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留守儿童的意思是什么?)
-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留守儿童的意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
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其实,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
留守儿童的意思是什么?
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如果不正确引导的话,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最后引发心理疾病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这种症状较为明显,由于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和监管,导致孩子过于任性,任意妄为,长期下去就会引发心理疾病。
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性格孤僻,因为长期的离开父母,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寡言,沉默和紧张,长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由于缺乏良好的管教,很多留守儿童自控能力都很差,极易情绪失控,严重的可能还会有暴力倾向。
留守儿童多数进取心不强,而且遇到学习难题也没人辅导,慢慢的就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监护人管理素质高,可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或许能够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
多数留守儿童性格都很孤僻,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独来独往,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想避免此情况发生,就需要监护人做好正确引导,多与他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由于缺乏基本的亲情管教,很多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要想科学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在父母身边,及时的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缓解,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果要想留守儿童远离这种疾病问题,就要提高监护人的管理素质,促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学校教育等。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
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其实,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
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产生原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中国留守儿童约6683万人,包括城乡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
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2012年9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留守儿童关于“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