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的定义(相文言文翻译)
-
相的定义
网上有关“相的定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相文言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相”在物理中的定义:指一个宏观物理系统所具有的一组状态,也通称为物态。处于一个相中的物质拥有单纯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如密度、晶体结构、折射率等)。最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俗称“物质三态”。
“相”在化学中的定义:根据系统中物质存在的形态和分布不同,将系统分为相(phase)。相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成分相同的均匀物质的聚集态。
相律
相律作为物理化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规律之一,是吉布斯根据热力学原理得出的,它用于确定相平衡系统中能够独立改变的变量个数。相和相数、自由度和自由度系数是用来推导相律的基本概念。
自由度是指维持系统相数不变情况下,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如温度、压力、组成等),其个数为自由度数,用F表示。如纯水在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时,若改变温度同时要维持气液两相共存,则系统的压力必须等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而不能任意选择,否则会有一个相消失。
相平衡:
相平衡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表达一个相平衡系统的状态如何随其组成、温度、压力等变量而变化,而要描述这种相平衡系统状态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公式出发,推导系统的温度、压力与各相组成间的关系,并用数学公式予以表示,如克拉佩龙方程、拉乌尔定律等;另一种方法是用图形表示相平衡系统温度、压力、组成间的关系,这种图形称为相图。
参考资料
相(其他释义).百度百科 [引用时间2017-12-19]
相文言文翻译
“相”的读音有两个:xiàng和xiāng?。
“相”,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iàng、xiā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相”的基本含义为容貌,样子,如相貌;引申含义为物体的外观,如月相。在日常使用中,“相”常做动词,表示察看,判断,如相面。
读作xiàng时的解释:
1、人的外貌;模样。?
2、物体的外观。?
3、姿势;样子。?
4、察看。?
5、物理学上指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一绕组称为一个相。
6、物理学上指具有相同的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部分,各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两个相。
7、辅助。?
8、古代指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
9、旧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
10、姓。
读作xiāng时的解释:
1、表示动作和情况是双方或多方共同的,相当于“互相”。
2、表示动作是一方对另一方的。
3、亲自察看(是否合意)。
4、 姓。
相的部首为:木,笔画:9,五笔:shg,繁体:相。
“相”的近义词是什么?
1.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 *** 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2.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3. 神相文言文翻译齐王好谈论相面一类的事,所以很多人都向他推荐相面的人,有个人自称“神相”,靠 艾子介绍,见到了齐王,说:“我是鬼谷子先生的高徒,著名的相面人唐举是我的徒弟,我 的相术就可想而知了。
大王想听听吗?” 齐王笑道:“我今天才听说您,您就给我相相面吧。” 相面人说:“大王别着急,我相人必须仔细看一天,然后才说出结果,说出来必定准 确。”
于是便拱手站在殿上观察。 过了一会儿,有人手持出兵文书上殿报告,齐王变了脸色。
相面人询问缘故,齐王说: “秦国军队包围我们的即墨城已三天了,应当发援兵。”相面人仰脸看着齐王说:“我看大 王天庭有黑气,必主刀兵之事。”
齐土不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有人戴了枷锁来见齐王,齐王面露怒气。
相面人又问原因,齐王说: “此人是个管仓库的,自盗金帛三万,所以把他抓起来。”相面人又仰脸对齐王说:“我看 大王地角发青,必主破财。”
齐王不高兴,说道:“这些都是已发生的事,不用你说,你只说说我以后的祸福。” 相面人答道: “我仔细看过,大王面部方正,肯定不是个普通百姓。”
艾子听了这话,上前说道: “你这位神相,相术真是高妙!” 齐王听了大笑,相面人只好惭愧地离开了。
读音:xiāng、xiàng?
释义:(xiāng)①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②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③ 亲自看(是否中意)。(xiàng) ①容貌,样子。② 物体的外观。③察看,判断。④ 辅助
近义词:
1、当“相”(xiàng)的意思为面貌时,近义词为“面”:头的前部,脸。用脸对着。
2、当“相”(xiāng)的意思为交互时,近义词为“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3、当“相”(xiāng)的意思为相中,看上时,近义词为“喜欢”:喜爱的意思,也有愉快、高兴、开心的意思,喜欢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包含欣赏、仰慕、钦佩、倾心爱慕、爱。
4、当“相”(xiàng)的意思为辅助时,近义词为“辅佐”:辅翼佐助、援救、助手、帮手。
关于相律的一点问题,物理化学帝来看看。。
固体物质每种是一个相,气体只有一个相不管是多少中气体混合在一起,液体的话要看其互溶程度,或者是在相图的那个区
在天大的物化教材上说相,就是系统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相与相之间有相界面。
混合气体经过均匀混合后只有一个相,虽然两种成分气体化学性质不同,但是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气体任意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对外表现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吧。
成分、相、结构和组织四个概念的含义
你说的这是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工艺学的内容啊。
成分:组成合金中最基本、独立的物质,也叫组元。
相:在合金系统(或纯金属)中,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结构:合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组元)组成,根据结晶时各组元相互作用的不同,合金的结构就不同。可分为三种结构: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组织:指用金相分析方法,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看见的有关晶体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
讨论45#钢室温平衡状态下成分、相、结构和组织---------这要对照图表进行分析,光文字说说是不好讲的。
沉积相含义及其研究历史
1关于沉积相的含义
沉积相研究最初源于相的研究,关于相的研究历史很长,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 t e n o)1669年引入地质文献。他认为相是在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总和。其含义也不尽相同,一种认为相是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S t e n o,1669)沉积物的特征及其生成环境的总和。简称相或岩相。沉积相的概念是1838 年瑞士地质学家A格雷斯利建立的。他认为相有两个要点:①地层单元中的岩石面貌和古生物组合要一致。②在相同的古生物组合中,要明显地含有不同于其他相中的一些生物种属。并认为沉积相反映着沉积物形成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美国学者RC莫尔1948年提出沉积相的定义为“沉积相是沉积剖面中任何空间上独立的,与该剖面的其他部分有显着区别的部分”,强调了地层学的概念。苏联学者LV鲁欣1958 年认为“把相理解为沉积物的特征及其生成环境的总和更加确切”。RC塞利1970年主张相可用5个参数来确定,即岩体的几何形态、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形式。沉积相反映着地质时期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因此研究它对了解各地质时代古地理环境和地壳的历史演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沉积矿产的普查勘探,查明地下水、油、气的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设计和规划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沉积相研究简史
瑞士地质学家A格雷斯利(Gresly,1938)第一次提出了沉积相的概念,他认为沉积相有两个要点:一是地层单元中的岩石面貌和古生物组合要一致;二是在相同的古生物组合中要明显的含有不同于其他相中的一些生物种属。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表现为岩性的、地质的、古生物的差异,他强调的是沉积物特征的变化;美国学者RC莫尔(1948)提出沉积相是沉积剖面中任何空间上独立的,与该剖面其他部分有显着区别的部分,强调了地层学的概念。19世纪末叶,陆续出现不同的派别,有的认为相是地层的概念,简单地把相看作是地层单位的横向变化;还有人认为相即是环境,也有人认为相是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苏联学者任竹日尼科夫(1957),将相定义为一定岩层的生成和沉积环境,这个环境是根据岩性特征、生物化石、地球化学差异和其他特征推断出来的。即把相与环境等同起来。鲁欣(1953年)将相定义为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认为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他1958年又提出:把相理解为沉积物的特征及其生成环境的总和更加确切。1976年塞利(Selly)提出,应从沉积岩体几何形态、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物构造特征和古流向5个方面来限定相或沉积相。目前大多数学者将相理解为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塞利(1976)认为,相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
我国沉积相研究历史较短,1985年中国学者翟淳把沉积相分为5级。即相组、相、亚相、微相和相素。先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分为大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和海相组,它们属一级相;再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部变异划分出二级相,如大陆相组分为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冲积扇相、残积坡积相、沙漠相、冰川相;海陆过渡相组分为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分为无障壁海岸相、有障壁海岸相、浅海陆棚相、次深海相和深海相;二级相下再分出三级相,或叫亚相,如河流相再分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滩亚相和牛轭湖亚相;再根据微地貌或岩性、古生物特征细分出第四级相,或叫微相,微相下再根据岩性分出若干相素。
油气田开发使人们对相的概念更加深入,认为相应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两方面内容;1985年刘宝君等主编的《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一书出版后,长期得到研究和生产单位广泛应用;2003年姜在兴等在沉积岩一书中将相定义为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总和。他将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并将陆源碎屑沉积相划分为相组和相,进一步分为亚相和微相,并以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类系统不统一,层次不清,粗细不均。
上面的划分方案主要是根据沉积时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在地质历史中,沉积相更多的是表现在垂向上的和平面上的变化,因此,除了岩相本身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到构造运动多期性和长期性的制约,致使沉积相变化更加复杂。所以,用活动论观点研究沉积相的变化规律,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沉积相影响极大,沉积环境有时相对变化较小,有时变化较大,特别是火山活动,风暴,潮汐,重力,以及构造运动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都直接控制着沉积物的沉积。因此要恢复当时的沉积状况,必须首先恢复原型盆地特征,
3青海地区石炭纪沉积相的研究概况
青海地区石炭纪沉积相研究历史较晚,在1∶20万区调中,仅划分为海相和陆相,海陆交互相。专门研究只限于少数论文中,比较系统研究沉积相当属于石油系统。
郭宏莉等(2002)在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一文中,将柴达木盆地早石炭世归入南天山—北祁连滨浅海相区、柴达木碳酸盐台地相区、中祁连滨浅海相区;晚石炭世归入柴达木碳酸盐台地相区、宗务隆山浅海—半深海相区、祁连滨浅海相区。
青海油田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对盆地石炭纪含油地层研究时讨论过。2003年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炭系—二叠系研究组将柴达木盆地分为滨岸相区(包括滨岸浅滩亚相、滨岸潮坪亚相、滨岸沼泽亚相),碳酸盐台地相区(包括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和浅海陆棚相区。他们分别将其分为海陆交互相、海相。包括滨岸相、碳酸盐台地相、浅海陆盆相,和浅滩亚相、潮坪亚相、沼泽亚相、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内陆盆亚相。
尹成明等(2006,未刊)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研究时指出,下石炭统穿山沟组城墙沟组形成于受陆源碎屑影响的混积台地环境,怀头他拉组下段形成于滨岸沉积环境;上段为碳酸盐岩开阔台地环境。上石炭统克鲁克组下段为滨岸—开阔台地环境;上段属滨岸局限台地环境;扎布萨尕秀组下段为潟湖—局限台地环境(潟湖—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中段为早期开阔台地,晚期为潟湖滨岸沼泽环境,上段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环境(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局限台地)。并具体分为:
1)滨岸相:滨岸浅滩亚相(穿山沟组),滨岸潮坪亚相(下石炭统中上部和上石炭统),滨岸沼泽亚相(上石炭统下部);
2)碳酸盐台地相:开阔台地亚相(见于下石炭统),局限台地亚相(见于下石炭统);
3)浅海陆盆(棚)相:内陆盆亚相(见于阿木尼克山下石炭统上部)。
此外,汤良杰等(1999~2000)引用构造古地理概念,将大地构造环境作为划分沉积相重要标志。提出柴达木盆地为弧后裂陷盆地,石炭纪表现为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夹煤线沉积,在宗务隆山地区为裂陷槽环境下的沉积;至祁连山地区则为弧后陆缘还盆地环境沉积,发育陆棚—滨岸—河湖相的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碎屑岩沉积;
李燕平等(1989)根据古地磁资料,认为柴达木地块在石炭纪末期位于塔里木地块之南,华北地块以北,位于北纬26°左右,并受到阿尔金断裂带的制约。1990年王增吉在中国的石炭系中将柴达木盆地归入西北华北生物地理区;
1999年李守军等在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物地理归属研究一文中,则将柴达木盆地归入华南生物地理区;
2002年王训练等,认为阿木尼克组为陆相冲积扇。
2006年杨平等在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态与沉积环境一文中,认为石炭纪主要发育陆表海,以碳酸盐台型沉积为主,阿木尼克组与石拐子组底部为滨海浅滩相沉积,穿山沟组与石拐子组中部为滨岸潮坪相向浅海碳酸盐开阔台地相演化;城墙沟组和石拐子组顶部为封闭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相当于台洼;怀头他拉组和大干沟组属滨岸潮坪相,中上部为碳酸盐开阔台地相,上段为正常浅海环境,大干沟组为碳酸盐台滩,上部为碳酸盐台坪。克鲁克组属滨岸潟湖相沉积;尕丘1井含煤地层相当于滨岸沼泽或潟湖有关,上部为滨岸潮坪环境。扎布萨尕秀组下部为滨岸沼泽潟湖相;缔敖苏组—四角羊沟组下段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根据青海石炭纪沉积特征,本书根据地壳运动特征及各时期沉积相特点,按照地域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称为沉积区、沉积相区、沉积相带:
沉积区与区域构造运动有关,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可分为三级:沉积区(相当于地层区范围)、沉积相区(相当于地层分区)、沉积相带(相当于地层小区)。
一级沉积区:包括稳定型沉积区,活动型沉积区,过渡型沉积区。其界限受到大型构造线控制。
二级沉积相区:可根据区域岩相水平和垂直变化组合特征进行划分(多以地域命名):其界限受到断裂的控制。
三级沉积相带:为相区次一级名称,其界限主要为大的岩相变化界限。
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相类、相组、相、亚相4个级别。
一级相类:主要是依据岩石类型划分。包括碎屑岩相类、碳酸盐岩相类、火山岩相类。
二级相组:依据岩石组合不同,可划分出不同相组,包括碎屑岩相组,碳酸盐岩相组,火山岩相组。
三级相:根据沉积自然环境划分,包括:陆相,海相,河流相、湖泊相,海陆交互相,浊积相。
四级亚相:为相的次一级单位,主要是自然环境的不同部位划分。
电气中的"相"是什么
电气中的"相"是“相线”,也叫“火线”。
相线,其实对于我们目前一般的发电机来说,他有ABC三相,其中每一相有一条相线,这任意一根相线,我们也俗称火线或阳极。
中性线,也就是在Y接法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等设备中,三个相[相位]的绕组,他们的一侧接头捆绑于一起,然后形成这个中性点,如果三相绝对负载均衡,那么中性点电压为零,呈现中性,而这个点引出的线,我们称之为中性线,也俗称零线以及阴极。
相 这一字,在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指相位,即比如我们发电机,他定子假设有3个绕组,并且这三个绕组呈120度摆设,这样刚好一圈(360度),当转子(磁体)旋转并且切割线圈时候发电,因为切割是有顺序的,所以他们电流不会同步的,有一个延迟
这样我们将发电机任何一相定义为A相,即将任何的其中一个绕组,定义他是A相(这个相你就理解为绕组的意思),那么按照转子运动的顺序,下一个则为B相,再下去为C相
这样则形成三相
在变压器中,同样具有三相线以及中性线,变压器主绕组侧(输入,初级线圈)输入时,三相线或者三相四线接入,那么他们三相是按照规则缠绕的线圈,磁场是有顺序的
那么在辅助绕组侧(输出,次级线圈)输出时,如果这边的线圈也按照一定的顺序缠绕,那么他和输入是保持同步的,即输出相序与输出一样
总结
简单的理解吧,相则为发电机一个绕组的意思,一个绕组就是一相。
相线,即我们通常说的火线,但是在多相位系统(比如三相)中,由于需要区别他们,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出现了A相 B相 C相
在这些相线中,任何一个,我们都俗称之为火线,,,中性线我们则称呼为零线
关于“相的定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