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北魏孝文帝为何早逝)
-
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网上有关“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北魏孝文帝为何早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鲜卑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家、改革家。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三十三,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鲜卑族资料: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
85年和87年,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91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三世纪前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但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在此期间,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
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百度百科——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为何早逝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年—499年),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499年在位),在位29年,享年33岁,谥孝文皇帝。
献文帝的长子
孝文帝是怎么死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皇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致力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阳满天照,河左角不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说明他志存高远,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征服,就已经死了,拓跋宏在死前只活了三十三岁。关于他的英年早逝,一般认为他是在得知女王出轨后被活活气死的。事实上,他死于疾病和疲劳。
拓跋宏怎么了?《魏书高祖纪》,从他的“准备不足”到他的“重病”,最后到他的“死亡”,没有任何征兆;然而,在拓跋宏的医生徐坚、程远、袁燮和其他亲密官员的传记中,拓跋宏的疾病被揭露出来。说,拓跋宏“长年患病,力有所害”;说拓跋宏“危在旦夕”;《魏书元澄传》说拓跋宏是因为心力交瘁,气绝而患上了“繁重的劳动”和“顽疾”。古汉语中“跌短”的意思是气短无力,即呼吸困难;“劳”和“痨”一样,就是肺结核;“毕”也指消费。综合分析,拓跋宏患肺结核多年,病情严重。
拓跋宏英年早逝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拓跋皇室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几代祖先,如拓跋弘的太子牧婧,十三岁就出生在文成帝拓跋弘;十五岁,拓跋生下皇帝拓跋弘;拓跋宏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当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年纪小,精子质量不高,容易造成后代遗传性先天不足。拓跋宏和他的祖先一样,也是一个早婚早育的人。16岁时,他和儿子袁遗一起长大,17岁时,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袁科。而且在生下袁珂之前,他还有两个女儿,华阳公主和兰陵公主。可见拓跋宏从少年时期就涉足后宫,偏爱女性。十几岁的时候,是身体发育的早期。此时房事过多,容易导致气血亏损,身体虚弱。
第二,早期的经历对拓跋宏的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三岁丧母,父亲十岁丧父。他在冬天被“独衣断食三朝”惩罚,被“吃污秽之物”威胁,被一棍子“数十下”体罚,甚至因为他太“聪明”。云:“肺之哀,恐伤肾”。亲生父母的痛苦离世,登基初期的战战兢兢,这一系列的苦难对拓跋宏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和伤害,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第三,运气冯,使拓跋宏染上肺病。早年,的两个侄女入宫,其中一个叫,就是后来给拓跋宏戴绿帽子的冯皇后,是“风流倜傥,有偏见”。不久,冯因病被“遣返回尼泊尔老家”。冯的病并不常见,而是一种可怕的“素疹”。古汉语中“素疹”的意思是“滞”,即发热,指肺病。这种病传染性很强,极难治愈,人们无法避免。冯太后死后,拓跋宏假借冯“素疹已治”,“我爱他太深,又.宫人又见到了他”。拓跋宏身体不好。在与冯的密切接触中,他最终染上了肺病。
第四,疲惫使拓跋宏的病情恶化。拓跋宏独掌大权后,在政务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掀起了铺天盖地的改革浪潮。尤其是在迁都问题上,拓跋宏竭力公开发表意见,软硬兼施。他甚至还在雨中自编自演了一场“南征”的闹剧,这是一场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的闹剧,以至于他“搬到了洛杉矶,很小,不均匀,和.下令处理”。迁都后,拓跋宏没有停歇,大搞亲征,发动伐齐战争,希望一战而尽。结果,几次仓促的探险都失败了。急功近利,加上疲惫和焦虑,使得拓跋宏在太和二十二年再次亲征时,病情“加重”。多亏了许健的治疗,他好了起来。
拓跋宏久病不安,朝臣稍有差错。他总是被训斥,被砍头,甚至对老婆孩子也不手软。迁都洛阳后,先皇后冯因不肯说汉语,不穿汉服,被拓跋宏废黜;元勋,第一王子,因为太热,没有穿汉服。被骂后造反,被拓跋宏废黜处死。先天不足,后天之患,凡事亲力亲为,急于求成,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平时不注意保健,使得拓跋宏的病情由轻变重,以至于在亲自审问二皇后不忠案时,已经力不从心。他先“取了病根”,再“取了直刀”。
有人说拓跋宏这样是因为皇后让他戴绿帽子,其实不是。首先,拓跋宏是个英雄皇帝。尽管他宠爱女王,但他并不是一个顺从诺诺、忍气吞声、惧怕女王又无法控制她的懦夫。其次,拓跋宏志向远大,几乎把全部思想都投入到了改革统一的大业中。他在外征战多年,知道自己冷落了皇后,所以没有废黜他,而是将其禁闭,显然是想通了,原谅了皇后的背叛;第三,拓跋宏死前“立下遗诏,三妻及以下全部遣送回国”,明确允许后宫众多嫔妃在他死后再嫁。可见拓跋宏胸怀宽广,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小家子气。
皇后的*乱也许会让拓跋宏抑郁一阵子,但绝不是致命的。拓跋扈的死,在于他知道自己“心力交瘁,气绝”,继续无私地创业,希望在有生之年称霸全国,成为中国真正的皇帝。作为一个病重的人,拓跋宏在拼命。处理完皇后不忠的事情后,太和二十三年三月,拓跋宏再次力劝病魔征服全国。途中鞍马精疲力尽,“病情变得很严重,亲友不乐”,御医无能为力。四月,提前耗尽一生精力的拓跋宏,在马泉城大获全胜后,因劳累过度,含恨而死。
病逝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年),中国北魏皇帝(472—490年在位) 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开始亲政。他巩固了冯太后留下的改革成果,并将改革推向了高潮。迁都和汉化改革,使他名垂千古。孝文帝决心做一个中原的统治者,狭小而僻处北边的平城已装不下他的雄心。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早已定下,但在当时只能争取到一半的朝臣支持。为了南迁洛阳,他可谓煞费苦心。他假称南征南齐,当20万大军到达洛阳之后,便以迁都洛阳作为条件以压服那些劝阻他劳师远征的大臣们。终于在496年,正式迁都洛阳。 迁都之后,魏孝文帝的改革便进入了最彻底、最深刻也最受争议的部分—全盘汉化。汉化改革包括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姓汉姓,鼓励胡汉通婚等方面,其全面彻底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穿鲜卑服、说鲜卑话被严厉的措施禁止,原来的鲜卑贵族大姓全部改为汉族姓氏,包括他自己的姓氏都由“拓跋”改为“元”。孝文帝除自己娶汉女为后妃外,还亲自安排亲族重臣娶汉族士人之女为妻。孝文帝还引进了早已腐朽的士族门阀制度,规定了鲜卑族八个高门大姓,互相通婚,子弟世代任高官,原来鲜卑族以军功封官晋爵的传统被废止了。此举阻碍了寒族人才的升迁,但要使鲜卑族同汉族完全融合,这是必然的一步。 迁都和汉化改革遭到部分顽固的鲜卑贵族的激烈反对,他们抬出了太子元徇作代表向孝文帝发难。元徇策划北归不成被废,后来被孝文帝赐死,顽固派随后企图发动的政变也被镇压。 魏孝文帝以南征为借口迁都,而迁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动南征。孝文帝晚年对南齐发动了数次战争,但进展不大,公元499年,他在取得马圈城一役的胜利后,病逝于北归途中。操劳过度的魏孝文帝,在33岁时提前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为少数民族统治,他们分别是什么民族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为少数民族统治,他们分别是什么民族
解析: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辽”最初建国时,国号为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其间于983年至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历经9位帝王,1125年(辽保大五年)灭于金。
金朝(1115年~1234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开兴二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共经历10位帝王。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灭亡于明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满族建立的王朝,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的皇帝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全名是什么?
,孝文帝原名为拓跋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49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