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姓曾的名人大将(姓曾的曾怎么写)
-
古时姓曾的名人大将
网上有关“古时姓曾的名人大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姓曾的曾怎么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省),孔子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历官左散骑常侍。黄巢之乱时,击败黄巢,俘斩王仙芝。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曾延世,晚唐人。自幼受慈母谕训,天资颖悟,十四岁时中二甲进士,出任光州刺史。唐广明间(880年),曾延世率家族辅助其内弟王潮、王审知等组织义军,继而攻打福建,剪除地方割据势力,转战福、漳、泉诸州郡。
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巩,北宋文学家。嘉祐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国藩,初名子城,又名曾传豫(传字辈),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姓曾的曾怎么写
曾氏家族谱字辈是: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曾姓比孔姓、孟姓字辈晚两代,即曾氏是第63派起用“宏”字辈,孔氏第61派用“宏”字辈;颜氏从第62派起用“宏”字辈。
曾姓的起源
曾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最早起源于姒姓,为夏禹的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书记载,夏王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自己的小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让他做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
据有关资料所载,曾姓起源和来历还有一处,那就是外族或外姓冒姓,另外还有少数民族中有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姓曾,什么曾怎么介绍?
“曾”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1、曾姓是中国传统姓氏之一,最早源自姒姓,夏王少康之子曲烈被封为鄫子爵,建立鄫国,曲烈的后裔子孙便以国名为姓,后鄫国灭亡,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其后代改姓为曾,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
2、也有少部分曾姓源自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
3、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
曾姓的迁徙传播:
1、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
2、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3、秦汉时,由于战乱等原因,曾姓从原本活动的山东、河南一带,迁移进入了河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等省。
4、曾宝之孙曾据,因避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举族南迁至庐陵县吉阳(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古县镇),是为吉阳房,庐陵则成为曾氏旺族中心,也是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曾氏祖地。
姓曾出自于什么朝代
姓曾,曾子的曾。
[ zēng ]
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祖父的父亲)。~孙(孙子的儿子)。
2.古又同“增”。
[ céng ]
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未~。~来过。
简介。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曾(Zēng)氏——百家姓排38位(新版中国姓氏排行第31位,台湾第18名)——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的六十三世孙。
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但不忘先祖,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曾参,俗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一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村)。生于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校)的主张。《大戴礼记》对其言行记载甚详,相传《大学》一书是他所著,后世尊为“宗圣”。如今曾姓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宗圣公曾参是武城曾氏的开派祖先。曾参字子舆,巫的五世孙,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营养。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氏出自姒姓,为夏禹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其後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後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中国五圣人之一的宗圣——曾子乃巫公之五世孙。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如今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中土家族、彝族、苗族、黎族有此姓,但有大部分是汉改少民而来,而且绝大部分少民曾姓的父系都是汉族,因为与当地少民杂居而改的,但从祖辈的族谱可以知道是较纯正的汉族所以“天下一曾无二曾”是正确的,四千年前是一家,不要身份证的民族身份所迷惑。
姓曾的名人哪些
曾国藩、曾巩、曾子、曾辉、曾熙等。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3、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4、曾辉
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曾加入中国远征军,参加过昆仑关战役、滇西反攻等战役。2016年8月11日11点30分因病与世长辞,享年102岁。
5、曾熙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
姓曾的历史是怎么样演变的
曾姓
曾氏,姒姓后裔 具有黄帝血统。 现曾姓约占中国大陆汉族人口 0.49%,人口大约有600多万,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省为多。人口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32,在台湾排名第16。 曾,这个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据考证,是传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当然,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因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这样一步步推溯上去,后世的曾姓人当然也是具有最高贵血统的黄帝子孙了。 提起曾氏的来龙去脉,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鄫”的地方,这就是古代着名的“鄫国”。然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就世代在鄫国相袭了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鄫国才被莒国所并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去,并且在鲁国作了官。同时,以故国的国名“去邑当曾”,以曾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袭下来。 曾姓的更详细解释见“曾姓”词条。
编辑本段光辉家世源流
除了拥有这样一份光辉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还有一个比别人更加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尽管一直名高望重,但长久以来却始终未曾发现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换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的鄫国太子巫,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在曾氏家族之间是一向被严格禁止的。 古代的鄫国,位置是在现在山东省峄县的东方。换句话说,曾氏家族正是发祥于此地。每一个曾姓人的老家都在山东!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一带(今苍山县向城镇曾城前村)。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着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从而声名显赫,家族昌盛。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曾氏有鲁国,庐陵两望,也就是说,这个家望过去是以鲁国和庐陵两处地方为繁衍中心。鲁国,就是山东省济宁市曲阜一带;庐陵,指的则是现在的江西吉安。曾姓的庐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孙曾据避王莽乱渡江居庐陵;易言之,庐陵一望始自东汉之际。目前遍布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谱的记载可考,当可发现自己的先祖大多是来自过去的鲁国或庐陵。
编辑本段南方巨姓大族
两千多年前始见于山东,又是一脉相传的曾氏,后来为为什么会“望出庐陵”,在江西的吉安另外形成一个繁衍中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项珍藏于台北县莺歌镇的《武城曾族谱》的记载,可资参考。该项族谱是这样说的:“曾氏去邑为氏,武城之族,盛于山东,西汉之末,不仕新莽,举族南迁,居于豫章庐陵之吉阳县,由吉阳析居永丰县龙潭,由龙潭徙居吉水兰溪。” 由此可见,发祥于山东的曾氏,是早在大约两千年前的王莽篡汉之时,由于不屑在篡国之臣的*威之下生活,就举族搬迁到了江西,并且在庐陵一带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的。然后,他们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诸地,更是他们向外发展的主要目标。所以,曾氏一直是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 有关曾氏在南方各地的播迁和繁衍情形,还有下面两项文献,可资参考:《晋江曾氏族谱》所录《清源曾氏族谱序》:“曾氏先出于鄫,春秋时并莒,子孙散析,在鲁者自别为曾氏。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国始入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晋江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兴宁曾氏族谱》曰:“鄫,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徙福建宁化县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辉,辉子桢孙、佑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徙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
曾姓名人
古代名人
曾皙: 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称「曾子」。相传着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曾万:汉代镇南将军。 曾文辿(曾文迪): 唐代风水大师。 曾巩: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会: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禅宗居士 曾公亮: 北宋宰相、学者、军事家 曾南仲: 北宋进士、天文学家、中国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设计者 曾慥: 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 曾铣: 明嘉靖年间任兵部侍郎,后因奸臣严嵩诬陷遭处斩。 曾鲸: 明末着名画家。 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天养、曾天浩:兄弟二人皆太平天国虎将,在与清军交锋中战死。 曾纪泽: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国藩之子。
现当代名人
# 曾庆敏:毕业保定军官学校六期。陆军第66军159师457旅副旅长。奉令于上海阻敌。8月17日于江苏江阴与敌激敌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 # 曾克林: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 曾约农:东海大学首位校长,曾纪泽之孙。 # 曾中生: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军事家。 # 曾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 曾山: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长。 # 曾昭抡: 着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 # 曾联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 曾宪梓: “领带大王”,前香港总商会主席,中国全国人大常委。 # 曾培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 曾宪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部长,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委副主任。 # 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 曾荫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 曾志伟:中国香港着名影视演员,主持人。 # 曾宝仪:中国香港影视明星,主持人。 # 曾子墨:中国香港凤凰卫视着名节目主持人。 # 曾沛慈:台湾地区超级星光大道比赛第六名,艺人。 # 曾之乔:台湾地区着名演员,偶像歌手,Sweety组合成员。 # 曾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学家。 # 曾轶可:大陆新生代90后歌手,演员。
关于“古时姓曾的名人大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92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 晦日与卢舍人同诣补阙城南林园
-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重臣分陕去台端)
- 永遇乐(甲午走笔和岳大用梅词韵)
- 浣溪沙(慰圃观梅)
- 归国谣(春欲晚)
- 洞仙歌(刘守之任)
- 眼儿媚(霜夜对月)
- 山花子(莺锦蝉□馥麝脐)
热门名句
-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