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尽心章句上第一节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一节」原文

  本篇还是探讨行为方式的问题,是从本性与行为的关系问题转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上,也就是人在生存、生活、工作中根据什么样的心理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人的短命和长寿,有各自不同的道路吗?孟子认为没有!人生下来,上天没有注定谁要短命,谁会长寿。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短命,有的人会长寿呢?这其实就是各人对待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问题。以善心行为,就多有善的回报,心胸坦荡,活得愉快,身体自然少病。身体少病,就不会短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生活和工作中善于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慎终追远,慎始而敬终,慎言慎行,就不会因为行为方式问题而遭受凶祸灾伤,从而亦不会短命。反之,如果只凭一时冲动或依随感觉而行为,就会多遇凶祸灾伤,因为感觉始终没有经过理智的思考,是人对社会环境的狭隘的认识。凭着狭隘的认识和感觉而行为,会正确吗?而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就会使人走上不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不会善终。所以,“尽心”、“知性”,就会知道天的道路和规律了。尽心,尽什么心?曾子在《大学》里是这样说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意思是,古代想要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而后才可以知道周密与周到,知道周密与周到而后意念才会诚挚,意念诚挚而后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后自身才有修养,自身修养而后才能使家族里的人平等,家族里实行平等而后整个国家才能治理,国家得到治理而后天下才有太平。孟子的“尽心”也就是曾子的这个“正心”。《大学·五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尽心才能诚意,诚意才能修身,修身就谓之知性,知道本性。什么又叫本性呢?子思在《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天的变化的趋势称为本性,遵循着本性而运行活动就称为遵循了道路,修养着自身的

  道路就称为教育。天遵循着本性而运行活动就称为遵循了道路,既然天是变化着而且运行着的,它必然也就有着自己的道路,沿着这个道路而运行而变化,就是天的本性。而人们如果要沿着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就要修养自身,修养着自身的道路就称为教育。《中庸·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意思是说,唯有天下那周密而周到的诚信,才能够尽到本性。天地能够尽到本性,人则能够尽到人的本性;人能够尽到人的本性,才能够尽到物的本性;物能够尽到物的本性,才可以佐助天地的变化和生育;可以佐助天地的变化和生育,才可以和天地相配合。什么叫本性?就是本来如此,本来就是如此,还有什么诚信不诚信?本来如此的也就是诚信的。只有本来不如此的,才会有不诚信的。然而很多人为什么不能尽到本性呢?那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天地本来就是如此,天地化育万物,并没有想要占有万物,也没有要求万物回报,他们无视天地的本性而想要占有万物,想要万物都给予回报,所以他们也就迷失了本性。如果能够认识到天地本来就是如此,我也如此,那么就能尽到人的本性。如果人能够尽到人的本性,才能够尽到物的本性;就象天地对待人类一样,人类也是厚待万物,化育万物,不占有万物,不要求万物回报,那么,万物也就能够尽到万物自己的本性。

  如果万物能够尽到万物自己的本性,才可以佐助天地的变化和生育;这就是我们现代科学讲的生物圈、生物链之意。天和地不是也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既然有了天,有了地,万物和人类就自自然然出现了,而万物彼此和谐地共同存在这个天地之间,是有着彼此的需要,也有着彼此的利用,如果某一个物种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抑制它物的发展,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根本资源。如果失去了根本的资源,还能怎样发展呢?那就是自掘坟墓。因此,知道了本性,又尽了心,就知道了天,就知道了命,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作为个人也是如此,如果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抑制他人的发展,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根本资源。如果失去了根本的资源,还能怎样发展呢?那就是自掘坟墓。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wenzhang/1375.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