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永乐大典主要写什么的)

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永乐大典主要写什么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3    点击:  429 次

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

网上有关“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永乐大典主要写什么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永乐大典》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

由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9月28日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开幕。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搜罗颇见费心坚”“遂使已湮得再显”五个单元,包含古籍善本、手稿档案、金石拓片、舆图等各类展品80余件,其中12册嘉靖本《永乐大典》弥足珍贵。展览通过、视频、微缩场景、全息投影、问答小游戏及抄写大典等互动展览方式,全方位展现了这部旷世宏编。

恢弘巨制的文献巨著:

举个细微的例子,其文献价值便可见一斑:《永乐大典》被证实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有力证据。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中国,部分西方学者对此一直质疑。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想回到故乡威尼斯,但未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批准。后来由于伊儿汗国君主阿鲁浑王后卜鲁罕去世,临终遗言只有和她同族的女子才能承袭后位。

阿鲁浑遂派三位使臣到元朝求婚,忽必烈赐以少女阔阔真,于是马可·波罗一家伴随护送阔阔真的三使臣从海道抵波斯后再返回故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主要写什么的

永乐大典是明朝宣宗朱瞻基为整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搜集各类典籍、史书、诗词、医方、方志等著作而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共有22,877卷、1109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之一。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至1408年),总共历时五年编成。这部大典按照周易的五行顺序编排,分为经、史、子、集、医、艺、工等七部分,内容涵盖了古代汉族的历史、文化、医学、军事、语言、方志、诗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共计约37,000万字。

永乐大典的编纂标志着我国古代工具书编纂工作的一个高峰,不仅代表了明朝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乐大典的传世与保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现存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永乐大典的出版和流传经历了波折和坎坷。到了明代末期,永乐大典因年代久远和保存条件差等因素,部分文献资料已经受到破坏和流失。因此清代末年,欧洲人曾试图将这部文字浩瀚的大典带回西方,但逃离中国的奇闻之一,是故宫博物院的藏书员阎立本在不畏惧危险地护送永乐大典至南方的过程中,硬生生地将数千卷分为几个部分藏在多家寺庙和民间,才保住了这些宝贵的手抄本。

永乐大典对后人的启发

1、丰富人类文化遗产:永乐大典详细地记载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和知识产出,是我们认识中国和世界文化脉络、研究历史和文化、探索人类智慧的重要依据。

2、体现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永乐大典收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汉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包含了藏、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还包括了外国文化的介绍。它的存在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于文化多元的包容和开放精神,也对于今天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具有借鉴作用。

3、体现古代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丰富性: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最高峰之一,编纂者以恢宏的气魄和追求全面的目标,将中国古代文化和知识进行集大成的编纂,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和文化精神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传承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永乐大典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也为未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创造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也能够激励我们理解丰富多元的人文历史,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精神。

“永乐大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永乐大典》主要写的内容: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永乐大典》为明朝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2877卷,共计3亿7千万字,分类收集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古代重要典籍七八千种之多。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历史影响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两处。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什么

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解缙、姚广孝等人的作品,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收录的典籍除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等,还收录了大量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着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的形制:

完整的《永乐大典》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

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

《永乐大典》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

由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9月28日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开幕。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搜罗颇见费心坚”“遂使已湮得再显”五个单元,包含古籍善本、手稿档案、金石拓片、舆图等各类展品80余件,其中12册嘉靖本《永乐大典》弥足珍贵。展览通过、视频、微缩场景、全息投影、问答小游戏及抄写大典等互动展览方式,全方位展现了这部旷世宏编。

恢弘巨制的文献巨着:

举个细微的例子,其文献价值便可见一斑:《永乐大典》被证实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有力证据。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中国,部分西方学者对此一直质疑。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想回到故乡威尼斯,但未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批准。后来由于伊儿汗国君主阿鲁浑王后卜鲁罕去世,临终遗言只有和她同族的女子才能承袭后位。

阿鲁浑遂派三位使臣到元朝求婚,忽必烈赐以少女阔阔真,于是马可·波罗一家伴随护送阔阔真的三使臣从海道抵波斯后再返回故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写的是什么东西

永乐大典是明朝宣宗朱瞻基为整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搜集各类典籍、史书、诗词、医方、方志等着作而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共有22,877卷、1109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之一。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至1408年),总共历时五年编成。这部大典按照周易的五行顺序编排,分为经、史、子、集、医、艺、工等七部分,内容涵盖了古代汉族的历史、文化、医学、军事、语言、方志、诗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共计约37,000万字。

永乐大典的编纂标志着我国古代工具书编纂工作的一个高峰,不仅代表了明朝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乐大典的传世与保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现存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永乐大典的出版和流传经历了波折和坎坷。到了明代末期,永乐大典因年代久远和保存条件差等因素,部分文献资料已经受到破坏和流失。因此清代末年,欧洲人曾试图将这部文字浩瀚的大典带回西方,但逃离中国的奇闻之一,是故宫博物院的藏书员阎立本在不畏惧危险地护送永乐大典至南方的过程中,硬生生地将数千卷分为几个部分藏在多家寺庙和民间,才保住了这些宝贵的手抄本。

永乐大典对后人的启发

1、丰富人类文化遗产:永乐大典详细地记载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和知识产出,是我们认识中国和世界文化脉络、研究历史和文化、探索人类智慧的重要依据。

2、体现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永乐大典收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汉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包含了藏、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还包括了外国文化的介绍。它的存在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于文化多元的包容和开放精神,也对于今天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具有借鉴作用。

3、体现古代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丰富性: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最高峰之一,编纂者以恢宏的气魄和追求全面的目标,将中国古代文化和知识进行集大成的编纂,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和文化精神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传承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永乐大典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也为未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创造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也能够激励我们理解丰富多元的人文历史,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精神。

关于“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887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