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联中的哪一句(如何对春联?)
-
对春联中的哪一句
网上有关“对春联中的哪一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对春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是《对春联》中的句子: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李渔《笠翁对韵·一东》
注意事项: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对联的规律,分词等于字,尾字不同。音调和谐分明。词性又称相对词性,是指上下词性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应相同;春联的新意就在于要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气息,尤其是春联。
在对联的平调方面,可以从调性上加以区分,其中平调和扬平调是平调,起伏是可口可乐的调性,旧调词也是可口可乐的调性。在调性与调式的协调上有两点:一是上下线对应的字,一般要求字对字,字对字。也就是说,平对斜,斜,但这个要求不是绝对的。
如何对春联?
上联:欢声笑语辞旧岁
下联:载歌载舞贺新年
我这有几个春联:
1、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横批:辞旧迎新
2、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3、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
4、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5、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过年对春联,请各位高手赐招,我出的三个上联,请出三个下联
身体健康年年好是上联,上联贴在右手边,事业有成步步高是下联,下联贴在走手边。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一二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
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春联的赏析是怎么样的?
1)
民生向上,民心向善,万民共享和谐盛世。
国运至盛,国势至强,举国同欢幸福家园。
2)
天地人,和谐共处。
日月星,交相辉映。
3)
圣火燃情,祥云追梦。
福娃贺喜,奥运连心。
五十对春联,并对此赏析。
对春联的赏析是如下:
1、门迎四海千重福;户纳乾坤万里财。
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主人用这副春联,希望能迎到四海很多的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2、东成西就四季来财家兴旺;南和北顺八方进宝福满堂。
这是一副生意人家的对联。表达了主人在新一年的心愿,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做生意能够东成西就,南和北顺。和气生财嘛,做每一宗商品交易都能成功,顺顺利利,就手,生财。生意兴旺了,自然钱财到手,福禄进门,家业兴隆。
3、东风送暖文明第宅春常在;千祥云集琴瑟人家庆有余。
春天来了,暖暖的东风频频吹来,给我文明富裕之家庭送来春的气息,文明之家春天常驻。东风隐喻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国富民强。千万种吉祥之彩云聚集的爱好音乐的人家,琴瑟和声,社会和谐歌升平,吉祥人家用美好的音乐来庆祝年年丰衣足食,富足有余。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4、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新岁不更龙气象;春风已振马精神。
赏析:此联紧扣蛇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生肖,上联说虽然已经过了龙年进入蛇年,但新岁里依然不改龙腾四海、龙跃九霄的轩昂气象;下联说现在虽然才进入蛇年的新春,但已提早一年振奋起马年的精神,就是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昂扬奋进的精神。
1.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2.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3.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4.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5.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6.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7.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8.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9.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0.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11.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12.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13.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4.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15.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6.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17.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18.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9.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20.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21.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22.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23.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24.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5.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26.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27.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28.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29.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30.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
丑去寅来千里锦,牛奔虎啸九州春
春风浩荡神州绿,虎气升腾岳麓雄
春风着意随人愿,虎气生威壮国魂
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节乍闻春有喜,虎年乐见虎生风
春晓寅回人起舞,岁祯虎啸物昭苏
憨厚忠诚牛品德,高昂奋勇虎精神
虎步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鸿图
虎年赢得春风意,喜讯唤来燕子情
虎气顿生年属虎,春风常驻户迎春
虎气频催翻旧景,春风浩荡著新篇
虎添双翼前程远,国展宏图事业新
虎啸大山山献宝,龙腾祖国国扬威
虎啸青山千里锦,风拂绿柳万家春
虎啸一声山海动,龙腾三界吉祥来
虎跃龙腾生紫气,风调雨顺兆丰年
虎跃龙腾兴骏业,莺歌燕舞羡鹏程
虎跃神州千业旺,春临盛世万民欢
花事才逢花好日,虎年更有虎威风
黄牛虽去精神在,猛虎初来气象新
江山秀丽春增色,事业辉煌虎更威
江山一统腾龙日,岁月三春入虎年
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敛福来
金牛辞岁寒风尽,白虎迎春喜气来
金牛辞岁千仓满,玉虎迎春百业兴
金牛奋蹄奔大道,乳虎添翼舞新春
金牛奋蹄开锦绣,乳虎添翼会风云
金牛送旧千家乐,玉虎迎新万户欢
门庭虎踞平安岁,柳浪莺歌锦绣春
门浴春风梅吐艳,户生虎气鸟争鸣
年逢寅虎群情奋,岁别丑牛大地春
牛肥马壮丰收岁,虎跃龙腾大有年
牛肥马壮家家富,虎跃龙腾处处春
牛奋千程荣盛世,虎驮五福贺新春
牛奋四蹄开锦绣,虎添双翼会风云
牛耕绿野千仓满,虎啸青山万木荣
牛耕沃野扬长去,虎啸群山大步来
乾元启运三阳泰,斗丙回寅万户春
人逢盛世精神壮,虎跃奇峰气势雄
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岁承欢幸福春
人入虎年鼓虎劲,门添春色发春辉
人添志气虎添翼,雪舞丰年燕舞春
人效黄牛心自贵,岁朝寅虎劲更高
山明水秀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月新
四海龙腾抒壮志,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海三江春气息,千家万户虎精神
四海笙歌迎虎岁,九州英杰跃鹏程
新年捷报虎添翼,大路朝阳马奋蹄
兴伟业仍须牛劲,展宏图更壮虎威
一代英豪生虎气,三春杨柳动莺歌
英雄时代英雄业,龙虎精神龙虎年
莺歌燕舞新春日,虎跃龙腾大治年
迎春节莺歌遍地,兴中华虎劲冲天
宅后青山金虎踞,门前绿水玉龙盘
谁有马志明《对春联》台词?12万分感谢!
少马先生我 我没找到 找到了一个马老的 您看成不
对春联
作者:马三立、赵佩如
马:作一个相声演员可不容易——首先说口齿要清晰、嗓音得好。
赵:脑筋啊还得快。
马:对,另外呀,还得有文化。当然了,相声演员不必有太高的文化。
赵:我们说相声的也没有多高的文化呀。
马:可是也需要多认识几个字。有好处,你就不错呀,你的学问就不小啊!
赵:嗨,我有什么学问啊。差的远呐。
马:哎——客气、客气,他们所有这些个相声演员当中,赵佩茹,高。
赵:嗨——高什么呀?您别捧我了。
马:哎——不是捧,在所有说相声的人里面,他们谁也比不了您。
赵:您知道。
马:当然啦,比我那还差点儿。
赵:不、不、不,您先等会儿吧——你是捧我呀是捧你自己呀?!——相声演员里我的学问最高,可比他还差点儿,这么说你比我们全高了?
马:其实高也高不到哪儿去,也就高那么一点儿。
赵:从哪儿看出来高呢?再者说了有学问没学问得别人说呀,有自己说的么?
马:哎——认‘ZHER’多、知道‘SIR’多。
赵:知道还‘SIR’多?
马:你到天津你打听打听——我们这名写家“华、马、严、赵”,你打听打听……
赵:你先等会儿,你说天津谁?谁?
马:你不懂啊,我们——“华、马、严、赵”,写字儿的
赵:我不懂?我要是几岁的小孩你能把我唬住了,没经过、家大人也没告诉过,我在天津住几十年了我不知道?天津的四大名写家,华、孟、严、赵——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这里哪儿有你呀?
马:我就说华、孟、严、赵啊。
赵:刚才你不是说华、马、严、赵吗?
马:我我说错了,说错了还新鲜?是华华、孟、严、赵啊。华、孟、严、赵、马——后续的我,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甘绵阳、杜小岑、刘道元这都是名写家马三立我们这些位都是名写家。
赵:您说那老几位我都知道,就您这马三立我没听说过。
马:没听说过?你是没见过我写的字儿啊,我那会儿写字儿我学华世魁华老,他那个叫什么——颜体儿啊知道他的字么?
赵:知道啊——劝业场那块匾那不就华世魁写的么。
马:对呀,那叫颜体么,我照那个练呐我有那什么呀,那什么呀就那玩意
赵:你有什么呀?你有贴饽饽呀是怎么着?
马:就就是那个白底儿黑字的那个那这么厚的一本儿折子啊
赵:那叫折子吗?他连帖都不懂!
马:我说帖我怕你不懂,有帖。我那会儿写字我净学学张伯扬
赵:谁?!
马:张伯扬啊!
赵:张伯扬?那你就不如学石慧茹了,石慧茹那艺术多好啊?
马:我学石慧茹干吗?
赵:唱单弦啊。
马:我唱单弦干吗?我是说写字——学张伯扬。
赵:张伯扬会写字吗?
马:少见多怪么,你根本没见过他老人家写的字么——北京琉璃厂,两边那字号挂的匾差不多全是张伯扬写的。
赵:对吗?你看清楚了再说——写琉璃厂那些个匾的那叫张伯英——前清的八顾,名写家张伯英。
马:张伯英?我记得有个张伯扬来着?
赵:张伯扬唱单弦的。
马:噢——对、对、对,张伯英,我跟他学呀,我要叩他么
赵:我不懂什么叫叩他啊?
马:叩头嘛,叩头拜师嘛!
赵:你就说你拜他不就完了吗,还叩他?学这么一嘴炉灰渣子。
马:就是叩头嘛,拜师嘛,人家也看得起咱、愿意教咱——咱说膀的立的啊
赵:你这什么词汇啊?膀的立的?大伙您听听,哪个有学问的一张嘴膀的立的?
马:我跟你转文干吗?我跟你转文你听的懂吗?这可不就大白话么。我们写字的时候得得这样,胳膊肘不能粘桌子,这叫悬肘你懂吗?
赵:哪只手?这只手,右手知道不知道?他连哪只手写字都不知道。
马:我这只手也行,俩手都行。
赵:我还没听说过俩手写字的呢。
马:哎,我就行啊——“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太后老佛爷十分宠爱,封为御儿干殿下,加封九千岁之职”
赵:你说的这是刘瑾啊。
马:对呀,我们就是要学他老人家,他是我们上辈,我们老祖先。
赵:你怎么滥认祖先这不没有的事吗?你不姓马、你不马大学问吗?刘瑾姓刘啊,怎么会是你的祖先呐?你们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
马:你少理我,少理我!打这儿你别理我,我告你说你赵佩如你算完了,你哪点儿都好你冲这点儿你就完了——不尊重老前辈。
赵:你算哪门子的老前辈呀?
马:我没见过你这么当面耍笑的——“你呀、你呀?”,我给人写字那会儿人家甭提多客气了——“哟嗬,您来啦?请坐!”那么多人都站着呢单给我找一座,“请坐,快、快,倒茶给对碗热的”
赵:还对碗热的?真够渴的。
马:“端面去!”
赵:您瞧这吃喝吧——端面去?当初请华士魁写字的时候没一个端面的啊!人家都是酒席,到他这儿一碗单勾卤全打发了。
马:我不在乎那碗面,我主要在乎人这心——“端面、端面!快,给包蒜”大个的、整头的紫皮儿蒜随便吃、不限制!
赵:嗬——您瞧您这口儿,包蒜弄一嘴蒜气哄哄的?这什么写字的呀?
马:你甭管吃什么啦,就说我给人买卖家开张写的那副对联,好——北京,四九城轰动啦——“了不得啦!马大学问呐,这词儿写的可太好啦!哗——!”
赵:您那是什么词儿啊这么轰动?那一定是出奇了?
马:买卖家开张啊——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
赵:好、好、好——下联是“财源茂盛达三江”吧?
马:哎?我写这对子的时候你看见了?
赵:我多咱看见了?
马:没看见你怎么把我的词儿记住了?
赵:你的词儿?你别不害臊了!打你母亲还没结婚就有这对子了!你的词儿?
马:好!好!你你有本事你别走,你等着、你等着
赵:怎么着,找人打架?
马:你就在这儿,你随便出个上联我马上能给你接下联!
赵:你懂什么叫对子么?
马:我当然懂了我干吗的呀,对子嘛——这边五个、那边也五个,这边十个、那边也十个,这边五十、那边也五十,这边五百、那边也五百
赵:我还没听说过一边五百的对子呢——没那么高的房顶你往哪儿挂呀?它对字对字嘛,废话,一边五个、一边七个那叫什么玩意儿啊?得对字你知道么?
马:我当然知道了,对字吗,这你难不倒我,我懂啊,我干这个的。
赵:比如说我们上联有个上,你对什么?
马:下呀!这嗤上对下么,这还用问么,死归对儿啊——上对下么,前对后、高对低、左对右、老对少、文对武啊,你呀不行。
赵:我上联有个天?
马:地呀!你考我,嗤!天对地呀!这还用说吗——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赵:得、得、得,您瞧哪有有学问的人这模样啊?
马:讲义、讲义!
赵:甭讲义,我上联有个言?
马:盐啊?我给你对醋,盐要对酱那算砸了,盐——咸了、酱也是咸的。盐我这儿对醋,油盐酱醋,五味调和。
赵:我上联有个好?
马:好——歹呀,好要对坏那算栽了,歹,好歹贤愚,这是一个成(Ceng)语。
赵:成语!我上联有个事。
马:仕?我给你对炮,你那儿支仕,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
赵:好么又下上了,我这五个字连起来就是“上天言好事”。
马: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王龛,我四岁就会,俗套子活。
赵:什么你四岁就会呀?你对回宫降吉祥了吗?我说上你对的什么?
马:下。
赵:天?
马:地。
赵:言?
马:醋。
赵:好?
马:歹。
赵:事?
马:炮。
赵:上天言好事?你那个呢?
马:下——地——醋——歹——炮。
赵:你让大伙听听这叫什么玩意儿?
马:下地的时候那醋把炮逮着了,逮它么。
赵:不象话!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马:不象话呀,就这个、就这个,这怨你、这怨你你知道么,你这叫发坏,成心往外掏坏,上天言好事你不一块说,你一字一字地往外蹦,你跟我这儿破闷儿玩儿,弄一下地醋歹炮这赖谁呀?这得赖你,你这叫蔫损坏!各位,马大学问这就算栽了么?不是——纯粹是你蔫损坏!别这样,咱们之间别过这个,咱跟咱甭来这个,学点儿好,学点儿好的,哎——学唱戏罗倌别学泼皮烂人嫌。
赵:行、行,算你有理,那我可说上联了。
马:你随便说,只要你能说出来我就能给你对下句,我要没词儿了、我说不上来了我给你一毛钱。
赵:我要你一毛钱干吗?那我可说上句了?
马:你敞开了说,你照一百个字儿说!
赵:一百个字儿?我没那么长的气儿。你老觉得字多就难,不对,字越少越难说——你听这个,俩字儿——羊肉。
马:完啦,嗤!萝卜。
赵:我这可有讲究,羊肉它是个吃物。
马:萝卜也是吃的呀——羊肉熬萝卜多好啊。
赵:哦——你再听这个——胡琴。
马:萝卜(锣钹)。
赵:你这可不象话——胡琴是个乐器。
马:锣钹呀——敲的那锣、打的那钹。
赵:哦——你再对——绸缎。
马:萝卜(罗布)。
赵:绸缎是布匹。
马:是啊,罗布呀,纱罗洋纺、尼龙布匹呀。
赵:岳飞。
马:萝卜(罗布)。
赵:你这不象话,岳飞你也对萝卜?岳飞是个英雄。
马:罗布啊——《木莲僧救母》,木莲僧是谁呀?
赵:傅罗布
马:噫!着啊——忠臣配孝子!
赵:你嘀咕什么呀?再听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
马:这怎么回事儿?
赵:就为躲你那萝卜,我要是六个字你来仨萝卜就算对付了,我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字,你横不能来仨个半萝卜吧?
马:一二三四五六七呀——萝卜快了不洗泥!
赵: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马:没有一个字俩字的最少仨字儿。
赵:好,我说一个仨字儿的——马牙枣。
马:羊角葱。
赵:我这马牙枣可是吃的。
马:羊角葱也是啊!
赵:能对的上吗?
马:太能了,你瞧啊马牙、羊角,枣、葱——马牙枣八月的、羊角葱二月的,马牙枣秋天的、羊角葱春天的,马牙枣树上的、羊角葱地上的,马牙枣红的、羊角葱绿的,马牙枣甜的、羊角葱辣的,马牙枣
赵:你怎么那么贫啊?碎嘴子!告你我这可还能加字——马吃马牙枣,马牙枣熟了掉在地上让马给吃了。
马:羊啃羊角葱。羊角葱在地上长着让羊给啃了。怎么样?
赵:哦——!好!
马:嘿嘿——“虽不中,而不远矣,不知未矣”
赵:慢点晃,晃多了它可泻黄啊。你听这个——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马:怎么意思?到底往哪儿飞呀?
赵:这不是胡说,北雁南飞——北边的大雁朝南边飞,翅膀朝哪边?东西,它不可能不动啊,飞的时候是上下飞的,所以叫——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马:听我的,下联有了、下联有了、下联有了。
赵:有了你倒是说呀!
马:——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赵:哦——上下?
马:高低。
赵:高低?
马:上下,嘿嘿——“虽不中”
赵:“而不远矣。”
马:哦?这个也泻了?
赵:嗨——!你再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马:改大白话啦,不象话。没劲。
赵:没劲呀?你别看它话白这里可有学问——小老鼠,有这么大的老鼠叫什么?
马:叫老鼠。
赵:有这么小的呢?
马:它也叫老鼠。
赵:它老么?
马:它不老。
赵:它叫什么?
马:它叫老鼠。
赵:你能叫它少鼠么?
马:不能。
赵:有在锅里炒着吃的凉粉它叫什么?
马:它也叫凉粉。
赵:它凉么?
马:它不凉。
赵:它不凉它叫什么?
马:它叫凉粉。
赵:对呀——所以这就叫“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马:听我的——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赵:你这又怎么讲呢?
马:短长虫——有这么长的长虫你叫它什么?
赵:长虫。
马:有这么短的长虫你叫它什么?
赵:三寸长的那也叫长虫。
马:它长么?
赵:它不长。
马:不长它叫什么?
赵:它叫长虫。
马:矮高梁——有一人多高的高粱叫什么?
赵:叫高粱。
马:有刚发芽的高粱你叫它什么?
赵:也叫高粱。
马:它高么?
赵:它不高。
马:它叫什么?
赵:它叫高粱。
马:对呀——这就是“短长虫缠绕矮高粱”,上联是有小有老、有凉有热,下联是有短有长、有矮有高,嘿嘿——“虽不中"
赵:你一会儿不晃你难受是不是!这回我再说一个字多的,听着啊——说"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马:又改绕口令啦?
赵:谁说这是绕口令啊,我这上联有讲——话说孔圣人周游列国,有这么一天啊走到一片荒野里,突然天降大雨,没有地方躲呀,可巧路边啊有棵老树,圣人啊就藏在树窟窿里——这叫"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呢——树窟窿里有了孔圣人了,这不是"窟窿孔"么;"孔出窟窿"——雨停了,圣人出来了,所以叫"孔出窟窿","窟窿空”呢——圣人出来了,树窟窿空了,所以就是"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马:哎-哎-哎!缓气呀!好么,差点儿憋死!听我的——“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卜卜卜、滋滋滋”
赵:你这儿发疟子啊?!不象话!
马:怎么不象话啊?
赵:字数对不上,不是缺一个就是多俩?
马:不可能,你那多少字儿?
赵:你数啊——"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十八个字儿。
马:你瞧我这个,它要是十七个、或者是十九个字儿,那叫什么玩意——“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噗噗噗、滋滋滋”
赵:也是十八个字儿,可怎么讲呢?
马:你听着啊——想当初啊,就在这个去年夏天
赵:你这叫什么话?去年夏天怎么叫想当初啊?
马:我听人家讲什么事儿都爱说想当初啊?
赵:人家那说的是古时候的事儿,你这个去年夏天那不叫想当初。
马:就是去年夏天的事,在我们的院子里呀苍蝇、蚊子、跳蚤、蛾子、小咬、知了、马蜂啊、呱呱枣儿啊、燕么虎啊、屎壳郎啊满院子这么一通乱飞
赵:好么!
马:"日吧嗒"——一只屎壳郎啊撞我们家纱窗上了,日——吧嗒;"哐"--我一害怕把茶杯淬了,哐——"哗啦"——把沙锅砸了--哗啦;"扑通通"——我解炕上掉地下了--扑通通,"哎哟哟"——硌着我腰了--哎哟哟,"噗噗噗"——我摔出仨屁来,"滋滋滋"——崩死仨耗子。
赵:你别挨骂了!
对对联春夏对秋冬下一句是什么?
上句:朝昏从晓暮
下句:春夏对秋冬
上句:东西交南北
下句:春夏对秋冬
对联格律要素
“对联”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比拟的。“对”,有对称、对比、对立、对等、对偶、对仗、对流等重要意义;“联”,也有联合、联系、联袂、联盟、联结、联想、联缀、联通等多种涵义。
对联的特征:对——词语对仗;联——声律协调。对联也就是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对”、“联”两个字放在一起,本身就建立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
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我们把这六项称作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的六要素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字句对等、形对意联,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
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下面我们对六要素进行简单的解析
1、字句对等: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楹联分为单句联、双句联、多句联,字数、句数均无限制,所谓“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然而,不管短则几字、十几字,长或逾百上千,关键是要上下一致,这是构成楹联的起码条件。可以这样说,两段字句相等的文字不一定是对联,但两段字句不等的文字一定不是对联。字数相等是对联格律的基础之基础。一副对联,原则上讲,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为一字,则称一言联,各为四字称四言联,各为五字称五言联,以此类推。
出句:冷月空阶秋一地杏花雨
对句:愁思残梦泪千行花间柳影
这是单句联,由七个字构成,我们称呼七言联,上句有七个字构成,对句也是对应七个字,由出句和对句就构成了一副对联。
出句:斜风暮雨,声声点点梧桐语杏花雨
对句:玉指清弦,缕缕丝丝婉转情云心
这是多句联,也叫分句联,一共有单边由十一个字组成,又是由四言和七言构成,我们叫四/七式联。
不管是几言,一定做到字句对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尽量在27小类对联词内对仗,必要时借用相邻小类。
词性,指词的特点;品,有“类”的意思;“对品”,就是相类、相近、相当。
粗略地说,即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通则中使用的“对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则指的是联律通则)。
一是字类相同者可以相对。古人要求天文类对天文类,时令类对时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就是从字类上说的。
二是词性相同者可以相对。今人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是从词性上说的。
三是语法作用相同者可以相对。如都作主语时动词形容词可以与名词相对,都作状语时形容词、数词可以与副词相对,等等。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或虚词两大类。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如:大行绝俗忘荣辱 =至道无情空是非
此联中,“大”与“至”都是形容词,“行”与“道”、“俗”与“情”都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都是动词。“荣辱”与“是非”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
如:花落方参生死理=云浮常悟盛衰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 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
数名形名动名动==数名名名介代形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赏析春联
春联是我国传统的习俗。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 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这对春联。
这对春联的意思是: 红梅花在冬天含苞待放与白雪的寒冷相衬托,柳树吐出新绿的柳絮来迎接春天。梅花总给人坚强,孤傲,不怕寒冷的感觉,正如一句诗所言:“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北风萧萧,雪花飘飘,当万物都被白雪覆盖时,只有那红红的'梅花依然挺立雪中。春节到了,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吐露新芽,绿色的柳树给人以苏醒,安宁的感觉。
这对春联是表示欢度春节的,象征着新一年的坚强。
关于“对春联中的哪一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360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 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