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魏碑字帖有哪些(魏碑书法入门基本笔画)

魏碑字帖有哪些(魏碑书法入门基本笔画)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0    点击:  416 次

魏碑字帖有哪些

网上有关“魏碑字帖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魏碑书法入门基本笔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郑文公碑下碑》

2. 《张猛龙清颂碑》

3. 魏碑《张黑女墓志》

4. 魏碑《高湛墓志》

5. 北魏《元怀墓志》

6. (北魏)楷书_张猛龙碑

7. 北魏《元倪墓志》

8. 魏碑《刘根等造像》

9. 北魏《元桢墓志》

10. (北魏)楷书_元显儁墓志铭(

11. (南朝_梁)楷书_瘗鹤铭

12. 北魏《元晖墓志》

13. 北魏《元略墓志》

14. (东晋)高句丽好大王碑清杨守敬双钩本之一

15. (北魏)刘广周楷书诚实论卷经第十四

16. (东晋)楷隶_爨宝子碑

17. (北魏)楷书_刁遵墓志

18. (东晋)高句丽好大王碑清杨守敬双钩本之二

19. 北魏《丘哲墓志》

20. (北魏)楷书_崔敬邕墓志铭

21. 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

22. (东晋)高句丽好大王碑清杨守敬双钩本之四

23. (东晋)高句丽好大王碑清杨守敬双钩本之五

24. 北魏《王元祥造像》

25. (东晋)高句丽好大王碑清杨守敬双钩本之三

26. (北魏)楷书_元倪墓志铭

27. 北周(六朝)《张僧妙碑》拓本

28. (东晋)楷隶_王建之墓志

29. (东晋)楷隶_王兴之夫妇墓志

30. (北魏)楷书_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

31. (北魏)楷书_处士王基墓志铭

32. (东晋)楷隶_高崧墓志

33. (东晋)楷隶_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石志、砖志)

34. 魏碑《元延明墓志》

35. (东晋)南京吕家山广平李氏家族墓志

36. 东魏《比丘洪宝造像》

37. 北魏《城阳王元寿妃菊氏墓志》

38. (北魏)楷书_显祖嫔侯骨氏墓志

39. (北魏)楷书_马振拜等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记

40. (北魏)楷书_比丘惠感造像

魏碑书法入门基本笔画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 文化 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 草书 ,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魏碑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 方法 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 文章 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 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魏碑书法 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_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于右任的行楷书艺术,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

应用历史

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时南北分割,书法上形成南北两派不同风格。两派共祖钟繇、卫瓘,但南派以王羲之为宗,承江左风气,比较疏放,多以书牍见称;北派以索靖为宗,继中原古法仍存隶意,以碑板见称。北派碑版即后世所说的“魏碑”。著名石刻有《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以及云峰山诸石刻、《石门铭》《张玄墓志铭》《刁遵墓志铭》等。代表书家有索靖、崔悦、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等。

魏碑书法入门基本笔画如下:

书法基本笔画是短竖,中竖,短横。

短竖和短横非常相似,分为左、中、右三种态势,书写时要注意字的背向原理。注意末尾收笔处,中竖:首先要注意入笔、行笔、收笔的区别。

一般分为尖峰、竖锋、回锋。短横: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仰式、平式、俯式。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即连带。

毛笔书法入门,是以基本笔画「右侧点」为笔法之基,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灵活驾驭毛笔,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方法,再配合十种基本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字型组合间架要领,触类旁通,逐渐契入书学的无穷妙境。

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



魏碑钢笔书法字帖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魏碑钢笔书法字帖,希望对你有用!

  魏碑钢笔书法字帖欣赏

 魏碑钢笔书法字帖1

 魏碑钢笔书法字帖2

 魏碑钢笔书法字帖3

 魏碑钢笔书法字帖4

 书法理论

 中国书法理论的滥觞可推溯至西周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六书理论构成书法理论的滥觞形态。在西周时期,六书作为六艺中的一艺,成为贵族教育的必修学科。六书一说最初见之于《周礼》,但只有六书之名,没有具体的内容,后经汉代学者阐释才得以厘清。在过去,我们对六书理论常常偏于从古文字学立场去加以探讨,而很少从书法美学、艺术学立场观照它的价值,因此书法家们大都视它为一种专门之学,甚至有误认为只有专攻篆书者有必要深究它,而习行草书者与它基本无关碍,但事实上,六书理论可以说是最早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基本观念与审美立场的所在的奠基学说。

 结构。

 作为中国书法的奠基学说,六书理论从空间结构、审美观念两个方面确立了书法理论的基点。六书理论的象形指事会意构成空间结构的三大基本元素,而转注假借形声虽然在结构形态方面并不完全是观物取象的立场,但表现在结构形态方面也还是视为立足的根基。

 六书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关注和阐释是与汉字-书法的物态化相一致的,中国文字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正是它的形式自律所造成的。但书法的形态结构,又并不是纯粹形式化的,它是一种象与意的有机结合,六书理论对文字-书法的批评立场正显示出这样一种辨证观念。首先,书法是象形,即观物取象的结果,但书法的象形并不是对自然万象的机械模拟,而是一种主体介大的抽象化提取-立象见意。这在文字早期发展中就已显露出端倪。从距今约4800年的半坡仰韶陶器刻画符号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时期的文字符号都是极其抽象化的,表现为纯粹的结构组合,而同一时期的仰韶半坡陶器纹饰、彩绘则显示出写实的典型的绘画意识。这说明文字与绘画在取象方面从一开始就走上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文字注重对自然的主体意义的抽象化提取;而绘画则注重模拟、再现自然。正是文字的这种抽象化性质,奠定了书法艺术的物质基础。

 但不可否认,文字在早期抽象化发展进程中,曾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过于的抽象化,使文字的空间造型语汇趋向贫乏、单一,在这种情形下文字为摆脱困境而不得不向绘画靠拢。由绘画渠道构成的文字形态,大约可分为三类:从图画直接引进、构成地道的象形文字;从上古的图腾、族徽造型受到启发而形成的象形文字;从祭祀庙膜而来的一些象形文字。

谁的魏碑字帖好?

《郑文公碑》

这件摩崖是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作品,历来为书家所重。清朝学者叶昌炽认为:“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

《张猛龙碑》

这件石碑也是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清朝学者杨守敬评论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认为这件魏碑作品的成就高于唐朝人。明朝金石考据学者赵函则指出:“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认为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响。

龙门二十品和龙门四品

“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龙门二十品的篇目: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

《一弗为亡夫张元祖造像题记》

《北海王元祥造像题记》

《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云阳伯郑长酞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题记》

《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

《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

《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

《齐郡王元佑造像题记》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造像记数量多达数千方,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流传还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说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和《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也合称“龙门四品”。

关于“魏碑字帖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753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