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抖音的牛马是什么意思?(牛马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

抖音的牛马是什么意思?(牛马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2    点击:  499 次

抖音的牛马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抖音的牛马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牛马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字面意思:

牛马本意是指牛和马,一种牲畜,现用来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现实意思:

1、牛马最早是来自于东北的方言,意思是一个爱吹牛没什么能力的人。

2、在网络上可以直接认为是一个讽刺对方的词语,所以这个词不是什么好词。

3、在抖音中经常刷到这个词,还有很多短视频作者在扮演现实中的牛马。

4、在视频中可以看到牛马的各种弟弟行为,一般用语:小牛马,纯纯牛马;生活枯燥无味,牛马嘲讽人类。

? ?

抖音梗

1、剩下的不要扔,能馋哭隔壁小孩

意思是你剩下的东西在我这里都可以变废为宝,比如说剩下的女朋友不要扔,剩下的xxx,属于一种调侃类型的口头禅评论,没有实际含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内容。

1)原话

在抖音里,剩下的都不要扔,裹上鸡蛋液,粘上面包糠,下锅炸至两面金黄酥脆,控油捞出,老人小孩都爱吃,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2)出处

本来这是一款来自于快手美食主播的口头语,大家在做饭的时候一般都会剩余一些食材,那么这个主播就喜欢在剩余食材的时候说剩下的xx不要扔,都可以做成美食。这也印证了鸡蛋液和面包糠是两个神器,能够把一切东西给炸成美食,比如说肯德基的脆皮鸡腿就是这么出来的。

2、安排一下

安排这个词在互联网上的词义被逐渐延伸,一般在互联网中“安排”等于“封禁”的意思。那么在抖音上就是委婉的表达需要帮助的意思。

牛马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

策划:

余德利

最近这几年,如果说哪一个群体对汉语的“贡献”最大,那肯定既不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也不是一众小说家,而是广大网民。

从“奥力给”到“绝绝子”,从“勾巴”到“赢麻了”,人民群众以无比抽象的建构能力,极大地拓展了汉语的广度与深度,堪称真正的“语言大师”。

这些超出语言学家研究能力范围的语料库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而大师们近期又为这个语料库增加了一个新词:牛马。

如果说“绝绝子”能够被轻而易举地定义为表示加强的程度副词,那“牛马”的内涵显然更复杂更晦涩。

·来源:小鸡词典·

初次接触这个词儿的人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是“牛马”?

打游戏的时候队友太菜,那队友可以被称为“牛马”。

·在这里,“牛马”大抵是个贬义词

你身边的好朋友也可以被叫作“牛马”。

·在这里,“牛马”大抵是个名词,偏褒义

甚至还有人自称“牛马”。

生活不顺,那就是牛马生活;专业不佳,那就是牛马专业。

·

在这里,“牛马”大抵是个偏负面的形容词

而以“什么牛马”作为一段话的开头,那它很可能是语气助词。

·

如果你愿意把它翻译成“Whatthehell/f**k?”那“牛马”就是“什么”的同位语

但是当“牛马”一词被运用到具体句子中时,它的意义经常会再次变得含混不清。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懂了,但没完全懂

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个“牛马”。

模糊的语义之外,牛马一词的起源也成了众说纷纭的谜团。

有人说它是“流氓”的大舌头读法,但我相信有发音障碍的中国人比例应该不会太高。

还有人坚称这一说法来自东北方言,但是这种不严谨的、地图炮式的解释很容易招来愤怒。

到目前为止,在这个问题上唯一能达成的共识是,“牛马”的流行,始于某些短视频平台,并伴随着土味情话与洗脑音乐,由赛博世界传播到了现实空间。

但很遗憾,这里也许是“牛马”传播的平台,但并不是“牛马”真正的诞生地。

当人们把“牛马”当作一个网络新词儿用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鲜活的语言离不开乡土与人群。

牛马这个词儿,不同于那些被互联网生造出的词汇,它在中国民间也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至少在民国的时候“牛马”就已经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了。

当时,那些体力充沛、精力旺盛,靠着一双脚板,风里来雨里去的黄包车夫们就被冠上了“牛马”或者“牛马走”的大名。

·骆驼祥子属于是纯纯牛马

而这个称呼很快就被用在了其他底层劳动者身上,但凡是工资不高,劳动强度大的行当,基本上都可以被叫作“牛马”。

一天工作15个小时的纺织厂女工是牛马。

吃不饱饭,讲课时要“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写板书”的教员是牛马。

“牛马”用得多了,连生活困顿,前途黯淡的普通人也往往自称牛马。

台湾作家王鼎钧的回忆录里记载,

有抗战后被裁撤的国民党军官站在沈阳大街上乞讨,大骂黄埔军校的毕业证就是“牛马证”。

·王鼎钧回忆录

《关山夺路》

到后来,连不事生产的学生们也开始自称牛马,“想到社会上去服务,却因处在这不景气的年头,粥少僧多,找事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一毕业就失业,看不到生活希望的学生们写文章调侃自己的校园生活就是牛马生活。

除了底层劳动者,当时的小市民与小知识分子们也自觉不比体力“牛马”们强多少。“陪都时期”的重庆就是个典型例子。

张恨水在《牛马走》一书中就对这群人进行了精准的刻画:

虽然是念过书的人,但是为了维持基本温饱,也要和人力车夫们一样辛劳,而前途甚至比人力车夫还渺茫。车夫不过拉着人家走一截路,他们却要拉着上司走一辈子的路;车夫的路看得见,他们的路看不见。自己要花钱,还有人找他们要钱花,完全是“双重的牛马”。

·《金粉世家》也是他写的

当然,那会儿的“牛马”也不完全和贫穷挂钩。

知识分子们自认“牛马”,但是他们觉得那些纸醉金迷、天天忙着打麻将的阔太太与投机商人们也是“一群重庆的牛马”。

有人会说,这都是旧社会的老黄历了,如今好端端的新世界青年,怎么又开始以“牛马”互相问候对方了呢?

“两脚书橱”们也许会说,这就是互联网文化对语言的又一次误用与污染。

一百年前白话文运动的时候他们也这么说,但是一百年前他们就说错了。

主流青年们搞不清“牛马”的起源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有些看文章的朋友也是第一次听说“牛马”这个词,因为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词汇原本就来自于另一个与他们毫无共鸣与交集的世界。

“牛马”,一个从旧社会中走来的词,一直存活在主流文明触及不到的夹缝地带,是个别社会人的口头禅与接头暗号。

它在新世界再次流行并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只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是另一种形式的农村包围城市。

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将青年们没唠过的“社会嗑儿”带到了全新的传播平台。

无意中说出的一句“牛马”,戳中了各路青年们旺盛的好奇心,也让他们找到了共鸣。

如同黑人说hommie、女子大生说姐妹、革命者说同志,底层青年们互称牛马成为这个新时代里的身份认同。

但是从“草根”到“_丝”再到“牛马”,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作为一种身份的代码,变幻的不只是名称。

博客时代的草根尚有发芽成长的可能,贴吧时代的_丝就只剩下巨大落差之下小人物的自嘲。

而今天,本应该成为各方文化势力争夺目标的青年,也如同他们生活的世界一样在快速分层。

自称做题家的是青年,自称社会人的也是青年,看海德格尔的是青年,看短视频的也是青年。

旧习惯刻画的“远大前程”曾在底层青年们的头脑中创造了层出不穷的自由幻象,激起一阵阵意欲改变自己命运的热情,但是当现实的大棒砸到头上,他们不仅接受了平庸,甚至选择重新热爱平庸。

书本智慧不再吃香、街头智慧大行其道,青年们自然有样学样,连自我称呼也逐渐下沉,一声“牛马”,已经有了某种摆烂与耍无赖的意味。

这才是真正的“麻了”。

·WeareallNiuma

其实从草根、_丝到牛马,有些东西却从没改变,就是称呼背后的“我们”。

从“过去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到“过去是个人,现在偏要做‘牛马’”,看似是身处迷惘中青年人的自嘲与调侃,但藏不住的是一群人的渴望,渴望自己的劳动能换回收益;渴望穿过一道道窄门,通向广阔天地;渴望草根能逆袭,牛马能翻身。

毕竟,就算人人自称“牛马”,也没人真的想当牛马。

而如果能意识到言语的力量,他们可能要先从不说“牛马”做起。

网络语言牛马的意思是讽刺你,嘲笑你的意思。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直接认为是一个讽刺对方的词语,所以这个词不是什么好词。我们可以在抖音中经常刷到这个词,还有很多短视频作者在扮演现实中的牛马。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牛马的各种弟弟行为,一般用语:小牛马,纯纯牛马;生活枯燥无味,牛马嘲讽人类。

出自网络上的一个主播。有一次这个主播的一个大粉在别人的直播间刷了礼物,被主播发现了。主播骂大粉像纯纯的牛马,意思就是说他像牛像马,是个畜生。

牛和马一直都是两种非常忠实憨厚的动物,牛会帮农民耕田,马能载人行万里路,但如今牛马这个词并不是用来形容人老实忠诚,一般是用来比喻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从事艰苦劳动的人,一般被称为牛马的人境遇都是比较难受的,往往都是做艰苦工作,并且很难有上升机会。

相关网络语科普:

1、爷青回

是“爷的青春回来了”的缩写,指看到了以前熟悉的事物,我的青春回来了,常常用于表达我们对于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与青春重逢的欣喜。

2、有内味了

有内味了,网络流行词,在北方口音中,习惯将“那”读成“内”,意思是有那种味道(感觉)了,一般用于表示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是否地道、正宗。

3、沙发

一般出现在各种文章刚出来,抢占第一个评论的人。简单的两个字表达出抢评论的速度,同时也很容易获得最开始的赞。



你是什么牛马是什么梗(牛马这个梗哪来的)

牛马最早是来自于东北的方言,意思是一个爱吹牛没什么能力的人。现被用来自我调侃,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称自己是做牛做马的打工人,或者干着吃力不讨好工作的人。

后来这个梗在网络上的意思变成了简直是像牛马一样的畜生,是一位主播在直播的时候骂黑粉的话。因为直播间第一位的大粉在他直播时不给他刷礼物,这样就算了,这位大粉却在其他人的直播间刷礼物,这个主播就醋意大发,骂粉丝是纯纯的牛马,就会把自己的血汗钱拿去给别人刷礼物。随着“牛马”一词的热度不断进一步扩大,也因为自身的暴脾气而流失了不少粉丝。

总结

牛马最早是来自于东北的方言,意思是一个爱吹牛没什么能力的人。现被用来自我调侃,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称自己是做牛做马的打工人,或者干着吃力不讨好工作的人。

网络词牛马什么梗

牛马本意是指牛和马,一种牲畜,现用来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现实意思:

1、牛马最早是来自于东北的方言,意思是一个爱吹牛没什么能力的人。

2、在网络上可以直接认为是一个讽刺对方的词语,所以这个词不是什么好词。

3、在抖音中经常刷到这个词,还有很多短视频作者在扮演现实中的牛马。

4、在视频中可以看到牛马的各种弟弟行为,一般用语:小牛马,纯纯牛马;生活枯燥无味,牛马嘲讽人类。

网络流行词的例子有:

1、233:为大笑的意思。前身为猫扑论坛的表情代码233,现多用于贴吧论坛回复或弹幕发射,通常3越多代表笑得越猛。

2、人丑就要多读书:某年高考,陕西一女孩被美国六所名校录取,并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一事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这女生还自我调侃“人丑就要多读书”,众人崩溃,于是引发“人丑就要多读书”,“人丑就要多干活”,“人丑就要多劳动”一系列流行语。

3、厉害了我的哥:一名中学生军训时玩王者荣耀被教官抓住了,然后教官帮他把这把游戏玩完了。而在游戏过程中,教官开启了大杀特杀的模式,无限超神,队友纷纷表示:厉害了我的哥!

牛马这个梗哪来的?

“牛马”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在一次网络直播,当时是一位主播在直播的时候说“纯纯的牛马”,意思就是你像牛马一样没有用处。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直接认为是一个讽刺对方的词语,所以这个词不是什么好词。我们可以在抖音中经常刷到这个词,还有很多短视频作者在扮演现实中的牛马。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牛马的各种弟弟行为,一般用语:小牛马,纯纯牛马;生活枯燥无味,牛马嘲讽人类。

网络流行词的例子有:

1、233:为大笑的意思。前身为猫扑论坛的表情代码233,现多用于贴吧论坛回复或弹幕发射,通常3越多代表笑得越猛。

2、人丑就要多读书:某年高考,陕西一女孩被美国六所名校录取,并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一事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这女生还自我调侃“人丑就要多读书”,众人崩溃,于是引发“人丑就要多读书”,“人丑就要多干活”,“人丑就要多劳动”一系列流行语。

关于“抖音的牛马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409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