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余光中的简介(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的简介(余光中简介)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5    点击:  244 次

余光中的简介

网上有关“余光中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余光中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人物简历

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余光中文学语言繁复善变,力求在“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其《逍遥游》散文集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窥其一二。“在《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只要看看,像林语堂和其他作家的散文,如何仍在单调而僵硬的句法中。跳怪凄凉的八佾舞,中国的现代散文家,就应猛悟散文早该革命了。”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着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有散文集:

1、《左手的缪思》,文星,1963。

2、《掌上雨》,文星,1964。

3、《逍遥游》,文星,1965。

4、《望乡的牧神》,纯文学,1968。

5、《焚鹤人》,纯文学,1972。

6、《听听那冷雨》,纯文学,1974。

7、《青青边愁》,纯文学,1977。

8、《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1981。

9、《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洪范,1987。

10、《凭一张地图》,九歌,1988。

11、《隔水呼渡》,九歌,1990。

12、《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

13、《井然有序》,九歌,1996。

14、《日不落家》,九歌,1998。

15、《蓝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

16、《连环妙计》,上海文艺,1999。

简介余光中: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爱国事迹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的作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2004年11月7日在海口演讲时告诫,台湾应为中华文化做加法乘法而非减法除法,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中华五千年的文化。

余光中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演讲,回答海南大学生关于台湾青年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余老说,一直以来台湾比较重视中国古典文学传承,大学研究或写论文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古典文学。但因政治原因,台湾近年奉行“去中国化”的教育,一些学校考核中国史地时,甚至仅考评学生台湾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使中华文化在台湾有窄化之嫌。

扩展资料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的作品有:诗集《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因母亲、妻子均为常州人,亦自称江南人。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攻读,毕业于台湾大学。在美国读书、教书五年,并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教授。于2017年12月17日逝世。

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氏写诗、评诗、译诗、教诗、编诗,对诗之贡献堪称全才。诗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等均传诵一时。

作品集《余光中经典作品》内容简介: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余光中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下面是我整理的余光中现代诗,欢迎阅览!

诗人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因母亲、妻子均为常州人,亦自称江南人。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攻读,毕业于台湾大学。在美国读书、教书五年,并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教授。

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着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氏写诗、评诗、译诗、教诗、编诗,对诗之贡献堪称全才。诗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等均传诵一时。

算命瞎子

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见个主顾;

他又抱胡琴向黄昏诉苦:

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

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

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

一个女孩伴他将残年度过,

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

1950118

灵感

你光彩照人的热带小鸟,

欢喜在我头顶来回飞绕,

每次在我的掌中挣脱,

只落下一片蓝色的羽毛。

我把它拾起插在帽边,

行人看到都异常惊羡。

哦,我怎能捉回飞去的小鸟,

让他们象我样看个完全!

19521010

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

何等芳醇而又鲜红的葡萄的血液!

如此暖暖地,缓缓地注入了我的胸膛,

使我欢愉的心中孕满了南欧的夏夜,

孕满了地中海岸边金**的阳光,

和普罗旺斯夜莺的歌唱。

当纤纤的手指将你们初次从枝头摘下,

圆润而丰满,饱孕着生命绯色的血浆,

白朗宁和伊丽莎白还不曾私奔过海峡,

但马佐卡岛上已栖息乔治桑和肖邦,

雪莱初躺在济慈的墓旁。

那时你们正累累倒垂,在葡萄架顶,

被对岸非洲吹来的暖风拂得微微摆荡;

到夜里,更默然仰望着南欧的繁星,

也许还有人相会在架底,就着星光,

吮饮甜于我怀中的甘酿。

也许,啊,也许有一颗熟透的葡萄,

因不胜蜜汁的重负而悄然坠下,

惊动吻中的人影,引他们相视一笑,

听远处是谁歌小夜曲,是谁伴吉打;

生命在暖密的夏夜开花。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随那个夏季枯萎。

数万里外,一百年前,他人的往事,

除了微醉的我,还有谁知道还有谁

能追忆哪一座墓里埋着采摘的手指

她宁贴的爱抚早已消逝!

一切都逝了,只有我掌中的这只魔杯,

还盛着一世纪前异国的春晚和夏晨!

青紫色的僵尸早已腐朽,化成了草灰,

而遗下的血液仍如此鲜红,尚有余温

来染湿东方少年的嘴唇。

1955929

自三十七度出发

自三十七度出发,地心的吸力重了。

我如登陆于木星,骤增为二百七十四磅,

看十一个月在太空旋转。

站在白垩纪的`活火山上,独自和恐龙群搏斗。

地球痉挛着,若行星之将出轨,

七色火在四周吐毒蟒的舌头。

群鬼哗变着,冲出地狱的大铁门,

而且鼓噪着,追逐于我的背后;

梦魇骑我,向大峡谷的悬崖狂奔。

只有灵魂亮着,屹立于回忆的海啸。

心的热带,摄氏四十度,白血球和红血球

在血巷中赛马。

最后,一切都归于沉寂。

宇宙于一只停了的表,我醒来,在白色的南极。

护士立在我身旁,一头胖胖的雌企鹅。

伸右鳍摸一摸扁平的躯体,

血冷了,我发现自己是一尾鱼。

195799

西螺大桥

矗然,钢的灵魂醒着。

严肃的静铿锵着。

西螺平原的海风猛撼着这座力图案,美的

网,猛撼着这座

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经,

猛撼着,而且绝望地啸着。

而铁钉的齿紧紧咬着,铁臂的手紧紧握着

严肃的静。

于是,我的灵魂也醒了,我知道

既渡的我将异于

未渡的我,我知道

彼岸的我不能复原为

此岸的我。

但命运自神秘的一点伸过来

一千条欢迎的臂,我必须渡河。

面临通向另一个世界的

走廊,我微微地颤抖。

但西螺平原的壮阔的风

迎面扑来,告我以海在彼端,

我微微地颤抖,但是我

必须渡河!

矗立着,庞大的沉默。

醒着,钢的灵魂。

1958313

招魂的短笛

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以久留,

诞生台风的热带海,

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魂兮归来,母亲啊,南方不可以久留,

太阳火车的单行道,

七月的赤道炙行人的脚心。

魂兮归来,母亲啊,北方不可以久留,

驯鹿的白色王国,

七月里没有安息夜,只有白昼。

魂兮归来,母亲啊,异国不可以久留。

小小的骨灰匣梦寐地在落地窗畔,

伴着你手载的小植物们。

归来啊,母亲,来守你火后的小城。

春来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来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

梦见你的母亲。

而清明的路上,母亲啊,我的足印将深深,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亲啊,滴着我的回忆,

魂兮归来,母亲啊,来守这四方的空城。

1958714晚

余光中英文介绍,好的再加分!

  Yu 1928, was born in Nanjing Yongchun native of Fujian Province Jiangsu Wujin origin mother, it is also self-proclaimed "southern peopl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1952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Iowa in 1959 (LOWA) Master of Fine Arts Has taught at Soochow University,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wice during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invited a number of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 to the United States Chengchi University in 1972 appointed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Hispanic 1974-1985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Chinese Since 1985, he served as Kaohsiung City ", National Sun Yat-sen," Professor and Professor Among them six years to serve as Dean of Arts and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Yu life in poetry, prose, reviews, translation, claiming for himself the "fourth dimension" So fa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ride the literary world, studied extensively, as the "artistic polygamy advocates" His literary career, distant, vast, deep, master of contemporary poetry, prose city, the famous critic, excellent translator Published 21 poems; Prose 11; commentaries 5; translation set 13; a total of 40 species

  Yu's literary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work, the mainland People's Daily Publishing House of Beijing, Guangzhou Flower City Publishing House, Changchun Times Literary Press, Anhu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ing House has published 15 Yu also is a senior editor at home, has edited the "Blue Star" Star Man "," Modern Literature "and other important poetry journals And to "editor" editor on behalf of the Taiwan 1970 / FONT> 1989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Series" A total of 15 (volume novels, prose volume, poetry volumes, plays volume, comment volume)

  Yu i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and overseas literary reputation He has received include "Wu San-lien Literature Prize", "China Times Award", "Golden Tripod", "National Arts Award" and all the major awards in Taiwan Many went to Europ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eet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PEN and other literary speech The mainland many times to give lectures Such as the 1992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was invited to be speaker, "Gong Zizhen and Shelley"; 1997 art Changchun era prose anthology of his poems published a total of seven, he was invited to Changchun, Shenyang, Harbin, Dalian and Beijing signed the five largest cities for the reader Jilin Universit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 awarded the title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Performance was reading his poem "Nostalgia"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and Beijing by the library catalog, "a collection" Selected Poems of Yu Kuang-chung "in it In recent years,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reading time", "Oriental Son" and other columns recommended special report to the domestic audience continuous Yu Guangzhong significant influence

  Yu's comments on the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articles, about one thousand or so Yu's books, monographs, with Huang Yaoliang editor, respectively, by the Taiwan Pure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ed with Nine Songs "fire bath of the Phoenix," "splendid colorful pen"; Sichua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Yu one hundred "(Liu Shahe election address) 5 kinds Biography of the Taiwan World Vision Publishing Company, Fu Mengjun the "Cornel's children - Yu Chuan"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Lenovo Lotus", 1971, translated into German by a German scholar published Another poem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ed overseas

  Yu Guangzhong lo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love China Praise "China, the most beautiful mother country" He sai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blue ink is Miluo River", "Qu Yuan and Li Bai's successor to do," "my blood lines there is a tributary of the Yellow River" He is a distinguished poet and literary essayist, he is still "and the eternal tug of war" Breathing in today, but has entered history, his name has been conspicuous to cut out in the anna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余光中出过哪些书?

余光中有散文集:

1、《左手的缪思》,文星,1963。

2、《掌上雨》,文星,1964。

3、《逍遥游》,文星,1965。

4、《望乡的牧神》,纯文学,1968。

5、《焚鹤人》,纯文学,1972。

6、《听听那冷雨》,纯文学,1974。

7、《青青边愁》,纯文学,1977。

8、《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1981。

9、《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洪范,1987。

10、《凭一张地图》,九歌,1988。

11、《隔水呼渡》,九歌,1990。

12、《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

13、《井然有序》,九歌,1996。

14、《日不落家》,九歌,1998。

15、《蓝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

16、《连环妙计》,上海文艺,1999。

简介余光中: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着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关于“余光中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46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