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哪一部)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哪一部)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7    点击:  335 次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网上有关“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哪一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另一部国别史是《《战国策》》

国别史是分国记载史事的史书,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为《国语》,《国语》共二十一篇:《周语》三篇、《鲁语》二篇、《齐语》一篇、《晋语》九篇、《郑语》一篇、《楚语》二篇、《吴语》一篇、《越语》二篇,共七万余字。另一部国别史为《战国策》共三十三卷。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哪一部

我国第一本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着作。它记载了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在时间上,它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即公元前990年,下至智伯被灭,即公元前453年。

《国语》和《左传》都被看作是对《春秋》的解读,因此也被称为《春秋外传》。据近代学者考证,春秋时期有专门记诵和讲述从古到今的历史官员,称之为盲史官。盲史官讲述的史事被后人集录成书,就叫作《语》,再按照国别区分,就是《楚语》《越语》等,总称为《国语》。现在流传的《国语》是一些残存记录的汇总。

《国语》共二十一卷,其中《晋语》九卷,《楚语》二卷,《齐语》只有一卷。《晋语》记录到智伯灭亡,即到了战国初期。因此,《国语》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春秋,但确实记载了很多春秋及其以前的重要史实。《国语》有极高的史学价值,着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就参考了其中的内容。

关于《国语》的作者,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到现在还没有定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他第一次提出《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到了晋朝,开始有人怀疑这一说法,但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左丘明所撰。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从史学和文学成就看,《国语》不如《左传》。但《国语》也有较为明显的艺术特色,这就是:长于记言和有虚构故事情节。虽然在语言上较为质朴,但从文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应该说比《左传》前进了一步。

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为: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是什么?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呢?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

《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影响

《国语》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国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国语》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例的发展。

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您好·~

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它们不是包含在《春秋》里,而是解释春秋的,其中《左传》被称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三传的渊源:

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

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

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哪一部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西周穆王二年(公元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画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国语》全书二十一卷,其中包括《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国语》简介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倾、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

《国语》的历史地位

1、《国语》在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

2、《国语》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例的发展。

3、《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最大的特点。

国别体简介:

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文学家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甚麽?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着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关于“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31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