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音乐思想(姓余的名字)
-
荀子的音乐思想
网上有关“荀子的音乐思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姓余的名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荀子的音乐思想如下:
荀子是中国儒家思想家,他对音乐教育提出了诸多思想。作为一位思想家,荀子深知古代中国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重要性。从现存的著作中可以得知。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有助于抚慰人的灵魂,正如他最后一首诗《终有一日》所表达的:“心安处,字令耳,抚其灵,有余聪。昔者有人,外国道,造之瑟,洒病苦。久而忘,安而然,人有定,利之便。”荀子认为,通过音乐,可以制伏人的情绪,使其心安气静。
荀子也认为,音乐不单是一种娱乐手段,而是一种增进交流的手段。音乐的能量可以穿透对方的思想,促进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他在《文论·音乐》中写道:“使思想和心灵有感觉,让有事的人从容,抚解心情的人不拘应。”荀子还认为,音乐可以帮助那些不安定的人使其安定下来,调节人们的心情,宣泄怨恨。
拓展知识: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因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当时稷下学宫的主要思想家田骈已于齐襄王时故去,齐国需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子因此三次出任祭酒一职。
后齐国有人诋毁荀子,于是便前往楚国,被春申君任命做了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县令。春申君去世后,荀子被免职,在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一直居住,直至去世。
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着相当显著的贡献,所著《荀子》一书,又名《荀卿子》,集中体现了其学术主张和理论思想,强调“礼”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礼”不仅是一个人人生的最高准则,而且也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
其次,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因此更加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言“天行有常”,不信鬼神,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命题。对于荀子而言,宇宙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姓余的名字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们班举办了一个"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一共有五个小节目.
第一个是刘恒表演的,他也是一号演员,他表演的是在上自习课时逃课出来,把勒索来的钱拿去买零食吃,吃完后将包装纸随地乱扔.
第二个是胡京.严翔表演的,他们是二号演员,他们表演的是,自习课时,趁老师不在,在桌椅上乱刻乱画,在黑板上写同学坏话.
第三个是张郝,余聪表演的,他们是三号演员,他们表演的是上课了,老师还没来到教室的时候,使劲拍桌子,看见老师来了大声喊:"老师来了,老师来了!"老师来后,他们才老老实实的坐着.
第四个是高雪.蒋为表演的,他们是四号演员.他们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也随手一扔.
第五个是杨檬.张芯.武群.王蔓表演的,他们是五号演员.她们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又把黑板上的脏话擦干净,地也扫了,看见同学扔垃圾好心劝阻.
节目表演完了,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当然我也不例外,并表示今后一定
要发扬好的传统,抵制恶习,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姓余有什么好听的名字 您好楼主:本人为您推荐几个名字 若雨 (像雨一样,诗意唯美)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晟涵( 涵:包容 )
梦舒 (舒:舒畅 )
秀影 (秀丽身影 )
海琼 (琼:美玉 )
雪娴 (娴:娴淑 )
梦梵 (梵:清净 )
笑薇 (微笑)
瑾梅 (瑾:美玉 )
晟楠( 晟:光耀,炽热 楠:坚固 (谐音胜男) )
歆婷( 歆:心悦,欢愉 婷:美好 )
思颖 (颖:聪颖 )
欣然 (欣:高兴)
可岚 (岚:早上山中的雾气 )
天瑜( 瑜:美玉 )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
媛馨 (媛:美好 )
h婷 (h:传说中一种神珠 婷:美好 )
滢心 (滢:清澈 )
雪馨 (馨:香气 )
姝瑗 (姝:美丽,美好 瑗:璧玉 )
颖娟( 颖:聪颖 娟:娟秀,秀美 )
歆瑶( 歆:心悦,欢愉 瑶: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钰琪 (钰:宝物,珍宝 琪:美玉 )
婧宸( 婧:女子有才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Ot (O: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t: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规 )
若Q (Q:飞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彩)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妍洋 (妍:美丽 洋:如海洋一般胸襟开阔 )
滢玮 (滢:清澈 玮:玉名 )
沐卉 (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佳琦的意思是祝愿宝宝犹如上好美玉一样白璧无暇!)
伶韵 (灵气逼人,韵味十足!)
思睿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清菡 (菡即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清菡”就是“清水芙蓉”的意思)
欣溶 (出自诗人晏殊的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菲絮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运》:“菲菲红素轻,肃肃花絮晚”)
诗涵 (有文采且有内涵的女孩)
璇滢(一个很有古典韵味的名字)
静馨(宁静而温馨)
妙菱(让人觉得活泼聪颖的名字)
心琪(琪是玉的意思。“心琪”就是形容心灵象玉一样美好)
雅媛 (端庄高雅有才华的女孩)
晨芙(早晨的荷花)
婧诗(如诗画一般的美丽女孩)
露雪(如露珠洁白剔透非常适合单纯的女孩)
蕊琪(安静又乖巧的女孩)
舒雅( 以“雅”入名,寓意“超脱、优雅”)
婉](婉寓意“和顺、温和”“]“寓意“美好”)
怡悦 (文静宜人)
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静璇 (聪明文静)
婕珍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
云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
霏羽 (这个挺不错哦,让人觉得很舒服!)
妍琦(美丽且快乐的女孩)
珂h(珂是古代象白玉一样的美石,h是传说中的神秘佛珠。代表吉祥的意思。)
茗茶(玉茗是山茶花的别称,山茶花是质朴纯洁的象征)
昭雪(昭:充满活力,是一个阳光女孩。雪:愿她象雪一样纯洁、美丽。)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
姓余取什么名字好 余慧艳
余文文
余燕秋
余艺文
余雅文
余洪梅
余怡臻
余怡怡
余礼艳
余香玲
余娅媚
余妍如
余曼娜
余亚琴
余响玲
余嫣菀
余潇燕
余忻婷
余灵燕
余悦涵
余蔼莹
余炜琳
余宏琳
余碧瑶
余嘉文
余昱媛
余小梅
余亚婷
余夏英
余奕瑶
余郦梅
余语妍
余昌悦
余采媛
余茁裴
余悦田
余兢花
余博文
余冬艳
余琼瑶
余莉雅
余玉霞
余薇倩
余洛瑶
余正瑛
余莹颖
余小丽
余文琴
余美霞
余晶莹
余恽茹
余怡霏
余秀娥
余苹花
余子嫣
余小娅
余圣洁
余宇红
余妍欣
余笑琳
余力颖
余玲珠
余素娥
余婧然
余莹莹
余曼婷
,男的是
,姓余的男孩起名(男孩)
余嘤叶
余晓清
余果
余瑜彤
余占武
余青晨
余宝华
余陆壹
余诽杨
余嘉会
余桂和
余霄雅
余盈盈
余裘誉
余子豪
余含
余志辉
余育致
余国放
余赞豫
余芮
余佳萱
余自月
余剑
余吟霄
余清优
余延月
余絮宁
余同军
余艋艋
余立萱
余禹海
余李
余林枫
余雅丹
余西麟
余岭
余羽涵
余雨坷
余谊霖
余文萱
余琬惠
余天胜
余宜宣
余木童
余道浩
余娣
余子贤
余峻峰
余思元
余峻烁
余炜皓
余舟
余竞异
余秋菲
余千毓
余宜恺
余应伦
余高菊
余无主
余思睿
余乙源
余海海
余荟
余少笠
余帆庆
余顺来
余东昀
余浩甜
余钰欣
余荔妮
余书艺
余狄克
余三樘
余辉
余玉坤
余成源
余家勇
余丽炫
余景阳
余鸿
余雯
余地
余贵飞
余玮静
余钦彪
余加羚
余思顺
余宗振
余牧原
余民
余凯心
余小云
余曜华
余小天
余枝荔
余日晖
余乐瑜
余伟光
余家宜
余青叶
余廷珍
余韵
余斐
余江县
余润杰
余开元
余繁源
余玮玮
余羽尘
余昊锋
余昕灿
余宏宸
余子轩
余傲晨
余宗彤
余睿为
余长
余东盛
余旺
余瑾
余翌
余泽壮
余雪伟
余泽林
余国钊
余钟达
余杨迁
余秋菊
余爱鑫
余斯琪
余思朵
余皓锐
余珂欣
余伟哲
余一飞
余依纯
余昶联
余雄中
余利辉
余斯盛
余虹宇
余定一
余君
余剑霖
余方朔
余姝妤
余颖芯
余仿锐
余凌羽
余琰蕾
余梦思
余润方
余斯翰
余汶
余加兰
余浩博
余俊麟
余印广
余敬一
余科峰
余哲成
余坡
余吾儿
余翼辰
余玉昕
余承淇
余语焱
余炜洲
余胜兰
余欧亮
余世涵
余楚坤
余杰钢
余毓川
余友骏
余梅风
余利军
余熹
余华然
余一凝
余一茗
余昶玮
余鸿雯
余培坚
余圣杰
余明磊
余明静
余芳羽
余轩锵
余绣名
余国辉
余兆恒
余宁阳
余陈可
余晔婕
余永熙
余帅昂
余田麒
余沭华
余鲲
余笛
余绘钰
余凯迪
余旭轩
余双清
余传睿
余琦龙
余立禹
余春华
余易达
余霖俊
余聪
余建
余晓冬
余科承
余二长
余和明
余健翔
余若烽
余必天
余笑
余星
余海
余祥迅
余诺
余心颜
余海涵
余智慧
余丞时
余铁东
余泽宇
余永恒
余生锦
余梨
余钰汶
余芳元
余光香
余平
余泽坤
余屹崎
余冰星
余文科
余贵麟
余展平
余芮数
余仕禹
余晓军
余小丫
余启航
余尊法
余裕
余柏州
余方杰
余恩赐
余耿
余尚炎
余大利
余格
余芷含
余天龙
余晓睿
余逸娴
余成根
余俊阳
余钦苹
余骁鹏
余咸璋
余义泺
余曼纯
余雪银
余睫观
余玉山
余国权
余宝将
余茸茸
余孜程
余赵菱
余尉
余维骏
余仡凯
余倚凯
余慢
余炫福
余兴滟
余艺尹
余俊孜
余西希
余鹏飞
余子峻
余新宇
余装乎
余浩鑫
余墨遥
余一普
余梦
余佳玟
余小羽
余国胜
余福亮
余婕
余利祥
余恩雅
余翠香
余与涵
余梦歌
余浏济
余浩彤
余力群
余骏泽
余海
余艾源
余睦林
余奕洲
余柏
余......>>
姓余的男孩取什么名字好 佳俊
苏泽
泽熙
胤祥(寓意: 拥有金钱与权力。)
瑞霖(寓意: 吉祥的甘露。)
明哲(寓意: 拥有聪明的智慧。)
天翊(有翱翔天际,大展宏图之意。)
凯瑞(寓意: 吉祥 幸福 安康 )
健雄(寓意: 身体强健的男子汉。)
耀杰(寓意: 才能出众的英杰。)
潇然(寓意: 自然脱俗,潇洒大方。)
子涵(取自`子部京涵`寓意: 拥有光明的前途与博大的胸怀。)
越彬(寓意: 博学文雅,超越过去。)
钰轩(有气质高贵,潇洒大气之意。)
智辉(寓意: 拥有辉煌的未来与智慧。)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洁(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洁:整洁)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鸿涛 (鸿:旺盛,兴盛 )
伟祺 (伟:伟大 祺 :吉祥 )
荣轩 (轩:气度不凡 )
越泽 (泽:广博的水源)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瑾瑜 (出自成语DD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擎苍 (顶天立地,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擎宇(意思同上)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子轩 (轩:气度不凡 )
睿渊 (睿智;学识渊博)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哲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雨泽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辉 (建造辉煌成就)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
天磊 (磊:众石累积 )
绍辉( 绍:继承 辉:光辉 )
泽洋 (广阔的海洋 )
鑫磊 (鑫:财富 )
鹏煊 (煊:光明,读xuānn )
昊强 (昊:苍天,苍穹 )
伟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骞 (骞:高举,飞起 )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
越彬 (彬:形容文雅 )
风华 (风华正茂 )
靖琪 (靖:平安 琪:美玉 )
明辉 (辉:光明 )
伟诚 (伟:伟大 诚:诚实 )
明轩 (轩:气度不凡 )
健柏((柏:松柏,是长寿的象征。“健柏”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轩 (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烨伟 (烨:光耀)
苑博 (博:博学)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博涛 (博:博学)
烨霖 (烨:光明)
烨华 (烨: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正豪 (豪:豪气)
昊然 (昊:苍天,苍穹)
明杰 (明智,杰出)
立诚 (诚:诚实)
立轩 (轩:气度不凡)
立辉 (辉:辉煌)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烨霖 烨:光明
哲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鑫鹏 鑫:财富 鹏:比喻气势雄伟
昊天 思聪 展鹏 笑愚 志强 炫明 雪松 思源 智渊 思淼
晓啸 ......>>
姓余的女孩取什么名字好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
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二,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三,“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
姓余的搞笑有趣名字 姓余的搞笑有趣名字?余赤石,余佩珠,余草壁,余后延,余五尺。。。
姓余好听名字 女:余雪婧、余若溪/曦/惜、余文馨、余梓然、余佩佩、余雅琴、余雅思、余思咏
男:余富练、余浩然、余一练、余浩一、
帮忙想个名字 姓 余 余什么好 要单名的 起名字得看你家孩子五行里缺什么 比如缺水 '那就起有水字的名子
姓余取什么名字好? 女:余如月。余梦涵、余欣彤、余燃、余馨、余瞳、雅文、天瑜、瑶、奕铭。蕴涵。佳艺,诗敏。琳。 男:余佳维、余博超、余伟祺、余浩宇。余逸轩、余艺轩,立维、燃、佳伟,立,凯南、艺。睿。炜。希望你喜欢。
姓余的男孩名字 1,尽量不用多数人都使用的常用字,以避免重名;
2,尽量不用多数人容易念错的生辟字,以避免难认;
3,尽量不用笔画繁多和字形不正的字,以避免难写;
4,尽可能使用好听的褒意诣音,不用不顺耳的贬意诣音;
5,尽可能使用多音调,即三个字避免同一声调,念起来响亮有起伏感;
6,在父母的姓字上多下功夫,或拆其字形,或用其字音,但要慎用叠音。
男孩荣轩 (轩:气度不凡 )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瑾瑜 (出自成语DD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昊天 思聪 展鹏 笑愚 志强 炫明 雪松 思源 智渊 思淼
晓啸 天宇 浩然 文轩 鹭洋 振家 乐驹 晓博 文博 昊焱
立果 金鑫 锦程 嘉熙 鹏飞 子默 思远 浩轩 语堂 聪健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国豪(国人因它而自豪)
伟奇(伟大、神奇)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英杰(英俊杰出)
圣杰 (圣:崇高 杰:杰出 )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轩 (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烨伟 (烨:光耀)
苑博 (博:博学)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男孩姓余叫什么名字好听 余多多!
有富裕!钱多多,幸福多多!
古代音乐的教育思想
孔子用礼乐来概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文化教养活动,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论语子路》)。儒家强调乐以礼为本和以礼导乐,这种礼乐之教的思想在《乐记》、荀子的《乐论》、王安石的《礼乐论》等古典着作中都得到充分的阐述,成为中国道德和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礼记乐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和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音乐思想。
首先,《乐记》从人性论的角度论述了音乐的起源,一是认为音乐是来源于人心感于物的各种心理活动。作为人的情感活动,音乐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歌舞、演奏、诗歌等活动密切相连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用现在的话来讲,凡是声音的发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人的心理活动又是由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不同的声音相互应和,就会发展变化,这些抑扬高低的声音变化,就如同五色交错的文章一样,使五音俱全而产生歌曲。根据歌曲而进行演奏,加上千戚的武舞和羽旄的文舞,这便是乐。
二是认为音乐感知是与人的天性和人的欲望密切相关的,即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正因为人有各种不同的欲望,才需要礼乐来节制人的口腹耳目之欲,排解烦恼,带来愉快,陶冶性情,使人返回人间正道。荀子在《乐论》也提出夫乐者,乐也,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即认为音乐能给人带来快乐,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人是不能没有音乐的。
三是认为音乐的理解和表达都是人类才能具备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动物听到声音而不明事理,常人知道一般的道理但也不深知音乐击浊扬清的教化功能,只是懂得礼仪道德的人才真正了解音乐的功能,即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四是明确地指出了礼与乐的关系以及礼乐在教化中发挥功能的中庸之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意思就是说,乐的功能是统和,礼的功能是区分。统和能产生亲近感,区分能产生敬意。快乐过度会导致放纵,礼节过度会产生隔膜。古代圣王制定礼乐的目的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感,达到礼节民心,乐和民心,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的综合治理的王道。此外,《乐记》认为,礼乐不仅是用世之举,也是修身之术,好的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乐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就群体而言,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就个体而言,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广大矣。通过音乐可以达到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指德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等多重的效果。当然,《礼记乐记》还特别指出,只有健康的音乐才值得提倡,可作为教育内容,能起到乐以治心、移风易俗的作用。一切不合乎礼义的邪音、奸音和靡靡之音都应受到排斥和抵制。
正如蒋孔阳着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一书中指出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渗透着天人感应学说和阴阳五行思想,音乐是为实现礼乐之教的大同社会服务的。
传统儒家对音乐的态度
“美”(其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乐”)“善”(即合乎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合一,是孔子基于对音乐的体验而提出的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要求。《礼记·乐记》说:“乐者乐(Le)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乐(Yue)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Le),这是音乐“美”的基础。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但是正如《史记·乐书》所说:凡作乐者,所以节(节制)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Yue)其如此也。
所谓“和”,实指各种异质的谐和统一,各种对立性质的消解。音乐的功能正在于和合人心,当然只有“美”、“善”统一,“仁”、“乐”结合的音乐才具备这样的功能。强调“美”与“善”、“仁”与“乐”的和谐统一,是孔子为人生的艺术的最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如何理解“中正典雅,温柔敦厚”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渊源,是人类文化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推崇人格,自然即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审美方式追求心灵体会,强调悟性。中国传统音乐,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把美学思想渗透其中并进一步发展成独特的美学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面以儒家、道家、墨家为代表,对音乐与美学进行浅析。
(一):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儒家的音乐理论体系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2:代表着作
《乐记》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着作。
《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乐记》提出了与音乐艺术相关的许多问题如:音乐的成因和特征、音乐与国家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等。
《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3:代表人物
(1)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2)代表人物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
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代表着作《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着名论点。他认为,最美好的音乐是应使人内心和谐平静,而这种平静又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
2:代表人物
(1)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年):
老子是古代哲学家,他认为事物的矛盾变化是由一种被称为"道"的自然法则所支配。老子处世的态度为消极态度。在音乐思想上,他认为美丑相比较而存在,声音相反相成。"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
庄子以崇高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作,具有朴素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人为的乐音)、"地籁"(风吹草动的声音)、"天籁"(完全自然的音响),这种音乐"听不闻其声,视之不风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三)、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代表人物
(1)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
墨家是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生于鲁国,是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
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处世态度过于消极,只力求满足最低的生活要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墨子认为,音乐艺术既然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万民",只能加重劳动者的负担;音乐不但不可能治理天下,而且"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
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表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1: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概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意境一词最早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意境"包括了"意"(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流露)和"境",(外在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反映、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蕴涵着无穷无尽之韵味,被称之为"言外之味"和"弦外之响",达到超越物化层面之上不受现实羁绊的精神境界。简括地说:意境是心物、主客、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更着重以虚涵实、实中见虚,有着无限和深远的特征。意境实为中国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美学范畴。
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是从实际出发,把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音乐艺术要服从于一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规范。音乐上强调"和"字,如:"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以及"清浊、大小、短长、疾综、哀乐、刚柔"。
中国的音乐美学源于传统,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到现代,固守传统是无为的。只有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才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西方的美学也是世界文化组成的部分,中西审美文化相融合,以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作为根基,运用中西优秀的音乐方法为建立中国新的音乐美学思想,丰富世界的文化艺术。
2:古琴美学思想概论
中国音乐上下三千年,从远古至唐末,直接的声音材料(乐谱)极为贫乏。古琴是中国乐器中保留有较多声响资料的乐器之一,古琴音乐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弹奏法、指法等等体系,故历有琴道或琴学之称。是欲了解中国古代及传统的音乐风貌,古琴是一不可多得的乐器。
古琴曲作为中国传统的音乐,常常能感人入心。从此有了一种和淡、恬淡、静淡和古淡的审美意识。琴曲"孤高岑寂"、"淡而会心",具含蓄之美,其意境深远,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修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空灵跌荡与禅之直抒性灵不谋而合。禅之最高境界为不立文字和当下了悟,此实为最虚、最灵动之化境。音乐本身本不需借助文字说明而明心见性,琴乐所追求意境之深、之远、之静是必须讲求与心之虚静相配合,能达此,可说是到达禅的境界,此之所以琴亦有琴道、琴禅之称。古琴音乐艺术之所以被称为琴道是因为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解其音乐曲调,还包括乐曲的精神反映。这一切则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道德的规范等各方面代表着琴乐的理想风格和审美标准上。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古琴音乐有一种淡静、虚静、幽静等等静态的美,最适宜在夜阑人静时弹奏,静谧的环境深静的琴风相配合。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
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儒家的入世思想讲求中庸、和雅、道德,反映在音乐上则为雅乐、德音的推崇和俗乐、*声、溺音的贬斥。雅乐的特色正在于其平和雅正、温厚含蓄,因而可移风易俗和导人向善,其风格是含蓄的、平静的,与所谓繁手*声,追求声响效果复杂多变的俗乐相反,故曰"大乐必易"。此乃以道德的约制介入音乐的审美标准,所以对音乐有中和的要求而反对极端与"穷其变"。道家超世的思想讲求自然、逍遥和超脱世俗的羁绊,反映在音乐上则为老子"大音希声"的思想,追求所谓"道的境界"的音乐。所以道家只对音乐的精神层面积极,而对音乐的声音层面(即物化、形而下的层面)来说,基本上是采取消极和反对的态度。(这与儒家之对音乐的道德层面积极,对声音本身变化护展之"技艺性"层面约制的主张仍是有其共同之处的,只不过前者以弦外之音的意境为挂搭,后者则以道德为挂搭,唯二者同样排斥音声物化层面之过度发展。道家超世的思想则形成其清微淡远这一类追求意境、贵"意"说,讲求弦外之音的审美理想。而清微远这一提纲亦包括了如清和淡雅、古淡疏脱、清静和远、淳静简略、萧散简远、恬淡清逸、静远淡逸等等衍生和变奏。道家以逍遥的目光观宇宙,因而在艺术实践上影响尤深。无论古琴的曲目、音色、音乐结构、弹奏姿势等不同层面,均反映出一种清和淡雅、温柔敦厚、偏向优雅恬静的风格。"和雅"和"清淡"可说是琴乐一直以来所标榜审美情趣和理想风格,于此亦可见儒道哲学在音乐审美中的体现。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种恬逸、闲适、虚静、深静和幽远的境界。因为能虚、能静,因而同时能深和远。深远则能包罗万象,可见琴乐意境所强调者是一种无限和深微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至极之处到达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正是所谓"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古琴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美学论着,明代徐的《溪山琴况》中形容这种境界为:"其无尽藏,不可思议。";"琴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迂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这种境界的落实则为一种绝去尘嚣、遗世独立的希夷境界,如:"深山邃谷,老木寒泉";"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山居深静,林木扶苏"。
琴乐的境界是"无尽"、"无限"、"深微"、"不竭"的,以最少的声音物质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所以琴声音淡、声稀,琴意得之于弦外,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陶渊明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正是将琴乐之重意、重弦外之音的思想推至穷极的哲学思维。沈括评北宋琴僧义海为:"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古琴是偏向静态之美的艺术,因此弹琴要讲求幽静的外在环境于闲适内在心境的配合,方可追求琴曲中心物相合、主客和一的艺术境界。
琴乐既重意、重意境,而又以幽静深远者为高,其表达手法则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民初琴家杨宗稷谓琴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拟声、象形、会意"三类。会意是统率着拟声和象形的,因为后二者仍未脱离音乐的表面物化形态,必须提升至会意才是最终阶段。"意"是抽象的主观精神境界,所以无限和空灵。琴曲之不重直接的拟声和间接的象形而重融情入景、情景相融的借景抒情,就是中国艺术虚实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和"融实入虚"、"虚实相涵"自然宇宙观之体现。情景相融才能虚实如一,才能借有限之物质表达空灵和幽远之致,"以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听之使人悠然意远。琴曲中拟声之作多只取其意以抒胸中对自然向慕之情,而少有实质模拟者。
琴乐重意,故于音乐实践上富散板、缓起、入慢等特色,又以句为单位配合人之天然呼吸,体现人内在情感的节奏和时值变化。琴曲中多用吟猱微弱之振动以表达人内心深厚的情感和生理基础之气。琴乐所反映者多为模拟天籁之生机不息和变化,如:"流水"、"平沙落雁"、"唉乃",或抒情之作如"阳关三叠"、"忆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和有所游,意有所会。
为了追求和表现高逸、深远的意境,琴乐强调"音至于远,境入希夷"的境界。这种境界恰与"俗乐" 的繁声促调对立。相反地,琴乐以清远古淡为美,因而琴乐的特色往往是"曲淡节稀声不多"的。
3:代表作品
中国的古琴主要为文人雅士的乐器,属自娱的室内雅乐,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意"的概念在琴学中的运用大概始于汉代。《淮南子》说:"瞽师放意相物,写神愈午,而形诸于弦者,兄不能以喻弟。"《风俗通》亦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倾之间,而意在流水","及其所通达而用事,则着之于琴以抒其意。""意在高山"、"意在流水"、"抒其意",可见琴是作为一种寄意的精神境界的搭挂。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秦风格审美准则。古琴音乐的美学,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其实,论述古琴演奏风格的文章,历代均有点滴。有些见于琴文、专集的琴书、琴谱中,亦有些散见于零星的诗文中。而较有系统和条理地阐述古琴演奏风格的审美经验结晶和审美准则判断的琴论文章,则以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为较完整和重要。
(1)冷谦《琴声十六法》
冷谦字起敬,号龙阳子,钱塘人。曾参与制订雅乐,并着有《太古遗音》一书。他的《冷仙琴声十六法》见于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
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实际上乃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希望从不同的本质与现象和美感特征去引导读者把握古琴的声音美。
十六法的提纲和内涵:
(1) 轻--论音之适中和清实(技巧控制和意趣表达间相互之关系);
(2) 松--论吟猱动荡之妙(技巧论);
(3) 脆--论手指与手腕力度的灵活和弹性(技巧论);
(4) 滑--论指法技巧在滑与涩表现上之难易(技巧论);
(5) 高--论琴乐意境之深远高古(意境论);
(6) 洁--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道德论);
(7) 清--论平和洁净的环境、心境、乐器等条件在操缦时的重要(意境论);
(8) 虚--论"心静"与"声虚"内外因素配合的重要(意境论);
(9) 幽--论琴音之幽雅出于琴人高雅闲逸之品德(品德论);
(10)奇-- 论雅淡琴乐之奇特处乃在于吟逗等装饰性之指法和乐句起承转合间变化之处理(表现论);
(11)古--论琴乐古朴之风格来自和澹宽大之气度(风格论);
(12)澹--论琴音雅淡的本质(风格论);
(13)中--论偏之弊处以言中声之妙(表现论);
(14)和--论和之本质在于技巧之无过不及(本质论);
(15)疾--中论指法徐疾之处理(兼论技巧与意境);
(16)除--论指法舒徐之变化(本质论)。
将此十六个提纲的内容描述作不同的组合,可见着重于风格、意境、道德和技巧几方面。属于较抽象意境的描述者有高、清、虚等;论琴的表演技巧老有脆、松、轻、滑等;论琴品与人品者有洁、清、虚、幽等;论琴的风格者有古、淡等。
十六法亦可组成四组: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第一组为外在演奏风格的描述,第二、三组均为演奏时内在意境与曲韵表达的描述,第四组则为演奏时对乐曲整体节奏速度均衡的要求。第一组之轻松脆滑除在此处言技巧外,亦为论琴材九德之一"奇"的内容。其所包含的特质为轻松脆滑,轻谓材轻,松谓声透,脆谓声之清老(老,桐木也),滑谓声之泽润,近木材也。
(2) 徐上瀛《溪山琴况》
明末清初琴坛上重要人物徐上瀛,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受了宋.崔遵度(953一1020)《琴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思想的影响,写成了琴学最重要的论着《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见于《大还阁琴谱》。
《溪山琴况》中的二十四况提纲和内涵如下:
(1) 和--论调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论本质与技巧);
(2) 静--论琴音之简静在于调气与练指(兼论品格修养与风格之配合);
(3) 清--提出贞静宏远为琴度之内涵,并指出气候在演奏中之重要(兼论木质与技巧);
(4) 远--论想象及弦外之音的意境(意境论);
(5) 古--论琴音雅俗之辨(形式与风格论);
(6) 澹--论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论);
(7) 恬--论恬之为君子之质和有德之养(趣味论);
(8) 逸--论琴音之超逸实来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与修养论);
(9) 雅--论琴之雅得于静远澹逸而不媚俗(风格论);
(10) 丽--论琴音丽与媚之别在于古淡与妖冶(风格论):
(11) 亮--论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发清实的金石之响(音色论);
(12) 采--论琴音之采得之于几经锻炼后指下之神气(音色论);
(13) 洁--论琴音之意趣实得之于修指之严净(境界论);
(14) 润--论琴音之中和温润(音色论);
(15)圆--论吟猱、按弹、乐句转折间婉转动荡无滞无碍之处理(技巧论);
(16)坚--论用指之坚必清劲和无力不觉乃可得金石之声(技巧论);
(17)宏--- 论琴音必冲和闲雅、下指必宽裕纯朴,始能合乎古调(境界论);
(18)细--论节奏、章句转折、连指与全篇细微之处理和把握(技巧与趣味论);
(19)溜--论技巧之熟练无滞得于指之坚实灵活(技巧论);
(20)健一一论指之灵活刚健与琴冲和闲雅之配合(技巧论);
(21)轻--论音之轻重变化皆不离中和之旨(音量与趣味论);
(22)重--论弹琴重抵轻出之法和情气之并兼(音量与技巧论);
(23)迟--论希声与迟趣之关系(趣味与意境论);
(24)速--论小速意趣、大速意奇之旨(技巧、趣味与意境论)。
《溪山琴况》中的二十四况与《琴声十六法》结构都是以同一系列美学范畴来组织成文的。二十四况内容中亦有部分与十六法相同如二者之和、清、古、澹、洁、轻项,二十四况之静与十六法之虚;二十四况之雅与十六法之中;二十四况之圆与十六法之松;二十四况之健与十六法之脆;二十四况之迟与十六法之徐;及二十四况之速与十六法之疾。
二十四况主要为对琴乐内在意境和外在风格、审美价值与标准之要求, 为古琴艺术所提出的审美准则。
二十四况所涉及到的内容仍然主要渗透着儒道二家的观念。此二家的影响可分别以 "中正和平"、"清微淡远"两句来总括。前者为儒家雅正、中庸之道等观念在音乐上的体现;后者则为道家崇尚自然、隐逸、淡泊明志、虚静等思想和人生观在音乐上的落实。
我国古代的荀子所着的部门艺术理论着作是哪一部
我国古代的荀子所着的部门艺术理论着作是《乐论》。
《乐论》是战国荀况为驳墨翟《非乐》而作。
《续六经》之一的《乐论》,表述了文中的音乐思想理论,《乐论》虽已失传,但从其他典籍可以考知其梗概。文中子看到了音乐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它不仅能体现王道,而且是时代的体温计,他的乐理理论其实是秉承了孔子的乐理思想。在经过从汉到隋之前儒学的衰落之后,文中的乐理思想也是他重振儒学的有机成分。
人为音乐是"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强调音乐的作用"可以善民心","移风俗",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认为中平,肃庄得音乐能导致"民和","民齐",达到"兵劲城固,敌人不敢婴也";妖冶得音乐会导致人民得战争。
但他排斥民间俗乐"郑卫之音",错误的认为民间音乐都是"妖冶"之乐,这同他创作《成相》的艺术实践使矛盾的!
乐论原文: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也。出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先王喜怒皆得其齐焉。是故喜而天下和之,怒而暴乱畏之,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故曰:墨子之于道也,犹瞽之于白黑也,犹聋之于清浊也,犹欲之楚而北求之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流僈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诛赏,禁*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墨子曰:"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甲婴,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故君子耳不听*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唱和有应,善恶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也。墨子非之,几遇刑也。明王已没,莫之正也。愚者学之,危其身也。君子明乐,乃其德也。乱世恶善,不此听也,于乎哀哉!不得成也。弟子勉学,无所营也。
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籥发猛,埙箎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鼗、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乎!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皆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二人扬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也,隆、说屦、升坐,修爵无数。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是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其志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墨,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
大意:
本篇是对音乐及其有关问题的论述。荀子认为,音乐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而那些*声、奸声的坏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是乱世的征兆。荀子还指出音乐与礼发挥功用的形式是不同的,音乐能使人沟通,礼则使人有区别。
儒墨道家对音乐的态度是什么
儒家: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道家:
老子的《道德经》"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着名论点。他认为,最美好的音乐是应使人内心和谐平静,而这种平静又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
代表人物
(1)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年):
老子是古代哲学家,他认为事物的矛盾变化是由一种被称为"道"的自然法则所支配。老子处世的态度为积极态度。在音乐思想上,他认为美丑相比较而存在,声音相反相成。"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
庄子以崇高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作,具有朴素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
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人为的乐音)、"地籁"(风吹草动的声音)、"天籁"(完全自然的音响),这种音乐"听不闻其声,视之不风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墨家:
墨家是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生于鲁国,是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处世态度过于消极,只力求满足最低的生活要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认识不够全面。
墨子认为,音乐艺术既然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万民",只能加重劳动者的负担;音乐不但不可能治理天下,而且"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
中国传统美学定义
(一)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
(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
(三)审美活动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动。
中国传统美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第一,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
第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
第三,审美活动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动。 总之,我们在建设真正具有国际性的现代美学的时候,我们在进行新的理论创造的时候,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美学。对于我们来说,中国传统美学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被打开的宝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美学
关于“荀子的音乐思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56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
-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