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汉朝苏武牧羊的地点在哪(苏武牧羊的寓意是什么?)

汉朝苏武牧羊的地点在哪(苏武牧羊的寓意是什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4    点击:  406 次

汉朝苏武牧羊的地点在哪

网上有关“汉朝苏武牧羊的地点在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武牧羊的寓意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苏武牧羊地点在北海(今贝加尔湖)。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扩展资料

苏武牧羊后归汉封官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员同他前往,夜晚见了汉使,原本地述说了这几年在匈奴的情况。

告诉汉使要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于是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

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

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

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

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

拜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苏武在匈奴那么久了,难道还有子嗣吗?”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百度百科-苏武

苏武牧羊的寓意是什么?

1. 关于植树牧羊人的诗句

关于植树牧羊人的诗句 1.植树的牧羊人中描写牧羊人的句子急

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

2、“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3、“然而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扩展资料

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

这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由于充满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对树的极度热爱,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

2.植树的牧羊人佳句赏析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赏析:把“呼啸的狂风”比作“发出吼叫的饥饿野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十分荒凉的特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赏析:“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牧羊人的爱戴;“从没”充分体现了牧羊人的坚毅和无私奉献;“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牧羊人的伟大壮举。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赏析:通过描写树木葱茏、流水潺潺的美丽景象,渲染了幸福生活的氛围,同时与前文形成强烈对比,间接地展现了牧羊人的努力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3.植树的牧羊人好的句子加赏析五句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

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

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

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17教育网:充满自信、意。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

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17教育网: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

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的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

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

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17教育网: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

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树。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

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尔则阿·布非耶,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

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

这一带乍看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看到了一。

4.植树的牧羊人中描写牧羊人的句子急

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

2、“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3、“然而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扩展资料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

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这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由于充满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对树的极度热爱,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

5.关于植树造林的诗句

1、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唐 白居易《种柳三咏》

译文: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日复一日地种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种出了一片树林。

2、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二首》

译文:花钱买了些花草树木,并把它们栽种在城东的山坡上。

3、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东晋 陶渊明《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窗前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堂前的柳树生长的也极其茂密。

4、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唐 杜甫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译文:奉命前来讨要桃树一百株,并在春天到来之前送往浣花村。

5、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东晋 陶渊明 《读山海经》

译文:夏天草木生长旺盛,围绕着屋子长着很多树,树木枝叶浓密。鸟儿们很高兴的有了歇息的地方,鸣唱着,我也更加喜爱我的房子了。

6、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6.形容植树的牧羊人的成语

相得益彰

拼音

xiāng dé yì zhāng

解释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苏武牧羊的寓意是: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受多大苦都不能屈服。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他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成语解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典故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过不再讲杨家将,也不讲苏武牧羊。”

[典故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气节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所获荣誉: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



苏武曾经牧羊的北海,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人舍生忘死,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人们和历史也一起永远记住了他们。在这些人里面,就有非常着名的一个人,他就是苏武,或许人们认识他就是从他放羊的故事开始的,而且现在也有一个成语就苏武放羊。苏武当年放羊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

1、苏武宁死不屈,回不到中原

苏武因为父亲的原故,他在朝中可以担任一名官员。有一天君王派遣他去出使匈奴,但是他匈奴人却不让他回到中原。他们想要留下苏武,为他们所用。苏武的能力也是挺强的,所以匈奴人像留下这个能臣。但是苏武却没有服从他们的安排,不肯屈服和投降。面对高官厚禄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苏武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内心。于是匈奴人就把感到他感到了北海去牧羊。

2、北海气候恶劣,远离中原

在当时,匈奴人虽然不忍心杀掉苏武,但是却也少不了对他的折磨。他来到北海,匈奴的单于给了一批公羊,要求要他养出小羊的时候再放了他,这明显就是要他永生在这里。其实,北海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因为这里就是位于西伯利亚腹地的贝加尔湖。不仅十分寒冷,而且偶尔还会有风沙的侵袭,十分凶险。北海在古时候也有其他的名称,比如叫小湖,有的也叫贝海儿湖。

苏武在北海生活了十九年,虽然贝加尔湖在古代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最终也没能进入到中华民族的领土里。苏武后来因为汉昭帝的原因,通过汉族和匈奴的谈判,苏武得以回到汉朝。在着十九年里,苏武吃了很多的苦。但是,像这样的人,历史应该给他很高的荣誉,让人们记住他的精神,并学习和传承这样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苏武牧羊之地,到底是贝加尔湖还是甘肃白海?西汉国境推到哪儿?

▲西汉疆域图 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一心向汉的事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北海在哪呢?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在贝加尔湖。但是有人就不同意。比如某大学有几位学者认为,苏武牧羊的北海就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所谓的北海就是民勤县的白海亭,北海其实是白海的误读。他们提了许多理由佐证他们的观点,其中一个理由认为匈奴当时的王城在榆林的统万城遗址。西汉早期河套一带并不被中原王朝控制,而那时的河套一带适合农耕,所以匈奴人修建统万城。 ▲统万城遗址 这几个学者认为,白亭海距离匈奴的王城—统万城大约4日马程,而去贝加尔湖快马也要10天以上。所以把苏武放在今天的民勤一带有利于管控。对于有人的质疑,即汉军没打下那里吗?汉武帝时期不从匈奴那里夺取大片领土吗? ▲西汉早期疆域 那几位学者在《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当时霍去病虽然率大军讨伐匈奴大获全胜,夺取了祁连山和焉支山地带,匈奴受重创。但此役只「 ”断匈奴右臂”,并未使匈奴遁迹河西,地处祁连山以北100多公里的白亭海,仍为匈奴所盘踞,并囚禁苏武于此。他们的意思是,西汉军队只是夺取祁连山和焉支山山麓地区,河西不少领土仍然在匈奴人的手上。 ▲汉代受降城遗址出土弩机 然而,这几位学者其实忽视了统万城遗址出现的时间和所属政权。统万城无论文献还是考古基本确定是在十六国时期修建的。因为是赫连勃勃修建的这座城,所以这座城也被称为赫连城。 ▲橘**为外长城 在公元前127年,也就是苏武出使匈奴前的27年,汉武帝就派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今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统万城所处的榆林地区早落在汉朝手里。如果对西汉地理了解多点的话,哪怕读读《汉书·地理志》,也会知道西汉有个武威郡,而武威的范围在包括今天甘肃民勤。当地的东北有个大湖叫休屠泽: "休屠泽在东北"。有人会问,这一片万一是苏武去了之后,才归汉朝的呢?那几位在他们的文章中也认为,汉军在河西直接占据山麓的狭长地带。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汉朝的外长城了,看看汉军占据的到底是不是个狭长的山麓地区。早在公元前102年的时间,也就是汉武帝太初三年,汉武帝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在五原塞外筑列城,这道防线被称为光禄塞。同年,武帝又遣强弩都尉路博德督修居延泽一带的长城,即”居延塞”。正如上文所说,西北确实不像现在这样干旱。当时居延泽面积很大,在张掖郡居延县境,也就是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尔济纳旗内,其具 置在额尔济纳旗驻地以东,并非今嗄顺诺尔和苏古诺尔所在地。这一带也能种地养马,这种地方汉朝自然不会放过。所以汉朝修建外长城,使得阿拉善一带遍布汉朝驻军。 与此同时,汉朝「 ”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休屠泽就是民勤的青土湖,而居延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人们不难看出,在当时的民勤,汉朝是有驻军。如果匈奴让苏武在这牧羊,不就等于把苏武送回去了吗最能打击这几位学者论点的是,这两道防线可不只是简单的一道土墙。整个居延塞南起于今酒泉以北金塔县与河西长城相接,沿金塔附近小河西岸走向东北,至鼎新(旧毛目县)又沿弱水向北,绕过古居延泽之北转向东北,穿过今中蒙边界,同西来的塞外列城南线相接。 然后居延塞和光禄塞共同构筑汉朝的漠南防御体系,统称为”外城”也被称为外长城。通过外长城,汉朝基本上把大半个漠南给包了起来。这说不上密不透风,但是绝对算得上对漠南的完全控制。从时间上看,苏武出使是公元前100年。所以在出使的两年前,汉朝就已经把民勤这一带彻底圈了起来,所以匈奴想流放苏武于白海子也办不到。因为前面就是汉长城,匈奴总不会派兵攻打汉长城去把苏武囚禁起来吧。 此外,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命公孙敖所筑受降城,是自西汉以来在文献所载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经考古证实,该城即蒙古国南戈壁省瑙木冈县的巴彦布拉格古城址。史书最后一次记载此城,是北魏时称比干城。这座城还是苏武出使前五年就有了。匈奴怎么会把统治中心设在汉军兵锋底下?即使受降城之战赵破奴全军覆没,而单于也没有攻下受降城,只是入汉边大肆掳掠而归。说明当时匈奴被驱逐出漠南,也可以看出汉朝把边境线推到哪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汉朝苏武牧羊的地点在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921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