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_卷八真宗末年译文
-
查阅典籍:《容斋随笔》——「容斋随笔·卷八真宗末年」原文
真宗末年接连有病,每逢上朝不多说话,所下命令间或不能周密,前辈人的笔记杂传多认为是专权大臣假传圣旨,其实不是。钱惟僖(谥文值)在翰林院学士任上,有天禧(真宗年号)四年《 笔录》 一部,按日记载琐碎细小的家事和奏答皇上的话,还有他听到的话,现大概记一些在这里。寇准罢相那天晚上.钱公值班起草制书(皇帝的诏令)。皇上问:“给寇准代么官合适?”钱回答说:“王钦若最近罢相出去,授与太子太保。”皇上说:“再高点儿是什么”回说;“太子太傅。”皇上说:“给寇准太子太傅。”又说:‘再给一什么良好的待遇。”钱回奏只请封他国公而已。当时枢密院有五个官员,而中书只有参政李迪一人,一个多月后,真宗召翰林学士杨大年,命令说:“冯拯与他吏部尚书,李迪给他吏部侍郎。”也没说别的话。杨回奏说:“如果只升官,应当是中书省起草制书, 枢声使、平章事的任命,才需要翰林学士院下达圣旨。”皇上说:“给他枢密使、平章事。”杨对皇上的御旨十分忧虑。皇上也不再审查,他只好退下来起草制书,任李迪为吏部侍郎兼集贤相(即集贤股大学士的简称),冯拯为枢密相(宰相兼枢密使)。又过了四天,皇上召见知制诰(即翰林学士,皆加知制谱官衔)晏殊,晏殊退下来,才召见钱。皇上问:“冯拯的事怎么商量的?”钱回说:“外面议论很好。只因为枢密院竟有三员正使,三员副使,中书(政事堂)依旧只有一员,因此外面的人感到怀疑惊讶。”皇上说:“那怎么安排?”钱回奏说:“如再叫冯拯入中书,就是明显表示原来错了。只在曹利用、丁谓两人中选一个过中书去,却不妨事。”皇上说:“谁可以?”钱回奏说:“丁谓是文官,应进入中书。”皇上说;“入中书。”钱就奏说应授同平章事,又奏说应兼玉清宫使,又奏兼昭文国史(馆)。又请求加曹利用平章事。皇上说:“给平章事。”
按,这时的大授职、大拜相,本是真宗开的头,至于更改变动的曲折过程,则权柄在词臣手里,他们可以舞文弄奸,皇上和一般人都不会察觉的。寇准罢相四十天后,周怀政事件(周为真宗宦官,权力很大。真宗病时,他潜召杨崇勋、杨怀吉等密谋杀丁谓等人,立仁宗,以真宗为太上皇.为二扬告发、被处死。)才发生。温国公司马无的《 深水记闻》 ,苏子由(苏辙之字)的《 龙川志》 、范蜀公(范缜)的《 东斋记事》 都误以为寇准因周怀政的事情被罢相,是错误的。我曾把钱帷演的《 笔录》 给李寿看,他在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时采用了,却又误以为皇上召晏公那天为寇准罢相之日,也是不对的。
真宗末年属疾,每视朝不多语言,命令间或不能周审,前辈杂传记多以为权臣矫制,而非也。钱文僖在翰林,有天禧四年《笔录》,纪逐日琐细家事,及一时奏对,并他所闻之语,今略载于此。寇莱公罢相之夕,钱公当制,上问:“与何官得?”钱奏云:“王钦若近出,除太子太保。”上曰:“近上是甚?”云:“太子太傅。”上曰:“与太子太傅。”又云:“更与一优礼。”钱奏但请封国公而已。时枢密有五员,而中书只参政李迪一人,后月余,召学士杨大年,宣云:“冯拯与吏书,李迪与吏侍。”更无他言。杨奏:“若只转官,合中书命词,唯枢密使、平章事,却学士院降制。”上云:“与枢密使、平章事。”杨亦忧虑,而不复审,退而草制,以迪为吏部侍郎、集贤相,拯为枢密相。又四日,召知制诰晏殊,殊退,乃召钱。上问:“冯拯如何商量?”钱奏:“外论甚美,只为密院却有三员正使,三员副使,中书依旧一员,以此外人疑讶。”上云:“如何安排?”钱奏:“若却令拯入中书,即是彰昨来错误,但于曹利用、丁谓中选一人过中书,即并不妨事。”上曰:“谁得?”钱奏:“丁谓是文官,合入中书。”上云:“入中书。”遂奏授同平章事。又奏兼玉清宫使,又奏兼昭文国史。又乞加曹利用平章事。上云:“与平章事。”
按此际大除拜,本真宗启其端,至于移改曲折,则其柄乃系词臣,可以舞文容奸,不之觉也。寇公免相四十日,周怀政之事方作,温公《纪闻》,苏子由《龙川志》、范蜀公《东斋记事》,皆误以为因怀政而罢,非也。予尝以钱《录》示李焘,焘采取之,又误以召晏公为寇罢之夕,亦非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wenzhang/14531.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
热门名句
-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