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出自哪里?(常见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
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网上有关“望洋兴叹出自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常见成语和相关主人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常见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问题一: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出自哪儿? 意思: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问题二:“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词目 望洋兴叹
发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骇示例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问题三: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解释]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
[出自]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请及时采纳
问题四: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出自《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川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问题五:望洋兴叹出自哪里?主人公是谁 出自《庄子?秋水》原来句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问题六: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哪里故事主人公是谁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门,则殆矣,吾吾非至于子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
灌DDD-灌溉、注入的意思。
泾DDDD泾水,这镏杆?觥?
邃狙篓DD澹水边。渚,水中间现出的小块陆地。崖,河岸。
河伯DDD水神。
若DDDD海神的名字。
殆DDDD糟糕、危险的意思
主人公是河伯。
问题七: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主人公是 ? 出处 ――《庄子?秋水》
主人公――河伯
近义词――无能为力、望尘莫及、无可奈何、爱莫能助,鞭长莫及。(这几个都可以,个人认为 望尘莫及最合适。)
祝你学习进步
1,抱薪救火(谋士苏代) 2,势如破竹(杜预)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兴叹(河伯) 5,负荆请罪(蔺相如) 6,投笔从戎(班超)
7,江郎才尽(江淹) 8,对牛谈琴(公明仪) 9,图穷匕见(荆轲)
10,破釜沉舟(项羽) 11,指鹿为马(赵高) 12,纸上谈兵(赵括)
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14,叶公好龙(叶子高) 15,退避三舍(重耳)
16,洛阳纸贵(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18,按图索骥(孙阳)
19,后来居上(西汉汲黯) 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请君入瓮(周兴) 24,胸有成竹(文同)
25,唇亡齿寒(晋献公) 26,鸡鸣狗盗(孟尝君) 27,枕戈待旦(祖逖)
28,精卫填海(精卫) 29,不学无术(霍光) 30,不寒而栗(义纵)
战国:
1.完璧归赵(蔺相如) 2.围魏救赵(孙膑) 3.退避三舍(重耳)
4.毛遂自荐(毛遂) 5.负荆请罪(廉颇) 6.纸上谈兵(赵括)
7.一鼓作气(曹刿) 8.千金买骨(郭隗) 9.讳疾忌医(蔡桓公)
10.卧薪尝胆(勾践) 11.杀妻求将(吴起) 12.惊弓之鸟(更羸)
13.高山流水(俞伯牙)
秦 :
1.一字千金(吕不韦) 2.指鹿为马(赵高) 3.焚书坑儒(秦始皇)
4.穷图匕见(荆轲) 5.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1.一饭千金(韩信) 2.四面楚歌(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孺子可教(张良) 5.背水一战(韩信) 6.破釜沉舟(项羽) 7.手不释卷(吕蒙) 8.金屋藏娇(刘彻) 9.暗渡陈仓(韩信) 10.十面埋伏(项羽) 11.投笔从戎(班超) 12.马革裹尸(马援)
13.多多益善(韩信) 14.老当益壮(马援) 15.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16.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1.鞠躬尽瘁(诸葛亮) 2.三顾茅庐(刘备) 3.煮豆燃萁(曹植) 4.刮目相看(吕蒙) 5.初出茅庐(诸葛亮) 6.乐不思蜀(刘禅) 7.七步成诗(曹植) 8.言过其实(马谡) 9.七擒七纵(诸葛亮) 10.宝刀不老(黄忠) 11.才高八斗(曹植) 12.一身是胆(赵云)
13.封金挂印(关羽) 14.单刀赴会(关羽) 15.望梅止渴(曹操)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1.木三分(王羲之) 2.闻鸡起舞(祖逖) 3.东山再起(谢安) 4.洛阳纸贵(左思)
5.草木皆兵(苻坚) 6.凿壁偷光(匡衡) 7.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1.画龙点睛(张僧繇) 2.江郎才尽(江淹)
宋:
1.精忠报国(岳飞) 2.东窗事发(秦qín桧guì) 3.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与人物
(1)四面楚歌:项羽 (2)破釜沉舟: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项庄舞剑:刘邦 (5)一饭千金:韩信 (6)胯下之辱:韩信
(7)运筹帷幄:张良 (8)借箸代寿:张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阳纸贵:左思 (12)断虀画粥:范仲淹
(13)韦编三绝:孔子 (14)一字千金:吕不韦 (15)东床坦腹:王羲之
(16)学富五车:惠施 (17)一毛不拔:杨朱 (18)一箭双雕:长孙晟
(19)小时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潜 (21)如鱼得水:诸葛亮
(22)江郎才尽:江淹 (23)投笔从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吕蒙
(25)卧薪尝胆:勾践 (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 (27)杀彘教子:曾参
(28)割席绝交:管宁 (29)图穷匕见:荆轲 (30)呕心沥血:李贺
(31)扑朔迷离:花木兰 (32)举案齐眉:梁鸿 (33)咏絮之才:谢道韫
(34)引锥刺股:苏秦 (35)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窥园:董仲舒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汉语中的不少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舌粲莲花”便是说的诗人李白。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1、四面楚歌(项羽) 2、初出茅庐(诸葛亮) 3、望梅止渴(曹操)
4、投笔从戎(班超) 5、画龙点睛(张僧繇) 6、完璧归赵(蔺相如)
7、卧薪尝胆(勾践) 8、三顾茅庐(刘备) 9、程门立雪(杨时)
10、墨守成规(墨翟) 11、一字千金(吕不韦) 12、萧归曹随(萧何、曹参)
13、口蜜腹剑(李林甫) 14、双管齐下(张燥) 15、指鹿为马(赵高)
16、入木三分(王羲之) 17、负荆请罪(廉颇) 18、前度刘郎(刘禹锡)
19、目不窥园(董孝景) 20、铁杵成针(李白) 21、纸上谈兵(赵括)
22、闻鸡起舞(祖逖) 23、图穷匕见(荆轲) 24、背水一战(韩信)
25、痛饮黄龙(岳飞) 26、鸡鸣狗盗(孟尝君) 27、广陵绝响(蔡邕)
28、投鞭断流(符坚) 29、马革裹尸(马援) 30、举案齐眉(孟光)
31、煮豆燃箕(曹植) 32、围魏救赵(孙膑) 33、高山流水(俞伯牙)
34、一诺千金(季布) 35、覆水难收(姜子牙) 36、坦腹东床(王羲之)
37、衣锦夜行(项羽) 38、江郎才尽(江淹) 39、暗渡陈仓(刘邦)
40、洛阳纸贵(左思)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意思是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古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_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_,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_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_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秋水》
关于“望洋兴叹出自哪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