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兴趣探讨吴宓的一生?(吴宓教授的爱情(3))
-
谁有兴趣探讨吴宓的一生?
网上有关“谁有兴趣探讨吴宓的一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吴宓教授的爱情(3)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世纪30年代,毛彦文以其才貌双全,善于交际,曾使得不少文人雅客倾慕,这其中就包括风流才子吴宓。吴宓时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已经结婚生子,遇到毛彦文后,立刻坠入万劫不复的情网。“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吴宓公开发表情诗,为了追求毛彦文,他真的与发妻离婚,抛弃了三个幼小的女儿。吴宓的石破天惊之举,遭到了大多数同人的谴责,父亲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但吴宓依然我行我素,对毛彦文痴心不改。 然而,毛彦文并不爱吴宓。他们一个是新潮女性,热衷于政治、公益事业,一个是旧派文人,只会写旧体诗,真可谓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她对她只有敬重。面对吴宓锲而不舍、愈演愈烈的追求,毛彦文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吴宓认为这是她的矜持,或是在考验自己,于是爱得越发热烈。就这样,7年过去了,吴宓深陷情网不能自拔,毛彦文却果断地嫁给了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失恋后,吴宓痛苦不堪,大写“忏情诗”,一连38首,诗句凄苦悲凉,皆是自怨自艾之作。诗句四处发表后,吴宓并没有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笑为自作自受。吴宓仍不醒悟,又把这些诗拿到课堂上去讲,成为学生们的笑料。吴宓最得意的门生钱钟书深感痛心,他怒其不争地写了首诗送给老师:“有尽浮生犹自苦,无穷酸泪倩谁偿。”因为在对待毛彦文的问题上与老师的观点大相径庭,还导致了钱钟书与吴宓之间几十年的误解。 熊希龄去世后,吴宓又燃起了追求毛彦文的希望,他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长信表达自己的情思,结果一点回音也没有得到,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吴宓仍不死心,痴痴等待那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佳音。后来,毛彦文漂洋过海到美国,吴宓得知消息后,又千方百计向海外归国的人打听她的消息。吴宓的后半生,抑郁凄苦,因思念太深,经常会在梦中与毛彦文相会,一觉醒来,泪湿枕巾。“文革”期间,饱受折磨的吴宓终于在对毛彦文无尽的思念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1999年的一天,研究吴宓的专家沈卫威教授在台北拜访毛彦文。此刻,毛彦文年逾白岁,眼花耳背。沈教授大声地对她说:“大陆出版了《吴宓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您的内容,表达了吴宓先生对您的爱慕之情。您有什么话要说吗?”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这是吴宓痴情苦恋一生得到的最终回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情感的世界里,这是一句害人不浅的“至理名言”。能够释读天书、洞察世事的吴宓教授,一生也没有参透这个简单的道理。鲁迅先生曾说:“强不爱以为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吴宓教授的爱情(3)
1,“宓”在这里读作“mì?”,他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fú”。
2,宓:
1)mì?
释义:
安静。?
姓。
水疾流的。
2)fú?
释义:
古同"伏","伏羲"亦作"宓羲"。
3,组词:
甯宓、宓琴、宓穆、宓羲、秦宓、宓戏、甄宓、宓羲氏、宓子贱、宓戏氏、宓机绢
4,造句:
宓琴是中国古代一种乐器,也就是现在的古琴。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甄宓作为一个女人,最后成了男人斗争之间的牺牲品。
宓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宓机绢的质地匀净厚密。
他是钱钟书的恩师,爱上朋友妻子,大搞师生恋,活脱脱的渣男,他是谁?
? 五
宓哥的“毛马",开跑于1928年夏天,这一跑,地老天荒,也很逗比。
我梳理了一下,这场“追求毛彦文马拉松”分两个半程。
上半程叫“折腾”,大约从1928年夏开始,到1935年1月结束。
这时,宓哥回到北方,先到东北大学,又到清华大学;? 后游学西欧,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归国后,由清华大学研究院(即国学院)主任改任外文系主任。
清华大学外文系,是吴宓回国后,依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方案创办的。其与钱基博、钱锺书父子的渊源,就在这里。
这时,正是宓哥“两妻共一夫”的构想期。他曾两度挂鞭南下,千里迢迢追至越地,对彦讲舜的故事。
与陈心一离婚后,宓哥把脸撂北平,又三下江南。这时节,不再讲舜的故事了。想必,也不提娥皇女英思想如何解放了。想必,解析开在天比翼、在地连理,天长地久、此恨绵绵了。
效果极差。
前前后后五下江南,没能抱得美人归。怪不得钱锺书说"吴宓太笨"!
(杨绛曾于1998年5月14日,在《人民日报》与《文汇报》发表《吴宓先生与钱锺书》一文,为夫君早年唐突其师洗白。钱氏少时狂妄、尖刻、轻薄,目空一切。这话能说得出。从他《围城》一书对人物刻划、从讥讽林徽因梁思成等事上,也能觅见)
不是笨。是人家压根就没洗着他的牌。换了别人,譬如你,早罢了。苏东坡提醒过嘛:
——天涯何处无芳草,非得拔这棵七七毛?
宓哥偏不。在折腾的路上,宓哥继续义无反顾地折腾着,还折腾出了顽强斗志。
在自己当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刋》上,发表《吴宓先生之烦恼》组诗,对三洲人士强调指出: “吴宓苦爱毛彦文 !”
(谁知道在宓哥眼里,彦有多大魅力呀。)
诗是1931年发表的。也就在这一年,宓哥的折腾达到了新高度。
毛彦文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攻势,没有一味咬牙坚挺,最终答应了攥住不撒手的宓哥。
女孩纸呢,水做的骨肉,心也软。
继而谈到婚,论到嫁,已无限接近洞房门。
这是哪天的好事?
S0、S0、sorry!
我也纳闷:毛于何年何月何时何地,答应当宓的媳妇,目前没找到有关记述。所有涉及到的,统统语焉不详一笔带过。
也不奇怪。
当年情事,是报纸花边、文人谈资。至于有哪些时刻,将来会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没人在意。(就象鲁迅许广平当年一样。对鲁许之恋,宓哥还着实艳羡过呢)
只是到了1998年,台岛兴起吴宓热。有人从诗歌、日记中发现宓哥藏了个毛彦文,连忙发掘考证,拼出个泛黄的故事。
我不写,你知道吗?
算一算,到1998,尽管王菲那英深情相约,吴毛情事也已过了一个甲子,此时宓哥驾鹤西游已有十年。仍在人世的毛彦文又不愿多谈,面对一个历尽沧桑的百岁老人,谁也不好多问多说。
故而,想“一勾掣动沧浪月,钓出千秋万古心",谁也没有此等高超法术。
反正是,毛彦文在1929年到米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行政与社会学去了。
反正是,1931年的一天,仍在米国的彦,接到宓电,命令她立即到巴黎完婚(是的,宓哥要和彦结婚!)
反正是,彦就去了。立即。
然而——然而我并不乐意然而,然而我还必须然而。我也想看洞房的花烛,揺曳在巴黎浪漫的夜晚……然而,我木看到啊!
毛彦文从美利坚揣着比大西洋还大的喜悦,来到巴黎。
失望。
失望的人,由当初的宓,换成现在的彦。
场景重现:
宓哥说:那个啥,……那个我叫你来呢,……是先订个婚。
一一你等会儿,说好的结婚呢?
宓哥说:不急。先把婚订了,回国再把它结了。
——这种操作!欺负人的节奏不是?
彦急了。前边让表哥蹬了,又待让宓哥涮了?
——米下锅了,又不饿了?
——五下江南,38首情诗,老婆不要,孩子不养。把我大老远叫来,婚又不结了,想闹哪样?
宓哥呀吴宓哥哥呀——
这样瞎折腾,你是溅呢,还是溅呢?
争吵、哭闹是题中应有之义。知识分子也不例外,包括高级的。
“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吴宓日记》)
到底中间发生了什么,让宓哥对“他的彦”心生憎厌,况且是"知人不明用情失地”,不得而知。反正,婚是结不成了。
吵累了,吴宓教授、毛彦文女士同船回国。回国后,吴宓教授让毛彦文到上海等着,等他去娶她。
莫名其妙。
是不是莫名其妙?
毛彦文就去了上海。边在复旦大学当教授,边等宓哥来娶。
来了。1933年8月。
不过,来之前,宓哥先去了趟杭州,顺便向一个名叫卢葆华的女士求求爱。
人家不应承。
那娶彦去吧。
(大哥你眼不花,心花。)
前边说过,冥冥之中有双看不见的手。这双手先在错误的时间地点,把毛彦文硬推到吴宓跟前;? 现在,这双手又要把她挪开。
游戏,小孩玩是娱乐;? 大人玩,误事。
看下文。
毛彦文说:不嫁了。谁也不嫁了。
毛彦文说:教书挣钱,领个小囡养着,让她叫我姆妈。
毛彦文说:我就大声答应着,和囡囡说话。天好的时候,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公园。
宓哥以为是负气话,就回去等毛消气。当然,也没怎么闲着。其他女人嘛,该追还得追。
宓哥一生迷上追不上的女性计有k、绛珠、黎宪初、卢雪梅、高棣华、张尔琼、陈仰贤及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个黑人,还有那个卢葆华。也有个追他的,后面写。
当然,多数人此时还没出场。
宓哥不知,毛彦文说不嫁他是真的,说谁也不嫁了是假的。等宓哥想打听打听彦的气消木消时,听到了个啪啪打脸的消息。
1935年2月9日,南京。一场盛大婚礼。
毛彦文38岁,出嫁。
熊希龄66岁,娶妻。
熊,前北洋政府总理。丧偶四年,续弦毛氏。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天朝老夫少妻典故不少,有影响者三:古代张先,现代熊希龄,当代杨Z宁。
亏得苏轼的棺材板订得牢靠。不然,他又要爬起来调侃了: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又皮又污。
皮出新境界,污出新高度。
不过等等!人家熊希龄不到八十耶,才六十六耶,苏先生你安息吧。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还是中国红学的开创人之一,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是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一位大学者,钱钟书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虽然被鲁迅骂过,但他的学问是很厉害的,对朋友也很仗义,为人善良而诚恳。只是跟几乎所有文人一样,他在感情上也很渣,而且渣的很奇葩,今天看来,他的感情史有些啼笑皆非。偏偏这位老兄还十分诚恳,留下了大量绯闻资料,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对他的感情世界了如指掌。
1918年11月,留学哈佛的吴宓,突然接到清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为妻。陈心一因为在杂志报纸上看过吴宓写的诗文,后来又看到了他的照片,就萌生了爱慕之情,想嫁给他,于是让哥哥做媒人去倒追。
吴宓这时还是个没怎么接触过女孩的书呆子,一见到信就怦然心动,立即回信认可,旋即收拾好行装,迫不及待的赶回了国内,为的就是见一见陈心一。
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到了陈家,吴宓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一副海外学子的风采。但陈心一出来以后,吴宓并不是太满意,场面一度很尴尬,“大家只是默默相对”,可能陈心一和吴宓想象中不太一样。
这时,另外一个女主角出场了,还上演了“抢闺蜜男人”的狗血戏码,她便是毛彦文。她要到北京去上学,是过来跟好友陈心一道别的。毛彦文的另一个身份是吴宓在清华读书时同桌好友朱君毅的未婚妻。
朱君毅和毛彦文是姑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在毛彦文9岁时,由其父做主,把她许配给了方姓朋友之子。毛彦文师范学校毕业时,方家怕生变故,催逼完婚。但那时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为盟,私定终身了,所以要求退婚。
毛父虽然对她的行为很生气,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她的意见。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下,毛彦文如愿以偿地跟表哥朱君毅正式订婚。吴宓作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华读书时,便知道了毛彦文。
吴宓虽然对不期而遇的毛彦文心生爱慕,但知道不能对不起同学,所以还是接受了和陈心一恋爱。在陈父的安排下,吴宓和陈心一泛舟西湖,相处倒也颇为融洽。13天后,二人完婚。随后,吴宓与朱君毅双双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
当上南京大学教授后,朱君毅移情别恋,遂以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这样的理由虽然冠冕堂皇,但之前情义相通的时候怎么不在乎是近亲?为你逃婚并与你订婚的时候怎么不说近亲结婚不好?
守候6年的毛彦文始料不及,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吴宓夫妇。吴宓作为中间人,极力救火说和。怎奈朱君毅去意已决,坚决不肯与毛彦文缔结白首,最后不得已解除了婚约。
没有了朱君毅这个顾及,吴宓不顾有妇之夫的身份,很快向毛彦文表明了心意。毛彦文则断然拒绝了,没有想到越是拒绝,吴宓越是穷追不舍,毛彦文也因为吴宓的追求变成了人人喊打的“第三者”。
而事实上,毛彦文对吴宓的骚扰非常反感。毛彦文并不爱吴宓这一类型的文人,他们一个是新潮女性,热衷于政治、公益事业,一个是旧派文人,只会写旧体诗,真可谓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此时吴宓与陈心一结婚7年,育有三个女儿。陈心一无法忍受情感上的背叛,更忍受不了背叛对象还是自己的闺中好友,于是选择离婚。吴宓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指责,其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
离了婚的吴宓开始了爱情马拉松,孜孜不倦的追求毛彦文,毛彦文依然不予回应,30年代的上海滩,吴宓追求毛彦文的故事成了小报津津乐道的话题。
女人的骨子里,总是喜欢被爱的,毛彦文亦不能免俗。吴宓的锲而不舍最终打动了美人芳心。然而吴宓本身却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保守与浪漫,果敢和懦弱对立又统一的隐藏在他的灵魂里。
当大龄未婚女青年毛彦文心仪于他,准备谈婚论嫁时,吴宓的反应很让人费解,他反而开始犹疑,退避三舍。1931年3月,在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的患得患失中,吴宓赴巴黎进行学术交流。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一反以前温情脉脉的样子,将电报拍到美国,措辞强硬地令在美国读书的毛彦文放弃学业,迅速赶往欧洲,与之完婚,否则就分手。在这期间,他动辄向毛彦文发出最后通牒,用语十分恶毒。
与此同时,他还写信回国,向一位叫贤的女人示爱,同时又与一位金发女郎打得火热。已经妥协的毛彦文来到巴黎,吴宓又不想结婚了,改为订婚。毛彦文哭着说:“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不为所动,冷静地说:“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对此,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死缠烂打的女子一到手,就成了“用情失地”!毛彦文的正常婚姻诉求,竟然令吴宓厌恶?那他无所不用其极的招惹追求人家干什么?真有抽吴宓一嘴巴的冲动。
毛彦文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不想再在感情上遭人非议,只好跟着吴宓从欧洲归来,并留在上海,等待吴宓迎娶。
1933年8月,吴宓再次南下,目的是先去杭州,向卢葆华女士求爱,如若不成,再去上海,和毛彦文继续讨论是否结婚。友人劝他别老玩爱情游戏,令毛彦文寒心,吴宓大约觉得毛彦文反正是跑不了的,依旧热衷于自己的多角恋爱。洞若观火的毛彦文对他慢慢心灰意冷,准备做老姑娘,尽力教书积钱,领养个小女孩。
33岁那年,毛彦文嫁给了66岁的前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得知此消息,吴宓痛苦不已,毛彦文邀请吴宓参加婚礼,吴宓以编诗话为由谢绝了。
最心爱的备胎嫁了别人,吴宓大写《忏情诗》,这样的诗一连写了38首,诗里接连提到毛彦文的名字,比如:“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匪夷所思的是,他竟把这么私密的东西拿去发表,甚至在课堂上念给学生们听,一时之间成为学生的笑料,他也毫不在乎。
好友金岳霖看着实在不像话了,劝他说:“你的诗如何,我们不懂,但内容是你的爱情,并涉及毛彦文,这就不是公开发表的东西。这是私事,私事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宣传的。我们天天早晨上厕所,可是我们并不为此而宣传。”
吴宓听完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金岳霖也感觉自己话不大尊重人,但不知道怎么解释,就站着听吴先生骂了半天。
三年后熊希龄病逝。吴宓又燃起了追求毛彦文的希望,他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长信表达自己的情思,结果音讯全无,再后来,信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吴宓仍不死心,痴痴等待那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佳音。
吴宓在日记中记载,他要秘密拜访毛彦文,见面时威逼利诱,强行吻抱,一定要将事情闹大,利用毛彦文脸皮薄的弱点,逼迫她乖乖就范,与自己结婚。 又或者,他要制造舆论,使人人都知道吴宓爱毛彦文至真至苦,然后再声称出家受戒做和尚,毛彦文必定会大为感动,使无望的爱情绝处逢生。
当然,毛彦文没等他把这些奇葩的想法付之于行动,便去了美国。吴宓得知消息后,又千方百计向海外归国的人打听她的消息,可谓用心良苦,真不知道他早干什么去了。
其实,在和毛彦文纠缠期间,吴宓对小报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鲁迅和许广平的师生之恋陡生艳羡。他说:“宓之实际更胜过鲁迅多多,乃一生曾无美满之遇合,安得女子为许广平哉?念此悲伤。”
意思是,我实际上胜过鲁迅很多,但怎么一生都遇不上一个许广平呢?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这种自大。实际上和吴宓有过绯闻的女学生有:燕京大学的华侨女学生陈仰贤,清华大学西洋语言文学系的欧阳采薇、黎宪初,在法国遇到的美国女学生H,还有代号为K的清华女生等等。
解放后,吴宓已近暮年,心态渐趋平和,这时,他又迎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师生恋。1950年,吴宓认识了重庆大学女生邹兰芳,后来颇有心计的邹兰芳同学奇迹般的成了吴宓的第二任妻子,而这一年,他已经56岁了。
邹兰芳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家庭负担很重,解放后,她的两位兄长因参与武装叛乱被杀,留下了几个无人照顾的遗孤。婚后吴宓曾对朋友说,这哪是黄昏恋的爱情,实是在为兰芳治病,在养兰芳一家九口人。
三年后,邹兰芳因肺病不治,香消玉殒。吴宓从此背上了养妻子哥哥遗孤的义务,他用工资的大半,养育邹兰芳的几个侄子、侄女。这种接济一直到动荡时期开始后,吴宓被罚扫厕所不能自顾时才中断。
毋庸置疑,吴宓在感情上确实很渣,但他本性并不坏,对待非婚恋对象是善良而仗义的。与陈心一离婚后,吴宓每月领到薪水后,亲自回家把生活费交与前妻,然后立即回校。
吴宓自有文人的气节和风骨,还带着一股不谙世事的天真和骨子里的仗义和善良。可以说只要不与他谈恋爱,跟他在一起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他是一个非常忠厚的朋友,可惜不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也不是一个真诚的好伴侣。
可能文人的情感世界过于丰富,导致他们无法专心一志的爱一个人,不是狗熊掰棒子一般,见一个爱一个,扔一个,就是博爱的同时爱上好几个,不过像吴宓这样“敌退我追、敌进我退”的游击式爱情倒是并不多见,直到现在也显得独树一帜。
天性坦诚的他还把这一切都记了下来,供后人研究参考,对此我也是醉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该骂他薄情还是喜他坦荡。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罢,至少他是这般真实的活过了,诚如泰戈尔小诗中所言:天空不曾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吴宓与才女毛彦文的感情始末
说到吴宓的情事,就不得不提到毛彦文。毛彦文比吴宓小四岁,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英语系,后来又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毛彦文的表哥朱君毅与吴宓是清华时期的同桌,后来又一起留学美国,关系甚好。毛彦文与表哥朱君毅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互相爱慕。每次朱群毅收到来自毛彦文的情书,都大方地与吴宓共赏,久而久之,吴宓竟然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毛才女动了心。
正在这时,尚在哈佛的吴宓接到了清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陈心一毕业于浙江女师,在浙江定海县当小学教员,时年24岁。据说此女心气很高,非高知才俊不嫁。吴宓听说后,颇感兴趣,正好毛彦文和陈心一同出自浙江女师,吴宓便托毛彦文打听一下陈心一的情况,毛彦文很快就有了结论:陈心一是一个旧式思想的女子,做贤妻良母最为合适。
1921年8月吴宓从美回国,他在杭州第一次见到了陈心一,有点想见恨晚的感觉,13天后,二人便闪婚。
在杭州吴宓也见到了毛彦文,毛彦文与陈心一风格迥然不同,毛属于那种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吴宓对她一见倾心,不过此时毛也是名花有主,吴宓只能暂时将此情暗藏心底。
却不料尚在美国求学的朱君毅以近亲不能结婚为由向毛彦文提出解除婚约。毛彦文不得已求助于吴宓,吴宓力劝朱君毅,但最终无效告终。
朱君毅的退出,给一直暗恋毛彦文的吴宓打了鸡血,他不顾自己已有家室的事实,向毛彦文发起了强烈的感情攻势。毛彦文虽正处于低谷,也无意接受。吴宓的心灵出轨使得他与陈心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虽然吴宓的越轨行为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大力谴责,但吴宓却偏偏要让此事从幕后走到台前,他将写给毛彦文的情诗发表在一家报纸上,其中有“吴宓苦恋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之“金句”。就这还不算,吴宓在课堂上还把自己写给毛彦文的情诗念给学生们听,一时传为笑谈。
在吴宓的糖衣炮弹攻势下,毛彦文还真动了心。二人鸿雁传书,沉浸在浪漫书信往来的甜蜜中。正在谈婚论嫁的前夕,毛彦文抱着对未来幸福的憧憬赶到巴黎和吴宓相会。二人久别重逢,如胶似漆,正要步入婚姻的殿堂,吴宓却转而与其它女孩打情骂俏,毛彦文在得知的那一刻便死了心,一气之下,嫁给了前北洋国务总理熊希龄。
6年过后,熊希龄病逝,吴宓又开始追求毛彦文,任凭你攻势再猛,在毛彦文的心里也再不会激起一点点涟漪。随着毛彦文的赴台,二人关系最终划上了句号。
关于“谁有兴趣探讨吴宓的一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