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史铁生代表小说和散文(史铁生的一生及作品)

史铁生代表小说和散文(史铁生的一生及作品)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9    点击:  430 次

史铁生代表小说和散文

网上有关“史铁生代表小说和散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史铁生的一生及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史铁生代表小说有《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等。

一、小说:

1、《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2、《我的丁一之旅》是继《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的最新长篇现代爱情小说。

《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

3、《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小说以抒情散文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性格,以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小说感情深厚,娓娓叙来,令人回味无穷。

二、散文:

1、《我与地坛》为史铁生的散文集。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2、《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

3、《记忆与印象》是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所著的散文集。其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书中写童年伙伴、青年际遇,写故乡变迁、隐秘家史,写了邻居小姑娘姗姗、写了B老师、传奇的梅娘。

史铁生的一生及作品

1.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我和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记》、《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钟声》、《我的丁一之旅》、《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等。

史铁生的成名作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人,中国**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作品:《老屋小记》、《东海》、《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多梦时节》、《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

史铁生的作品有什么

史铁生的成名作应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午餐半小时》

另外还有著名作品: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附:史铁生作品总目

1. 插队的故事(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附录:汪政 晓华的评论

3.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学》94年11期

《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附录:许纪霖的评论

4.散文 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今日先锋》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附录:萌萌的评论

5.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 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附录:郭春林的评论

6.《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附录:孙郁的评论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7.《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8.《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9.《务虚笔记(下)》(17-22章)

10.《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以上这段话赞颂的正是杰出作家史铁生。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史铁生的小说和散文的代表作,空闲之余可以阅读一番,从中必得能领悟一点人生哲理。

一、中短篇小说集代表作

1.《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短篇小说,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于1983年发表于《青年文学》第1期。该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以抒情散文的笔法,通过老知青对插队生活的回忆,真实鲜活、自然贴切地描绘了革命根据地陕北黄土高原的风貌,为读者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性格,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2.《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是一部小说集,作者是史铁生,从生命经历的体验、痛苦、冲击以及希望存在的意义来探讨生命最终的意义。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二、长篇小说代表作

《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是2006年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史铁生,于1996年《收获》杂志首次出版。小说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背叛、爱情的意义等来思考虚无。小说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史铁生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

三、散文随笔集代表集

1.《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该作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2.《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且不失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残疾与爱情是史铁生命运的关键词。《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



史铁生的代表作是哪部作品

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记》、《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钟声》、《我的丁一之旅》、《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等。

史铁生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哪几部散文有哪几部?

他的代表作是<我与地坛>《好运设计》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务虚笔记》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广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往事:史铁生作品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插队的故事》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代表小说和散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710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