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红军长征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呢-(红军长征多少年)

红军长征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呢-(红军长征多少年)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2    点击:  376 次

红军长征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呢?

网上有关“红军长征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红军长征多少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

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

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蒋介石集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国人不满和舆论谴责,甚至遭到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和地方实力派的反对。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

在日本加紧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高举着抗日旗帜的中国***,本应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

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

两大危机,考验着濒临绝境的中国***和红军,以谋生存、图发展为主旨的长征随之在中华大地上展开。

长征起因:

长征的起因就是中央根据地在先后打败国民党4次反围剿斗争后,第五次失败,为了保住革命火种,保存实力,被迫撤退,开始长征。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中关键转折点是毛泽东提出向国民党部队实力较弱的贵州转移,随后大事件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三人军事小组,扭转了国际共产主义的教条军事指挥,把长征引向了胜利的方向。

还有著名的四渡赤水,为了摆脱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被列为世界经典军事教科书的四渡赤水的胜利,使得中央红军主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主力军队的围追堵截,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

红军在遵义进行整修,伤员较多,当地老百姓热心拥军,在董公寺,老百姓拿出董酒为战士消炎,疗伤,活血化瘀。因为董酒为高度纯粮固态酿造的白酒,百草入曲具有一定的药酒特性,效果奇佳,深为红军战士认可。

百度百科-长征

新华网-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红军长征多少年

1、起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2、经过:1934年10月红军从于都出发,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行渡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党中央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3、意义: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西安事变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意义,并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一共经过两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6年10月,最终到达陕北。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的意义

1、长征是中国***寻找真理的伟大远征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是最残酷最严格的实践。1934年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红军主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过半,近3个人中就有1人牺牲。

在生死面前,人最容易摆脱不切实际的哲学思辨。在一次次战争考验特别是遭遇湘江之战的失败的惨痛教训后,中国***逐渐摆脱了对共产国际洋教条的迷信,从中国本土寻找力量,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和战略的正确性。

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2、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湘江战役失败后,为了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长征留给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经验

对于长征来说,每一次危急关头,都可能孕育着胜利,而每一次的胜利,又都可能潜伏着失败。长征中红军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都离不开毛泽东等党的***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总结教训。

因此,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正是长征使中国***迅速抛弃照抄照搬洋教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立足本国实际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依靠人民,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长汀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推荐于 2017-10-10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正版蓝月至尊版-官方新服入口

值得一看的蓝月相关信息推荐

蓝月至尊版,真传奇真回收,10秒爆天龙套装,1天99级,挂机回收变土豪;输入蓝月至尊版福利码6个6,8个8,领取限量礼包!

wzcq.gaore.com广告?

鲸考网校- 金融考试辅导专业品牌!

值得一看的鲸考相关信息推荐

鲸考网校_主要从事AFP/CFP/证券从业/银行从业/中级经济师/银行校招/基金销售/期货从业/保险销售/会计从业等金融类考试培训课程。

huajinjinkao.com广告?



1934-1936年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红军长征原因的三种观点:

(1)红军长征是王 明“左 ”倾错误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结果。

(2)红军长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它主要的不是由于“左 ”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举行长征,而是由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内主观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3)红军长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苏区地盘缩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旋的余地。

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 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的物质条件。

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使红军兵员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红军长征起因的原因?

长征的起因: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继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时的险恶环境,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 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 湘江乌江,赤水沙江。

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1、起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2、经过:1934年10月红军从于都出发,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行渡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党中央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3、意义: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西安事变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意义,并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关于“红军长征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407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