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原创散文(篾匠 原创散文)

原创散文(篾匠 原创散文)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6    点击:  133 次

原创散文

网上有关“原创散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篾匠 原创散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动感情的人,每每遇到什么伤心的或感动我的人和事,都会情不自禁地落下眼泪。自从懂得用文字来抒发内心的 情感 之后,我便爱上了写日记,而写得最投入的应该是中学时期,那时,我和她好上了。人说,那是早恋。

我和她相约都是在晚上,主要是因为天黑没人看见。老地方是那座古老的桥。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她的性格则比较外向,没有谁想得到我们会走到一起,我自己也不太明白怎么会和她黏在一块,以为这是缘。

现在想想,大概是文学效应。我爱写,她爱看,一来二去,文字把我们沟通了。文人是多愁善感的,自古都是这样,这不用举例,就连我这个还没有资格自称文人的人也在所难免。我喜欢她的活泼,苗条的身材,白皙的皮肤,还有不知忧愁的性格。我觉得她漂亮,特别是穿裙子的时候,让我心猿意马。

可是,我从不主动向她表白我的爱慕,就是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牵手,我也保持着一个文人特有的“清高”。是她,勇敢地投入我的怀抱,而我是渴望这种事情发生的。我是如此虚伪,虚伪地从心底感激她不顾一切的坦诚。

当她要求和我共枕时,我非常害怕,她傻傻地安慰我:“这是我自愿的。”那是一种什么感觉?真的什么感觉也没有,我怯懦地害怕着可能发生的事情,她却一点不在乎。

之后,她还是在我耳边哭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哭,——很久之后,我才从朋友的经验中得知,女孩子第一次都会哭。再后来的后来,我真的相信了,真的会哭。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她还傻傻地对我说:“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了,你可不能负我!”她真的爱我,不留后路,我深信不疑。我没有向她做任何保证,只是在心里说:“宁可她负我,我也决不负她,不然,禽兽不如!”

毕业后,我们依然相恋,但是相见的机会有限。为了生活,要找工作,无形之中,爱情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前途的迷茫让彼此烦躁,她动辄生闷气,让我看到了她的缺点。无疑,我也是一个倔强的人,受多了她的气,开始觉得和她共处一生很难,暗忖:反正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倒不如各自放了手去外面闯荡一番的好。于是,在一次争吵中,我赌气和她说了“再见”。我相信,这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做法,对双方都有利。

分了手,我流了不少泪,后悔莫及,又死皮赖脸地跑到她家里去想和她重新好起来,然而,我从没有见到过她。

她父母是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情的,对我很冷淡,叫我死心。老见不到人,我想她父母想必是知道我家穷,所以不让我和她见面,以免旧情复发,害了她女儿一生。在没有见到她本人之前,我是不相信她是那种爱慕虚荣的人。

一次,从旁人口中,我知道她在沿海打工,混得很不错,我想,恐怕是她眼光高了,看不上我了,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她家死缠烂打。

这场懵懂而疯狂的校园恋情算是结束了。我也在外面辗转,没混出什么名堂,而还是经媒人介绍结识了另一个女孩(即是现在的老婆),领了结婚证,有了自己的孩子。日子平平淡淡地过,偶尔还会想起她,总想知道一点她的消息,我想,她一定也是这样的吧。

直至今年春,混得有点名堂的同学搞了个什么聚会,想起了我,到我老家问到了我的电话,通知我参加,可我刚好在外地去不成。听说她也到了场,我获悉很是兴奋,心想,这下总算是联系上了。当时正和一学友通话,她在旁边,知道我们内情的学友问我要不要和她说话,我说当然,但信号不好,没说什么就挂了。我有些急,向学友要了她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她不接;发信息,她不回。

这是什么意思?我重复了多次,她依然不理会我,我来了火,索性把她的号码给删了。我的心里非常不好受,愤然地想:到了这个年纪,她还耍什么**的脾气,可恶之至!这么多年没有你也照样过,还稀罕以后的这点时光吗?

想是这么想,其实我心里还是蛮想知道她的境况。过了些时日,忍不住特意打电话给了那个学友,那个学友说她把我和她的事情全说给他们听了,她还嗟叹:“你们没有谁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本来没几个人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情,这下好了,全知道,我决定再也不去聚什么会。接下来,学友说了她的事,原来她过得并不好,患了一身的病,连家务都做不了,夫妻关系也不如意。至此,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不愿意和我联系的原因。

——但是,我是谁?我是个自私的人!

时过境迁,我还是怨了她,心想: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好笑!你有没有想过我是怎么过来的?死皮赖脸到你家去了那么多次,你就一点不知吗?给你写了那么多信,你就一封没收到吗?

后记:可能是因为生活本已令我身心憔悴,根本不在意自身的那点感情了,可初恋的美好记忆永生难抹去。当初恋之花枯萎后,我再也没对任何人动过真感情,即使结婚了,也感觉那和感情无关,不过是世俗的成家立业罢了。今后,我不会再和她见面,但初恋时的她一直在我心里,永远那么充满活力,那么美丽动人。人这一生,纯真的爱只有一回,接下来的都是现实。

篾匠 原创散文

文/张卫民(张张)

出阜宁县城,西行三四里,至新沟东南,有一占地六百亩的游园胜地,古朴和 时尚 并存,湖光同水色交融,绿植与楼阁共生,名曰:西沙湖。

西沙湖东至射阳河,南临329省道,西到阜益线,北接小中河。名为湖,实为园,集观光、休闲、餐饮、 娱乐 于一体。

在西沙湖景区南门外,建有明清风情的餐饮一条街,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纱窗纭阔,绣户青摇,酒旗高挂,煞是耀眼。未入景区,已见碧藤覆墙,满目葱茏。进得园内,但见绿竹含烟,海裳经雨,松风琴韵,云影波光,近水楼台多幻影,沿阶花木著奇观,感觉像是刘姥姥进了荣国府。

右行几步,拾级而上,进得拜月亭,亭四周奇石竞秀,异花占春。黄褐色的石块垒起的亭基和上下台阶错落有致,石块大的如鼓,小的似砖,土石相间,古木新枝,藤蔓依附其上,红枫摇曳其间,更有老树横岩巅,苍苔染石磴。几株兰草招摇地探出身来,散出撩人的香气。

出亭缓步前行,走上照彰桥。桥呈圆拱形,长丈余,宽四尺,两旁汉白玉栏杆雕琢得灵动而精致。站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鲜洁,晶莹,由南向北流着。溪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明灭可见。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水上水下都是绿的。枝头鸟儿成双结对,卿卿我我,唧唧啾啾,说着只有它们听得懂的情话,愈发显得这厢安逸和幽静。沿石阶步入桥下,抬眼望去,溪流两边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过桥行至对岸,顺坡而上,要经过仙人洞。洞里构造奇巧,异石犬牙交错,游人时而需躬身屈行,时而需掂脚侧身挤过。仙人洞有洞若干,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置身其中,似入迷宫。寻最亮处一洞口出来,走过通幽曲径,即可登上建在池水上方高高崖壁旁的瑶台。瑶台百余平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为餐饮包厢,清一色红木家俬陈列,壁上梅兰竹菊画屏高雅清新,厢间装饰尽显豪华。上层是休闲雅室,朱漆槛,碧纱窗,窗上画梅写鹊,绣鸾刺凤。室内琴瑟和鸣,满堂松风。和着《心上的罗加》婉转悠扬的旋律,几个婀娜着长裙的美少女将藏舞情歌演绎到极致。一侧花格锦屏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四大美人顾盼生辉,楚楚动人,彰显苏绣技艺的精湛奇绝。临水筑台,一窗好景唐寅画;凭栏远望,四面湖色李白诗。登临瑶台,品佳肴,赏乐舞,揽胜景,抒兴致,惬意之极。

越过瑶台,往东南莫约二三十步,便又是一处好景致——荷风阁。缓步亲水平台,近看芰荷翠翠,绿茵如盖;远看接天连叶,横无涯际。一河风月,一河诗情。同无数莲花张扬的个性不同,几朵含苞待放的莲花矜持地藏于叶下,欲说还休,惹人怜爱。泛舟湖上,仿佛苏东坡把手捋须,把酒邀月,立于舟首,对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景复现;又好似杨万里咏哦“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的视频回放。若有微风拂来,荷池气爽,莲子香飘,青阳暖送,碧水光遥,好一派田园风光,好一处世外桃源。

西沙湖的美,缘于它的无处不在,丽质天生。置身湖中任一处,三百六十度慢旋,步步生韵,处处是景。穿行廊檐之下,漫步溪畔栈道,以水为主,池广林茂的西沙湖,重楼叠翠,轩敞宏丽,台榭分峙,小径回环。三步一转,五步一阶,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小品多而不拥塞,水榭小而不局促,台榭之间多达二十余种造型的各式长廊,前逶后迤,左勾右连。廊上异想天开的各式漏窗,将帘外景致引入帘内,与雕塑、小品,及若干静潭、流溪遥相呼应,相映成趣,令人流连。

西沙湖有各式桥、涵二十余座,惟贯通南北主游路上的范公桥最为夺目。此桥长百余米,宽八米,高十米,桥上镶嵌的白色玉柱五十有六,皆有二龙戏珠盘于柱身。桥下五孔,不时有画舫和小舟从桥下穿过。倚桥而望,数百亩水面银光烁烁,波澜不惊,菖蒲挨挨,蒹葭苍苍,沙鸥云集,白鹭翻飞。觅阜宁胜境,在西沙一湖,目不暇接,处处美瞳:天上,云叆叇,日曈曚;水中,绿菡萏,紫鸳鸯;岸边:花馥馥,叶蓁蓁。真个是园中花木呈异彩,湖上秋光画不如。

位于范公桥西侧有一湖心岛,岛上有很多树,香樟、女贞、合欢、芙蓉、梧桐、茶树、珊瑚树等等,叫得上名字的很多,但叫不上名字的树更多。一簇簇连翘枝藤招展,一树树石榴果压枝头,一团团菊花飞黄流紫,一棵棵芭蕉青翠欲流。这边,柳畔上堤千万树,花著老桠两三支;那边,数点葱兰飞绿水,几竿野竹上青霄。近瞧,溪畔绿杨莺眖睆,墙头红杏燕呢喃;远听,月移云飘鳷鹊见,风动水响斑鸠鸣。

西沙湖的靓丽,在于它的别具一格,新颖、妖娆、柔美、恬静。其设计和建筑借鉴了苏州拙政园和扬州瘦西湖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技巧,湖内有潭、池、溪、泉等水源十余处,同数十座亭台楼阁、榭堂厅轩的建筑艺术地有机地组合起来,处处活水,满眼是景,浑然天成。它虽不如岳阳楼宏阔高远,又难比大观园华贵雍容;未及大明湖毓秀钟灵,也逊色于小石潭隽永清新。但我感怀于它的陌上芳春,细柳抑风;钟情于它的半窗花月,池水清晓。

美仑美奂的西沙湖尽管正在建筑完善之中,尚未成园开放,但其不落俗套的匠心构筑,兰质蕙心的贵园气派,足以让人一见倾心,百看不厌。时值国庆假日,应友人邀约同游,于喧嚣的闹市之外寻一方清静,一睹秋高日朗下的西沙湖,盈盈清波,煦煦和风,骚客唱金缕,佳人品玉萧,独有一番情趣。就这么走走看看,坐坐听听,说说笑笑,不觉时过半日,登上政和桥边的观景台,推窗见景:风月亭畔,水清石出鱼无数;花萼楼前,树密林深鸟自啼。极目远眺:大美阜宁,锦绣家园好家园;盛世中华,秋光万里晴万里。

采耳(散文原创)

刘洋 :篾匠篾匠

文/刘洋

熙熙囔囔的百货超市门口,一位衣衫褴褛的耄耋老人蜷缩在一堆篾制品的中间,专心致志地编织着他的精致的艺术品。

街上的人群摩肩接踵,老人的摊位面前却门庭寥落,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一件工艺品的诞生。一颗又直又青的竹竿酣睡在老人的怀中,一把锃亮的镰刀将一颗三五米长的竹竿逢中划破,伴随着竹节“嚓、嚓、嚓”的清脆响声,竹竿瞬间竟被均匀地一分为二。接着老人拿起其中的一块,左手举着,将竹块放置于镰刀内侧,右手握住镰刀和把手交接处,一只手往上送竹子,一只手往下递镰刀,由上而下,“嘶”,这块之前被解剖的竹子又一次被一分为二。对剖再对剖,一颗圆柱形的竹子不一会儿便被肢解成无数根的篾条,粗细均匀、青白分明。这就是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劈篾。

篾匠是一门细致活,也是一门技术活,更是行走江湖的傍身技能。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的“江湖高手”有三:一曰货郎;一曰煽猪匠;再者就是篾匠。三者均是现场秀活,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篾匠制作的篾制品种类繁多,且农民对此需求量大。比如撮箕、提篮、箩筐、背篼、筛子等等,这都是农户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因如此,篾匠在当时可谓是香饽饽。我们村就有一个优秀的破落篾匠。

之所以说他优秀,是因为他会编一些简单常见的工具,也因此他在那个单身汉风靡、无业游民横行的农村跻身于少有的能成家立业的优秀青年之列,从而鹤立鸡群。每到农忙季节,来家里请他编撮箕和箩筐的人络绎不绝,有的送礼品,有的用货币,有的以换工的方式来换取他编织的农具,门庭若市可见一斑。除此之外,每逢赶集天,他便背着他的这些篾制品到集上贩卖,不消多时,便宣告售罄。后来,他便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竹子,竹林越来越茂盛,他的篾制品也越来越多,家里的瓦房也推了,盖了一层小平房,率先奔上了小康大道,日子不可谓不其乐融融。再后来,小儿子也出生了,正当他准备授业之时,塑料制品的出现让他措手不及。人们不再青睐毛乎乎的竹制品,扎手、不美观、不方便携带,大量的塑料撮箕走进了农户的家庭。再后来,种地的也不多了,荒废的耕地变多了,农村的农民不多了,城市的农民工变多了,他的妻子和小儿子出去打工也再没有回来过了。从此,一个优秀的篾匠也开始破落了。他不再种竹子、不再编箩筐,也买来了方便美观的塑料制品,和大家一样。时间久了,他好像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名篾匠。

无独有偶,记忆中的农忙时节,特别是秋收的时候,村里就会来一些篾匠。

这些外地来的篾匠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他们技艺娴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到村口,便被村民邀到家中,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们还会制作本地篾匠不会的“包篼”,而秋收的时候,这是储存粮食最好的器物。南方的农村不具备像样的粮仓,气候多湿润,粮食容易受潮进而发霉,所以人们便迫切地需要一口较大的包篼来储存粮食。所以,但凡一有行走江湖的篾匠进村,这一逗留,很可能就是一个季节。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听说村里来了一个篾匠,据说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人长得精神,手工费又不高,正在王家院子编包篼。我便和刚辍学的邻居家的张姐跑去看热闹了,围观的群众将院坝堵得水泄不通,我躬着身子挤进人群,开始偷师学艺。只见他的面前摆满了大小不一,宽窄不同的篾条,蔑刀、小锯、凿子、度篾齿整齐地摆在地上。他先是找来四根较宽的竹篾,在地上摆出一个正方形,再用稍细一些的篾条将其上下缠绕,绑紧,一个初具规模的底子便完成了。然后挑出白色的竹片从四周插进去,再用小竹条把衔接处栓严实。他说包篼是弧形的,下面要细,中间要粗,封口的时候收得住,编出来才好看。反正我是看不懂,也听不懂,周围的妇人们却拍手叫好。我不知道他在村里呆了多久,也不清楚他为乡亲们编了多少个包篼,只是后来听说,辍学的张姐和他一起闯荡江湖了。

再后来,塑料制品的出现与普及,木制品和篾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而与这两类生活用品息息相关的篾匠也一度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心念及此,我竟不由自主地走向偏安闹市一隅的老篾匠。手起刀落,他的膝盖上堆满了细如发丝的篾条,两只手各自捏着篾条在胸前来回环绕,时而用力一拉、时而轻轻一撵,犹如太极一般刚柔并济,心无杂念。我俯下身子,在一堆的篾制品中间,挑选了一个鸟型图案的玩物,老人说这叫竹鸟。我打算带回家送给儿子,告诉他这是渐行渐远的民间艺术,这是流淌着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

我相信,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国家对民间手工艺术和工艺品的重视,凝聚着篾匠独有的审美的劳工之作,更坚韧、更美观、更耐用、更 健康 的自然天成的的篾制品以及这门精湛的技艺将会永远传承。

故乡的夜原创散文

采耳

文/王生虎

母亲偏着脑袋,一根火柴棒在耳朵眼里掏来掏去,她说“耳朵痒”。这情景,让我想起童年。

童年的冬日午后,母亲和婶婶、奶奶们在避风处晒太阳、聊天。她招呼我:“虎啊,过来,我给你扒扒耳朵。”这是我最为享受的事,不管耳朵痒不痒,挠一挠,很快活。

母亲坐高凳,我坐小趴趴。小趴趴是咱们这儿的方言,就是小矮凳。小趴趴放在母亲两腿之间,我的脑袋歪着,搁在母亲的大腿上。太阳一照,我身上暖和和的,母亲身上香喷喷的,耳朵眼里麻酥酥的,好舒服。

母亲眼神特别好,绝不会触及我的耳膜。她一只手捏着耳朵边,另一只手拿发夹搅来搅去。不一会儿,母亲摸摸我脑袋,亲昵地说:“换一边。”我的小脑袋刷地一下弹起,从这只腿落到那只腿。耳朵很快扒完,这一次,任凭母亲怎么招呼,我都不肯动,直嚷嚷:“耳朵还痒。”母亲不信,认真地看,“不会吧,可干净了!”干净也不行,我抱着母亲大腿愣是不放。母亲终于明白过来,会心地笑笑,发夹在我耳眼边撩过来撩过去,还不耽搁和别人说话。眨眼工夫,我嗅着母亲的体香,进入温暖的梦乡。

我长大了,不好意思再抱着母亲大腿撒娇了。母亲变老了,眼神不济,再不敢为孩子们掏耳朵。那温馨的感觉,体会不到了,真遗憾。

母亲掏着耳朵,不时低下脑袋控一控,花白头发,在寒风中飞舞。我的心儿猛地揪起,搬出一张靠椅,放在院内背风朝阳的地方,“妈,过来坐下。”母亲一愣,深吸一口气,“好了,不痒了。”说完,她拎起菜篮向外走。我紧赶几步,连拖带抱地把母亲劝回来,按坐在椅子上。

取出耳扒,就着阳光,我为母亲采耳。母亲显然不习惯,身体僵硬,连菜篮也忘了放下。太阳暖暖的,母亲慢慢软了身子,“好了,好了,可以了。”“那只耳朵不痒。”我按着母亲,不让她动。母亲终于放下菜篮,静静地享受儿子伺候。

秋风卷过,母亲花白头发飞起、旋舞,掠过我的眼球,刺得我泪水溢满眼眶。耳扒突然停止动作,母亲不敢动身体,却很不安,“虎啊,怎么了?”“没事,没事。”我抹掉泪水,笑得很开心。母亲眼角的皱纹突然细密起来,她也也笑,这是她极其想要的,也是我特别想给的——温情。

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胥浦白沙路10号 王生虎 邮编:211400;手机(微信): 15161420345;邮箱:576348339@qq.com

故乡的夜原创散文

夕阳沉落,所有的一切都在昏黄中等待归寂,夜以梦的形式潜入生命的另一半。

黑暗中的静寂,永远是夜的神秘。夜静静凝视着被自己所笼罩的一切,尽情地放纵着它的权力,这是它的王国,傲然地享受着那至高无上的尊严。

星星无语,快活地闪动,装饰着深邃而广阔的天空,黑夜就是它们的舞台。一片浮云漫过,星星趴伏在云边,向下好奇的窥视。

静,一切都是那么的沉静,仿佛都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之中,偶尔一辆赶夜路的汽车在盘山路上弯行时,车灯光在空中扫过一道幽亮的弧线,引起了几声犬吠,之后又立即恢复了沉寂,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故乡的夜,没有城市的霓虹闪烁和繁喧,一到晚上小镇上各家就都很早地熄灯睡去。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总是喜欢在天黑后来到院内,独自仰望着天空,一遍又一遍地数那刚出现的星星,直到再也数不清为止。望着满天的繁星,让我拥有无尽的遐想和所思……

小镇被群山所环绕着,如怀抱中熟睡的婴孩,在这环形的屏障里,风无法吹进来。故乡的'夜,永远是这般宁静,宁静得让人感到一种闲适的沉醉!家就住在山脚之下,在胜夏的夜晚,空气中弥散着山中花草树木散发出的特有的芳香,缓缓沁入人的肺腑,使人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倍感惬意。

我凝视着大山朦胧的轮廓,静静的感受黑夜带来的深沉,它的平静、详和,宛如一位无争的隐者;它的温柔、风情,又宛如一名含羞不语的少女,让我忍不住为她痴迷、神往。

虽然我已离开故乡多年,但竟末曾拭去半缕对故乡夜的那般痴恋。每每想起都会让我感到无限的亲切与牵思,如饮陈珍的甘酿,如视佳人的柔眸,久久回味荡然,欲醉而难休。



西沙湖行吟(原创散文)

文/张卫民(张张)

出阜宁县城,西行三四里,至新沟东南,有一占地六百亩的游园胜地,古朴和 时尚 并存,湖光同水色交融,绿植与楼阁共生,名曰:西沙湖。

西沙湖东至射阳河,南临329省道,西到阜益线,北接小中河。名为湖,实为园,集观光、休闲、餐饮、 娱乐 于一体。

在西沙湖景区南门外,建有明清风情的餐饮一条街,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纱窗纭阔,绣户青摇,酒旗高挂,煞是耀眼。未入景区,已见碧藤覆墙,满目葱茏。进得园内,但见绿竹含烟,海裳经雨,松风琴韵,云影波光,近水楼台多幻影,沿阶花木着奇观,感觉像是刘姥姥进了荣国府。

右行几步,拾级而上,进得拜月亭,亭四周奇石竞秀,异花占春。黄褐色的石块垒起的亭基和上下台阶错落有致,石块大的如鼓,小的似砖,土石相间,古木新枝,藤蔓依附其上,红枫摇曳其间,更有老树横岩巅,苍苔染石磴。几株兰草招摇地探出身来,散出撩人的香气。

出亭缓步前行,走上照彰桥。桥呈圆拱形,长丈余,宽四尺,两旁汉白玉栏杆雕琢得灵动而精致。站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鲜洁,晶莹,由南向北流着。溪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明灭可见。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水上水下都是绿的。枝头鸟儿成双结对,卿卿我我,唧唧啾啾,说着只有它们听得懂的情话,愈发显得这厢安逸和幽静。沿石阶步入桥下,抬眼望去,溪流两边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过桥行至对岸,顺坡而上,要经过仙人洞。洞里构造奇巧,异石犬牙交错,游人时而需躬身屈行,时而需掂脚侧身挤过。仙人洞有洞若干,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置身其中,似入迷宫。寻最亮处一洞口出来,走过通幽曲径,即可登上建在池水上方高高崖壁旁的瑶台。瑶台百余平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为餐饮包厢,清一色红木家俬陈列,壁上梅兰竹菊画屏高雅清新,厢间装饰尽显豪华。上层是休闲雅室,朱漆槛,碧纱窗,窗上画梅写鹊,绣鸾刺凤。室内琴瑟和鸣,满堂松风。和着《心上的罗加》婉转悠扬的旋律,几个婀娜着长裙的美少女将藏舞情歌演绎到极致。一侧花格锦屏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四大美人顾盼生辉,楚楚动人,彰显苏绣技艺的精湛奇绝。临水筑台,一窗好景唐寅画;凭栏远望,四面湖色李白诗。登临瑶台,品佳肴,赏乐舞,揽胜景,抒兴致,惬意之极。

越过瑶台,往东南莫约二三十步,便又是一处好景致——荷风阁。缓步亲水平台,近看芰荷翠翠,绿茵如盖;远看接天连叶,横无涯际。一河风月,一河诗情。同无数莲花张扬的个性不同,几朵含苞待放的莲花矜持地藏于叶下,欲说还休,惹人怜爱。泛舟湖上,仿佛苏东坡把手捋须,把酒邀月,立于舟首,对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景复现;又好似杨万里咏哦“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的视频回放。若有微风拂来,荷池气爽,莲子香飘,青阳暖送,碧水光遥,好一派田园风光,好一处世外桃源。

西沙湖的美,缘于它的无处不在,丽质天生。置身湖中任一处,三百六十度慢旋,步步生韵,处处是景。穿行廊檐之下,漫步溪畔栈道,以水为主,池广林茂的西沙湖,重楼叠翠,轩敞宏丽,台榭分峙,小径回环。三步一转,五步一阶,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小品多而不拥塞,水榭小而不局促,台榭之间多达二十余种造型的各式长廊,前逶后迤,左勾右连。廊上异想天开的各式漏窗,将帘外景致引入帘内,与雕塑、小品,及若干静潭、流溪遥相呼应,相映成趣,令人流连。

西沙湖有各式桥、涵二十余座,惟贯通南北主游路上的范公桥最为夺目。此桥长百余米,宽八米,高十米,桥上镶嵌的白色玉柱五十有六,皆有二龙戏珠盘于柱身。桥下五孔,不时有画舫和小舟从桥下穿过。倚桥而望,数百亩水面银光烁烁,波澜不惊,菖蒲挨挨,蒹葭苍苍,沙鸥云集,白鹭翻飞。觅阜宁胜境,在西沙一湖,目不暇接,处处美瞳:天上,云叆叇,日曈曚;水中,绿菡萏,紫鸳鸯;岸边:花馥馥,叶蓁蓁。真个是园中花木呈异彩,湖上秋光画不如。

位于范公桥西侧有一湖心岛,岛上有很多树,香樟、女贞、合欢、芙蓉、梧桐、茶树、珊瑚树等等,叫得上名字的很多,但叫不上名字的树更多。一簇簇连翘枝藤招展,一树树石榴果压枝头,一团团菊花飞黄流紫,一棵棵芭蕉青翠欲流。这边,柳畔上堤千万树,花着老桠两三支;那边,数点葱兰飞绿水,几竿野竹上青霄。近瞧,溪畔绿杨莺眖睆,墙头红杏燕呢喃;远听,月移云飘鳷鹊见,风动水响斑鸠鸣。

西沙湖的靓丽,在于它的别具一格,新颖、妖娆、柔美、恬静。其设计和建筑借鉴了苏州拙政园和扬州瘦西湖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技巧,湖内有潭、池、溪、泉等水源十余处,同数十座亭台楼阁、榭堂厅轩的建筑艺术地有机地组合起来,处处活水,满眼是景,浑然天成。它虽不如岳阳楼宏阔高远,又难比大观园华贵雍容;未及大明湖毓秀钟灵,也逊色于小石潭隽永清新。但我感怀于它的陌上芳春,细柳抑风;钟情于它的半窗花月,池水清晓。

美仑美奂的西沙湖尽管正在建筑完善之中,尚未成园开放,但其不落俗套的匠心构筑,兰质蕙心的贵园气派,足以让人一见倾心,百看不厌。时值国庆假日,应友人邀约同游,于喧嚣的闹市之外寻一方清静,一睹秋高日朗下的西沙湖,盈盈清波,煦煦和风,骚客唱金缕,佳人品玉萧,独有一番情趣。就这么走走看看,坐坐听听,说说笑笑,不觉时过半日,登上政和桥边的观景台,推窗见景:风月亭畔,水清石出鱼无数;花萼楼前,树密林深鸟自啼。极目远眺:大美阜宁,锦绣家园好家园;盛世中华,秋光万里晴万里。

采耳(散文原创)

采耳

文/王生虎

母亲偏着脑袋,一根火柴棒在耳朵眼里掏来掏去,她说“耳朵痒”。这情景,让我想起童年。

童年的冬日午后,母亲和婶婶、奶奶们在避风处晒太阳、聊天。她招呼我:“虎啊,过来,我给你扒扒耳朵。”这是我最为享受的事,不管耳朵痒不痒,挠一挠,很快活。

母亲坐高凳,我坐小趴趴。小趴趴是咱们这儿的方言,就是小矮凳。小趴趴放在母亲两腿之间,我的脑袋歪着,搁在母亲的大腿上。太阳一照,我身上暖和和的,母亲身上香喷喷的,耳朵眼里麻酥酥的,好舒服。

母亲眼神特别好,绝不会触及我的耳膜。她一只手捏着耳朵边,另一只手拿发夹搅来搅去。不一会儿,母亲摸摸我脑袋,亲昵地说:“换一边。”我的小脑袋刷地一下弹起,从这只腿落到那只腿。耳朵很快扒完,这一次,任凭母亲怎么招呼,我都不肯动,直嚷嚷:“耳朵还痒。”母亲不信,认真地看,“不会吧,可干净了!”干净也不行,我抱着母亲大腿愣是不放。母亲终于明白过来,会心地笑笑,发夹在我耳眼边撩过来撩过去,还不耽搁和别人说话。眨眼工夫,我嗅着母亲的体香,进入温暖的梦乡。

我长大了,不好意思再抱着母亲大腿撒娇了。母亲变老了,眼神不济,再不敢为孩子们掏耳朵。那温馨的感觉,体会不到了,真遗憾。

母亲掏着耳朵,不时低下脑袋控一控,花白头发,在寒风中飞舞。我的心儿猛地揪起,搬出一张靠椅,放在院内背风朝阳的地方,“妈,过来坐下。”母亲一愣,深吸一口气,“好了,不痒了。”说完,她拎起菜篮向外走。我紧赶几步,连拖带抱地把母亲劝回来,按坐在椅子上。

取出耳扒,就着阳光,我为母亲采耳。母亲显然不习惯,身体僵硬,连菜篮也忘了放下。太阳暖暖的,母亲慢慢软了身子,“好了,好了,可以了。”“那只耳朵不痒。”我按着母亲,不让她动。母亲终于放下菜篮,静静地享受儿子伺候。

秋风卷过,母亲花白头发飞起、旋舞,掠过我的眼球,刺得我泪水溢满眼眶。耳扒突然停止动作,母亲不敢动身体,却很不安,“虎啊,怎么了?”“没事,没事。”我抹掉泪水,笑得很开心。母亲眼角的皱纹突然细密起来,她也也笑,这是她极其想要的,也是我特别想给的——温情。

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胥浦白沙路10号 王生虎 邮编:211400;手机(微信): 15161420345;邮箱:576348339@qqcom

原创抒情散文《岁月不老,我心依然年轻》

人的一生中,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总归会来;在来来去去的中间,流年岁月又当如何岁月,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字,它包含着很多很多!有缠绵,有静好,有姹紫嫣红,有平平淡淡。光阴瞬间而过,岁月有更长更远的意味。它拥有着生活的五味杂陈的人生。

有那么一点酸酸,又有那么一点甜甜,有点苦涩,有点辣咸,久而久之这就是岁月的味道,就是生话的佐料。岁月给人的感觉,恰如三月里的桃树满园,桃花满枝,花开时的灿烂,憧憬着人们的心情。那一季的花开,那一季的芬芳,装扮了梦想生话,装扮了有缘人的心情。花的静落尘埃,是一种无语嫣然。

时光淡淡不留痕迹滑过,我们只能在蓦然的回眸中,捻花一笑,岁月静好。这就是岁月,是我们走过所有点点滴滴的所有,我们经历了很多,我们需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依旧是坦然,温暖,清新。

花开花落在心中,安然自如,花开时艳美,浓艳。滚滚红尘,经历千回百转的考验,心中的目标,始终是远远近近,若隐若现。岁月中,唯一是要寻找的人还是没找到,或者巳经找到,注定了此生都在有缘与无缘之间。

岁月是如欢如歌,如愁如忧,但时时又会留下些无法挽回和免补遗憾。也许这与岁月无关,花开绽放的是整个春天,主要是看我们赏花的那种心情。人生的旅途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成功的路上充满艰辛与困苦,这就是岁月里的真实写照,生话中坎坷是不可避免的雨雪冰霜。

遗憾!叹息!彷徨,感伤,失败,我们可以伤心,也可以流泪,但绝对不能放弃生活……这就是岁月,但是我的心情还年轻,这不是很好吗

花开花落时,宁静致远,天高云淡,山水风景如画,月照花影,把生活映照成朵朵莲花,香而不妖,傲而不独,如这阳光,温暖实在,蓦然回首时,还有一个人的笑容为我绽放,这时请莫言老,我心态依然年轻,这不是很好吗

能把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个个故事,推敲成一首首诗,能把它唱给某一个人听,然后在坠满岁月中沉淀,在心中不停地轻轻吟诵,不卑不亢,不生硬,不拖沓,不冗长,近水遥山处,会有一个人为你静静地聆听着……

我们不但染上风尘,而且染上世俗,主要是染上了岁月这两个字,突然敞开心门,使我有了沧桑,有了历练豁达,有了懂得,有了猜不逶,有了看不明白,似乎在滚滚红尘中,那沧海一笑,那种淡泊明志,那种释然开怀,便是经历过世事变迁后的深沉和宁静。

在大海上行走,岁月是舟,风吹浪打,也阻挠不了朝着目标前行。蓝天上,岁月就是悠悠白云,自由自在,随意轻松,人们在白天忙忙碌碌,奔波和拼搏才是快乐生活的真缔,在夜晚,岁月就是明月,静好,安静……

都说岁月是无情的,其实,岁月无情亦有情,只要我们珍惜,能够读懂它的内涵,我们应做岁月向主人,留下一段人间完美的故事。当灯火阑珊时,我们总想着回眸寻找岁月中等待的人,她的微笑一定很温暖的情怀。

我们无法阻挡年龄的老去,可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心还年轻,难道能保持这样不很好吗不,这样最好。做一个懂得岁月的人吧!把它捧在手里,放在心上,慢慢地读,慢慢地理解其中的滋味……渗入岁月,岁月不老,人更何言老,我心依然年轻。

关于“原创散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99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