景观。省会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古都,现在都有新的景点出现。
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启用的,不仅馆藏丰富,而且建筑宏伟独特,许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周围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再现,旅游者置身其间,能够一览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
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 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
"郑州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济源王屋山、鲁山石人山、林州林虑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几年陆续开辟、推出的新乡八里沟、嵩县白云山、焦作青龙峡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二十多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河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6300多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913亿元。目前,河南省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关林、白马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21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和台北。
郑州新郑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内陆地区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为国际机场。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
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
五、河南有哪些旅游资源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1、南召猿人 :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 :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 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 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
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 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
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11、白马寺: 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龙门石窟 12、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
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 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
少林的积极入 少林寺 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 林也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也因此广播四方并在实战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少林的与时俱进、开放和积极入世,使它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后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无限。
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将互联网、营销学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
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
这里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北宋时称应天府)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北宋着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求学于此,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17、登封观星台: 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今天,我们国家正。
六、河南自然资源有哪些土地资源: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咱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矿产资源: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其中,钼、蓝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铸型用砂岩、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镁、钨、铼、镓、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铝土矿、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锂、铯、电石用灰岩、岩棉用玄武岩、玉石居第5位。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水资源:河南横跨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目前,全省已修建水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旅游资源: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响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寺、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于“唐代中州物产资源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