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日本有多少姓式?(描写山或水的诗句)

日本有多少姓式?(描写山或水的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8    点击:  107 次

日本有多少姓式?

网上有关“日本有多少姓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描写山或水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本国家虽小人口不多,而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据日本《姓氏的历史和谜》一书介绍,日本有十三万余种姓氏。除了十大姓佐藤、铃木、高桥、伊藤、渡道、斋藤、田中、小林、佐佐木、山本外,较具代表的姓氏有100姓,普通姓氏3600姓,其他属稀奇杂姓。如:一井、一木、一色、一尾、上下、和气、左右、前后、火山、热海、温泉、满身、小穴、瓶子、布袋、我孙子、早乙女、不入斗、一二三、五鬼肉、一尺八寸等等。每一个珍稀姓氏的产生,都有特殊的来历和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日本山梨县南巨摩郡早川町,有很多人姓“药袋”。传说历史上来了一位名医,用葡萄制酒,村里人饮用了此酒后,无病长寿。从此后,全村看不到有人再用药袋了,故取此姓氏。奈良县有五家三字姓:五鬼助、五鬼肉、五鬼堂、五鬼胜、五鬼作。“五鬼”在日文里与“御器”同音。“御器”是神的供器,具有神圣感,而“鬼”字又有很强的灵意。这五家又都是神社里的职员,故分别取用此姓氏。 原来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期”,是武士阶层专政的时代。那时只有贵族、士大夫、富豪、 巨贾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在暴政的箝制下是有名而无姓的。直到明治八年(公元1875年), 日本天皇才下诏令全国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并凭姓氏向政府登记申请户籍。在此情形下, 除了“佐藤”、“铃木”、“丰臣”、“北条”、“源氏”等当时赫赫有名的的贵族外, 其它二千七百万的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大都是目不识丁。因此取姓氏大部分人只好就地取材了。例如住在田的中间, 取姓为“田中”, 住在田的旁边, 就取名为“田边”等。日本人也许对大自然有所偏爱, 除先前所提到的“田中”、“田边”外, 还有“田泽”、“本田”、“池田”、“武田”、“吉田”、“松田”等。知名人士如演艺界的“松田圣子”。居住在山上的平民就以山为姓。如“大山”、“秋山”、“山本”、“小谷”、“冈村”、“松冈”、“川崎”、“宫崎”、“五十岚”等。知名人士如画卡通动画很有名的宫崎峻。居住在沼泽地带的农民则以沼泽为姓。如“大泽”、“宫泽”、“五十泽”等。知名人士如政界名人“宫泽喜一”。以河川、水井、 海洋为姓氏的如“河田”、 “川上”、“大井”、“小泉”等。知名人士如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于是,地名、田名、身世、家系、职业、住所、屋号、工具,乃至动植物名称都成了选作姓氏的依据。总括日本的姓氏,大体可分14类型:地名姓、国名姓、古姓、译音姓、氏姓、职业姓、特别称谓姓、略姓、信仰姓、佳称姓、复姓、间接称呼姓、外来姓及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体、屋号、商业、抽象用语等)。 日本除了十大姓、一百氏代表姓和三千六百氏普通姓外,尚有一万二千六百多氏属珍稀奇杂难姓。 常见姓氏有:すずき--铃木--SUZUKI さとう--佐藤--SATO たなか--田中--TANAKA たかはし--高桥--TAKAHASHI なかむら--中村--NAKAMURA わたなべ--渡辺--WATANABE いとう--伊藤--ITO こばやし--小林--KOBAYASHI やまもと--山本--YAMAMOTO かとう--加藤--KATO よしだ--吉田--YOSHIDA やまだ--山田--YAMADA いのうえ--井上--INOUE さいとう--斎藤--SAITO はやし--林--HAYASHI きむら--木村--KIMURA まつもと--松本--MATSUMOTO ささき--佐々木--SASAKI もり--森--MORI しみず--清水--SHIMIZU やまぐち--山口--YAMAGUCHI いけだ--池田--IKEDA おかだ--冈田--OKADA はしもと--桥本--HASHIMOTO おがわ--小川--OGAWA いしかわ--石川--ISHIKAWA こんどう--近藤--KONDO いしい--石井--ISHI はせがわ--长谷川--HASEGAWA あべ--阿部--ABE なかじま--中岛--NAKAJIMA やまざき--山崎--YAMAZAKI あおき--青木--AOKI ふじた--藤田--FUJITA おおた--太田--OHTA ごとう--后藤--GOTO ふじい--藤井--FUJII まえだ--前田--MAEDA むらかみ--村上--MURAKAMI おかもと--冈本--OKAMOTO はら--原--HARA おの--小野--ONO なかがわ--中川--NAKAGAWA にしむら--西村--NISHIMURA たけうち--竹内--TAKEUCHI ふくだ

描写山或水的诗句

属于仙霞新村街道。

仙霞新村社区(街道)位于长宁区中部,东起古北路,西至威宁路,南临虹桥路,北接天山路。街道于1984年10月建立,90年代中期基本建成。辖区面积3.97平方公里,下设23个居委会,共有2.97余万户居民,户籍人口7.9余万。

仙霞地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地铁二号线延伸段、在建的地铁十号线分别位于仙霞地区两翼,区域内54、71、72、88、127、700、737、757、836等多条公交线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依托毗邻虹桥经济开发区和古北新区的优势,仙霞新村街道以“大虹桥”建设为动力,加快建设仙霞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便捷的新社区。

有关描写长江的文言文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3、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高珩《春日杂咏》

4、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5、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阴铿《渡青草湖》

9、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1、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14、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15、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16、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1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8、对朝云?,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19、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20、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2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5、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题湖上》

26、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7、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

28、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9、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0、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3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3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3、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3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35、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3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8、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9、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40、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41、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杜甫《曲江二首》

42、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5、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46、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卓文君《白头吟》

47、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48、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9、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50、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51、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5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5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54、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5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6、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5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8、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59、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60、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6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佚名《敕勒歌》

6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6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6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6、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67、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68、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69、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7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7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72、**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3、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宿石邑山中》

74、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75、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7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7、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78、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79、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80、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81、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8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8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4、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王安石《江上》

85、涛澜汹涌,风云开阖。——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86、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87、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8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9、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苏轼《后赤壁赋》

90、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91、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9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9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9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9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9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97、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9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99、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牛殳《琵琶行》

100、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01、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0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3、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104、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10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06、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07、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枫洋历史

1. 关于长江的古诗文

有关长江的诗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京师得家书——袁凯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2. 描写长江的文言文

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岸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这段文字可以古文中的山水绝品,李白受之影响,写出了《朝辞白帝城》。遂成千古名篇。

3. 关于长江的古诗词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咏怀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4. 描写长江的的古诗文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二首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5. 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词

古代带江字的大多指长江诗中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还有一首专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 关于长江的古诗词名句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北宋-李之仪)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0、临江仙明-杨慎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1、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京师得家书——袁凯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过长江》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清江曲内一绝》唐崔峒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寄杨协律》唐韦应物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

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

希望我有帮到你,麻烦给个好评哈o(∩_∩)o

长泰的历史有什么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唐乾符三年(876)置武德场(属南安县),元德元年(885)改名武胜场,后称武安。五代南唐保六十三年(955)升为长泰县。历属泉州、漳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2年4月中央红军曾进驻长泰县。1949年9月19日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9月长泰解放后,全县划分为4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古农)、第三区(岩溪圩)、第四区(枫洋圩);共辖54保(暂用民国时期保名)。

1950年3月,实行以区辖村。第一区15村,第二区12村,第三区17村,第四区13村,共57个村。1951年,实行以区辖乡(镇),全县4个区辖48个乡(镇)。1952年,增设第五区(坂里)。1953年,全县5个区辖53个乡(镇)。1954年3月,全县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5年9月,全县5个区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共辖53个乡。1956年3月,全县改为城关直辖镇和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下辖55个乡(镇);10月,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今枋洋)3个区,下辖35个乡(镇)。

1957年11月,创办国营古农农场,划出欧山区2个乡、岩溪区2个乡归该场管辖。

1958年2月,实行撤区并乡,将全县3个区所辖35个乡(镇)合并为18个乡(镇)。5月,再度合并为16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划分为5个公社、52个生产大队。1959年,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

1963年,恢复城关镇建制,属城关公社管辖。1984年8月,岩溪公社改为岩溪镇。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农(林)场的大队改为作业区或工区。全县划分设2镇4乡,下辖6个居委会、53个村;4个国营农场,下辖24个作业区。

1985年至1986年,撤销人和乡,其所辖10个村并入武安镇。1987年至1988年,武安镇增设城关村。

1990年,长泰县共设2镇(武安、岩溪)、3乡(陈巷、枋洋、坂里),下辖6个居委会、54个村。

2000年,长泰县辖4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028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武安镇 46351 岩溪镇38490 陈巷镇 36992 枋洋镇 34637 坂里乡 13148 古农农场虚拟镇 11582 兴泰工业区虚拟镇 9088

2003年,长泰县辖4个镇、1个乡:武安镇、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坂里乡。

五个历史人物

一僧:唐大中年间,高僧怀晖卓锡长泰良岗山国师岩,三坪义中禅师为怀晖禅师弟子。

一督:明万历年间,赐吏部尚书衔(相当于今国防部长)、两广总督戴耀,为长泰官衔最高的人物。

一元:明正德五年,长泰状元林震,为漳州府唯一的本土状元。

一王:清康熙六十年,长泰人朱一贵于台湾举义,建立永和 *** ,被推举为“中兴王”,《中国通史》多有记载。

一天子:长泰人戴时宗,号良岗,明永乐年间人,官到左佥都御史,曾替皇帝效祀,人称“一日天子”。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的历史

枫亭是仙游县千年古镇,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创造众多闻名的文化财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有的还创下中国历史之最。

●中国历史上现存最大宝箧印经塔———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中万寿塔,始建于1000多年前五代末期,位于枫亭镇塔斗山。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洛阳桥,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状元”,创建者为北宋名臣蔡襄,系枫亭九社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为卫国守边殉职的宋代爱国名将薛奕,系枫亭霞桥人。

●中国历史上兄弟“同科进士,同登相位”的蔡京、蔡卞,为北宋时期枫亭赤岭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皇帝命名为“全国四九名廉吏”之一的宋代监察御史许稹,系枫亭上浒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株以女子命名的果树———“十八娘荔枝”,栽培者陈玑为枫亭后榄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荔枝专著《荔枝谱》,作者亦为北宋名臣蔡襄。

●中国历史上最早移植美国、古巴的水果珍品“陈紫荔枝”,为枫亭赤岭宋代古荔。

●中国历史上唯一现存相府遗址———北宋宰相蔡京相府遗址,位于枫亭东宅。

福建仙游县枫亭镇其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莆田市荔城区、仙游县、泉州市港区三地交界处,是联系湄洲湾北岸和南岸的中枢和纽带。曾孕育过蔡襄、蔡京、林兰友等历史名人。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有天中万寿塔、会元寺、会心书院、宋代古荔树、蔡襄陵园等,其中,天中万寿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古迹成为枫亭镇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得名于西汉何氏九仙结枫为亭的美丽传说。

长泰县街道的历史

长泰县历史沿革 唐乾符三年(876)置武德场(属南安县),元德元年(885)改名武胜场,后称武安场。

五代南唐保六十三年(955)升为长泰县。历属泉州、漳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

1932年4月中央红军曾进驻长泰县。1949年9月19日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9月长泰解放后,全县划分为4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古农)、第三区(岩溪圩)、第四区(枫洋圩);共辖54保(暂用民国时期保名)。 1950年3月,实行以区辖村。

第一区15村,第二区12村,第三区17村,第四区13村,共57个村。1951年,实行以区辖乡(镇),全县4个区辖48个乡(镇)。

1952年,增设第五区(坂里)。1953年,全县5个区辖53个乡(镇)。

1954年3月,全县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5年9月,全县5个区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共辖53个乡。

1956年3月,全县改为城关直辖镇和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下辖55个乡(镇);10月,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今枋洋)3个区,下辖35个乡(镇)。 1957年11月,创办国营古农农场,划出欧山区2个乡、岩溪区2个乡归该场管辖。

1958年2月,实行撤区并乡,将全县3个区所辖35个乡(镇)合并为18个乡(镇)。5月,再度合并为16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划分为5个公社、52个生产大队。1959年,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

1963年,恢复城关镇建制,属城关公社管辖。1984年8月,岩溪公社改为岩溪镇。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农(林)场的大队改为作业区或工区。全县划分设2镇4乡,下辖6个居委会、53个村;4个国营农场,下辖24个作业区。

1985年至1986年,撤销人和乡,其所辖10个村并入武安镇。1987年至1988年,武安镇增设城关村。

1990年,长泰县共设2镇(武安、岩溪)、3乡(陈巷、枋洋、坂里),下辖6个居委会、54个村。 1997年,长泰县面积9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4镇1乡1国营农场。

县 *** 驻武安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长泰县总人口190288人,其中:武安镇46351人、岩溪镇38490人、陈巷镇36992人、枋洋镇34637人、坂里乡13148人、古农农场11582人、兴泰工业区9088人。

2003年,长泰县辖4个镇、1个乡:武安镇、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坂里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8.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1万人。

古巷镇枫洋乡有多少人口

古巷镇人口约6.4万人,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里,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向最长为13.4公里,东西向最长为8.6公里。以枫洋二乡附近地面为最低点。山地总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

暂无法核实枫洋乡人口数量。

古巷镇枫洋乡有多少人口

古巷镇人口约6.4万人,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里,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

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

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

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向最长为13.4公里,东西向最长为8.6公里。以枫洋二乡附近地面为最低点。

山地总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 暂无法核实枫洋乡人口数量。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平潭县简称岚。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古称海坛,唐代为牧马场,宋初设牧马监,属福清县。清康熙十九年(1680)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镇,二十二年(1683)移镇驻平潭(今潭城),雍正八年(1730)设县丞,嘉庆三年(1798)置平潭厅,属福州府。民国元年(1912)置平潭县,后属东路道、闽海道。

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 *** ,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 *** 收复平潭。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起划归福州市管辖。

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个区,民国33年区署撤销,下设乡,民国35年划为潭城、苏澳2镇和中正、龙泉、中心、潭南、复兴5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2个乡,后陆续将2个乡改镇,设5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屿头乡、大练乡、白青乡、平原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敖东乡、南海乡、东庠乡。

2000年,撤销平原乡,设立平原镇;撤销敖东乡,设立敖东镇。2000年底,平潭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8个居委会、192个行政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1922人,其中:潭城镇 65728人、苏澳镇 31053人、流水镇 47231人、澳前镇 39975人、北厝镇 31026人、平原镇 22257人、敖东镇 29857人、白青乡 16628人、屿头乡 15130人、大练乡 6043人、芦洋乡 5292人、中楼乡 20587人、东庠乡 9264人、岚城乡 22512人、南海乡 9339人

杨家溪有几年历史

杨家溪位于太姥山西侧,其下游经霞浦县境内.相传北宁名将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与杨金花曾率兵在此平定南蛮第十八洞,并派杨家将驻守眩地,所以把此溪叫杨家溪。

厦门车赴素有"海国桃源""闽东小武夷"之称的杨家溪景区,抵达杨家溪上游和龙亭停车场后,观堪称“中国奇景,江南一绝”榕枫公园及被国家林业部列入一书的千年古榕群和江南现有所见最大的枫树林。之后乘电瓶车至渡头,明代古刹洞窟寺庙--青龙寺,众多文人墨客字迹,钱王古道,虎豹峰,棋盘滩,断船,天然杨家岩、畲韵榭、龙鳗涧,文广广场等景点。

上游蓝兜码头乘竹筏漂流,沿途可领略杨家溪秀丽景色,及小玉女峰,仙人望月,迎仙船,观音坐莲等山石景观,感受水秀流长,山野风清,下午车赴海滨浴场--牛郎岗.行程结束返回您温馨的家!素有“海国桃源”、“闽海蓬莱”盛誉的杨家溪风景区,位于太姥 山西南侧、霞浦牙城西北部。据传,她原名南洋坪,自北宋名将杨文广“平南蛮十八洞”后,得今名。

杨家溪以川景幽美称著。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太姥山 山岳区并列于国家第二批重点旅游风景区之“太姥山名胜区”,是太 姥山“山、海、川“三大主景区之一。

杨家溪,以其青山绕抱碧水之幽美,潭、濑、滩与花、草、林镶 嵌之壮观,瀑布、峡谷、耸峰、悬崖、奇石、怪洞等神工汇聚之胜境 和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之玄奇生动,而扬名海 内外。近年来,国内外文艺界、新闻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及风景专家 纷纷撰文、赋诗、摄影、题词、作画、谱曲。

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 节目、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福建画报》、香港《中国旅游画刊》 等新闻媒体也都作了专题报道,台湾电视台两次以杨家溪为背景拍摄 了《林投姐》等2部电视连续剧。杨家溪源自柘荣东山顶和目海尖两大高峰,绕太姥山麓,其中下 游流域大致分为九鲤溪与杨家溪,自福鼎乌杯始至鼎霞交界的湖里, 称九鲤溪,从兰兜至渡头为杨家溪。

九鲤溪流程约7公里,沿途有将 军潭、鲤鱼墓、九鲤湖等名胜景点和新建的九鲤电站景区;杨家溪流 程约8公里,有七曲十二濑(浅急之滩),沿流潭、濑、滩交替分布, 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峡谷青山郁郁葱葱,奇花异草纷呈异彩。

樟树、 枫树、榉树、榕树,毛竹、绿竹、花竹、方竹、紫竹、黄竹、金竹, 杜鹃、黄杨、雀梅、赤楠、芦苇等均成片分布,四季常青,花香鸟语。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岸溪滩;既有罕见的樟树成林,呈带状连绵十多 里,常年翠绿;又有芦荻片片,春夏碧绿成茵,初冬白絮遍野;还有 万株连片的枫树林,为江南面积最大的枫香林,深秋红叶辉映,酷似 绯云停驻。

紧邻枫香林的是十几棵大古榕树,据说植于南宋初期,历 经800多年沧桑,依然翠绿成荫。其中一株树干周长12.6米,主干 中空,有7个洞口可容人入洞。

乘筏顺流全程约需2小时,或飞奔于 砾石堆积、浪花飞溅的浅滩,或傲游在碧水潆洄、一平如镜的深潭; 时而飞筏破浪有惊无险,时而随流飘荡逍遥自在,瞬间变化万千,令人叹绝。杨家溪景区约35平方公里,由九鲤溪景区、龙亭瀑布景区、钱 大王村区、青龙寺区、杨家溪村景区、下坪洋村区、半岭亭区、渡头 村区和雉溪龟山村区等九个小区构成,现更新辟位于通津古桥至环石 潭2公里长流域之间的“原野生态休闲区”,拥有野宿、垂钓、游泳、 烧烤、美食等独具特色、雅俗共享的游乐、休闲、憩息功能区20多 个;邻近福鼎嵛山岛景区和霞浦三沙留云洞景区、赤岸日本空海登陆 址景区以及高罗、大京、下浒海滨沙滩,构成规模甚大的风景区范围; 且处于雁荡山与武夷山两大风景名胜区之中点,占居着优越的地理区位,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闲、避暑、游泳、垂钓胜地。

杨家溪位于霞浦县牙城镇境内。相传北宋名将杨宗保, 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杨金花曾在此平定南蛮第十八洞而得名。

杨家溪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五大景区之“九鲤溪瀑景区”,自龙亭瀑布至渡头村、全程11.5公里,素有“海国桃源”之美誉。 龙亭瀑布由文、武两瀑构成,文瀑一级直下落差136米,为福建省单 级落差最高的瀑布;武瀑分两级而下,落差135米。

瀑布周围 还有将军印、文笔架、岩峰和金狮把口、玉兔飞跃、将军拜印、仙翁坐山、玉象峰、猴子洞、龙洞等10余个景点。沿溪下行约1公里,从南兜乘竹筏顺流而下, 经“十曲十二滩”,历2个小时到渡头村,一路青山碧水,沿溪可浏览唐 僧西拜、达摩面壁、金龟戏鳖、文广断船、将军帽、三叠石等36个石景,惟妙惟肖。

在下游渡头村有两片相距不远,总面积250亩枫香林,约有 1100多棵枫树。秋末冬初,枫叶黄里秀红,犹如绯云停驻;在两片枫香林之间的间隔地带有17丛古榕群,树龄最长者已有800多年,其中一株“榕树王”,树干周长12.6米,冠幅直径51米,高30米,树干中空,有7个洞口,洞内可容数人。

据说这是全球纬度最北的一片古榕林;近处百亩桃树林,春暖花开,景色更佳;溪畔成片荻花滩,“远似浮云近似烟”,春夏绿叶如菌,秋冬白花遍野。



日本人的姓氏有多少个?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姓氏最多的国家,据说数目可达12万左右。

全体日本人都有姓氏是从1875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只限一郎分人有姓。

日本人的姓用汉字表示。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一个字,

日本人的姓一般是由一至三个宇组成,如"林""佐藤""佐久间"。"林"读作"はやし","佐藤"读作"さとう","佐久间"读作"さくま"。也有的是几种读法并存,如"东"读作"ひがし""あずま"、"新谷"读作"しんたに""にいや"。

还有一些姓不能直接音读或训读的,如"百目鬼(とうめき)""我孙子(あびこ)"。

日本人姓"佐藤"的最多。以下较多的姓依次为"铃木(すずき)"高桥(たかはし)""田中(たなか)""渡边(わたなべ)。"佐藤"源出于过去武将的姓,"铃木"来自本义是"稲穂"的"すずき"。

日本人一结婚,男女某一方的姓要改变。一般是妻子改为丈夫的姓,其结果是夫妇共用一个姓。

  日本人姓名绝大部分是用汉字表达的。它和中国汉族人的姓名很相似:姓在前,名在后,延续父姓,世代相传。但变化较多。

  日本人的姓,一般由一至五个汉字组成,其中以两个字居多,最多的达九个字。如:北(Kita)、池(Ike)、岸(kishi);田中(Tanaka)、铃木(Suzuki);宇都宫(Utsunomiya)、西园寺(Saionji);敕使河原(Teshigawara);勘解由小路(kadenokoji)等。名字也以两个字者居多。因此,日本人的姓名,往往都由四个汉字组成。

  据统计,日本有12万姓,最常见者有42姓,其中尤以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等十姓为最,约1000万人,占日本人口1/10。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只有华族、贵族、豪族有姓,而平年则有名无姓。明治初年,为了编造户籍,课税征役,劳动人年才开始有了姓。于是,地名、田名、身世、家系、职业、住所、屋号、工具,乃至动植物名称都成了选作姓氏的依据。如田中、三木、佐佐木等是以地名为姓的;山上、松冈是以住所为姓的。1898年制定户籍法之后,每户才固定了姓,不得任意更改;分家时仍用原姓,并以子从父姓,妻随夫姓,世代相传为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日本法律规定:女子结婚可以不随夫姓,但实际上仍然是妻随夫姓者为多。例如,着名的日本乒乓球选手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了。今天的日本,某些特殊业或技艺者的姓名可以代代袭用。如,歌舞伎的市川团十郎、尾上菊五郎等,多年都是世袭的,既可以传子,也可以传弟子、养子及同行。用法是在原姓名之前加"第几代",如"十一代目市川团十郎"、"五代目尾上菊五郎"等等。

  日本人取名多用排行。如:河野一郎、金子二郎、伊藤三郎、长野四郎等。名字多有一定含义。猪、雄、虎、熊等表示勇武;良、喜、吉、庆、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女子的名字则常彩"子"字,如,春子、芳了、千惠子、秀子等;也有的用千代、房江、芙美江等,但以"子"作为最后一字者居多。

  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

  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辟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也有的由于受欧美的影响,采用"洋名"的,如"相川拿破仑"、"赤松保罗"等。

日本有哪些姓氏?

前一百

顺 位 苗 字 人 口

1 佐藤 约1,928,000 藤原秀郷の后裔、左卫门尉公清が佐藤を称するに始まる。

2 铃木 约1,707,000 物部氏族穂积氏の后裔、纪伊国熊野の豪族で熊野神社勧请で広まる。

3 高桥 约1,416,000 物部氏族の高桥连、伊势神宫祠官、弥彦大宫司など全国的に诸流多し。

4 田中 约1,336,000 苏我氏族の田中臣、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橘氏などの诸流多し。

5 渡辺 约1,135,000 嵯峨源氏、源融四世の孙、渡辺纲の后裔。摂津国西成郡渡辺発祥。

6 伊藤 约1,080,000 藤原秀郷の后裔、佐藤公清の曾孙基景が伊势に住み称したのに始まる。

7 山本 约1,077,000 贺茂社神职家、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日下部氏など诸流多し。

8 中村 约1,058,000 中村连、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诸流多し。

9 小林 约1,019,000 大神姓、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秀郷流など、神官系が多い。

10 斎藤 约980,000 藤原利仁の子、斎宫头叙用が斎藤を称するに始まる。

11 加藤 约860,000 加贺の藤原氏。藤原利仁の六世正重に始まり、全国に分布。

12 吉田 约835,000 吉田连、卜部姓公家、吉田社社家、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诸流多し。

13 山田 约816,000 山田臣、山田连、山田県主、平城天皇の山田皇子裔、源氏、平氏、藤原氏など。

14 佐々木 约716,000 近江国蒲生郡佐々木より起こる宇多源氏。

15 山口 约641,000 山口臣、清和源氏、桓武平氏、多々良氏、日下部氏、小野姓横山党など。

16 松本 约634,000 伏见稲荷神职家、石清水祠官、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桓武平氏など诸流多し。

17 井上 约610,000 清和源氏頼季流(信浓国高井郡井上)、安倍氏(三河)などが有名。

18 木村 约584,000 藤原氏秀郷流(下野)、纪氏(近江)、物部氏(摂津)、穂积氏(纪伊)など。

19 林 约541,000 林连、林臣、林宿祢、大伴氏、越智氏、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

20 清水 约524,000 丹党、清原氏、清和源氏、藤原氏秀郷流など诸流多し。

21 山崎 约488,000 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村上源氏、藤原氏、橘氏など全国の山崎地名より発祥。

22 中岛 约481,000 尾张の神魂命裔、山城の鸭県主裔。诹访神家、清和源氏、村上源氏、藤原氏も。

23 池田 约461,000 池田首の裔。ほかに美浓国土岐郡発祥の清和源氏頼光流は后の冈山藩池田氏。

24 阿部 约458,000 孝元帝皇子大彦命后裔の大族。福山藩主は藤原道兼流、半原藩主は滋野氏。

25 桥本 约448,000 和泉の和田氏族。ほかに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桓武平氏、公家藤原氏など。

26 山下 约435,000 清和源氏、宇多源氏、藤原秀郷流、宇都宫氏流など诸流多し。

27 森 约434,000 戦国大名森氏は清和源氏义家流。宇多源氏、藤原氏、清原氏など诸流多し。

28 石川 约414,000 苏我石川宿祢后裔の大族。ほかに清和源氏、小野氏、纪氏、伴氏など。

29 前田 约395,000 加贺藩主は尾张菅原氏の后裔。前田臣、橘氏、藤原氏など诸流多し。

30 小川 约387,000 小川真人、小川造、日奉姓西党、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诸流多し。

31 藤田 约386,000 藤田东湖は小野姓猪俣党の后裔。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诸流多し。

32 冈田 约380,000 摂津生田神社神职家、武内宿祢裔、清和源氏、桓武平氏、丹党など诸流多し。

33 后藤 约378,000 藤原利仁の后裔则明が后藤太と称するに始まる。藤原秀郷流佐藤氏の后裔も。

34 长谷川 约371,000 十市県主裔の中原氏、在原姓长谷川党、藤原秀郷流、清和源氏満政流など。

35 石井 约368,000 藤原北家宇都宫氏流、清和源氏、桓武平氏など。比较的に関东に多い。

36 村上 约367,000 村上帝の四亲王の裔村上源氏。清和源氏満快流、頼季流、頼清流など。 37 近藤 约367,000 藤原秀郷の曾孙近江掾修行が近藤を称するに始まる。ほかに清和源氏など。

38 坂本 约335,000 和泉国坂本郷発祥の武内宿祢后裔。清和源氏、宇多源氏、藤原南家など。

39 远藤 约330,000 藤原式家百川裔あるいは南家工藤氏族、嵯峨源氏渡辺党。ほかに桓武平氏など。

40 青木 约325,000 麻田藩主は丹党。ほかに清和源氏、藤原秀郷流など。

41 藤井 约321,000 百済帰化族藤井宿祢の后裔。清和源氏、藤原氏秀郷流、利仁流など。

42 西村 约318,000 清和源氏武田氏流、藤原氏、服部氏、丹党など各地の西村より発祥。

43 福田 约316,000 村上源氏赤松氏流、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利仁流、藤原南家工藤氏流など。

44 太田 约314,000 大田君(美浓)、清和源氏、藤原秀郷流など各地の大田より発祥。

45 三浦 约307,000 相模国三浦郡発祥の桓武平氏良文流が有名。全国に末裔が広がる。

46 藤原 约305,000 中臣镰足が藤原姓を赐り特に北家の族叶が広がる。また各地の藤原地名より発祥。

47 冈本 约303,000 汉帰化族冈本忌寸の裔。ほかに醍醐源氏、清和源氏、藤原氏秀郷流など诸流。

48 松田 约302,000 相模国足柄郡松田庄発祥の藤原秀郷流。ほかに宇多源氏、藤原良门流など。

49 中川 约300,000 伊势内宫社家の荒木田姓。ほかに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南家など诸流。

50 中野 约297,000 日奉姓西党、清和源氏、藤原秀郷流、藤原氏良门流、日下部氏など诸流。

51 原田 约296,000 筑前国御笠郡原田邑発祥の大蔵姓。ほかに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

52 小野 约293,000 近江国滋贺郡小野村発祥、敏达帝裔の小野臣の后裔。ほかに源99平99藤氏も。

53 田村 约288,000 一関藩主は陆奥国田村郡に住した坂上田村麻吕の裔。ほかに异流多し。

54 竹内 约286,000 大和国葛下郡竹内村発祥。熊野本宫社家、清和源氏平贺盛义の后裔など诸流。

55 金子 约280,000 武蔵国入间郡金子村発祥の平氏村山党。ほか清和源氏、藤原氏、橘氏など。

56 和田 约273,000 和田首、橘姓楠木氏流、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秀郷流など。

57 中山 约272,000 藤原南家、藤原北家に多い、ほか桓武平氏、丹党、百済帰化族など诸流。

58 石田 约267,000 垂仁帝裔の石田君、桓武平氏三浦氏流ほか全国各地の石田地名より発祥。

59 上田 约257,000 文忌寸流上田氏、橘氏、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桓武平氏、大江氏など诸流。

60 森田 约255,000 藤原氏隆家流、嵯峨源氏松浦氏流など九州に多し。ほか全国に诸流が分布。

61 小岛 约247,000 清和源氏、宇多源氏、藤原氏、坂上氏、丹党など全国の小岛地名より発祥。

62 柴田 约244,000 柴田胜家は清和源氏斯波氏流。ほかに阿部氏、藤原秀郷流など诸流。

63 原 约241,000 原造、原首、秦原公の裔。、社家の荒木田姓、度会姓。ほか清和源氏など诸流。

64 宫崎 约241,000 纪氏石清水祠官流。宫崎県主、藤原氏利仁流、桓武平氏など诸流多し。

65 酒井 约241,000 三河国幡豆郡酒井村発祥の清和源氏义家流。ほかに平氏系、藤原氏系の诸流。

66 工藤 约240,000 藤原南家为宪が木工助に任じられ工藤を称するに始まり、全国に分布。

67 横山 约240,000 武蔵国多摩郡横山庄発祥の小野姓。ほかに宇多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など。

68 宫本 约237,000 剣豪宫本武蔵の村上源氏赤松氏流。安昙氏、中臣氏、藤原氏など神官系多し。

69 内田 约235,000 远江国城饲郡内田庄発祥の藤原南家工藤氏流、ほかに胜间田氏流など诸流。

70 高木 约232,000 肥前国佐贺郡高木邑発祥の藤原隆家流。ほか清和源氏、宇多源氏など诸流。

71 安藤 约226,000 田辺藩主、平藩主は安倍氏。ほかに清和源氏村上氏流など。 72 岛田 约226,000 多臣族、清和源氏土岐氏流、小笠原氏流、藤原秀郷流など诸流多し。

73 谷口 约224,000 宇多源氏、村上源氏、藤原氏、桓武平氏など诸流多し。

74 大野 约216,000 上野国山田郡大野郷発祥の毛野氏族。ほか清和源氏、橘氏、绫氏など诸流。

75 高田 约213,000 山城国葛野郡高田郷発祥の高田首。桓武平氏、清和源氏、村上源氏、坂上氏等。

76 丸山 约213,000 藤原姓胜间田氏流、藤原南家、清和源氏、嵯峨源氏など诸流多し。

77 今井 约211,000 中原氏流、児玉党、清和源氏、宇多源氏などが着名。ほかにも诸流多し。

78 河野 约210,000 伊予国风早郡河野郷発祥の越智氏。ほかに藤原北家など诸流多し。

79 藤本 约210,000 藤原兼家十二世孙兼実を祖として信浓に広がる。近畿に别流の藤本氏。

80 村田 约207,000 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橘氏、海上氏など异流多し。

81 武田 约206,000 常陆国那珂郡武田郷発祥の清和源氏义光流、本邦屈指の大族。异流も有り。

82 上野 约204,000 清和源氏の上野氏が最も多し。ほかに藤原北家、良峯氏、伴氏、弓削氏など。

83 杉山 约203,000 三河国渥美郡杉山邑発祥は藤原氏。ほかに伊贺の岛ヶ原氏流など。

84 増田 约202,000 滋野氏、清和源氏小笠原氏流、藤原氏山荫流など诸流多し。

85 小山 约199,000 小山连の裔。ほか下野国小山庄発祥の藤原秀郷流など。

86 大冢 约198,000 河内国丹比郡大冢村発祥は橘姓楠木氏流。ほかに源99平99藤の诸流多し。

87 平野 约198,000 平野宿祢、坂上氏、清和源氏、桓武平氏、橘姓楠木氏流、藤原氏、清原氏など。

88 菅原 约198,000 大和国添下郡菅原庄発祥の中古以来の大族、全国に広く分布。

89 久保 约198,000 清和源氏、桓武平氏、藤原氏秀郷流、越智氏など全国の久保地名より発祥。

90 松井 约194,000 松井连、清和源氏、宇多源氏、橘氏など诸流多し。

91 千叶 约194,000 下総国千叶郡発祥の桓武平氏良文流の大族、南北朝以降は関东と肥前に分流。

92 岩崎 约193,000 甲斐国山梨东郡岩崎の清和源氏、磐城国岩崎郡の桓武平氏など诸流多し。

93 桜井 约191,000 公家藤原氏、武内宿祢裔、清和源氏、村上源氏、藤原氏、滋野氏など诸流多し。

94 木下 约190,000 上鸭社氏人、下鸭社祠官膳部、伊势内宫社家など。足守藩主は平氏を称す。

95 野口 约190,000 常陆国那珂郡野口邑発祥の清和源氏佐竹氏流。宇多源氏、藤原氏など诸流。

96 松尾 约190,000 松尾社社家、伴姓、清和源氏頼政流、桓武平氏柘植氏流など诸流多し。

97 菊地 约188,000 肥后国菊池郡発祥の藤原隆家流と称す。东日本に多し。

98 野村 约187,000 近江国浅井郡野村庄発祥の宇多源氏、山城国野村発祥は藤原秀郷流。

99 新井 约184,000 上野国新田郡発祥の清和源氏新田流。ほかに清和源氏武田流、大蔵氏など。

100 渡部 约184,000 渡辺と同じ出自か?津山藩士、徳岛藩士、松山藩士などに存す。

日本都有什么姓氏?

日本代表新生的姓氏如下:

青天目、叶加瀬、与谢野、萩野谷、海江田、瑞庆覧、太刀川、名嘉真、一之瀬、我如古、川野辺、寒河江、海老名、八木沢、高江洲、伊地知、蜂须贺、小清水、竹之内、玉那覇、喜友名、踯躅森、火见、田鹤浜、北国谷、水鸟川、远恩野、月退、蓜岛、东瀬、花见、有我 、深名。

东四柳、八羽毛、极楽寺、四王天、重黒木、菊久池、王身代、绘野泽、栗花落、入嵩西、日露、东方、天雷、临海、花尻、拝师、火除、寄友、茶新、小鹿、今时、法月、楠牟礼、出利叶、常世田、神子泽、上醉尾、猫屋敷、五鬼助、九枝松、泉明寺、起汐、紫合、鹿洼、违星、金鱼、鸣濑、栗林、白菊、妹山、羽昊、四月日。

日本姓氏介绍:

日本姓氏数目约十四万,一般由一至三个汉字所组成,少数也有四个汉字的。1870年,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但已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故创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缓慢。因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村、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百相、思想意识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日本姓氏

关于“日本有多少姓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671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