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帮的抢盐事件(如何避免抢盐事件再次发生)
-
盐帮的抢盐事件
网上有关“盐帮的抢盐事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避免抢盐事件再次发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本大地震导致核外泄,两天之后,中国各地开始流传碘盐能防辐射,于是,2011年3月17日前后两天,碘盐被抢购一空,一包普通的加碘食盐也由原来的1.5元上涨至15元,整整翻了10倍!一度造成各大超市无盐状态。导致各地食盐抢购一空,甚至有人囤积的食盐按照家庭用量计算下来,可以用30年
网上更是出现了不少和盐相关的新词:新词句:核出此盐;妖盐惑众;盐而无信;相顾无盐,惟有泪千行;谣盐止于智者,等等。
如何避免抢盐事件再次发生
抢盐事件我们现代大学生应该有的看法:
1、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
2、"随大流"心理,盲目从众;
3、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机。
对于抢盐事件我们现代大学生应该有的做法:
1、普及科普知识;
2、独立思考。
今天上午为什么老百姓会疯狂的抢购食用碘盐?
这次国内从南到北都发生了“抢盐”事件
说明很多国人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健康素养急需提高。健康素养是指利用健康信息管理自身健康的能力,包括三方面要素:
第一,要有理念和常识,比如防辐射要根据科学指南去防,而不是根据道听途说;第二,要有保护自己的基本技能,比如知道在辐射来临时该做什么、怎么做;第三,要了解最新进展,掌握和判断最新信息。这三方面素养都具备的话,你肯定不会去做抢碘盐这样的蠢事。
民众自己要主动学习一些理念、技能和知识,媒体也有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政府更要利用各种资源,花大力气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健康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十年的努力。美国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展了健康素养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就是因为很多人不懂,无知造成恐惧。一个医生朋友跟我说过一件事,7月的一个大暑天,一名年轻的妈妈抱着发高烧的孩子来医院。本来室外温度就有三十七八摄氏度,她还把孩子裹得里三层外三层。你知道这个医生是怎么处理的吗?她把包裹打开,让孩子在桌上躺了一会儿,烧就退了。
在欧美国家,如果你只是普通发烧或感冒,去医院是没人理你的。即使你有家庭医生,他也可能跟你预约一周后见,但那个时候,你早就好了。你就是去挂急诊,医生检查后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就会告诉你“没事儿,回去吧”,也不会给你开药。你白白浪费时间,还浪费问诊费。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很多人学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他们的健康素养教育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果广大民众具备健康素养,能管理好自身健康,就不仅可以避免“抢盐风波”的发生,还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社会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我觉得,光靠政府是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全社会。我算了笔账,美国政府每年在医疗上大概投入2万多亿美元。他们每6个人中,也还有1个人没有医疗保险,存在
“看病贵”的问题。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我们要达到每6人中只有1人看不起病的水平,大概需要9万多亿美元。但我国2010年的GDP是5万多亿美元。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状况,中国什么事都不做,把钱全部用在医疗领域,也不能根本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所以,我们一天到晚关注怎么看病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花点钱,教老百姓明白什么时候该去看病,什么时候不必去看。事实上,有70%的病人都不应该马上去医院看病。如果这70%的人真的做到没有马上去医院,医院还会像现在这么拥挤吗?这可以给国家和老百姓省下多少钱?
2008年为什么买盐
一、抢购食盐毫无必要 “我家附近的超市已经没盐了,一些人都整箱地购买食盐。”昨天广东多个城市的居民反映食盐遭抢购。个别商家也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块钱。记者立马赶往超市,正好遇到市民抢盐,连平日里无人问津的澳洲进口盐都抢光了…… 除了广东外,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发生市民抢购碘盐。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泄漏对人体有影响,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市民的哄抢直接导致食盐脱销。 这样的抢购有没有必要?答案是:完全没有。 ------------------------------------------------------------------------------------------------------------------ 广东多地出现抢盐现象 个别商家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元 “我家附近的超市已经没盐了,一些人都整箱地购买食盐。”昨天本报接到了广东多个城市的读者打来电话,反映食盐遭抢购。个别商家也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块钱。记者立马赶往超市,正好遇到市民抢盐,连平日里无人问津的澳洲进口盐都抢光了。 昨天,省盐务局召开紧急会议,表示广东省食盐储备可供三个月以上,能够保证食盐供应。希望市民不要恐慌性购买。而省疾控中心专家亦表示,吃食盐能防辐射一说不靠谱,市民请勿信谣言。 读者报料: 超市断盐,商家趁机抬价 家在西村的王先生昨天向本报报料称,他傍晚接到自己的老家茂名的亲戚打来电话,让他在广州帮忙买些盐,亲戚说当地已经没有盐卖了。“我听到之后很震惊,晚上7时我来到西村的好又多,超市里已经没有食盐卖了。超市的销售说,下午有很多人来超市里买盐,都是一人买上十多包,很快就卖完了。然后我赶快去附近的小士多,结果多家士多表示,没有盐卖。士多老板告诉他,有很多人开车来买盐,都是几箱几箱地买。”王先生说。 而家住番禺的梁阿姨昨晚也向本报报料,说她所在的星河湾超市已经没有盐。 到晚上10时,本报仍陆续接到读者报料,个别地方食盐价格已经飙升到10多元一包,而政府规定的普通食盐零售价为1.3元一包。随后来自茂名、阳江、湛江、佛山、南海、东莞、清远等地的读者也都向本报反映出现食盐抢购。 记者调查: 货架只剩高价湖盐 昨晚9时左右,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多家超市,发现确实出现食盐被大量购买的现象。在珠江帝景宏城超市的食盐货架上,记者看到平常最普通的各种粤盐全都不见了,只剩下5元一包的澳大利亚湖盐。这种澳大利亚湖盐由于价格高,以前很少人买。 晚上9时50分,记者赶到客村的华润万家售盐货柜,看到五层的货架上四层已空着,只剩下最底下一层,摆的都是一包5元的澳大利亚湖盐,大概有几十包,而所有的粤盐品种已全部被扫光。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网上说,由于吃碘盐防辐射很多地方都出现食盐抢购。我担心过几天买不到盐,所以赶紧买几包。” 多家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昨晚超市的采购员们已加班联系调货、补货。华润万家表示,目前正积极联系政府部门调配货源,已落实了近百吨的食盐,可以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 不过,有超市也表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将会考虑限购食盐。 疾控专家: 食盐含碘低不能防辐射 记者了解到,此次抢盐事件最先从比较靠海的城市传来。市民抢盐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我国目前的食盐全部是加碘盐,其中含有碘酸钾。不少市民可能觉得买些食盐,关键时刻用来防辐射。另外一种就是广东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担心海水被日本核辐射污染。 省疾病控制中心相关专家昨天晚上接到电话后,对抢盐事件非常吃惊。他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而针对海水受辐射污染这种担忧,他觉得,关键要看日本的核危机是否进一步恶化。但是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不用担心。因为广东离日本很远,海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他表示,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广东省大概也只有三成左右的食盐是海盐,而且我国矿盐资源充裕,不会供应不上的。 茂名湛江昨现抢盐风 茂名市盐务局:食盐可用一年 疑受日本地震辐射物质可能扩散影响,粤西茂名市、湛江市部分地区昨日中午始,出现食盐抢购风。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止,茂名市所辖的电白县、高州市及市区的所有商场、超市、小卖部等,其库存食盐都被人们抢购一空。茂名市盐务局一负责人说,茂名的食盐储存有约7000吨,足够人们一年用量,市民大可放心。湛江市区昨日同样出现抢购风,市面所有食盐都被抢购一空。部分群众说,即使10元一包也没能够买到。 茂名盐务局徐局长接受采访时说,茂名的食盐储量充足,全市人民可用一年,请市民大可放心,不必抢购。记者在位于茂名市区盐务局的一个大仓库看到,一包包食盐堆得像小山。工作人员介绍,食盐储备约7000吨,非常充足。退一万步说,制盐海水受污染也不必害怕,因为平时人们吃的盐,部分是海盐,部分是矿物盐,各占一半。 相关新闻 欧美疯狂抢购碘片 香港抢购日本奶粉 核扩散恐慌在欧美蔓延,多国民众抢购可以抗辐射的碘化钾(碘片)。有美国生产商表示,当地碘片供应开始短缺,美国西岸更出现抢购碘片潮,网上拍卖已推高至500美元一包。芬兰最大的连锁药店也称,民众周末纷纷抢购碘片。 在香港,由于市民担心日本产品缺货及新货会受辐射污染,连日来部分昂贵的日本食品涌现“抢购潮”,有海味店两小时内火速售出逾35万元港币、合共40斤的日本鲍鱼,也有市民晨早排队买日本奶粉,令供应进一步紧张。 二、抢盐的历史与现实 近年来,这样的抢盐并非孤例 1988年,物价闯关失败,那一年成为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于是,抢购风掀起,曾有人抢了足够用一年的盐和酱油,据说更有人曾抢购四百斤。 2003年,非典时期,由于真实情况被隐瞒,“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听信谣言,于是,就有了“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 …[详细] 抢盐的原因,无非是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 1988年大家抢盐,就是怕工资急速缩水,对于涨价的恐惧使人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抢购行动中去。 2003年以及2011年的抢盐,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是惧怕核辐射或SARS这种“我觉得这玩意肯定会要命”的陌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你们专家讲的我听不懂也不愿意听,公权力更不值得信任,万事靠自己。” 三、请注意,吃碘盐无法防护核辐射 食用含碘食盐是否能预防核辐射呢? 鼓楼医院核医学科专家表示,百姓不需要额外补碘,因为碘过量也容易造成甲状腺疾病。碘盐所含碘属于“微量”,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对防辐射起不到作用。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辐射监测室主任徐政强认为抢购食盐非常荒谬,“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碘化钾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 而另据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称,碘化钾片并不是“辐射解毒剂”,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只有在公共卫生机构的明确指导下,才能够服用。 海盐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呢? 浙江省盐业集团副总经理章朝阳表示,市场上目前也有少量海盐,但是海盐究竟有没有受到辐射,还是要经过检测后才能确定。而且井矿盐和海盐在食用盐的包装袋上就有标明,很容易就能找到。 四、另一方面,没抢到盐的人也不必恐慌 还有很多人会说,我动作慢了没抢到盐怎么办?不必恐慌。 1.随着这种不理性的行为逐步结束,盐的市场价格会稳步回落,只要您不是急到下一顿就没盐吃的地步,可以再等等,很快盐的价格就会回到它应该在的位置。 2.会不会买不到盐了?这个更不用怕,我国是个产盐大国,除了海盐外,还有井盐等多种盐供应,中盐总公司也回应了食盐抢购现象,将确保市场供应。 另附:核辐射的一些特性 核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核色变,而对于辐射这个词语也相当害怕。事实上,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比如,我们所说的电脑的辐射属于后者,而核辐射则属前者。在前一个专题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核辐射就是指一些元素(放射性元素),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核辐射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地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核辐射,空气、水、食物都是核辐射的来源。只是这些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微小到忽略不计。 另外,核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直接照射在人体上;而内照射是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水、植物,通过呼吸、饮水、吃饭等方式进入人体。…[详细] 大剂量的核辐射致人患病、死亡;辐射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潜在诱因 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才会出现的效应,其临床表现是呕吐、脱发、白内障、性欲降低、白细胞降低、各种类型放射病,直至死亡。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引起的癌症发病率增加,没有剂量阈值。原则上接受任何小剂量的辐射,都会引起癌症发病率增加。一旦诱发癌症,其严重程度就与接受的辐射量无关了。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致癌诱因,比如我们常常说某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致癌。 目前日本的核辐射程度对当地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 以上这幅图表反应了在短时期大剂量辐射之后,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在这里要先简略说一下这些天我们都在说的西弗(Sv)这个计量单位。它表示的是一种叫做“当量剂量”的物理量,反映的是每千克人体组织每小时吸收的辐射量的大小。一般接受了超过8西弗(Sv)的辐射,人就必死无疑,所以西弗(Sv)是一个很大的单位。我们在日常的表述中,常见毫西弗(mSv)和微西弗(μSv)。其中,1μSv(微西弗)=0.001mSv(毫西弗)=1Sv(西弗)的10的负6次方。…[详细] 昨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出的辐射量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距核电站20多公里处每小时最大数值可高达0.33毫西弗,而在距核电站30公里至60公里区域检测出的最大值是0.0253毫西弗,虽然比正常情况较高,但对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离得近的地方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当然更不用担忧。 许多放射性物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核辐射也不会传染 实际上,有很多种放射性物质,它们有着不同的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资料显示,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它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对人类的危害不大。而碘131和铯137是目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碘131的半衰期是8.3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这只是商家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造成民众恐慌,借机谋取暴利。结语:先不说核辐射目前根本不是个问题,就算问题来了,吃碘盐也不能有效防护核辐射,你说抢它有啥用呢?要知道,很多人在1988、2003年的抢盐活动结束后,一连多年没买盐,家里的盐放着都受潮了……
日本核泄漏。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食盐的“盛况”,抢购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核辐射污染海盐,二、吃盐可以防辐射。所以2008年买盐。盐(Salt)在化学中,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日本核污入海引发韩国抢盐潮,盐可以预防辐射吗?
并不是因为盐能够防辐射,盐也没有防辐射的效果。而是因为韩国人害怕放射性物质排入大海中之后,盐里面也会含有这种有害物质,所以开始提早抢购。据专家测算,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被排入海中,只需要57天的时间就会在太平洋完全扩散,10年之后,全球所有的海域都会充斥着这种有害物质,而韩国在众多受害国家当中是首当其冲的。
所以韩国民众纷纷开始担心,如果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话,那么晾晒出来的盐肯定也会含有这种有害物质,所以开始提前购买,这样就能够减少到时候对自己的伤害。除此之外韩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延存的时间越久越好,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会过期的问题,都开始大量的囤积海盐。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韩国人喜欢吃泡菜,而泡菜制作必须要用到大量的盐。
这个时候多囤积一些盐,到时候也不会担心泡菜被有害物质所污染,减少了生活成本和对于身体的危害。据说韩国市场上的海盐几乎已经脱销了,尤其是众多的韩国主妇,几度跑去抢购海盐。也正因为如此,盐的价格也翻了一番,这样的涨势在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除了盐之外,泡菜的价格自然也随之上涨。
韩国虽然对于日本随意倾倒核废水强烈抗议,韩国渔民也曾经因此而出海游行抗议,但是日本却依然保持无视,果然没有道德就不会被绑架,这句话还真是应验了日本的行为。虽说日本倾倒核废水的行为相当没有道德,囤积食盐也确实没什么用,毕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而全球各地的水全部都是相通的,到时候所有人都会因此而造谣。
日本决定核污水入海,引发韩国抢盐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对于日本排核污水入海这件事情,自曝初以来一直有很大的争论,很多国家都是对此非常反对的,最近日本决定核污水入海也引起了韩国的抢盐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局面呢?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时间吧。
一、相关事件。日本决定将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放入海后,相关影响仍在不断发酵。韩国近期甚至引发了海盐的抢购风波。在韩国京畿道水原市的一家知名的传统市场,海盐已经热卖到脱销。一位店主告诉记者,近期大批韩国主妇都前来抢购海盐,他们几度卖光库存。由于订单大增,目前韩国市场上每公斤海盐的批发价格上涨至450韩元(约合人民币2元6毛),短短一个月内就翻了一番,出现这样的涨势非常罕见。另外,以盐作为重要原料的泡菜生产商也受到不小的冲击。相关企业表示,如果盐价持续上涨,腌制泡菜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将不可避免地拉高泡菜价格。
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要知道很多地方所产的盐大多都是通过海水提炼的,就连我们国家的部分盐也是由于晒海水提炼出来的,所以海水是盐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盐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之一,特别是对于韩国这种吃泡菜的国家来说,盐又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泡菜使用的最多的东西就是盐,韩国抢购盐主要是因为核污水入海可能会导致海水被污染,里面的有毒物质超标,这样延迟了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害,所以抢盐风波才会这么厉害。
三、核污水入海应该得到支持吗?核污水入海对于很多沿海国家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毕竟海水是流动的,它可能会把核污水里面的各种有毒物质带往各个国家,这对全世界的人民来说都是一种灾难,所以核污水入海时,不应该得到支持的。
关于“盐帮的抢盐事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846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