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的形态特征(旅鼠可以当宠物养吗)
-
旅鼠的形态特征
网上有关“旅鼠的形态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旅鼠可以当宠物养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哺乳类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旅鼠腿短,耳朵小,毛软。除尾巴外,全身长10~18厘米。毛上层为浅灰色或浅红褐色,(有时也会成橘红色),下层颜色更浅,有的旅鼠在冬天时毛色变为全白,有利于保护自己。
旅鼠可以当宠物养吗
旅鼠集体跳海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旅鼠在迁徙的过程中,身体变异产生剧痛,因无法忍受便跳海了。二是旅鼠个性固执,在迁徙时会朝一个地方共同前进,碰见大海时,也依旧往前走,便出现了集体跳海现象。旅鼠繁殖力极强,1年产7-8胎,1胎可产12只仔,但寿命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
一、旅鼠为什么集体跳海
1、旅鼠集体跳海的原因
关于旅鼠为什么集体跳海,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旅鼠在迁徙的过程中,身体功能可能发生了变异,引起剧痛,才会集体跳海,二是种群数量的增加,迫使它们成群迁徙,寻找更适合生活的场所,因为其较固执,常朝同一个方向出发,遇山翻山,遇海投海,所以就发生了集体跳海的情况。
2、旅鼠的简介
(1)旅鼠从春季至秋季均可繁殖,妊娠期为20-22天,1胎可产12仔,1年产7-8胎,繁殖力极强。
(2)旅鼠是一种哺乳类动物,体形椭圆,腿短,耳小,毛软,除尾巴外,全身长10-18cm,其寿命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
二、旅鼠为什么会变毛色
1、皮毛变色的原因
(1)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旅鼠的毛就会变色,比如在冬天时,毛色就会变为白色。
(2)当种群数量过多时,目前所居住的环境无法支撑庞大的旅鼠种群共同生存,部分相对较弱小的旅鼠会选择变色,变成显眼的**,吸引天敌的注意,减少种群数量,使其他的同类继续生存。
2、生活习性
(1)当种群数量过多以及食物缺乏时,旅鼠就会快速迁徙,据资料显示,旅鼠在1天内可迁徙10英里,而弱小的旅鼠会因为赶不上迁徙的速度而死亡。
(2)春天时,旅鼠会由干燥地区迁徙至潮湿地区。
(3)旅鼠主要以根、嫩枝、青草和其他植物材为食。
世界上繁殖最快的动物:北极旅鼠
旅鼠不建议当宠物养,因为旅鼠的野性较大,难以被驯服,身上还会携带有大量的病菌,人类被感染。旅鼠是啮齿科目仓鼠属的鼠类,主要分布在挪威以及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体型圆润,四肢和耳朵较小,长度在10~18厘米之间,在春季会从冬季生长的干燥地区迁移到潮湿地区。
旅鼠不建议当宠物养旅鼠不建议当宠物养,虽然旅鼠的身材瘦小,但身上多少会带有一定的野性,并且没有被驯服的记录。在进入发情期后,旅鼠会表现的异常凶狠,攻击性较大,往往会将饲养者咬伤。并且旅鼠身上往往还会携带有大量的病菌,人类容易受到感染。
旅鼠是啮齿科目仓鼠属科的鼠类,主要分布在挪威以及亚欧大陆的高纬度针叶林中,主要以嫩枝、树根以及其它的食物为食。体型呈椭圆形,四肢和耳朵较小,除尾巴外,全身长度在10~18厘米之间,毛色层浅灰色或浅红褐色,部分旅鼠在冬季毛发会变成纯白色,能避免被天敌发现。
旅鼠有着迁移的习性,在北极苔原地区,由于数量较多以及食物的缺乏,会使得旅鼠快速迁移,一天能迁移10英里。在春季也会从冬季干燥地区迁移到潮湿的地区,以维持正常的生长。
那些千奇百怪的动物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生育是件大事。相比人类,一些生育能力超强的动物,它们的生育能力真是恐怖。比如北极旅鼠,可以说是世界上繁殖最快的动物。一对旅鼠夫妻,一年最多可以繁殖100多万只。即使因为疾病天敌等原因死去一半,每年也可以生存几十万只。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人类虽然也很注重后代的继承,但是在生育方面可以选择,可以考虑生或者不生,各种避孕措施也很齐全。动物的繁殖生育是本能。有些动物生的多,繁衍速度快,但没有计划生育。所以有些动物的繁殖能力,真是令人无法相信。比如北极旅鼠,它们是世界上繁殖能力最快的动物,拥有超强的繁殖能力。虽然它们的寿命通常不超过1年,但是一对北极旅鼠夫妻,一年最多可以繁育出42对后代。也就是说,一对旅鼠夫妻相当于超级旅鼠部落。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强。一胎可以产12只男孩,年产7或8个孩子。只需要20多天时间,幼崽就能够成熟并开始生育。计划一下,如果一对旅鼠夫妻从3月开始生仔,一生中共有7胎,每胎12个,那么它们总共生育了84个孩子。假设每个孩子6公6母,那么就是42对。20天后开始第一胎,6对开始生育。共计可以生6胎,即使是412个。40天后,第二胎中的6对也开始发育,每胎12只,是360只,第三代可以有2160只。然后按此类推,第四代可以有15120只老鼠,第五代可以有情景,第六世可以有介于穿越到3月的两只老鼠,到8月和9月,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大部队,拥有董独立,八十多万只。即使因为天敌、疾病等原因死去一半,其余为80多万。这种动物的繁殖能力真的很恐怖,但关于它们的死亡,一直都是个未解之谜,也存在许多争议。
千奇百怪的动物
1、繁殖能力最强的哺乳动物——旅鼠
在寒冷的北极苔原地区,生活着一种繁殖力极强的小动物--旅鼠。它们是哺乳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妊娠期20~22 天,一胎约有9个幼仔,一年可以多次妊娠。旅鼠虽然繁殖力强,但是寿命却很短,通常不超过1年。
旅鼠长相非常小巧可爱,体型椭圆、四肢短小,比我们所见的老鼠要小一些,最大的只有 15厘米。旅鼠生性胆小,但是当被逼走投无路时也会突然发怒奋起反抗。旅鼠繁殖能力强,幼仔出生后只需20多天就可以成熟,并开始生育下一代。如果忽略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两只旅鼠在一年之后就可以拥有上百万只后代,这使得旅鼠成为世界上繁殖力最强的哺乳动物。
神奇的自杀现象
传说旅鼠的数量不断膨胀,达到一定密度之后,它们就会出现自杀的现象。实际上旅鼠并不会集体自杀,而是会在种群过多的时候向其他地区扩散。在扩散的途中,会有一部分旅鼠掉落水中淹死,这可能就是自杀传说的由来。
2、翅膀最多的鸟——四翼鸟
非洲发现一种世上罕见的奇禽--四翼鸟,是当今世界上翅膀最多的鸟。四翼鸟生活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西部以及刚果(金)南部是夜游动物,与昼伏夜出、啼鸣悦耳的夜莺同属科。人们赠给它“四翼鸟”这个美名是不无道理的。到了交尾期,雄四翼鸟便在每只翅膀上生出一根长长的羽翅。飞行时,这两根羽翅,就像两面旗帜似的,有时高高地竖立在它身体上面.迎风招展:有时又收翼在身后,“偃旗息鼓”。
尽管四翼鸟头尾全长仅有 31 毫米,然而它“羽毛旗”却长达 43 毫米,可是交尾期一结束雄四翼鸟就折断这两根妨碍它展翅高飞的装饰品。有时可以看到被它咬剩下的长羽毛,秃秃地竖立在它的翅膀上,它们一直保存3、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螺类,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它们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从中躲避太阳直晒。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 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到下次换毛。
濒危野生动植物有哪些,都有什么特点?
北极狼
这种狼仅仅只会长到3英尺高,长的很象一只有绅士风度的狗这种狼的颜色有红色、灰色、白色和黑色。
北极狼吃驼鹿、鱼类、其它种类的狼、北极熊、旅鼠、海象和兔子。它也进攻人类和其他的动物。
其它种类的狼和人类是北极狼的敌人,北极狼喝冷水。它们用林子里的灰色、绿色和褐色作为掩护,北极狼有着一层厚厚的毛,它们的牙齿非常尖利,这有助于它们捕杀猎物。每年一头母北极狼平均会产14头小狼。它们一般诞生在洞穴里,有着纯净的 白色的毛。
北极狼一般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森林里。生活在从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区到英国的哥伦比亚地区,它们不迁徙,也不冬眠。但是由于由于人类的采伐树木、污染和垃圾,它们失去了它们居住的地方。每年至少有196只北极狼死去
大 熊 猫
大熊猫属于兽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只产于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珍贵物种。
其体形似黑熊,头圆而大,尾极短。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及四肢全黑色。以竹叶为主食,为食肉目中的“素食”种类。
常在竹林内卧睡,平时单独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听、视觉较差、自卫能力弱。栖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内,主要以竹笋、竹叶及嫩竹尖为食,亦喜吃野果或一些动物性食物,为食肉目中的“素食”种类。
别名 花熊、竹熊、大猫熊
蒙古野驴
别名亚洲野驴、饿驴子、野驴,属于马科,学名为 Equus hemionus。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属典型荒漠动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8~9月份发情交配,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怀孕期约11个月,每胎1仔。
产于甘肃、新疆、内蒙古。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濒危动物。蒙古野驴总数量约3000只,仅存在于新疆准噶尔盆地。
金丝猴
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学名:Pygathrix roxellanae; 英文名:Snub-nosed Monkey 。
金丝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30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 交林带。群居,日行性,树栖性。性机警,善攀爬,行动迅捷,喜在清晨鸣叫。以各种树叶、嫩枝、果实、苔藓等为食,亦食昆虫、鸟卵和雏鸟。繁殖期9—11月,远期孕期约7个月,每产1仔,4—6岁性成熟,寿命16—18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藏羚羊
概要描述: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牛科、藏羚属,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生存环境:
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白暨豚
千百年来,水深浪阔的长江中生活着一种体态丰腴、泳姿优美的水生哺乳动物,它就是白暨豚。
隶属鲸类的白鳍豚,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独有的大型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属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白暨豚流线形的身体像一条大鱼,它的背部蓝灰色,腹面洁白。如果由上往下看,蓝灰色的背部和江水混为一体,若是从水底向上看,白色的腹面与水面的光线接近。 白暨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它的上颌和下颌的每侧各有30多枚牙齿,可以将鱼咬住不放。它不进行咀嚼,而只把捕到的鱼囫囵吞下。由于在水中游泳会消耗很多能量,因此它必须吃大量食物加以补充,白暨豚每天所吃的鱼约相当于体重的1/10。白暨豚的眼很小,只有绿豆粒大,虽有感光功能但分辨能力很低。它是怎样寻找食物和探测目标的呢?原来,长江水中夹带着许多泥沙,在这样的水中,再好的眼睛也没有多大用处。另一方面,水为优良的传声导体,声在水中传播比在陆上约快4.5倍。所以白暨豚在这样的环境中具有了发达的回声定位能力,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声信号还用于白暨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北山羊
概要描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存环境:
它生活于新疆海拔2700--6000米的岩石山脉与高原地区。是着名的攀岩能手,公羊有一付弓形粗壮的长角,可达1米多长。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它们的生存环境逐渐减少,再加上部分不人为图眼前利益而捕杀,导致北山羊在我国的数量持续下降。
大多数人认为在乌鲁木齐南郊地区已不复存在的北山羊不久前在离乌鲁木齐70多公里的南郊,重新被发现。
黑犀牛
亦称“非洲犀”,属哺乳纲,奇蹄目,犀科。体长约34米,肩高16--17米,尾长约70厘米,体重15吨。鼻端有双角,前后排列,前角长70--90厘米,后角不足40厘米。皮肤灰黑色。无门齿。上唇长有伸缩性。栖息平原疏林地带,独栖或二三同栖。食嫩的枝叶。性情粗野。分布于非洲,北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至南非。
指猴
指猴为灵长目指猴科指猴属,学名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指猴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小,它体大如猫,身长约50厘米,尾长可达60厘米,体重约2千克。
指猴由于具备奇特的手指而得此名,它的中指和无名指细如铁丝,不仅便于抠取树皮缝中的蛴螬,而且在咬穿果壳后,还能用细细的指头掏取果肉。指猴的另一个不寻常的特征在于牙齿,马达加斯加岛众多的狐猴具有36齿,大狐猴具有30齿,而指猴仅有18齿,且不具备原始猴类特有的梳齿,又是唯一不具备犬齿的灵长类;指猴的门齿高度发达,终生生长,具有珐琅质的齿面和坚利的切割面,正由于这一特征,它曾经多年被错划为啮齿类。指猴面目如狐,口鼻突出,一对黑色耳朵大而善动,头型较扁。黑褐色的体毛由短软的绒毛和粗长的护毛组成,吻部和身体下部为灰白色。指猴不仅体毛篷松,而且尾毛粗密,甚至比狐狸尾还粗。
非洲象
非洲象的学名叫: Loxodonta Africana
一头最高的雄象有12英尺高4吨重,雌象有11英尺高,小象有3英尺高200公斤重。象呈圆胖形,它们大都是灰色的,而有些则是褐色的。它们主要
吃的食物是青草,灌木,树根,水果,树叶和树皮。它们在河边饮水。象的家庭聚在阴凉的地方,它们在非洲草原上漫步并寻找着食物。 非洲象防御捕杀的能力只是它们的那一对长牙。
最大的非洲象牙据说有293磅、11英尺长。这种象的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它的大耳朵,能用来使自己凉爽。另外,它的特征是它的大鼻子,这不仅仅只是鼻子而已,还是用来洗澡和帮助进食的。它的鼻子能举起1吨重的东西, 由40,000多块肌肉组成。
非洲象通常生活在简单的12到100只的群体的环境中。它们在早上、傍晚和晚上吃东西,然后在中午的时候休息。它们的主要食物有小嫩枝、树叶、树皮和青草。这种象主要生活在非洲西部的萨哈拉沙漠周围,Namby和Botouwa地带。
它们必须获得很多的植物去维持它们庞大的躯体。这种大象的最特别的能力是走路很安静,它们有每六小时洗一次澡的天性。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热且干燥的天气。一般在草地里可以看见它们。
令人难受的事,现在仅仅只剩下30,000只这种珍惜的象了。它们成为濒危动物主要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象牙而捕杀它们。
在1989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将非洲象确认为濒危动物,禁止捕杀它们。 收起
田鼠和老鼠的区别是什么
田鼠和老鼠的区别是:
1、类别不同
田鼠是仓鼠科的一类,包括五属,与其他老鼠比较,田鼠体型较结实,尾巴较短,眼睛和耳较其他鼠科小。家鼠即老鼠,是啮齿目鼠科,大家鼠属和小家鼠属中的一些种类的通称。
2、生存环境不同
田鼠可在多种环境中生活。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老鼠分布极广,栖息地多样,室内外都能栖息,主要栖居在城镇、乡村,与人关系密切,故名家鼠。该鼠繁殖力很强,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以春、秋两季繁殖率较高,冬季低。
3、活动时间不同
田鼠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也有的昼夜活动。多数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有些种类则吃动物性食物。而老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主要是避开人类的干扰,多在夜间活动,活动时靠墙根或固定物边行走,形成鼠路。
4、皮厚度不同
田鼠皮薄如纸,皮很薄。老鼠皮厚似猪肉皮。
5、体味不同
田鼠没有老鼠那种浓烈的难闻馊味,老鼠体味比较大,田鼠体味小。
6、体型特征不同
田鼠体型粗笨,多数为小型鼠类,个别达中等,如麝鼠,体长约30厘米,体重约1800克;四肢短,眼小,耳壳略显露于毛外;老鼠属种类的体型平均较大,体长8~30厘米;尾通常略长于体长,其上覆以稀疏毛,鳞环可见;体毛柔软,个别种类毛较硬;毛色变化大。
生活习性:
田鼠的栖息环境很广,从寒冷的冻土带直至亚热带。有栖息于草原、农田的田鼠和兔尾鼠;也有栖息于森林的林鼠和林旅鼠;还有栖息于高山的高山鼠;以及适于半水栖的水鼠和麝鼠。某些种类因适应特殊的环境,形态上产生了某些相应的特化。
如以地下生活为主的鼹形田鼠,四肢短粗有力、爪发达、门齿粗壮,适于挖掘复杂的洞道,而眼、耳壳则很小;适于水栖的种类,后足趾间具半蹼,尾侧扁,利于游泳。
田鼠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其中,一些种类数量变动很大,而旅鼠在数量高时还有迁徙的习性。
春季,鼠窝中存粮减少或吃尽,田鼠活动频繁,饥不择食。
夏季,田鼠处于怀孕、产崽、分窝高峰,活动猖獗,极力搜找食物。
秋季,田鼠积极储粮,忙于奔波找食。
冬季,田鼠不冬眠,即使在雪夜,仍会出洞活动。
白狐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白狐分布于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狐喜欢在丘陵地带筑巢,而北极狐的巢有几个出入口。当遇到暴风雪时,北极狐可以呆在窝里一连几天不出来。北极狐年年都为它的巢穴进行一些维修和扩展,以便能长期居住。
夏天,当食物丰富时,白狐会把部分食物储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当巢穴中所储存的食物被消耗殆尽时,白狐会跟踪北极熊,拣食北极熊所吃剩的残羹剩饭。所以冬天里北极熊身后总会有2到3只白狐在悄悄地跟踪。但当北极熊非常饥饿时,它也会攻击北极狐。
北极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鱼、鸟类与鸟蛋、浆果和北极兔,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但北极狐主食还是旅鼠。
当北极狐闻到在旅鼠窝的气味或听到旅鼠窝里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当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旅鼠窝压塌,然后将窝里的旅鼠一网打尽。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北极狐会自相攻击。
外形特征:
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体长50~75厘米,较一般狐小,尾长25~30厘米。白狐体重25~4千克,体型较小而肥胖。嘴短,耳短小,略呈圆形。腿短。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
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尾长,尾毛特别蓬松,尾端白色。白狐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狐的脚底上长着长毛,所以可在冰地上行走,不打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狐
关于“旅鼠的形态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57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 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