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简介(唐僧师徒四人的来历和原名)
-
玄奘法师简介
网上有关“玄奘法师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僧师徒四人的来历和原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玄奘(602年4月6日-664年3月7日)。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师承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并靠双脚行遍古老印度。
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三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是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其弟子将其口述之《大唐西域记》,书写为书,呈给唐朝之唐太宗。
玄奘出生月日,史书多无记载。但在玄奘故里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陈氏后裔们世代传承,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九举行玄奘诞辰纪念活动。
但还有一种说法,说玄奘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四。现征求部分学者意见,普遍认为在确无历史记载的情况下,陈氏后裔的传承也应是一种依据,所以采用隋文帝仁寿二年农历三月初九(602年4月6日)[17]为玄奘诞辰纪念日。
玄奘唐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公历664年3月7日)。
百度百科-玄奘
唐僧师徒四人的来历和原名
1、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2、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公元645年玄奘归来,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玄奘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3、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西游记》中的唐僧:俗家姓“陈”,由于是老和尚从漂流的江水中捡到,所以起名“江流”。陈江流是第一个名字。剃度之后法号“玄奘”。后唐王赐姓“唐”,赐名“三藏”。
孙悟空:天生石猴,无名无姓。统领花果山群猴之后自号“美猴王”。出海求学,菩提老祖赐姓“孙”名“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搅龙宫,闹地府,天界招安反出后,自封“齐天大圣”
猪八戒:天蓬元帅。贬下凡间以“猪”为姓,观音赐名“八戒”。唐僧收他为徒弟后赐名“悟能”。
沙僧:卷帘大将。贬下凡间后居住流沙河,以“沙”为姓。被观音点化,赐名“悟净”。
其他角色
佛与菩萨:如来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傩、伽叶、金蝉子、灵吉菩萨、弥勒佛、毗蓝婆、地藏王菩萨、白雄尊者、十八罗汉、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
妖魔鬼怪:混世魔王、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黑风怪、凌虚子、白衣秀士、虎先锋、黄风怪、白骨精、黄袍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压龙大仙、狐阿七大王、狮魔王、红孩儿、鼍龙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灵感大王、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蝎子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等。
百度百科--西游记
玄奘法师到底是怎样的人?
毫无疑问,玄奘法师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语言家,翻译家,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0岁随哥哥进入佛门,13岁剃度出家,21岁受具足戒。前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已经达到精通不少重要的经典,成为当时的佛学大家。可是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觉得可能是翻译带来的问题,为寻求真经,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于时他孤身西行印度求法,从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一路上历尽艰辛,忍受饥寒,越沙漠、度雪岭、斗盗贼,可谓九死一生。
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着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
还记得当时为了追求真理。玄奘法师西行时曾说:“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这种为理想舍身忘死,花费4年走过荒芜人烟的取经路的精神,现在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了吧。
希望我们不忘前人之志,保留心中的理想,哪怕前路未可知,岂可偷生为人。
玄奘人物资料简介 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生平故事
玄奘人物资料简介 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生平故事
(602-664年)原名陈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着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他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要典《瑜伽师地论》作为依据,发扬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理论。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 ,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3岁,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玄奘随其兄长赴长安居留,后入汉川,北至益州,适逢空、景二法师,从之受学。继而至高僧大德云集的成都学习。武德五年(622年),玄奘于成都受具足戒。后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关于“玄奘法师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55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
-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